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作者:幸福福田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被明廚亮竈吸引過來,餃子檔口幹淨衛生。”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芹菜肉餡的餃子裡面還加了胡蘿蔔,有超出我的預期。”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在醫院能吃到現包現做的餃子,很驚喜,味道也很鮮甜。”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門診醫技樓一樓的走廊拐角,一間與衆不同的店鋪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店員坐在輪椅上,在透明櫥窗前認真包着餃子;收銀員熱情地招呼着,向顧客推薦店裡的招牌口味;送餐店員跟随指引牌,在醫院裡為客人送餐。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左右滑動檢視

從開業至今,約有100萬個手工餃子在這裡誕生。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這家名為“愛達福”的公益餃子店,售賣着由脆骨病患者手工現做的美味餃子,他們以勇氣和堅韌,為這間30平方米的透明廚房帶來了色彩和希望。

01

開放廚房的奇迹

脆骨病、先天性發育不全、瓷娃娃……醫學上稱為成骨不全症,這種罕見病的發病率為15000分之一到20000分之一,嚴重的患者輕微磕碰就會骨折。

從一大早到晚上六點半,切菜備料、調餡兒、擀面、包餃子、煮餃子、收銀……這樣有序的流程,在“愛達福”公益餃子店裡每天上演。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餃子店共20位店員,其中有15名殘障人士及其家屬。即便是脆骨病患者,也可以做到按照流程快速出餐,同時保證衛生又美味,而且,從開店至今,從未出現過店員在餃子店裡受傷的情況,這離不開店鋪的特殊設計。

凳子和插座的高度

符合店員的實際需求

店門足夠寬敞

讓店員能夠坐着輪椅進入

地闆平整

還使用了防滑材料

……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愛達福”公益餃子店不僅設計特殊,性質也很特殊,它是作業治療和職業康複的“實驗載體”:店員在工作的同時,也能進行康複鍛煉。

“從兩三個小時到半天、全天,店員的工作時間也會在漸進式的康複中逐漸達到8小時的時長,店裡也會根據情況調整店員休息。”從業人員介紹。

02

目的純粹,便會簡單

開餃子店這件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簡單就在于,目的純粹。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愛達福”公益餃子店的創始人孫月,是一名脆骨病人士,經曆過三十幾次骨折,十幾次大手術。畢業後,她便投身公益事業,科普和宣傳罕見病群體。

在北京做了五年公益後,2019年初,孫月和夫妻張澤來到深圳,為南方的罕見病患者提供幫助。

張澤回憶起剛來深圳的時候,“有一天我出門坐公共汽車,從業人員就主動幫我開啟上下車踏闆,沒有因為乘車影響到通勤時間。”

在深圳滿滿的人文關懷背景下,夫妻倆的公益活動順利開展。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孫月在中國慈善項目大賽的獲獎路演照片

“罕見骨病有730多種,我們的零壹罕見骨病關愛基金團隊,服務六大類八種罕見骨病群體,現在可以觸達全國一萬多患者。”孫月告訴記者,中國人口基數大,任何的罕見病在中國其實是不罕見的,它都是常見病。

孫月的零壹罕見骨病關愛基金團隊在醫院服務病友時,常會将做好的餃子帶給不能回家過節的病友。

孫月團隊做的餃子個頭飽滿,口感香甜,醫院時任院長盧寵茂無意間看到,便向孫月提出,由醫院提供場地,開一家餃子店。

在醫院和社會的支援下,孫月成功籌到了開店的資金,并于2021年冬至開始營業。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2022年,“愛達福”公益餃子店榮獲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五星優質項目,獲得大賽一次性資助金10萬元,渡過了2022年最艱難的時期。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也多次實地走訪,為項目對接了中國殘障人士福利基金會等資源支援項目發展。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深圳對于特殊群體的關懷和幫助,是友好的,熱情的,更是尊重的。

“‘來了就是深圳人’不是一句口号,是能踐行的。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殘障人士,隻要自食其力,就能得到尊重,内心也會自由輕松些。”張澤說。

用努力克服缺陷,用勞動創造價值,從一天50份的目标,到如今一天200多份的穩定銷量,“愛達福”公益餃子店憑味道征服了大家。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03

“我們不是短期的作秀”

餃子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溫馨的記憶,是親情的寄托,是傳統的烙印……雖然隻是簡單的皮和餡料,但是每一個小小的餃子都揉進了愛。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去年七月的時候,有一位住院患者礙于病情,隻能吃喝一些湯類食物,來到店裡希望店員能把餃子煮成糊糊狀,店員們雖然有些為難,但還是了解他,為他烹饪了一份特制的餃子。”張澤說。熱乎乎的糊狀餃子讓這位患者非常感動,他還特地手寫了一封感謝信表達心意。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公益的理念打動了很多人,許多顧客想以捐款的形式表示支援,但“愛達福”公益餃子店并不接受捐款,便有客人“另辟蹊徑”,點單了卻不取餐,打電話說這錢是捐贈的,張澤則會耐心解釋,餃子店的店員更希望自食其力,無需捐款,隻要多多幫助宣傳就好。

“我們的公益不是短期的作秀,而是真正希望能用味道和品質打動顧客。”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因為味道很受歡迎,餃子店有很多回頭客。患者家屬、體檢的小哥、偶然經過的路人、專門來打卡的客人……

一份餃子,打破了顧客和店員之間的隔閡,愛意在這裡蔓延。

04

共同奔赴美好生活

這家開在福田的“愛達福”公益餃子店,名稱背後的含義是“dumplings for love”(愛的餃子),愛,不僅蔓延在顧客與店員之間,也在福田的更廣泛人群中傳播。

2022年,福田區殘障人士聯合會(後文簡稱“福田殘聯”)落實殘障人士幫扶政策,全年發放殘障人士幫扶資金近1.2億元,殘障人士民生投入力度居全市各區之首。

福田殘聯都做了些什麼呢

一起來看看吧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開展影像療愈、園藝工作坊等喘息服務項目,為2-16歲自閉症、智力、語言、社會性發育遲緩及相關殘障兒童及家庭提供康複服務與支援。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打造全國首個殘疾青少年無人機競速公益學堂,開展殘障青少年無人機教育訓練,通過專業老師指導他們學習無人機專業理論知識和操控技術,幫助鍛煉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促進身體機能康複。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粉紅豹作品《忙碌的父親》

打造了全國首個“迷你世界”扶殘助殘公益項目——福康就業創業生态基地,隻需借助電腦,運用3D沙盒遊戲等新技術,及一整套完整的教育訓練、支撐體系和線上線下結合的就業系統,即可讓殘友們實作家庭就業、雲端就業和指尖就業。

1000000個手工餃子背後的故事

推動福田交通運輸局牽頭制定《福田區道路無障礙出行工作機制》,各街道實施“一街一路”道路提升工程項目,讓特殊人群的通行更加便利。

未來,福田殘聯将不斷完善殘障人士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障人士事業全面發展。

薄薄的皮

包裹着滿滿的愛意

“愛達福”公益餃子店

讓脆骨病患者

找到了溫暖的歸屬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特殊群體

都能在福田

獲得滿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共同奔赴美好生活

- END -

資訊來源 | 福田融媒、福田區殘障人士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