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小說和短視訊的“長”與“短”

作者:光明網

網絡小說很長,動辄上百萬字,但在這個快節奏、輕閱讀時代,受到無數網友追捧;短視訊很短,短到不超過五分鐘,卻占據了無數人的生活日常,“輕輕一刷,幾個小時過去了”。網絡作品究竟取長還是取短?時長和篇幅與閱聽人接受有着怎樣的趨向?本期三篇文章展開探讨。

網絡小說和短視訊的“長”與“短”

遊客在蘇州美術館拍攝刺繡短視訊。新華社發(杭興微攝)

價值追求不以長短論“英雄”

作者:桫 椤(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河北作協研究員)

在網絡文藝中,網絡文學和短視訊是十分重要和活躍的類型,前者以文字、後者以影像方式提供消閑娛樂内容,閱聽人群體十分龐大。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第51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2年12月底,網絡文學的使用者規模為4.92億,網民使用率為46.1%;短視訊使用者為10.12億,網民使用率達94.8%。

在文體形式上,網絡文學與傳統小說相比,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篇幅變長了,百萬字的長度隻能算中短篇。短視訊正相反,它與傳統影像和視訊類節目最大的不同是時長縮短了,絕大部分短視訊長度都在5分鐘以内,甚至短至以秒計數。“長度”相反的兩類作品都能赢得使用者青睐,折射出的恰是網絡文藝在反映現實生活、傳播時代精神等方面的獨特性。

網絡小說和短視訊的“長”與“短”

網絡文學産業博覽會上,網絡文學作品吸引遊客關注。資料圖檔

網絡小說連載過程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

大衆文藝發揮功能主要在使用者消閑的閱讀和欣賞中。這意味着,大衆文藝發達的時代,社會成員在從事生産活動之外有較多的閑餘時間。正由于閑暇消遣需要,大部分使用者用于文藝消費的時間是零散的和碎片化的。創作生産是以不斷調整表達範式,以适應大多數使用者在消費時間方面的期待。其中,縮短文字作品篇幅和影像時長是最普遍的方式。

短視訊應運而生。按照創作主體劃分,短視訊分為使用者生産内容和專業生産内容兩種形式。但無論哪種,都緊守着“短”這一基本規範。正是由于短小精悍,閱聽人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在任何地點、任何場景中便捷觀看,由此吸引了海量的使用者群體,帶動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如今短視訊已成為社會日常文化消費的“剛需”,大衆在工作學習、居家生活、交通行旅的間隙刷短視訊幾成習慣。

與短視訊不同,網絡小說的長度具有隐蔽性。讀完結作品的讀者覺得超長的篇幅會造成閱讀壓力,但定期“追文”的讀者則沒有這種感覺。對于追着更新的讀者來說,“長”不僅不是問題,而且能帶來持續性的閱讀吸引力。直接原因是完結的網絡小說篇幅雖然超長,但連載過程采用的是“化整為零”的方式,每次上線的章節隻有3000字左右。如果再考慮到每一章節的故事情節相對完整,語言表達一般淺白平實、叙述簡潔,閱讀時并不需要深入思考,是以讀者每次都可以在短時間内“掃”完更新的章節。

由此可見,網絡文學雖然表達方式與短視訊不同,但二者都采取相同的“短”政策以适應讀者的時間需求,這也是網絡文藝以閱聽人需求為目标的鮮明例證。

凝聚力根本上由内容生成,技術發揮工具作用

與傳統文藝相比,網絡文藝的商品屬性突出,由此引發了各門類之間激烈的競争。當網民數量已經難再有大幅度增長時,對人群的争奪變成對社會閑餘時間和使用者注意力的競争。使用者在某個應用方面所花費的時間在上網時長中的占比,成為市場占有率的标志——網絡文藝以短時長、短章節吸引使用者注意力的意圖很明顯。

網絡文學和短視訊黏性如此強大,除時長外,另有吸引使用者注意力的多種“秘訣”,其中題材内容是核心競争力。強大的互動技術凸顯了網際網路的社交功能,以某類或某部文藝作品形成趣緣社群是網絡公共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追根溯源,網絡空間中不同文藝圈層和網絡社群的凝聚力根本上還是由内容生成,技術發揮工具作用。觀察微信視訊号裡的短視訊,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熱點現象和與大衆生活、工作等緊密相關内容容易産生“爆款”。總之,在更新推薦、跟帖點贊、留言打賞等制造出的熱鬧與喧嚣的現場背後,網絡文藝對大衆情感有着及時關切與回應。

網絡小說和短視訊的“長”與“短”

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期間,展覽了豐富的網絡文學作品。資料圖檔

在内容之外,網絡文藝黏住使用者的另一個重要政策是講究“講故事的方法”。說到底,短視訊和網絡文學都是在講故事,短視訊鏡頭、字幕和聲音合起來,可以視為一個有講述者、有主題和情節的完整故事。縮小了的結構單元則使情節高度濃縮,開端和高潮相連,能快速調動讀者情緒的講述過程和抖包袱式結尾,産生強烈的沖擊力;同時,畫面較少生硬切換,便于觀看者集中精力了解内容。“講一個好故事”更是網絡文學叙事的主要目标,一部完結作品是一個角色衆多、情節繁複的龐大故事體,“打怪更新”“主角光環”等叙述方法,保證作品能在較長的連載期内給讀者提供持久的閱讀快感,進而達到長期聚攏粉絲的目的。具體到每一個章節,同樣追求故事性,“網絡小說作家們往往會在三五章内設計一個小高潮,十餘章内設計一個大高潮并完成一段情節”。

通過縮短一次性觀看或閱讀時間、強化内容的故事性并采用吸引使用者的講述方式,大衆碎片化的文化消費在令人欲罷不能中變成可以長時間進行的“連連看”,無論是短視訊還是網絡小說都足以在“注意力”競争中穩操勝券。

不因“輕”“短”而削弱意義探尋和主題内涵

網絡文藝常被視為“消遣之用”,閱聽人主觀上想以此打發閑餘時間,這個過程應該是輕松愉悅的。但是,其中隐含着一個模糊認識,即閱聽人的消遣過程是否伴随着價值接受?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一部網絡小說、一條短視訊不可能沒有意義指向,要通過故事和講述方式傳達某個主題。是以,閱聽人看似消閑的過程,情感和思想無時不受到作品的影響。這就決定了網絡文藝雖然主觀上被用來消遣,但客觀上必然蘊含着對價值的傳播。

雖然網絡文學與短視訊的使用者人群并不完全相同,但2022年網絡文學使用者數量首次出現了減少趨勢,這一變化并非與短視訊崛起全無關系,畢竟視訊是直覺的,基本不需要經過想象還原,因而更容易讓使用者沉湎其中。另外,與閱聽人生活和情感緊密關聯的作品更容易産生共情效果,包括反映普通人生活和社會普遍情感的現實題材作品,傳播知識、滿足閱聽人獵奇心理和提供虛拟生存體驗等的想象類作品。它們都采用小體量、短時長的上線方式,等同于創設了無需專門時間、場所、情境就能閱讀和欣賞的“随身”文藝環境,滿足了大衆“所想即所得”的文藝消費需求。

由此可見,網絡文藝的内在價值并不因“消遣之用”而減弱,反倒因為沉浸式的消費體驗而得到全方位增強。這提醒網絡文藝從業者要高度重視内容生産,從根源上提升網絡文藝的整體品質。一方面,合理看待消費功能與價值追求之間的關系。與一般的傳統文藝不同,網絡文藝的價值追求溶解、裹挾在消費需求之中,在堅持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的基礎上,後者有助于前者的提升,畢竟有效的傳播是作品發揮價值的前提。另一方面,長度變短固然有利于傳播和接受,但一味強調“短”,甚至為了“短”而犧牲作品的價值追求和美感就得不償失,甚至會走向歧途。

網絡文藝的時長隻是叙事政策

作者:吳 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博士生)

短視訊和網絡小說逐漸成為當今頗受歡迎的兩種文化娛樂方式。傳統的觀點裡,二者在體量上存在一個顯著差異:短視訊的主要特征是體量小、時間短,以一系列制作成本低、傳播速度快的作品占據閱聽人的碎片化時間。網絡小說則體量較大,往往題材豐富,篇幅較長,甚至“百萬字的網絡小說隻能是中短體量,而大部分網文具有超級長度”,通過持續的更新來增加使用者黏性。這種認識實質上是以觀察傳統視訊和紙質小說的固有思維來看待高科技時代的新藝術娛樂形态得出的一種簡單化結論,忽視了這兩種娛樂形式基于獨特媒介形式而産生的新興特征:短視訊的觀賞行為往往不隻針對單個視訊,網絡小說也不是一個固定長度的文本,而是處在一個不斷更新延續的過程之中。是以,既不能以孤立的眼光看待單個短視訊,也不能以總體性目光對網絡小說的長度進行簡單概括。

當下,大衆媒體提供了眼花缭亂的資訊,并以快速更疊的方式時刻沖擊着人們的視線。人的注意力終究是有限的,人們要從無限的資訊海洋中進行資訊篩選,這也構成了所有依托于網際網路而産生的娛樂形式的共同特征:内容迎合閱聽人需求,使用者可以随時劃走任何一條對他而言毫無吸引力的短視訊,也可以随時棄讀自己所追的任何一部網絡小說。是以,從内在邏輯上看,短視訊和網絡小說都是以搶占閱聽人有限的注意力資源為中心目标的。想要在資訊的海洋中吸引到閱聽人有限的注意力,就需要以一種更加直白、快速的方式提供足夠的刺激來獲得關注,并尋找一種能持續提供吸引力的政策來增加使用者黏性。是以,二者将不可避免地采取一個同質化政策:将自身變成一個高密度的具有吸引力的資訊集合序列。而從這個角度來看,短視訊未必短,網絡小說也未必長。

誠然,單個短視訊的時長往往都在五分鐘以内,這也是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短視訊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占據人們碎片化時間的原因。但問題是,聯想到日常觀看短視訊的直接經驗,人們往往不會真的隻拿幾分鐘的碎片時間來刷短視訊,反而經常在不知不覺中耗費數個小時。這是因為如果我們把單個短視訊看作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資訊機關,人們對短視訊的觀看行為針對的是由無數個吸引力機關構成的具有吸引力的短視訊序列。一方面,每一個短視訊本身試圖以快速、直接的方式帶給閱聽人各個層面上的刺激,而不符合觀衆審美需求的短視訊會被快速劃走并迅速替換,直到出現下一個感興趣的内容;另一方面,成熟的人工智能系統對閱聽人的興趣愛好和使用者習慣進行分析。這就使得一個個短視訊在觀看過程中會以一種高密度、持續刺激的方式構成一個具有吸引力的短視訊序列,而由于短視訊無限更疊的特性,這一序列始終處在一個不斷延續的過程之中。是以,從閱聽人對短視訊的觀看這一角度而言,短視訊的長度是靈活且無限的,既能夠滿足碎片化時間的觀看需求,又能夠滿足長時間觀看的訴求。

同理,網絡小說正是短視訊的反面。由于網絡小說通常采取的是“免費+付費”訂閱的營利模式,這就使得它需要依靠一種“将讀者轉化為粉絲的能力”而存活。它需要依靠有限的免費章節來吸引讀者成為粉絲并付費閱讀餘下章節,且付費方式是按章節付費,這使得讀者可以随時終止閱讀行為而不用像實體書一樣為整本書付費,作者唯有在每一章都提供足夠有吸引力的内容和快節奏向前推進的情節時,才能形成自己小說的粉絲黏性并促成讀者持續付費。是以,網絡小說看似體量很大,長度很長,動辄幾百萬字,但是為了迎合讀者在網絡端的閱讀習慣和快節奏下的娛樂需求,它在單個章節的處理上不得不具有簡單化、直白化、趣味化的特征。一方面,雖然網絡小說總體字數遠遠超越傳統小說,但單個章節的篇幅較之傳統小說相對更少,不但字數不多,而且描寫直白、簡潔,這使得讀者的閱讀體驗相對輕松,往往十分鐘左右就能看完一章;另一方面,網絡小說一旦過分注水則可能導緻讀者棄讀,甚至作者不得不停止更新。是以,它的叙事節奏必須緊湊、快速,每一章都要有推動故事人物向前運動并有足夠吸引讀者的資訊,而且往往每幾章就能夠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段落。除此之外,作者在更新和寫作的過程中往往也無法确定小說的最終走向,因為網絡小說往往具有邊寫邊更新的特點,作者要不斷結合熱點、使用者的評價和興趣,對小說的具體内容、情節走向、人物命運進行修正。網絡小說是由無數個具體章節構成的不斷流動和成長中的作品。從這個角度看,網絡小說總體的篇幅雖長,但它同樣可以被視作由無數短小、直覺、刺激的吸引力章節所構成的集合序列。

總之,網絡小說和短視訊都是科技參與當代文藝生産、創作與傳播而呈現的一種新的藝術形态,改變的不僅僅是創作者的思維方式,也帶來閱聽人審美習慣和接受方式的改變。當我們擺脫簡單、孤立的思維看待短視訊和網絡小說時,也許看到的是二者的内在共性:篇幅的具體長短隻是形式上的表征,都是為了幫助自身獲得閱聽人有限的吸引力而采取的叙事政策。其背後的本質是在高科技時代和快節奏的高資訊密度面前,文化産品内在邏輯的必然轉向。這才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并加以重視的。

作品永遠是“内容為王”

作者:何 瑛(山東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網絡文學的“超長”特征,改變了傳統文學對于“長篇小說”的定義。為什麼今天的網絡小說越來越長?從網文特性來看,類型小說提供了文本無限延伸的可能性,以奇詭的想象開啟了時空跨越、高度自由的異世界,小說沒有一個明确穩定的結構,作者可以不斷開啟新篇,将故事引向不同方向,而小說體量也會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從經濟收益角度來說,VIP付費閱讀模式、網站的簽約和分成制度,推動了超長篇網文的流行。網絡小說付費閱讀模式直接将收益與字數挂鈎,激勵作者積極碼字實作利益最大化。如今主要文學網站小說上架字數一般要求10萬字以上,要求簽約作者保持日更5000字以上的節奏,以累積點選率,保持小說熱度。網文的點選率往往與小說長度正相關,而高點選率也意味着更多收益的可能性,更容易導向衍生産品的開發。從讀者角度來說,每日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閱讀當日更新的文字,可謂是輕松消遣式閱讀,既不會厭煩疲憊,也有利于維系和小說人物之間的情感聯系,将“催更”和在虛拟社群讨論情節走向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進而願意持續為心儀的小說投入情感和金錢。在以上因素的驅使下,網絡作家們圍繞一個作品苦心孤詣,不斷延伸,幾百萬字的網絡小說比比皆是,千萬字以上的也并不罕見。

如今并非人人都是網絡小說讀者,但幾乎人人都是短視訊使用者。短視訊已經成為網絡文藝最熱門的類型,并呈現出使用者規模持續增長的态勢。與動辄幾百萬字的網文不同的是,短視訊一般都在60秒以内。為什麼同樣在網際網路空間傳播,二者有如此鮮明的長度差異呢?從短視訊生産的角度來看,使用者依靠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随時随地實作視訊的拍攝、剪輯和傳播,而時間短、體量小降低了視訊制作和分享的門檻,也有利于短視訊平台吸引更多的非專業創作者。從觀衆角度來看,浏覽短視訊消耗的是碎片時間,觀看不受場景限制,随時随地可以在視聽的沖擊中感受到快感,實作即時滿足。“文本細讀”的耐心似乎成為一種奢侈品,而短視訊暗含了較短時間獲得更多資訊的允諾,也緩解了資訊爆炸時代“選擇困難”的焦慮:大資料不斷探測着使用者的喜好,向目标客戶推送着連綿不絕、無須選擇的視聽産品。于是觀衆放棄了選擇權,也放棄了對完整叙事的追求,轉而在不斷流動的碎片化叙事中尋找新的刺激點和情感慰藉。

網文的“追更”代表了現代人“長情”的一面,我們依然願意對一個故事日日追随,而不是一味追求新鮮感;短視訊的沉迷代表了現代人“喜新厭舊”的一面,我們願意動動手指,放空大腦,對一個個無意邂逅的視訊投以十幾秒的愛。手機用戶端上,一個又一個短視訊在手指間劃過,觀衆如同乘客,在疾馳的車上欣賞窗外的風景。人們不斷地從一個場景切換到另一個場景,從中感受到瞬時的快樂,在指尖遊移的儀式中已經完成觀看的全部意義,觀看的對象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短視訊也迎合着現代人對“新奇”的體驗,視訊素材雖然可能來源于釋出者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剪輯和包裝中日常生活往往被誇張化、戲劇化以博得關注。在對“新奇”的無止境追逐中,人們的快樂門檻值會越來越高,短視訊也傾向于制造更強烈的刺激,于是我們看到各類“擦邊”短視訊魚龍混雜于其中,甚至有些短視訊為了追蹤熱點,跟風複制博人眼球的偏見,制造網絡暴力。還令人擔憂的是,當手機成為現代人觀看世界的視窗、與各種社會關系連接配接的媒介時,過度依賴手機可能會削弱人對現實世界的感覺和思考能力,傾向于通過網絡獲得片面的“二手經驗”并視之為“真實體驗”。于是在帶有濾鏡的短視訊的對比下,真實的生活顯得黯然失色、乏善可陳,“短視訊成瘾”導緻的可能是對現實生活的冷漠疏離。

然而本質上來說,“長網文”和“短視訊”培養的都是“短平快”的閱讀習慣。傳統文學往往注重叙事的整體性和前後的邏輯關系,要求讀者專注閱讀,否則便了解不了情節的走向,也感受不到文本的風格和審美。網絡小說的讀者則習慣于直接尋找小說中的“爽點”,進行“劃重點”式的飛速浏覽。幾百萬字的網絡小說雖然體量驚人,但是分隔到每一單元,讀者也可以一目十行。現代人試圖運用碎片時間實作高效的資訊擷取,甚至一心多用,多裝置多視窗刷視訊讀小說同時進行。但是高效的表象背後,一個又一個十幾秒或幾十秒的視訊倏忽而過,人們有一種世界盡在手中的感覺,其實資訊如同流沙般,眼看着從指縫間流走,而原以為坐觀天下可能隻是井蛙之見。表面看來,一個個視訊帶來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事實上,資訊繭房與精密算法下的閱聽人浏覽着大同小異的視訊,一個視訊是對另一個視訊的變形複制,這與不斷生長但其實核心未變的套路化網文何其相似?動辄幾百萬或上千萬字的網絡小說,雖然體量巨大,但是可能存在大量重複“注水”的情節,讀者在囫囵吞棗式的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攫取的資訊、受到的滋養可能極其有限。

所幸的是,人類既有沉溺的本能,也有自省的習性,在表象森林的迷醉中感受到意義匮乏的驚恐,在資訊之海的沉溺中意識到主體迷失的危險,轉而尋求更高品質的閱讀體驗。在短視訊越來越火的當下,長視訊的需求也在增加,文化類綜藝備受關注,知識付費類課程層出不窮。可以預見的是,優質長視訊或将成為下一股流行風潮,以迎合大衆對“深度閱讀”的精神需求。而在超長篇網文的流行趨勢下,高品質的短篇網絡小說也擁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形成了對冗長注水文“霸榜”的某種抗衡。從網絡小說的影視劇改編來看,熱度很高的影視作品并非都改編自超長篇網文,而是以品質赢得觀衆與市場的青睐。

總而言之,文藝作品的長短并不重要,品質過硬才是作品獲得持久關注的永恒法寶。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6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