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作者:飛文染翰2

韋伯望遠鏡是有史以來發射到太空的最強大的望遠鏡,于 2021 年 12 月 25 日發射升空,美國宇航局 (NASA) 于 2022 年 7 月 12 日分享了第一組閃爍圖像。

太空天文台首次觀測到的宇宙包括遙遠的星系、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以及恒星誕生的恒星苗圃。

“在短短一年内,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看法,第一次凝視塵埃雲并看到來自宇宙遙遠角落的光。每一張新圖像都是一個新發現,使全球科學家能夠提出并回答他們曾經從未夢想過的問題。”

美國宇航局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周年圖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了恒星的誕生,充滿了細緻、印象派的紋理。主題是蛇夫座 Rho 雲複合體,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形成區域。這是一個相對較小、安靜的恒星事先串通的人所,但你永遠不會從韋伯混亂的特寫鏡頭中知道它。從年輕恒星爆發出來的噴流在圖像中縱橫交錯,撞擊周圍的星際氣體并點燃分子氫(以紅色顯示)。一些恒星顯示出星周盤的明顯陰影,這是未來行星系統的構成。

以下共29張圖檔,先圖檔,圖下為說明和序号。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蛇夫座 Rho 雲中類日恒星誕生的詳細特寫,蛇夫座 Rho 雲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形成區域,距離地球 390光年。年輕的恒星釋放噴流,導緻周圍的氣體發光。該圖像的釋出标志着韋伯觀測宇宙一周年。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6 月 25 日,美國宇航局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土星及其衛星。該圖像顯示了土星大氣層和環系統的細節。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獵戶座星雲的一部分,獵戶座星雲正在被梯形星團 發出的恒星輻射侵蝕。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4、這張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 MIRI 和 NIRCam 儀器拍攝的合成圖像顯示了來自 棒旋星系 NGC 5068 的明亮恒星團和塵埃。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5、韋伯捕捉到了由兩個名為 Arp 220 的螺旋星系碰撞引發的恒星形成爆發。這種現象 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超亮星系合并。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6、塵土飛揚的環圍繞着北落師門,這是一顆位于太陽系之外的年輕恒星,距離地球 25光年。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7、沃爾夫-拉葉星 WR 124 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首批發現之一,于2022 年 6 月被發現。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8、在這張韋伯望遠鏡拍攝的超新星遺迹仙後座 A 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令人驚歎的細節它距離地球 11,000 光年。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9、韋伯拍攝的冰巨星天王星的圖像展示了該行星令人難以置信的光環和覆寫其北極蓋的明亮薄霧(右)。一朵明亮的雲位于帽子的邊緣,左邊可以看到第二朵雲。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0、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潘多拉星團(一個巨大的星系團)的新圖像中捕捉到了50,000 個近紅外光源。該星團就像一個放大鏡,讓天文學家能夠看到其後面更遙遠的星系。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1、星星透過 ChamaeleonI暗分子雲的朦胧物質發光,距離地球 630 光年。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2、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了 NGC 346,它是銀河系附近最活躍的恒星形成區域之一,位于一個名為小麥哲倫星雲的矮星系中。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3、兩個被稱為 II ZW96 的星系在海豚座合并時形成漩渦形狀。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4、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揭示了新原恒星形成的特征。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5、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中紅外光下捕捉到了創造之柱的新視角。這個恒星形成區域的塵埃,而不是恒星本身,是亮點,類似于幽靈般的人物。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6、韋伯捕捉到了所謂的“創世之柱”的高度詳細的快照,這是三座若隐若現的塔的遠景,這些塔由星際塵埃和氣體組成,上面散布着新形成的恒星。該區域位于鷹星雲内,距地球約 6,500 光年,哈勃望遠鏡曾于 1995 年拍攝到該區域,形成了一張被太空觀察者視為“标志性”的圖像。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7、WR140 中的兩顆恒星每八年就會産生一層塵埃殼,韋伯望遠鏡捕捉到的這些塵埃殼看起來像環。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8、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了這張星系對 VV 191 的圖像。韋伯在近紅外光下觀察到了更亮的橢圓星系(左)和螺旋星系(右),哈勃在可見光和紫外光下收集了資料。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19、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距我們超過 2900 萬光年的螺旋星系 IC 5332。天文台的 MIRI 儀器透過星際塵埃觀察星系的“骨頭”。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0、韋伯捕捉到了 30 多年來最清晰的海王星環圖像。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1、望遠鏡的 NIRCam 儀器所看到的獵戶座星雲的内部區域。該圖像揭示了恒星和行星 系統如何形成的複雜細節。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2、NASA 于 9 月 6 日星期二釋出了狼蛛星雲的馬賽克圖像。這張圖像跨度 340 光年顯示了數以萬計的年輕恒星,這些恒星之前被宇宙塵埃遮蔽。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3、距離地球 3200 萬光年的幻影星系的新圖像結合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資料。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4、美國宇航局 (NASA)于8月22日星期一釋出了一張木星圖像,顯示木星著名的大紅斑呈白色。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5、美國宇航局8月2日釋出的一張照片中,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距我們約5億光年的車輪星系。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6、韋伯的風景般的景觀被稱為“宇宙懸崖”,實際上是船底座星雲中附近一個年輕的恒星形成區域 NGC 3324 的邊緣。望遠鏡的紅外視圖揭示了以前看不見的恒星誕生區域。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7、斯蒂芬五重奏的五個星系在這裡可以以新的視角被看到。這些星系似乎彼此共舞,展示了這些互相作用如何推動星系演化。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8、這張并排比較顯示了美國宇航局韋伯望遠鏡在近紅外光(左)和中紅外光(右)下 對南環星雲的觀測結果。南環星雲距離地球2000光年。這個巨大的行星狀星雲包括 一顆垂死恒星周圍不斷膨脹的氣體雲,以及一顆處于演化早期的次級恒星。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元年(純愛好整理轉載,侵聯删)

29、7月11日釋出了韋伯的第一張圖像,據NASA稱,這是“迄今為止最深、最清晰的遙遠宇宙紅外圖像”。該圖像顯示了 SMACS 0723,其中一大群星系團充當了它們後面物體的放大鏡。這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它創造了韋伯首次對極其古老、遙遠、微弱的星系進行深場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