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8點見丨起底真假健康證;AI換臉黑産調查

作者:Beiqing.com
新聞8點見丨起底真假健康證;AI換臉黑産調查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近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多地調查發現,健康證在發證、使用和監管環節,均存在漏洞。這一系列問題衍生出“假證泛濫”現象。

“外賣、快遞平台包過。”在鄭州一個外賣騎手的微信群裡,阿玉(化名)時不時就發一條代辦健康證的消息。

添加微信後,阿玉告訴新京報記者,隻要提供姓名、年齡和一張自拍照,次日就可以辦出健康證,無需到醫院體檢。如果要做外賣騎手,她辦出的健康證,還包通過平台的稽核。

2023年5月下旬,新京報記者走訪合肥、鄭州、濟南、北京等地調查發現,健康證在發證、使用和監管環節,均存在着“盲區”:有醫院不體檢直接收錢發證;外賣平台、餐飲企業等用人機關默許甚至配合從業者造假;體檢備案資訊未聯網導緻監管部門難以核查……

新京報記者在上述多地調查時,都成功在未體檢情況下拿到“健康證”,其中包括制假人員辦理的假證,也包括一些醫院出具的真證。有辦假制假人員打包票:“執法人員都查不出來真假,更别提餐館和外賣平台等用人機關。”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表示,僞造和使用假健康證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刑法規定,僞造公司、企業、事業機關、人民團體的印章的,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使用假的健康證,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買賣、使用僞造、變造公文,證件、證明檔案的,可被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罰款。

在采訪中,很多辦假健康證的人員直言,他們辦假證并不是身體健康有問題,而是嫌去醫院體檢麻煩。濟南市曆城區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的從業人員表示,很多地方除了自費體檢,還有免費體檢,辦假證是違法行為,放棄免費體檢辦證的機會而去辦假證,最終得不償失。閱讀全文>>>

今天,貝殼财經夏季峰會進入第二天。多位重磅嘉賓圍繞人工智能展開演講和圓桌論壇。

新聞8點見丨起底真假健康證;AI換臉黑産調查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任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表示,生成式AI(人工智能)标志着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

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基礎,科學技術是戰略性生産力,産生溢出效應、頭雁效應,“我不贊成馬斯克提出來的要把AI發展停下來的觀點,任何人都不可能擋住先進生産力的前進,但是我們可以讓先進的生産力在正确的軌道上發展。”龔克說道。

龔克呼籲,要真正讓實體經濟和人工智能相融合,必須建立行業平台。他還提到,人工智能在近期”突變“代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能達到前所未有的性能名額。同時,龔克指出,這隻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通用大模型是對标ChatGPT,消費級的大模型,是标準化的服務,是公共服務。經過這幾個月的讨論和實踐,大家發現它需要海量的資料、龐大的算力以及大量的人才,門檻極高,屬于少量玩家的。”何寶宏說道,“是以一部分人開始選擇做行業大模型,也就是垂類大模型,聚焦特定的領域,面向企業解決特定領域的特定問題,這裡面非标準化的東西比較多。”

“下一步,做通用大模型和做垂類大模型,會不會走向融合?”何寶宏表示,“中長期來看,使用者需要的是“混合大模型”。”何寶宏指出,可以将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稱之為公有的AI,行業的大模型稱之為私有的AI。就像雲計算的概念,有公有雲必然也會有私有雲,然後就出現了混合雲和多雲。專題>>>

AI蓬勃發展的同時,利用“AI換臉”“AI換聲”等虛假音視訊進行詐騙、诽謗的違法行為日益增多。随着AI技術的發展,實時換臉技術迅速“平民化”。如何讓技術向善發展?這是當下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

新聞8點見丨起底真假健康證;AI換臉黑産調查

方楊宥報案後,商河刑警奔赴廣東,将涉嫌幫信罪嫌疑人謝某等3人抓獲。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中。來源:“濟南公安”微信公衆号

視訊連線隻持續了7秒,看着螢幕裡那張熟悉的臉,聽着手機傳出熟悉的聲音,方楊宥相信了這個剛剛添加自己為好友的新賬号所說的——他确實是自己的親戚,30萬元就這樣轉賬到了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上。“結果一切都是假的。”2023年6月底,商河縣警察局刑警大隊中隊長張振華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了這個案子,“這就是近期流行的‘AI詐騙’,一種利用智能AI技術實施詐騙的詐騙手段。”

此前,已經有哈爾濱、福州等多地網警通報過有關AI換臉的詐騙事件。也有詐騙人員盯上的是“聲音”。

2022年,律師馬俊哲在短視訊裡自曝被電信詐騙3萬元的經曆。騙子使用AI技術,合成了馬俊哲母親的聲音,假冒其母親的身份給他打去電話,稱其父親因出車禍而骨折,急需3萬元的醫藥費,希望馬俊哲将錢打入她朋友的賬戶。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治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王潔長期從事反電詐研究,他認為,步入人工智能時代,人臉和聲音已經成為一種亟須保護的資訊。然而當下随着AI技術發展,利用AI換臉技術進行詐騙、造謠、侵犯肖像權或知識産權的行為屢屢發生,這意味着技術正被濫用,人臉這一重要資訊極易“丢失”。

技術持續更新換代,大衆接觸到AI實時換臉技術的門檻日漸降低。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AI實時換臉技術在多個平台以百元左右的價格售賣,其中一位商家表示,368元便能購買其自己研發的實時換臉程式,50年内可以無限次使用。可觀的利益驅動着AI灰色市場的發展,有商家自稱月收入高達20萬元,他宣稱自己什麼視訊都能做,任意将一張臉換至色情視訊裡,也僅需150元一分鐘。

“我們的未來一定是會和AI共存共生長的”,王潔說,這意味着人類也将和AI侵權事件共生共存。他認為,今後的立法要及時關注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和新問題,普通網民要提升對網絡高風險的認識,而執法監督部門則更應加快技術更新,研發“反換臉”等檢測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辦案能力。閱讀全文>>>

近日,杜撰“懸賞千萬尋狗”者被拘,一場鬧劇收場。一個健康的輿論市場,決不允許造謠者興風作浪。

新聞8點見丨起底真假健康證;AI換臉黑産調查

“懸賞1000萬人民币尋狗”的尋狗啟事。圖/網絡截圖

“提供重要線索者獎勵200萬人民币,找到并平安歸還者願給予1000萬人民币。”近日,這則消息在網絡上風傳。然而,根據鄭州警方最新情況通報,該消息系某傳媒有限公司人員杜撰,已依法對違法行為人楊某冰處以行政拘留15日處罰。

一則子虛烏有的消息,消耗了難以估量的社會注意力,更導緻社會信任基礎的撕裂。違法行為人不僅無中生有地捏造出丢失的功勳犬,後續還散布假消息稱“狗主人隻給幫忙找到這條狗的市民五千元獎勵”,引發無數關于道德和法律的讨論。如今,這場徹頭徹尾的鬧劇雖然落幕了,但其對輿論生态的傷害還在持續。

7月5日,中央網信辦釋出《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其中多次強調加強資訊真實性,“自媒體”釋出資訊不得無中生有,不得斷章取義、歪曲事實,不得以拼湊剪輯、合成僞造等方式,影響資訊真實性。

網際網路監管部門釋出的最新規範,對“自媒體”做好自我限制與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也為平台開展管理整治提供了堅實依據。那些以編造假消息、消費大衆同情心為業,為了點選量無所不用其極的不良“自媒體”,早就該清除出局了。

有關部門依法加強“自媒體”管理,保持嚴管态勢,也是為了促進輿論生态健康生産,讓優質内容和優質資訊服務提供者脫穎而出,促進行業優勝劣汰,讓廣大閱聽人更便捷地擷取高品質的資訊産品。閱讀全文>>>

“困”在《八角籠中》六年,導演王寶強回來了。王寶強說,這六年是他成名後最艱難的六年,有很多嘲諷、冷眼。但他們把王寶強打“死”了嗎?沒有。

新聞8點見丨起底真假健康證;AI換臉黑産調查

王寶強用“生如野草,不屈不撓”來形容他和他的電影。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就連王寶強自己都沒想到,《八角籠中》一拍就是六年。他甚至感歎“這幾年大家都以為王寶強消失了,不出來了”,他無奈一笑,“準确地說,應該是王寶強沒有市場了,或者,他早被這個圈子淘汰了”。“你别不信,别人真的會這麼以為,比如一些投資人就會很明确地表示,這個戲你别用王寶強了。除了他自己那部心心念念的電影,他看不到其他的(東西),他已經被困在‘八角籠中’了。”

片中,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是個懷揣夢想的格鬥運動員,因為沒有按照教練的要求打假拳慘遭陷害;為了幫助大山裡的孩子,受盡懷疑嘲諷,經曆了一次次的人生變故……為什麼善良的人總是不那麼順?他笑着說,大概因為他們好說話,也好欺負。但正因為向善的本心,他們往往又是最執着于追求熾熱夢想的那群人。

“他們是傻,但卻又那麼地‘生如野草,不屈不撓’。”“是以,你很喜歡‘生如野草,不屈不撓’這幾個字?”“對,這就是我和我的電影。”

影片上映前,記者讓他預設結果,王寶強信心滿滿,說這次一定會将口碑赢回來,當然票房他也在意,畢竟這些年為了這部電影欠了一屁股債。但這一切都沒有“觀衆覺得滿意”來得更重要。截至發稿時,該片票房已突破10億元,豆瓣評分7.5,這兌現了王寶強的預期,也讓他擁有了一件作為導演的盔甲,“《八角籠中》的最後,你我都知道正義會赢,但過程是極其感動的。我的三觀就是要給人希望,人越是在絕望的時候越要看到希望。”閱讀全文>>>

歐洲知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在長期患病後去世,終年94歲。米蘭·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米蘭·昆德拉著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玩笑》、《不朽》等十六部作品,《雅克和他的主人》是米蘭·昆德拉的戲劇代表作。60秒回顧米蘭·昆德拉傳奇一生>>>

巴育近日宣布将退出政壇,結束持續近9年的泰國總理任期。新一任總理花落誰家仍撲朔迷離,泰國政局能否走向平穩也仍是未知數。

新聞8點見丨起底真假健康證;AI換臉黑産調查

當地時間2023年3月20日,泰國曼谷,泰國總理巴育向媒體發表講話。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7月11日下午,巴育通過泰國人團結建國黨的社交賬号宣布了退出政壇的消息:“此刻起,我希望退出政壇,辭去泰國人團結建國黨成員身份。”巴育将繼續擔任看守總理,直至新政府上台。

在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看來,巴育最大的功績大概就是穩定了泰國的政局和社會。許利平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巴育上台之前,泰國街頭政治運動不斷,這對泰國經濟、社會的打擊非常大。巴育通過軍事政變上台,之後在2019年成功舉行了選舉、逐漸還政于民,這些對于維護泰國社會的穩定非常關鍵。

據泰國《曼谷郵報》報道,當地時間7月13日,泰國國會将投票選舉新一任總理,而42歲的遠進黨黨魁、總理熱門人選皮塔能否成功當選是最大看點。

許利平認為,在目前的泰國,保守派勢力仍非常強大,是以任何新的聯合政府要成功有效地執政,都必須争取保守力量的支援。“目前來看,保守派力量團結起來,再加上上議院的支援,很可能成功組閣。但這種局面并不好看,是以保守派可能會聯合一個新興派勢力如為泰黨聯合組閣。”閱讀全文>>>

編輯 賈聰聰 設計 朱靜晖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