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岩爆的防治技術

作者:交通科技

韓宗澤

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承包分公司

摘 要:為解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可能發生的岩爆問題,基于岩爆發生的規律和分類,結合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實際情況,在明确其岩爆情況及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防治措施,如做好施工組織、促進高地應力釋放、避讓措施、嚴格控制開挖進尺與爆破、加強初支等。實踐表明這些岩爆防治技術可行有效。

關鍵詞: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岩爆;岩爆防治;

作者簡介:韓宗澤(1986—),男,山西陽泉人,從事公路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

0 引言

由于高速公路隧道中段埋深較大,當圍岩整體性較好時,很有可能發生岩爆。由于岩爆具有突發性,很難對抛射出去的石塊方向及遠近等進行預測,對隧道施勞工員及裝置造成安全威脅,是以有必要在了解岩爆特征的基礎上,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岩爆規律與分類

1.1 岩爆規律

岩爆主要具有以下規律:

(1)岩爆通常發生于埋深相對較大的隧道,因為隻有圍岩的埋深很大,才有可能産生導緻岩爆的地應力,岩爆發生機率因圍岩埋深的增加而變大。

(2)岩爆和圍岩岩性有關。岩爆通常發生于質地硬脆、有較好整體性及級别相對較高的圍岩,比如石英岩、花崗岩和石灰岩都是岩爆發生機率較高的圍岩類型。

(3)處在節理較發育與斷層破碎帶中的圍岩,通常不會發生岩爆,可見岩爆受圍岩構造的影響[1]。

(4)岩爆和圍岩含水情況也有一定關系。當隧道埋深、圍岩岩性及構造完全相同時,較為幹燥的圍岩更容易發生岩爆,有地下水存在的段落其圍岩基本不會岩爆。

(5)當隧道開挖工作面較為圓順且光面爆破效果相對顯著的圍岩段,一旦發生岩爆,則岩爆烈度将遠高于超欠挖相對較大的圍岩段。

(6)岩爆發生機率相對較高的圍岩段,通常在與掌子面相距不超過開挖寬度300%的位置,即與掌子面之間的距離越近,則越容易發生岩爆。

(7)開挖面上容易發生岩爆的位置以拱部及邊牆上部為主,即與地面之間的距離越大,越容易發生岩爆。

(8)在時間上岩爆主要具有以下規律:對掌子面進行爆破開挖施工的最初3h,最容易發生岩爆,且岩爆強度較大;爆破開挖施工7d内,雖然岩爆仍頻繁發生,但強度逐漸降低;爆破開挖施工2個月内,仍有可能發生岩爆;爆破開挖施工2個月後,不容易發生岩爆。此外,随時間不斷延長,岩爆發生位置将持續向更深層發展,以岩層内部崩裂為主要表現,此時可以聽到岩層内部發出悶響。

(9)岩爆往往伴有爆裂聲響:如果發出撕裂聲,則說明發生了因壓緻拉的岩爆,由于這一岩爆隻能發生在圍岩表面,是以聲響清脆,因岩爆産生的裂縫與岩壁保持平行,岩爆結束後,岩塊将呈現片狀;如果發出沉悶聲,則說明發生了因壓緻剪切拉裂的岩爆,該岩爆結束後會岩塊呈現塊狀,在岩石表面能看到很多弧狀裂縫,且裂縫中還伴有擦痕。通常情況下,前一種岩爆持續時間不長,破壞性不大,而後一種則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可能造成較嚴重的破壞[2]。

1.2 岩爆分類

根據烈度的不同,岩爆可分為以下3類:

(1)弱型岩爆:表現為聲響較小,岩爆後産生的岩塊粒徑不大,數量很少,産生形式以掉落為主。

(2)中強型岩爆:表現為内部發出類似于放鞭炮的聲響,岩爆後産生的岩坑直徑可以達1~2m,伴有大量岩塊,産生形式以彈出為主。

(3)較強型岩爆:表現為内部發出劇烈聲響,岩爆後産生的岩坑直徑超過2m,并伴有飛快彈出的大石塊[3]。

2 岩爆防治

某隧道為分離式雙洞隧道,左、右線長度分别為7 097.897m和7 120m,埋深較大,最大處可達1 286m。該隧道中段圍岩類型包括石灰岩與灰岩,産狀為厚層狀,大塊砌體形式,完整性尚好,有很強的抗風化性能,幾乎不含地下水。基于岩爆的規律與分類,現結合該高速公路隧道實際情況,探讨有效的岩爆防治措施。

在該隧道施工期間發生的岩爆中,以中強型的範圍最大,其次為弱型岩爆,較強型岩爆範圍最小。岩爆烈度主要受隧道埋深影響,通常弱型岩爆發生位置的埋深為800~950m;中強型岩爆發生位置的埋深為950~1200m;較強型岩爆發生位置的埋深普遍超過1 200m。

按照規範要求,對于可能發生岩爆的隧道,需在施工中嚴格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結合該隧道岩爆發生規律,在施工中采取如下各項處治措施。

2.1 做好施工組織

在發生岩爆的段落施工時,應安排專人在掌子面處進行全天值班,并組建專門的監控工作小組,為全體參建人員圍繞岩爆防治工作開展專門的安全教育,同時對岩爆防治需要的各類裝置及材料予以嚴格落實。

2.2 促進高地應力釋放

(1)在隧道掌子面上借助潛孔鑽機連續鑽出超前鑽孔,孔深按10~30m控制,孔徑按70~90mm控制,孔數需達到5~8個,以促進高地應力得以提前釋放。

(2)對于發生較強型岩爆的圍岩段,需更改開挖方式,即将全斷面開挖改為先在斷面下部進行下導坑開挖,其寬度、高度分别按5m和4m控制。待下導坑開挖結束後,方可擴大開挖斷面。開挖下導坑除了能促進高地應力釋放,還能起到減弱飛石破壞力,進而減輕岩爆危害,另外對危石的處理也比全斷面法更加友善。經過以上處理,整個施工過程中沒有發生強度較大的岩爆。在開挖下導坑時,為防止岩爆加劇,先做好護頂,再進行出砟,具體做法為:①按設計要求爆破開挖;②當采用薄鋼闆進行防護時,對遠處直接暴露的圍岩拱部及邊牆進行噴水;③對濕潤的拱部及邊牆進行混凝土噴射,噴射厚度需達70mm,采用強度等級為C25且摻入鋼纖維的混凝土;④混凝土噴射完成後在拱部及邊牆上部設定防護錨杆,并挂設鋼筋網;⑤做好上述護頂施工後,方可開始出砟;⑥在邊牆下部設定防護錨杆,并挂設鋼筋網。

(3)除較強型岩爆外的其他類型岩爆段,需在掌子面上分别向拱部、邊牆及開挖方向設定深度為10m、孔徑不小于70mm的鑽孔,并對鑽孔進行高壓注水,為掌子面及圍岩拱部與邊牆持續噴灑冷水,進而起到軟化圍岩的作用,促進應力釋放,降低岩爆發生機率和烈度。

(4)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松動爆破可以在圍岩内部産生裂縫,以促進高地應力釋放。

2.3 避讓措施

(1)考慮到爆破開始後的最初3h,岩爆發生機率最大,故在這一時段暫停施工,以減輕或避免岩爆造成的危害。

(2)對發生岩爆的圍岩段進行施工時,需在掌子面處安排專門的安全人員,對岩爆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并負責監聽岩爆聲響,掌握圍岩拱部及邊牆情況,一旦發現險情,應立即示警,組織所有施勞工員有序、快速地撤離。

(3)對發生弱型或中強型岩爆的圍岩段進行施工時,需酌情采取如下防護措施:①為鑽孔台車及運輸車等機械安裝專門防止飛石打擊的鋼闆;②在圍岩拱部與邊牆上部設定臨時錨杆,同時挂設鋼筋網;③借助噴射機械對容易發生岩爆的圍岩拱部進行混凝土噴射。

(4)在發生較強型岩爆的圍岩段進行施工時,除了做好下導坑開挖,還需在下導坑設定楔管式錨杆,并挂設鋼筋網,以免飛石崩出造成事故。另外,在必要的情況下還應做好超前支護,通過設定鋼架支撐來降低岩爆危害。

2.4 加強初支

對于不同岩爆類型,可按照表1所示參數要求對初支進行加強。

表1 各岩爆類型的初支加強參數 下載下傳原圖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岩爆的防治技術

3 結語

該高速公路隧道建設中有近860m長的圍岩段發生了岩爆,在施工中通過對岩爆規律的分析掌握,借鑒其他工程相關經驗,提出以上各項防治措施,從根本上降低了岩爆危害,保證了施工安全和進度。

參考文獻

[1] 胡免缢.高速公路特長隧道施工岩爆防治技術應用要點研究[J].中國高新科技,2021(5):133-134.

[2] 王登茂,滕振楠,田志宇,等.桃園至巴中高速公路八廟隧道非正常岩爆段病害處治與設計反思[J].現代隧道技術,2019(4):62-68.

[3] 邢軍,王建斌,蔣蕾,等.圭嘎拉高速公路隧道地應力特征及岩爆預測[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9(2):170-178.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岩爆的防治技術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來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等的知識産權,請聯系删除(郵箱:[email protected]),另本頭條号推送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頭條号營運方無關,内容真僞請讀者自行鑒别,本頭條号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