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部類的單例模式

* 上面的單例實作存在小小的缺陷,那麼 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夠實作延遲加載,又能夠

 * 實作線程安全呢?

 *       還真有高人想到這樣的解決方案了,這個解決方案被稱為Lazy initialization

 * holder class 模式,這個模式綜合使用了java的類級内部類和多線程預設同步鎖的知識,

 * 很巧妙的同時實作了延遲加載和線程安全。

 *

 *

 * 1 相應的基礎知識

 *  (1)什麼是類級内部類?

 *   簡單點說,類級内部類指的是,有static修飾的成員内部類。如果沒有static修飾的成員式内

 *   部類被稱為對象級内部類。

 *   (2)類級内部類相當于其外部類的static成分,它的對象與外部類對象間不存在依賴關系,是以

 *   可以直接建立。而對象級内部類的執行個體,是綁定在外部對象執行個體中的。

 *   (3)類級内部類中,可以定義靜态的方法。在靜态方法中隻能引用外部類中的靜态成員方法或變量。

 *   (4)類級内部類相當于其外部類的成員,隻有在第一次被使用的時候才會被裝載。

 *  

 *   多線程預設同步鎖的知識:

 *   大家都知道,在多線程開發中,為了解決并發問題,主要是通過使用synchronized來加互斥鎖進行同步控制,

 *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JVM已經隐含的為您執行了同步,這些情況下就不用自己再來進行同步控制了。

 *   這些情況包括:

 *   (1)由靜态初始化器(在靜态字段上或static{}塊中的初始化器)初始化資料時

 *   (2)通路final字段時

 *   (3)在建立線程之前建立對象時

 *   (4)線程可以看見它将要處理的對象時

 *  

 *  

 *   2 解決方案的思路

 *        要想很簡單的實作線程安全,可以采用靜态初始化器的方式,它可以由JVM來保證線程的

 *   安全性。比如前面的餓漢式實作方式。但是這樣一來,不是會浪費一定的空間嗎?因為這種

 *   實作方式,會在類裝載的時候就初始化對象,不管你需不需要。

 *        如果現在有一種方法能夠讓類裝載的時候不去初始化對象,那不就解決問題了?一種可行的

 *   方式就是采用類級内部類,在這個類級内部類裡面去建立對象執行個體。這樣一來,隻要不使用到這個類級内部類,

 *   那就不會建立對象執行個體,進而同步實作延遲加載和線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_InnerClass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靜态初始化器,由JVM來保證線程安全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_InnerClass instance=new Singleton_InnerClass();
  }
  
  //私有化構造方法
  private Singleton_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_InnerClass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

最近在看何紅輝、關愛民著的《​​Android​​源碼設計模式解析與實戰》,一邊學習,一邊了解,一邊記筆記。

1.定義

確定某個類隻有一個執行個體,能自行執行個體化并向整個系統提供這個執行個體。

2.應用場景

  1. 當産生多個對象會消耗過多資源,比如IO和資料操作
  2. 某種類型的對象隻應該有且隻有一個,比如Android中的Application。

3.考慮情況

  1. 多線程造成執行個體不唯一。
  2. 反序列化過程生成了新的執行個體。

4.實作方式

4.1普通單例模式

/**
 * 普通模式
 * @author josan_tang
 */
public class SimpleSingleton {
    //1.static單例變量
    private static SimpleSingleton instance;

    //2.私有的構造方法
    private SimpleSingleton() {

    }

    //3.靜态方法為調用者提供單例對象
    public static Simple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mple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在多線程高并發的情況下,這樣寫會有明顯的問題,當線程A調用getInstance方法,執行到16行時,檢測到instance為null,于是執行17行去執行個體化instance,當17行沒有執行完時,線程B又調用了getInstance方法,這時候檢測到instance依然為空,是以線程B也會執行17行去建立一個新的執行個體。這時候,線程A和線程B得到的instance就不是一個了,這違反了單例的定義。

4.2 餓漢單例模式

/**
 * 餓漢單例模式
 * @author josan_tang
 */
public class EHanSingleton {
    //static final單例對象,類加載的時候就初始化
    private static final EHanSingleton instance = new EHanSingleton();

    //私有構造方法,使得外界不能直接new
    private EHanSingleton() {
    }

    //公有靜态方法,對外提供擷取單例接口
    public static EHan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餓漢單例模式解決了多線程并發的問題,因為在加載這個類的時候,就執行個體化了instance。當getInstatnce方法被調用時,得到的永遠是類加載時初始化的對象(反序列化的情況除外)。但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如果有大量的類都采用了餓漢單例模式,那麼在類加載的階段,會初始化很多暫時還沒有用到的對象,這樣肯定會浪費記憶體,影響性能,我們還是要傾向于4.1的做法,在首次調用getInstance方法時才初始化instance。請繼續看4.3用法。

4.3懶漢單例模式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
 * 懶漢模式
 * @author josan_tang
 */
public class LanHan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LanHan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LanHanSingleton() {

    }

    /**
     * 增加synchronized關鍵字,該方法為同步方法,保證多線程單例對象唯一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LanHan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LanHan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與4.1的唯一差別在于getInstance方法前加了synchronized 關鍵字,讓getInstance方法成為同步方法,這樣就保證了當getInstance第一次被調用,即instance被執行個體化時,别的調用不會進入到該方法,保證了多線程中單例對象的唯一性。

優點:單例對象在第一次調用才被執行個體化,有效節省記憶體,并保證了線程安全。

缺點:同步是針對方法的,以後每次調用getInstance時(就算intance已經被執行個體化了),也會進行同步,造成了不必要的同步開銷。不推薦使用這種方式。

4.4 Double CheckLock(DCL)單例模式

/**
 * Double CheckLock(DCL)模式
 * @author josan_tang
 *
 */
public class DCLSingleton {
    //增加volatile關鍵字,確定執行個體化instance時,編譯成彙編指令的執行順序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DCL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DCL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DCL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DCLSingleton.class) {
                //當第一次調用getInstance方法時,即instance為空時,同步操作,保證多線程執行個體唯一
                //當以後調用getInstance方法時,即instance不為空時,不進入同步代碼塊,減少了不必要的同步開銷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DCL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DCL失效:

在JDK1.5之前,可能會有DCL實作的問題,上述代碼中的20行,在​​Java​​裡雖然是一句代碼,但它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原子操作。

instance = new DCLSingleton();      

它編譯成最終的彙編指令,會有下面3個階段:

  1. 給DCLSingleton執行個體配置設定記憶體
  2. 調用DCLSingleton的構造函數,初始化成員變量。
  3. 将instance指向配置設定的記憶體空間(這個操作以後,instance才不為null)

在jdk1.5之前,上述的2、3步驟不能保證順序,也就是說有可能是1-2-3,也有可能是1-3-2。如果是1-3-2,當線程A執行完步驟3(instance已經不為null),但是還沒執行完2,線程B又調用了getInstance方法,這時候線程B所得到的就是線程A沒有執行步驟2(沒有執行完構造函數)的instance,線程B在使用這樣的instance時,就有可能會出錯。這就是DCL失效。

在jdk1.5之後,可以使用volatile關鍵字,保證彙編指令的執行順序,雖然會影響性能,但是和程式的正确性比起來,可以忽悠不計。

Java記憶體模型

優點:第一次執行getInstance時instance才被執行個體化,節省記憶體;多線程情況下,基本安全;并且在instance執行個體化以後,再次調用getInstance時,不會有同步消耗。

缺點:jdk1.5以下,有可能DCL失效;Java記憶體模型影響導緻失效;jdk1.5以後,使用volatile關鍵字,雖然能解決DCL失效問題,但是會影響部分性能。

4.5 靜态内部類單例模式

/**
 * 靜态内部類實作單例模式
 * @author josan_tang
 *
 */
public class StaticClassSingleton {
    //私有的構造方法,防止new
    private StaticClass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StaticClass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 靜态内部類
     */
    private static class 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 {
        //第一次加載内部類的時候,執行個體化單例對象
        private static final StaticClass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taticClassSingleton();
    }
}      

第一次加載StaticClassSingleton類時,并不會執行個體化instance,隻有第一次調用getInstance方法時,Java虛拟機才會去加載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類,繼而執行個體化instance,這樣延時執行個體化instance,節省了記憶體,并且也是線程安全的。這是推薦使用的一種單例模式。

4.6 枚舉單例模式

/**
 * 枚舉單例模式
 * @author josan_tang
 *
 */
public enum EnumSingleton {
    //枚舉執行個體的建立是線程安全的,任何情況下都是單例(包括反序列化)
    INSTANC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枚舉不僅有字段還能有自己的方法,并且枚舉執行個體建立是線程安全的,就算反序列化時,也不會建立新的執行個體。除了枚舉模式以外,其他實作方式,在反序列化時都會建立新的對象。

為了防止對象在反序列化時建立新的對象,需要加上如下方法: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e() throws ObjectStreamException {
        return instance;
    }      

這是一個鈎子函數,在反序列化建立對象時會調用它,我們直接傳回instance就是說,不要按照預設那樣去建立新的對象,而是直接将instance傳回。

4.7 容器單例模式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
 * 容器單例模式
 * @author josan_tang
 */
public class Container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singleton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單例對象加入到集合,key要保證唯一性
    public static void putSingleton(String key, Object singleton){
        if (key != null && !"".equals(key) && singleton != null) {
            if (!singletonMap.containsKey(key)) {   //這樣防止集合裡有一個類的兩個不同對象
                singletonMap.put(key, singleton);   
            }
        }
    }

    //根據key從集合中得到單例對象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key) {
        return singletonMap.get(key);
    }
}      

在程式初始化的時候,講多種單例類型對象加入到一個單例集合裡,統一管理。在使用時,通過key從集合中擷取單例對象。這種方式多見于系統中的單例,像​​安卓​​中的系統級别服務就是采用集合形式的單例模式,比如常用的LayoutInfalter,我們一般在Fragment中的getView方法中使用如下代碼:

View view = LayoutInflater.from(context).inflate(R.layout.xxx, null);      

其實LayoutInflater.from(context)就是得到LayoutInflater執行個體,看下面的Android源碼:

/**
     * Obtains the LayoutInflater from the given context.
     */
    public static LayoutInflater from(Context context) {
        //通過key,得到LayoutInflater執行個體
        LayoutInflater LayoutInflater =
                (LayoutInflater) 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LAYOUT_INFLATER_SERVICE);
        if (LayoutInflater == null)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LayoutInflater not found.");
        }
        return LayoutInflater;
    }      

總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