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olygonID 和去中心化自我主權身份 (SSI) 革命

作者:李留白
PolygonID 和去中心化自我主權身份 (SSI) 革命

PolygonID 是一種在線上 (web3) 空間中管理您身份的全新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這是身份管理方面的一項驚人創新,讓您能夠對身份的共享和使用方式擁有自主權。

本文旨在闡明并解釋 PolygonID 的含義。

為了幫助您更好地了解事物,我們需要從頭到尾開始。

介紹

身份概念是社會中仍然至關重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每天,我們都需要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證明、披露或分享我們的身份。我們的身份可以采用簡單的形式,例如我們的姓名,也可以采用更有組織的形式,例如我們攜帶的身份證和許可證。

在科技領域,身份管理非常重要。我們每天都需要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證明或分享我們身份的不同部分(例如姓名、使用者名、電子郵件等)。這種情況尤其在注冊(注冊)和登入不同的線上平台時發生。

線上空間有不同形式的身份管理。下面是其中的三個。

  • • 集中身份:這種身份管理模式與不同平台擁有不同使用者帳戶的概念有關。這種 ID 管理模式在線上空間中最為流行。
  • • 聯合身份:這種身份管理模式與擁有可跨多個平台識别的單個帳戶有關。此類帳戶通常由受信任的第三方發行。
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是您的單個Google 帳戶,它可以讓您通路不同的線上平台和服務。
  • • 去中心化自我主權身份(SSI):SSI 概念是一個很難了解的概念。但我希望您在閱讀時能夠得到很好的了解。

這裡第一個概念是“去中心化”的概念。為了簡單起見,去中心化隻是建構區塊鍊的核心基礎之一。去中心化有助于将資料傳播到多個來源,而不是擁有易于操縱的單一事實來源(如單個公司資料庫)。

另一個概念(SSI)隻是帶來這樣一個事實:您有權成為您身份的主權持有者 - 能夠盡可能保持您的詳細資訊的私密性 - 同時仍然證明*所有權和通路權。*

在 SSI 中,我們收到數字簽名的憑據,将其存儲在(私人)數字錢包中,然後在需要時提供它們以安全地證明我們的線上身份。

SSI 為使用者(個人或組織)提供了對其數字身份的唯一所有權,同時還使他們能夠控制其個人資料的共享和使用方式。

這種身份管理模式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解決了前面解釋的其他兩種身份管理方法所涉及的問題。

信任三角——去中心化的自我主權身份如何運作

為了使去中心化 SSI 成為可能,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來發揮作用。這就是所謂的信任三角。這是它的工作原理。

使用者隻需向稱為“發行人”的一方證明/提供其身份(或身份資訊)一次。然後,發行者生成該身份的加密證明,在 PolygonID 中稱為“可驗證憑證(VC)”,該可驗證憑證随後存儲在數字錢包中,并在驗證時提供,以授予通路權限或所有權證明- 一切仍然沒有透露使用者的身份。

驗證聲明的一方稱為“驗證者”。

為了使所有這些成為可能,發行者和驗證者之間确實必須存在信任關系。

請明确注意,正如上面所述,使用者的身份保持主權 - 它不會透露給驗證者。

驗證過程是根據已生成的可驗證憑證進行的,同時使用者的身份保密。

您可能會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那麼,驗證者如何保留所暴露的身份資訊,而驗證者卻能夠驗證它并同意該聲明”

這是通過密碼學中稱為零知識(ZK)證明的概念實作的。

零知識(ZK)證明的概念

在密碼學中,零知識證明或零知識協定是一種方法,通過該方法,一方(證明者)可以向另一方(驗證者)證明給定的陳述是真實的,同時避免向驗證者傳達任何超出該陳述的資訊。僅僅是陳述的真實性。零知識證明背後的直覺是,通過簡單地揭示某些資訊來證明擁有某些資訊是微不足道的;挑戰在于在不洩露資訊或其任何方面的情況下證明這種所有權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1]。

使用不同的類比來嘗試解釋 ZK 證明并使其更容易了解。到目前為止,我發現的最好的就是“兩個球和色盲朋友”的故事/概念。請閱讀下面的内容。

想象一下,您的朋友“維克多”是紅綠色盲(而您不是),并且您有兩個球:一紅一綠,但其他方面完全相同。對于維克多來說,這些球看起來完全相同。維克多懷疑這些球是否真的可以區分。您想向維克多證明球實際上顔色不同,但僅此而已。特别是,您不想透露哪個球是紅色的,哪個是綠色的。

這是證明系統。你把兩個球交給維克多,他把它們放在背後。接下來,他拿起其中一個球,從背後将其拿出并展示。然後他再次将球放在背後,然後選擇隻展示兩個球中的一個,以相同的機率随機選擇兩個球之一。他會問你:“我換球了嗎?” 然後根據需要多次重複整個過程。

當然,通過觀察球的顔色,你可以肯定地說他是否改變了它們。另一方面,如果球的顔色相同,是以無法區分,那麼您猜對的機率就不可能高于 50%。

由于随機成功識别每個開關/非開關的機率為 50%,是以随機成功識别所有開關/非開關的機率接近于零(“健全性”)。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多次重複此“證明”(例如 20 次),您的朋友應該确信(“完整性”)球确實具有不同的顔色。

上面的證明是零知識的,因為你的朋友永遠不知道哪個球是綠色的,哪個是紅色的;事實上,他不知道如何區分這些球。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2]。

上面的插圖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類比,它有助于描述如何使用密碼學(zk 證明)來保持使用者身份的秘密和主權,同時仍然證明所有權或通路權。

現在讓我們重點介紹一下 PolygonID。

PolygonID 和去中心化自我主權身份 (SSI) 革命

什麼是PolygonID

經過我在本文前面所做的所有解釋,我打賭您已經可以猜到 PolygonID 是如何進入場景的。

PolygonID 是一項非常巧妙的驗證技術,由 Polygon 的優秀人員開發。

它結合了本文中已解釋的概念,使使用者能夠證明自己的身份,而無需實際向第三方透露身份。

Polygon ID 使一方的組織能夠釋出有關使用者的可驗證憑證,另一方的組織能夠通過為 SSI 生态系統的每個成員建立的一套工具來驗證這些聲明

Polygon ID借助零知識證明,可以讓使用者在不暴露私人資訊的情況下證明自己的身份。這預設確定了言論自由和隐私(使用者的身份由零知識加密技術保護)。

每個身份都由一個稱為DID(去中心化辨別符)的唯一辨別符來辨別

**每個基于身份的資訊都通過可驗證憑證 (VC)**表示

來源:PolygonID 文檔[3]。

您可以通過閱讀PolygonID 文檔[4]了解更多資訊。

PolygonID 的潛力。

PolygonID 作為一項革命性且巧妙的技術,無疑具有巨大的潛力。從能夠在保持隐私的同時證明您的身份的興奮感,到這項創新将加速的大規模新身份管理視野(生态系統),再到即将推出的新用例,我非常有信心 PolygonID這項創新隻會不斷取得巨大進步。

PolygonID 的一些用例。

Polygon ID 可以通過多種非常相關的方式使用。

  1. 1. 它可以用于 KYC 程式。
  2. 2. 用于電子商務入門。
  3. 3. 用于無密碼登入/身份驗證。
  4. 4. 它也可以被銀行和 DAO 等頂級機構使用。還有更多令人驚奇的用例......
  5. 5. 它可用于記錄醫療案例,而無需透露受影響(患病)人員的身份。

PolygonID 有如此多的可能性。

PolygonID 的工作原理

Polygon 令人驚歎的 ID 團隊開發出了一套工具,使去中心化的自我主權身份識别過程成為可能。以下是身份管理如何與 PolygonID 配合使用的快速摘要。

  1. 1. 您需要從應用程式商店下載下傳 PolygonID 移動應用程式。
  2. 2. 然後,您将通路發行者平台/網站,為您希望在驗證點出示的任何身份資訊生成加密證明(可驗證憑證)。
  3. 3. 生成證明 (VC) 後,您可以将其儲存到 PolygonID 移動應用程式上的錢包中。
  4. 4. 無論何時您希望獲得驗證、身份驗證或授權,您隻需在 PolygonID 移動應用程式上提供 VC 即可。然後使用 zk 證明概念驗證 VC 以證明您的主張。如果您的聲明被确認屬實,則将授予通路權限。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包含的身份資訊的情況下完成的 - 僅提供加密的可驗證憑證(VC) - 令人驚歎的是,這要歸功于 zk 技術。

在 PolygonID 中,所有這些過程都是借助快速響應 (QR) 代碼和其他一些底層技術(例如 zk 密碼學和區塊鍊/web3)來處理。

Steph Orpilla的這段視訊絕對是一個很棒的資源,可以幫助您更好地掌握 PolygonID 服務和移動應用程式的工作原理。

https://youtu.be/utpazrLrSbY

PolygonID 入門

開始使用Polygon ID 很簡單。隻需通路您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下傳 PolygonID 應用程式,然後開始探索。

去中心化 SSI 是一個相當革命性的概念。是以,其采用和使用仍處于較低水準。

這意味着您可能很少找到支援問題/驗證者平台來使用應用程式和服務。這就是 Polygon 團隊繼續推動開發人員采用它的原因。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已經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進展。

結論

PolygonID 和去中心化自我主權身份 (SSI) 革命

我寫這篇文章是參加 Polygon IDThon 挑戰賽的一部分。我希望它确實有助于您更好地了解 PolygonID 的全部内容以及一些相關的基礎概念。

原文: https://zhacks.hashnode.dev/polygonid-and-the-decentralized-self-sovereign-identityssi-revolution

引用連結

[1]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ero-knowledge_proof

[2]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ero-knowledge_proof

[3] PolygonID 文檔: https://0xpolygonid.github.io/tutorials/

[4] 您可以通過閱讀PolygonID 文檔: https://0xpolygonid.github.io/tutorial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