天天看點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作者:牛爺走四方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位于京西門頭溝齋堂西北狹谷中部,因地處黃嶺之西而得名。村内尚存衆多清代及民國時期的民居院落,風貌古樸; 靈泉庵為獨具特色的山村廟宇,黃嶺西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村口進村大道的路邊立有一座紀念革命先烈的大型雕塑牆。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 曹、王二姓始祖來到黃嶺西村,守墓之餘,二人墾荒挖煤,後成家立業,慢慢繁衍成村。因村東有賈家祖墳,所在之地謂之黃嶺,村名便因位于黃嶺之西而得。黃嶺西村是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清代,因臨近交通便捷的京西古道,黃嶺西村一度成為商業繁榮的商品交易地之一。清宣統元年(1909年),京張鐵路開通後,古道商業逐漸沒落,黃嶺西村轉而成為農業村。路邊民居的牆上畫有“擁護二十九路軍抵抗日本強盜”的宣傳畫。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整體格局清晰,分為三部分。所處的河谷地被洩洪河道分割成為“上澗”“中澗”“下澗”3個組團,空間分布可以總結為“一村三澗,三山圍合”。谷底沿天然的洩洪通道布置村内主幹道,将村子各部分聯系起來。沿着主幹道就可以進村了。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石塊鋪就1000米曲徑,兩旁聳立山村民居。牆壁随地勢裡出外進,巧用空間。山牆上的太極圖、鄰街面的闆大門、對門口的影壁牆、翹起的房脊、聯脊的磚雕、高低錯落的宅院、歪斜透出的門窗,以及三合、四合、套院等,構成了一幅幅山村民居圖,名副其實地步移景換。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主幹道旁邊的洩洪涵洞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沿着村中石路前行,一派古樸氣息撲面而來,充滿甯靜祥和;除了古村原始風貌之外,漫步其中、山水相映,頗有意境。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村内現有古民居院落108處,除一處在抗日期間被燒毀外,均儲存完好。大片相連的灰瓦屋頂的三合院、四合院,院内外儲存有影壁牆、翅尾脊,精美的磚雕、石雕、石鼓、石墩,充分顯示出小村莊的安詳、靜谧,頗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這裡由于地處偏僻,房屋錯落有緻明百年沒有大的人為破壞,是以整個村莊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原始面貌。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路邊牆上畫着“團結一緻、抗戰到底”的宣傳畫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每部分的建築以台地形式分層布置,内部設垂直于等高線布置的次幹道聯系各層台地,并與主幹道聯系。各層台地的建築均沿等高線橫向布置,單個建築院落則在進深方向垂直等高線布置,形成建築依山而建、層層展開的山地村落風貌。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的主路呈“人”字形,古時黃嶺西是燕京向西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人”字的一捺被稱為“白道”,因為它向北通往一座石灰窯。“人”字的一撇叫“黑道”,因為它向西通往一個采煤區。這一撇一捺的交會處就是村子的中心。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三路交彙處路面變寬成為村内最大的廣場空間,是整個村落的開放空間核心。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沿着主街向北,路的左手邊有個面闊三間,左“祈福”右“迎祥”旁邊立有“黃嶺西村題記”影壁的碾坊。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碾坊一側有一盤石碾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側有一盤石磨。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繼續前行便是古井。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大槐樹下這口古井,曾是全村的飲水、用水之源。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但由于連年幹旱,井水漸少,人們吃水困難,黃嶺西變成了“幹巴黃嶺西。”同時流傳這樣一個順口溜兒:“黃嶺西分水有高招,爺們兒一桶,娘兒們一筲,出嫁的姑娘該不着,新娶的媳婦兒兩大瓢。”就在人們為吃水發愁時,有人偶然在北庵大殿後面山根處發現了一股清泉,成為全村人的救命水,北庵就此改名為“靈泉庵”,古井也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古井的左後友善是“古井人家”。1942年的4月,時任昌宛聯合縣警察局一區派出所所長王朝儀完成偵查工作途徑黃嶺西村時,突遭日僞軍包圍,王朝儀沉着應對,與圍剿的100餘名日僞軍鬥智鬥勇最終虎口脫險。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古井人家”現為“古井客棧”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中心的古井兩側有兩棵巨大的槐樹。據村裡老人講,這兩棵國槐已有400多年了。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一些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到這裡,種上了這兩棵槐樹,以便看見槐樹就能想起洪洞縣著名的古槐,時刻懷念家鄉。村裡流傳着“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樹蒯一蒯”的說法,指的是槐樹象征健康長壽、庇佑村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古井的對面是英雄牆。黃嶺西村位于平西抗日根據地中心附近,1940年10月,18名黃嶺西村民組成了黃嶺西排,參與秋季反“掃蕩”鬥争,但這些壯士一去不複還,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英雄已逝,但烈士的事迹依然廣為傳頌,黃嶺西村的牆面上目前還依稀可見很多抗日戰争時期的智語,讓人不禁回憶起當年的抗戰歲月,表達對先烈的無限追思和崇高敬意。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英雄牆背後的的人家,牆面上畫着“梅蘭竹菊”四君子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山村内滿是青磚古道、聯脊磚雕、高低錯落的宅院,以及三合、四合套院等,構成了一幅古樸的山 村民居圖,讓人仿佛置身于明清時代。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村内街巷由大小不等的青色山石鋪就,沿石路可盡情一覽村中小橋流水的景緻。這裡所有的人家的牆壁都會随地勢裡出外進,設計巧妙,合理配置設定了空間。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沿路來到村北的靈泉庵,曾稱“北庵”,始建于明代,清光緒年間重修。坐東朝西,背靠山、面朝街的一進三合院。院内北配殿四間、南配殿二間,耳房一間,正殿原供奉三尊佛像,為女像。寺廟建築與民居十分協調,彰顯了佛教文化與山村建築的完美結合。(另文介紹)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從靈泉庵門口向西北方向延伸的這條路是柏峪寺古道。沿黃嶺西北進柏峪澗,有柏峪寺;北行則是柏峪、柏峪台諸村。村民俗稱的柏峪寺(廟稱清泰寺),其旁一摟粗的柏樹比比皆是,自然生長,而半坡上的樹群似是人工造就。據說,這還是經過明代修築宮殿和清代伐柏碾香之後留下的古柏群落。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前行不遠就是“珍愛生命禁止攀爬野山”的警示牌。正值中午,天氣酷熱,又不熟悉路程,決定不冒險了,傳回。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古樸的石牆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向西上澗延伸的支路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站在西上澗遠望靈泉庵。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東眺鳳凰山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黃嶺西上澗向陽北坡上生長着一株巨大的栾樹(俗稱木蘭子樹、燈籠樹),高近20米,樹幹徑約0.7米,根部露出地面,圍莖約有2米,北京市二級古樹。有人說這是迄今為止在華北地區見到的最大的栾樹,堪稱“木蘭子之王”。該樹周圍皆有民房建築,其東面是齋堂賈氏墓地,該樹與賈氏墓地相關,“木蘭子”取其諧音為“沒(當地人讀mú)懶子”,意思是企盼後代兒孫沒有懶人,都是勤勉之輩。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黃嶺西上澗下行的村道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隔壁有一個小小的院落,陳列着附近山裡發掘到的動植物化石。這個小院并非如此簡單,它講述了一段愛國故事。黃嶺西位于平西抗日根據地中心附近,1940年10月,就在這個小院裡,18名村民組成了黃嶺西排,參與秋季反“掃蕩”鬥争,但這18名壯士一去不複還。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順着村中的主幹道回行不久,就回到了碾坊和“黃嶺西村題記”影壁。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影壁牆後是黃嶺西村62号院,院門左側的木牌上寫着“如意魁光院”,牆上挂着“民俗博物館”的牌匾。但看樣子也許久未開了。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回到了三路交彙的影壁牆處。影壁牆上題寫着“千年智語口号”,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千年智語口号”牆的右手是通往“靠山佛”山道。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登上觀景平台,右側就是群山環抱的黃嶺西村,三條山嶺包圍溝谷地帶,谷底有洩洪河道穿過。洩洪河道将三條山嶺分隔開,使之互相獨立,村落分别依靠山嶺、沿山麓地帶展開,其中鳳山是村字依憑的主要山體,周圍還拱列9個山頭,當地人稱這種環境格局為“九龍朝一鳳”,并相信這是福佑村落發展的風水吉地。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南面山上可以看到一尊天然形成的背靠山崖的側臉“佛像”,被人稱作叫“靠山佛”。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回望觀景平台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藍天白雲下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路邊的核桃樹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順着山道下來,就到了黃嶺西村西澗前往清水古道的山路口。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前行就是清水古道,繼續進山了。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順着進村的道路往回走。路邊的高台上建有一休息長廊,邊上也有一顆老核桃樹。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路邊的核桃樹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核桃樹的對面是通往菩薩廟的山路。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菩薩廟在西澗路南,為菩薩廟和龍王廟兩座廟宇,左右相連,現僅存遺迹,有殿房三間,破損嚴重,其餘均為斷壁殘垣,形制難辨。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菩薩廟坐北朝南,三合院形制建築布局,有山門一間,大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二間。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路的左側是一上行的階梯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路向上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到達了坡頂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俯瞰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順着山路轉下來就是村中心的古井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三路交彙的院牆,右走出村,左行是進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沿着出路的路前行,右手邊有一“厚德載物”的影壁,順着邊上的小路前行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順着山路前行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繞過巨石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座建在石牆上的建築。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正在修繕的“領溪書院”

一村三澗、三山圍合、九龍朝一鳳的黃嶺西村

繼續前行就又上山了。原路傳回,出村,結束行程。

2023-7-2

感謝您的關注與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