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作者:百年磨一劍

引言:

民國女權意識開創之一的呂碧城曾言:“民者,國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婦以成家,即積家以成國。”

可見女性價值在社會進步,乃至家成國立中的重要性。

這個話題不僅僅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播種發芽,其在美國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社會關注點。

尤其是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争,高舉獨立宣言的那個特殊時代背景下,對女權意識的解讀,成為當時美國作家創作的首選素材。

其中,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美國在内戰期間,她自己也作為醫護人員,加入了這場偉大的戰争中,也通過戰場看到了諸多美國女性角色在曆史上的書寫。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奧爾科特雖然自小家境貧窮,但父母在家庭中有言的愛,無言的引導她們人生正确價值觀塑造的身體訴寫,以及家中姐妹互愛互幫的親情關懷,都讓她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于是1868年,她攜帶《小婦人》一書以自己為創作素材,以彼時美國的時代背景為書寫點墨,将女性意識的崛起,以現實主義的書寫方式,夾雜當時堪稱美國文藝複興的超驗主義的思想啟蒙觀,通過一個有愛的家庭充分的表達了出來。

充滿愛的家庭教育,人生取之不盡的精神财富

"沒有禮物聖誕節怎麼過?"

"貧窮真可怕!"

"有些女孩子擁有榮華富貴,有些卻一無所有,我認為這不公平。"

《小婦人》一書講的是美國南北戰争時期,住在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一處破舊房子裡的馬奇先生和他妻子以及四個女兒一家在人生諸多變局中面臨選擇的故事。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為了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小說人物一路成長的變化,在故事的一開始奧爾科特就将時間點置于聖誕節前夕。

在這個美國人民舉國歡慶,人人都在等待聖誕老人祝福的,充滿節日喜悅氣氛的幸福日子裡,馬奇先生一家卻是愁眉苦臉。

原因有二,一是馬奇先生正在美國南北戰争的戰場上,二是家裡生活十分拮據,平時能吃飽飯就是萬幸了,根本不敢奢望能得到聖誕禮物。

家人在團圓日子的缺失,同齡人富裕生活的兩相對比,讓馬奇先生的二女兒喬、大女兒梅格、小女兒艾美三人深深地感覺到沒有錢的無奈,她們的内心充滿了恐慌。

這才有了開文一幕,也就是小說一開始奧爾科特就給她們安排的姐妹會談,内心的自白。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不過《小婦人》這本書是奧爾科特根據自己人生經曆改編的。

她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傑曼鎮,其父親是一位關心美國底層人士的理想追求者,是以父親雖然是一位教育家,但他身上的工資經常是入不敷出,一次遠處傳學回來身上居然隻帶回一美元的酬勞。

不過,面對父親的舍己為人,母親并沒有多少怨言,她不僅安慰父親人回來就好,還主動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并且無論家裡條件再差,父母都沒有斷了奧爾科特的教育經費,鼓勵她多讀書,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父母之間無言的愛意傳達,深深地影響了奧爾科特的成長,她自小就敢于在社會中通過種種工作的打拼,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以她也想将這種教育觀傳達給更多的人,在小說的一開始,當喬等人的抱怨結束以後。

她立刻讓馬奇先生的三女兒貝絲說:

“可我們有爸爸、媽媽還有咱們大家呀。”

這話一出,其餘幾人臉上立刻露出了滿足的笑容,雖然在金錢上有所缺失,但是她們有父母和親人的愛。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小說裡,馬奇先生基本常駐戰場,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對女兒們的教育,時刻寫信鼓勵她們,不要被生活的壓力所打倒也不要被時間的繁華迷了眼,讓她們勇敢地和自我争鬥、和解。

而馬奇太太,也一直關注的女兒們的成長,以身作則的引導她們,在聖誕節的那一日,她買好食物,帶着女兒敲響了生活比她們更加拮據的鄰居的大門,以鄰居臉上對她們綻放的笑容,教育女兒們要學會做一個将愛意播撒給他人的人。

也會諄諄引導,女兒在見識到隔壁鄰居勞裡一家的富麗輝煌以後,告誡她們不要産生悲觀的心态,要學會滿足,就算想要過上富裕的生活,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

而且在得知窮教授巴爾和富翁勞裡同時追女兒喬的時候,她的臉上也沒有對教授露出鄙夷的神情,隻是讓女兒自己考慮。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馬奇夫婦的教育下,在《小婦人》的世界裡,他們的女兒在看到同學家舉行的盛大舞會時,心中有過自卑、嫉妒情緒的産生,但每一次都在父母充滿愛的人生教育觀裡醒悟了過來。

在故事的最後,除了在疫情時期因為幫助他人不幸感染去世的貝絲,其餘三個女兒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而奧爾科特也在文章的結尾這樣描述道:

“馬奇太太看着女兒們的現狀伸開雙臂,仿佛要把她的兒孫們摟抱過來。她的表情和聲音裡都充滿了母親的慈愛‘哦,我的姑娘們,不管你們今後怎樣,我想,沒有什麼比這更能給你們巨大的幸福了!’”

而且小說裡的馬奇先生一家曾經生活也算小康家庭,但因為幫助他人散盡了家産。

這一刻小婦人的世界好像和奧爾科特的人生重合了,她們同樣擁有拮據的童年,但她們也擁有相同的充滿愛的父母,指引她們在金錢缺失的日子裡,學會用愛創造一切奇迹。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言:“文學是人的生活的教科書。”

《小婦人》的世界其實也是奧爾科特對讀者一種啟示,不論身處何種深淵,永遠記得不要丢了自己充滿愛的一面,學會苦中作樂,學會靠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生活。

閣樓書寫折射出美國女性意識的覺醒

在《小婦人》的世界裡,奧爾科特的書寫折射出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淡于男性角色的書寫。

而小說的寫作背景是19世紀中後期的美國,這一時期美國社會還處于男權意識的主要下,女性隻不過是家庭的附屬品。

就連同一時期的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裡面雖然也是在寫女性。

但是她是寫的被捆縛于閣樓之上,備受壓迫的女性意識,是深入靈魂的痛苦。

奧爾科特的書寫其實是與美國曆史相違背的,然而這又如何,就像中國現代女作家蕭紅曾感歎:“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可再低的天空也不能否認它“高高在上”的現實。

于是為了打破美國女性那低矮天空的腐朽思想,奧爾科特在小說裡以女性的主視角觀,來表達她對于美國社會注重女性價值的呼喚。

其中,馬奇的二女兒喬是奧爾科特全力傾注的一個新女性形象的書寫。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小說裡,喬雖然是一個女兒身,但她的穿衣打扮以及言行舉止,無不是向着男性角色的方向靠攏。

當得知妹妹生病家中無錢治療的時候,她就像書外的奧爾科特拿起筆進行創作,為妹妹争取醫療費。

這一書寫打破了傳統的男性角色在家庭中扮演的頂梁柱的角色,讓讀者知曉女性也是家庭中、乃至社會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同時,喬在寫稿的時候,為了掙快錢,曾一度丢失了自己的寫作初衷,盲目的迎合大衆的口味。

這使她在自我理想和社會現實中陷入了深深的掙紮,完全無法寫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這時還是馬奇太太人她的幾個姐妹開導她,讓她不要把生活的壓力全部攬在自己的身上,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其中透露出的,何嘗不是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以及在人生選擇中注意以自我感受為主,不要再困于舊社會對自己的壓迫的一種思想解脫。

正是這種對女性的重視,當簡愛在閣樓上,深深感概女性何時能走出男權社會的壓迫時,喬已經在閣樓上認識到自我的價值,并決定靠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更為可貴的事,在這個人人追求走進上流社會的時代裡,面對勞裡和窮教授巴爾的同時追求,喬曾經也迷失在對富裕生活的祈求中。

但是在人生的選擇上,她勇敢的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自我價值的成長。

于是她選擇了窮教授巴爾,并在不斷的努力中,靠着雙手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金錢。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其實,奧爾科特對于女性意識的覺醒,在文中的書寫不知這一段,比如南北戰争之前美國女性喜愛穿凸顯自己身材的衣物。

可笑的是這一選擇是為了取悅男性,但是随着南北戰争的開展,美國獨立意識的覺醒,女性開始注重自我的感受,衣服以舒适為主。

而在小說裡當其他人都穿着上緊下蓬的裙子盡力凸顯自己的魅力時,馬奇太太家的幾個孩子,全都穿着寬松。

尤其是喬她在生活中經常穿着男性的衣服,四處走動,絲毫不在意外界的目光。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在小說裡奧爾科特通過服飾發聲,女性不再是社會的弱者,女性也有自己的追求和變美的權利。

在服裝中,女性也應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了解女性的需求,制造出屬于她們自己的衣服。

而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也意味着此時美國女權運動的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女性将在未來為自己的權力獲得更大的勝利。

步步推進的超驗主義,對于今我的啟示

小說裡,奧爾科特除了喬這樣一個符合時代追求的全新女性角色,還塑造了梅格這樣一個卡在新舊間的長女形象。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長兄為父,長女為母。”

在小說裡梅格在家庭中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母親”角色。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馬奇太太對四個女兒是一視同仁,從來不會偏袒那一方的,當喬和艾美因為外出遊玩,爆發沖突進而引發一系列的艾美撕毀喬辛苦創作的書籍,而喬也在溜冰時故事緻使艾美受傷等一系列報複行為時。

馬奇太太并沒有站出來職責哪一方,因為她知道兩個女兒都有錯,貿然出手會加劇她們間的沖突。

隻是在不經意間在犯錯當事人面前提起她的行為對受害者造成多大的傷害,進而引起她們發自内心的檢討。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這種教育觀是好的,但或許是為了顯得女性意識覺醒的過程順其自然,大女兒梅格完全沒有了解到馬奇太太的教育是讓她們學會獨立的時候,不要傷害她人,隻知曉自己不能麻煩她人,處處為别人考慮。

是以當馬奇太太沒有時間做家務的時候,她主動承擔起這一責任,就連結婚以後,她出門買一件衣服,心裡都充滿了深深的自責。

認為自己沒有顧好家庭,搶奪了丈夫的資源,于是她把衣服退了給丈夫買了一件大衣,這才撫住内心的愧疚。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然而,這種緻力于追求賢妻良目的人生觀,并沒有使丈夫了解他。

他反而覺得梅格太過理智、傳統,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溫情,尤其是是當孩子出生以後,他覺得家中環境又太過聒噪,便選擇了逃避,拒絕參與家庭生活承擔家庭責任,将家庭的重擔全部扔給了梅格。

這初好像與奧爾科特宣傳的女性覺醒意識相違背,實則是《小婦人》在女性意識意外投射出的當時美國社會發展的現實,超驗主義在美國社會中的發展,進步。

超驗主義是美國在南北戰争以後,擺脫英國的控制,擷取獨立以後,對自我社會發展的一種類似于法國啟蒙運動的解救思想。

這種思想,強調美國人在自然界中、在社會等環境裡,以此前被英國殖民過的曆史為鑒,與自我和解找到新生的出路,使美國擺脫曆史的創傷。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敢于做自己

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超驗主義也不能一下子就成功,必須在不同人的生活經曆裡,慢慢驗證成長。

于是,在小說裡奧爾科特是以女性意識的覺醒,通過喬和梅格這兩個接受相同家庭教育的人物,來折射出19世紀初美國雖然已取得獨立并憑借超驗主義引導和樹立了今天廣為人知的美國傳統——獨立精神。

但曆史在發展,它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停留,防止“梅格”的出現。

同時讀《小婦人》一書,它的時代北京雖然在 19 世紀早期的美國,的美國,但是小說裡馬奇先生一家的教育觀,以及四姐妹在人生中的成長,對于21 世紀的現代女性也擁有獨特的曆史啟示。

我們要擁有自身獨立的人格,勇敢追求自己喜愛的工作,争取實作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賈曉霞.解析《小婦人》中蘊含的女性主義[J].長春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6(2):131-134.

[2] 朱越然.以女性主義解讀——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婦人》[J]. 商業故事,2016(21):130-131.

[3]R.W.愛默生.愛默生超驗主義思想[M].武漢:崇文書局,2007 .

[4]焦倩倩.《小婦人》與超驗主義自然觀 [D].吉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