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西湖大學科學家藍振忠:如果AI能在很早期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援,世界上的悲劇是否會少一些?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魏官紅

卡耐基·梅隆大學(CMU)、谷歌AI研究所、西湖大學……這些都能作為介紹藍振忠的部分字首定語。這位出生于1986年的年輕科學家,身上的光環十分耀眼。

2020年,看到身邊有同學患抑郁症而離世,他問自己:如果AI能在很早期提供心理上的支援,悲劇是否會少一些?

恰好當時西湖大學對藍振忠抛出橄榄枝,邀請他回國内擔任博導。西湖大學提出,學校可以和常春藤名校一樣,在其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支援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創業。

沒有太多猶豫,藍振忠收拾行囊回國,依托西湖大學的科研力量創立了西湖心辰。作為西湖心辰的股東之一,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西湖大學在算力和人力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援。

西湖心辰的第一個産品,就是AI心理療愈機器人,它通過多輪對話與需要陪伴的群體展開交流,撫慰他們的孤獨。

“AI不應該隻是冰冷的人工智能,它可以被賦予溫度,它可以變得更像‘人’。”“情感陪伴具有巨大的市場,斯派克·瓊斯執導的電影《她》(《Her》)裡面的場景,我估計一兩年後就會實作。”藍振忠表示,其目标是打造陪伴10億人的AI。

對話西湖大學科學家藍振忠:如果AI能在很早期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援,世界上的悲劇是否會少一些?

西湖心辰創始人藍振忠 圖檔來源:受訪者提供

“懂人心”的通用大模型

要說西湖心辰所做的語言大模型“西湖大模型”與市面上其他大模型的差別,藍振忠概括為:它有IQ,也有EQ。

這樣的說法離不開西湖心辰選擇的賽道——情感陪伴。成立西湖心辰兩年多時間以來,藍振忠很少對外接受媒體采訪。實際上,在百模大戰中脫穎而出,憑技術做到行業内頂尖,藍振忠深耕大模型已經多年。

2007年,在中山大學就讀的藍振忠開始涉足人工智能;2009年,他考入全美計算機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直到博士,藍振忠一直主做計算機視覺方向。2017年,他加入谷歌,研究大模型。

當時谷歌的一位副總裁贊歎:大模型是谷歌幾十年來的最大突破。

2020年初,藍振忠萌生出一個念頭:大模型如此有用,為何不把它應用到更廣的領域?

迫使他趕快行動的原因,是藍振忠經常想到,身邊曾有同學患抑郁症而離世。“如果AI能在很早期提供心理上的支援,這些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是以,這位谷歌人工智能的前科學家,選擇回國創業。2020年6月,藍振忠加入西湖大學,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主做大模型方向和心理結合。經曆一年的孵化,2021年7月,西湖心辰成立。目前,具有Google、Meta、Amazon等公司工作經驗的AI技術人才相繼加入西湖心辰。

對話西湖大學科學家藍振忠:如果AI能在很早期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援,世界上的悲劇是否會少一些?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最開始,藍振忠帶領團隊了解心理咨詢。他透露,實驗室中一度有七八個咨詢師、幾十位博士和兩位心理學博士後,共同定義什麼是AI心理咨詢。這期間,團隊不斷進行轉換收集資料,如今技術不僅用于心理咨詢,還用在比如與湯姆貓的合作等。

“西湖大模型從心理角度出發,不僅在智商上有提高,情商上也會提升。我們想不斷做更大的模型,在智商上追趕gpt3.5、gpt4.0。”在藍振忠看來,chatgpt等模型作為機器,定位更像工具人,與人的互動過于機械和冰冷。“它和人不像,但我們很多場合你是希望它有人的感覺,比如AI老師,AI醫生,它們應該更主動地跟人類互動,感覺情緒,服務人。”

對話西湖大學科學家藍振忠:如果AI能在很早期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援,世界上的悲劇是否會少一些?

SuperCLUE測評結果(2023.5.30)

在藍振忠設想的理想場景中,大模型應具有記憶,熟知人類的生活習慣。比如在起床時,它會主動問你今天過得怎麼樣?自然地開啟聊天話題。“每天聊很多天,什麼東西需要記住,什麼東西需要忘記,是一個難點。其次是機器的個性化,比如要模拟某明星,該給機器設定什麼樣的性格?最後是感覺人的情緒,人有時候雖然很生氣,但還是會說很開心,機器必須得感覺到。”

機器輔助人,人教導機器,循環往複下大模型變得更聰明。藍振忠設想,最終,西湖大模型不僅可以應用在心理學,包括娛樂、遊戲、社交、教育、醫療、金融等領域應用皆有可能實作。

ChatGPT與人互動情感陪伴是剛需

西湖心辰的迅速發展,也展現在不斷加碼的融資曆程中。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西湖心辰獲得了湯姆貓新一輪的過億元戰略投資,雙方将加速大模型的應用落地。今年4月,西湖心辰剛獲得湯姆貓方面的戰略投資,雙方表示将在通用人工智能方向展開深度合作。兩輪融資僅時隔兩個多月。今年3月,西湖心辰還完成了數百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

自成立以來,西湖心辰已經吸引了湯姆貓、藍馳創投、百度風投、凱泰資本、西湖科創投、西湖教育基金可持續發展平台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關于湯姆貓連續兩輪投資西湖心辰,藍振忠表示,公司正重點尋求湯姆貓大模型的落地。“目前,湯姆貓擁有全球4億月活躍使用者,在全面接入西湖大模型後,每位使用者每月平均與湯姆貓交流十幾次,那麼預計每年模型調用次數可能達到千億級。”在商業化方面,大模型一般按調用次數付費,湯姆貓與西湖心辰采用分成形式。

對話西湖大學科學家藍振忠:如果AI能在很早期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援,世界上的悲劇是否會少一些?

根據内部評測,西湖大模型在寫作、對話等多項核心任務上已經接近GPT 3.5

圖檔來源:西湖心辰内部研究資料

目前,國内大廠、大公司紮堆大模型,同質化嚴重。但隻說比拼情商的大模型,藍振忠分析稱,美國的Character.ai和Inflection.ai率先跑出,這也讓投資人看到國内的機會。

據了解,Character.ai讓使用者可以和AI虛拟角色聊天,創立半年就成為獨角獸公司,月通路量超過3億。值得注意的是,Character.ai的使用者平均互動時長超過28分鐘,而ChatGPT隻有不到5分鐘。

Inflection.ai最近剛完成了一筆13億美金的融資,其推出的聊天機器人相比ChatGPT具有更強的共情能力,更容易讓人與之産生情感連結。

藍振忠告訴記者,他和Character.ai的創始人諾姆·沙澤爾(Noam Shazeer)曾是谷歌同僚,目前Character.ai的月活躍使用者已過1000萬,而使用者停留時間越長,意味着商業機會更大。

“美國大模型發展比中國發展快,類似Chatgpt或者側重智商的模型已有一堆。全球大模型普遍偏向工具型,西湖大模型這樣的情感陪伴類通用大模型,我們是國内最早的踐行者。”藍振忠相信,情感陪伴會更加剛需,它是AI變成“人”的一個入口,而西湖大模型則是湯姆貓等平台的“大腦”。

在藍振忠了解中,這兩年大火的數字人,更多是形象性的,對話能力較為薄弱。ChatGPT出來後,AI對話才真正上了個層次。“以前不管是客服機器人還是數字人,都很難做到長時間和使用者互動。西湖大模型你持續和它聊,聊4個、5個小時都沒問題。”

大模型“燒錢”會繼續,但商業化落地會很快

不到一年的時間,國内大模型發展已逐漸完成從技術、産品到商品的跨越式發展。在剛結束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短短幾天裡10多款AI大模型密集面世。

資本市場應聲而動,這與美國企業的發展路徑相似。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想明白了要有創新和差異化。

不過,幾乎所有的大模型公司,目前都處于投入階段。半年時間進行了三輪融資,藍振忠坦言除了公司發展迅猛的原因,擴模型、做算力、招人才都是持續燒錢的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美團前聯合創始人王慧文、360周鴻祎、幻方等曾有意邀請藍振忠加盟。“前兩位找了我們好幾次,最後我們還是決定依托西湖大學自己做。”藍振忠說,百度在Pre-A輪融資投資了西湖心辰。“百度投我們,更多是對我們技術的認可。彼此技術層面的協同比較少,大家獨立發展,很多B端客戶想要定制型的大廠做不了,這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福布斯中國統計,今年1月到4月,一共有6家大語言模型公司浮出水面。環境瞬息萬變,雖然融資速度快,投資人希望公司成長的速度更快。“燒錢的階段應該還會持續很久。坦白說,資本市場認為公司不需要太早關注收益本身,因為最終AGI實作,它代替的是人,收益絕對不是問題。”

“大廠有自己的場景,營收不會是問題。創業公司也有B端客戶,有自己的營收。大模型燒錢的階段會繼續,但商業化落地會很快。”藍振忠表示。

對話西湖大學科學家藍振忠:如果AI能在很早期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援,世界上的悲劇是否會少一些?

圖檔來源:西湖心辰提供

“今年以來,AI大模型的熱度一直高居不下,在資本市場方面展現最直接的就是算力需求的暴漲,美國和中國相關上市公司都出現了巨大的上漲;AI應用端方面也不斷有場景在落地。”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到,“這是一次遠大于工業革命的曆史性突破,對于大模型創業團隊來說,會是一個長期的賽跑,當産業效率和産業邊界的拓展得到質的提升時,大模型實際的價值和意義就會凸顯。”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