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地勘院積極建構數字化智能化地質安全保障體系

作者:光明網
市地勘院積極建構數字化智能化地質安全保障體系

導 讀

近日,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的上司下,市地勘院積極推進北京市地質“一張圖”資訊系統、北京市地質安全監測資訊系統和北京市社會化服務系統建設,系統建構數字化智能化地質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增強地質資訊對城市規劃、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調查評價、監管決策、政務服務的支撐能力,提升大資料時代數字地質、智慧地質服務水準。

市地勘院積極建構數字化智能化地質安全保障體系

北京市地質“一張圖”系統自2022年開工建設以來,不斷研究突破重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完成了“一張圖”主界面的開發和優化、282幅空間資料成果入庫、通州區三維地質模型的內建工作,取得了地質“一張圖”項目建設的階段性成果,為後續工作奠定基礎。

市地勘院積極建構數字化智能化地質安全保障體系

北京市地質安全監測資訊系統自年初開始,陸續完成“地面沉降”“地下水環境”“土壤地質環境”“突發地質災害”等十大監測預警系統2022年度資料的內建工作,進一步豐富了地質和自然資源資料,全面保障了系統運作的實時性和持續性。

市地勘院積極建構數字化智能化地質安全保障體系

北京市社會化服務系統包括地質公園、地質遺迹、城市地質、地質博物館等子產品,今年上半年的總通路量31453人次,月均通路量5242人次。該系統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滿足了廣大社會公衆對于地學科普知識渴求,促進了地學知識的傳播。

下一步,市地勘院将持續推進首都地質安全保障資訊平台的建設。不斷優化、調整地質安全監測資訊系統的物聯網接入速度和決策支撐能力,使之更為及時、準确、合理、有效的保障城市的地質安全;持續推進地質“一張圖”系統的建設,通過建立不同比例尺、不同精度、不同深度、不同範圍的三維地質模型,為委國土空間大資料平台提供重要的地下三維資料支撐;持續優化社會化服務系統,不斷提高科普資料更新的頻率和“京通”的社會通路量,讓更加科學、精準的地質科普資訊服務于更多的社會公衆。

本内容由市地勘院提供

來源: 北京規劃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