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作者:奉命說史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文|晨語初聽

編輯|奉命說史

1月31日,彭博社話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切斷華為與美國供應商的一切聯系,禁止向華為提供任何産品,将自身的科技霸權發揮的淋漓盡緻。這不是第一次,而是他們的一貫手段。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認可美國政府的行為,早在特朗普打壓華為時期,比爾蓋茨就曾公開表示,這樣做不僅不能阻止華為的發展,反而會加速其他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而從現在的事實看來,比爾蓋茨的“預言”已經成真。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華為受到美國打壓

華為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電信裝置供應商,發展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腳踏實地。

最開始的華為并不是手機制造商,1987年成立的華為,經營業務一直都是以電信裝置的制造與售賣為主,最初的主産品是一些交換機裝置為主,如今不少項目甚至高校中運用的交換機仍以華為的為主。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随着網際網路的興起,華為才開始進軍網絡裝置市場,并在1997年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路由器。随後華為積極擴充海外市場,公司逐漸适應國際市場,全球化的經濟時代,讓華為的合作商和供應商來自世界各地直接拓寬了華為的發展道路。

同時,華為還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發推出一系列創新産品,如智能手機、移動通信基站等,随機智能手機業務迅速崛起,在全球市場佔有率中排名前幾位。

而當5G時代來臨,華為更是如魚得水,在5G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積極參與制定5G标準,同其它行業的上司者一起推動5G的發展。而在5G的商業領域,華為提供包括晶片、基站、終端裝置在内的全套解決方案,緻力于5G技術的落地使用。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一般都是歐美國家制定行業的發展計劃,擔任領頭羊的角色,華為的出現自然讓他們感受到了威脅。

美國的目光很快就放到了華為身上,華為的發展勢頭,讓美國擔憂自己的“霸權”被挑戰,他們不允許任何一個自己的優勢被他人所覆寫,是以美國才打算依靠自身霸權地位對華為實施制裁。

最引人矚目的制裁來自于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科技網絡安全”為理由,限制了華為及其附屬公司的進出口貿易,讓買也不讓賣,華為的供貨商也在美國政府的鼓動和指令下對華為停止了。

在這樣的制裁下,華為的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艱難,5G技術的領頭羊,自己卻不能使用5G的晶片,華為和高通的合作的終止實在令人遺憾。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但這隻是制裁的冰山一角。一年後美國又更新了其制裁手段,嚴格限制全球企業向華為供應任何使用美國技術制造出來的晶片以及相關半導體産品。

這一輪的制裁放在其他企業的身上可以說是緻命打擊,不僅僅是禁止了台積電與華為的商業往來,還斷了華為其他的晶片道路。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都無法向華為提供晶片。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組合拳下的制裁給華為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2020年,時任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的餘承東坦言華為麒麟高端晶片将無法再制造。

華為财報顯示,2020年的業務收入增長緩慢,僅以3.3%的速度增長,不僅如此,在2021年情況更加不容樂觀,急劇下降的49.6%讓“華為人”甚是擔憂。

在沒有5G晶片可用的情況下,華為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從巅峰時期的榜首一路跌出了前五。

受傷的華為并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積極運用自身的創新能力尋找解決方案。2019年華為釋出鴻蒙系統,并在2022年利用衛星通信技術将北鬥衛星消息引入了旗下的手機。

考慮到自身的“缺芯之痛”,華為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大力研究晶片制造,争取能研究出更适合自身使用的中國晶片。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可謂招數不斷,不僅與加拿大一起扣押孟晚舟女士,還以各種理由限制華為與各類合作商合作。

回首可看,制裁也曾給華為帶來了重大危機,但經過四年多的應對,華為已經基本恢複正常營運。四年的制裁沒有讓華為栽倒,華為也必将繼續走向世界。

“第二個華為”崛起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不僅沒有使華為“關門大吉”,反而激勵和加速了很多中國企業的崛起。甯德時代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甯德時代(CTAL)成立于2011年,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就做到了兩千億市值,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制造商之一。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2009年,大陸開始推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支援扶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的政策扶植成效是顯著的,201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隻有7.5萬輛,而到了2017年,銷售量就增長到了80萬輛。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以生産動力電池為主的甯德時代自然也享受到了相關紅利,且在動力電池行業大陸企業與外國差異不大的情況下,甯德時代便抓住這一風口浪尖實作了彎道超車。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雖然甯德時代成立的時間不長,但公司的創業是傳承于成立于1999年的電子電池巨頭公司ALT。

早在2008年ALT高層就預見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未來,成立了動力電池團隊。後來由于外資控股限制了公司生産動力電池,團隊決定成立甯德時代來擺脫這一控制,有了ALT的材料和技術傳承,甯德時代才得以走得更遠。

當然,甯德時代自身的努力和遠見也是十分重要的。國内主流的的動力電池電芯材料是磷酸鐵锂(LFP)和三元材料(NCA NCM)兩種,兩個材料也有着不同的特點。

簡單來說,磷鐵酸锂安全性更高,而三元材料能量密度更高。在早期技術尚不發達時,大陸從安全方面考慮,更支援磷鐵酸锂的使用,是以很多公司都選擇大力發展LFP的研究,甚至全面禁止了三元材料。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但後來随着新能源乘用車需求的爆發,人們更多地關注于汽車的續航能力,采用三元正極電池的汽車收到了更多的青睐。而CATL更早就開始投入對三元材料的研究,與去其他企業拉開了差距。

而在戰略上,CATL選擇更加扁平與開放的模式,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時有更好的調控能力,能更好的适應下遊需求。

是以雖然後來電池市場一度競争激烈,補貼下降,成本上升,但甯德時代始終能做到穩步發展。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不止一個華為出現

無論何時何刻,我們國家最不缺的就是前赴後繼的勇氣,即使華為被制裁了,後面也會有千千萬萬個“華為”。

隻有勇于競争,敢于競争才會有未來發展的道路,不少國内企業剛剛起步時,就會被大家拿來和國外的産品對比,甚至被群嘲沒有國外産品好是常有的事。

承認差距,奮勇直追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從現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看,比亞迪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中特斯拉仍舊是行業龍頭,但比亞迪在仍舊是特斯拉不容小觑的對手。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差別是,比亞迪偏重于硬體的研發和配置,而特斯拉偏重軟體的開發和研究,将硬體設施交給了全球的供應商們。

這樣的情況下,特斯拉的銷量仍舊是遙遙領先。

可比亞迪并不甘願以這樣好的硬體優勢輸給特斯拉,甚至說出“分分鐘造出特斯拉”的大膽發言,雖然說這個話被嘲笑過,但也收獲了不少粉絲。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從銷量資料上來看,2013年到2022年大陸的汽車出口總量穩步上升,加上新能源汽車的的發展,讓2022年第三季度的銷量就超過了2021年整年的水準,這裡面的增長大部分都是新能源汽車的功勞。

嘗到甜頭的比亞迪開始進軍國際市場,首先就将市場開拓到了泰國,在泰國的土地上與美日德的“大家夥”們同台競技。

直到現在中國的西能能源汽車産業規模位居榜首,而比亞迪又成為了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品牌。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從《新能源汽車專利20強企業榜單》來看,比亞迪的發展勢頭非常猛,以9426項專利位居榜單第一,這都是源于他不懈的發展與努力。

将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既然軟體差一些,那就研發更好的硬體。

不論是電機,還是電池,亦或者電控系統,比亞迪都有自己的産品,将産業鍊做的非常的完整。

如此完整又具有競争力的發展,讓不少“汽車愛好者”們祈禱着比亞迪能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華為”,擁有着外國其他品牌無法企及的新技術。

“種花家”向來是不怕“敵人”玩制裁這套的,我們抗日期間自己的武器都很少,靠着民族精神和“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挺過來了。建國後,又經曆各方的技術封鎖,不照樣把原子彈研究出來了。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擁有應對制裁的手段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國内企業面對美國圍追堵截最好的應對方式,有着小草般頑強的聲明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在這種環境下打好基礎成為更有創造力的大企業。

面對外部的制裁,我們應當采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以保護自身利益并尋求發展機會。

不少人在投資的時候都抱着一個理念,那就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這話同時适用于企業的自身發展和困難的應對。

我們也經常看到,像格力這些公司除了做自己的主産品空調之外,還會做一些手機、甚至會涉及到新能源汽車方面。這樣的發展方式可以讓公司經營狀态更加穩定。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也像做手機的小米一樣,開始往家電行業滲透,盡管不少産品代工,但仍舊以價格的優勢受到不少人的喜愛。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戰略。

另外也得對産業結構進行優化,從資料上來看,2021年的生産值最高的行業是第二産業。第一産業是農業畜牧業這些,第二産業一般是加工制造業,第三産業就是除第一和第二産業的其他行業。

如果說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是國家的基礎,那第三産業就是一個國家是否發達的标準,大陸的第三産業占全部生産值的53%,而發達國家的占比一般是在70%左右。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這就意味着大陸的企業是需要轉型的,從代加工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向技術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産業轉變。投資研發和創新,提高産品品質和技術含量,增加競争力。

這正是不少與國外有競争關系的企業所追求的。

還有就是國内的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不夠,大多數行業的企業還處在一個想賺快錢的思維中。

這種情況也是受時代所限制的,如今的市場瞬息萬變,加上科技發展至今,前面的科研企業已經占了市場資源的大頭,中小公司很難出頭,隻有賺些塊錢,這些企業才能存活下去。

而對于大企業而言,行業内的地位相等的企業們也在做此類的研究,不少東西需要投入的資金和資源太多,他們也會偷懶的選擇等“國外”的技術出現,自己再來模仿,比如國内手機廠商最開始對蘋果的“追求”。

這種行為一是因為大陸對知識産權的保護意識并不高,二是因為整體的行業氛圍仍舊是以保守為主,很難再去以極高的成本追求一個可能不會出的結果,并且在結果出現之前,需要投入的資源是個無底洞。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但這樣會讓企業失去競争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争力是必要的。企業可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進行研發創新。

自身的品質上去了的企業就要開始注重自己的品牌效應了,消費者們購買商品仍舊是看重品牌的影響力,在大多數人的消費觀念中,好的品牌等于品質好,等于售後有保障,盡管這些物品可能在價格上高出普通産品許多,也不影響消費者對他們的喜愛。

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海爾,自砸冰箱一事之後,大街小巷的了解都是海爾冰箱就是最好的。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甚至不少人在國外也會去選擇海爾冰箱,這就是品牌的效應,能提高産品自身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讓消費者“情有獨鐘”也能在受到制裁的時候以消費者自發“代購”的形式緩解銷售問題。

國内的企業需要追去的并不是成為“第二個華為”,而是在這個行業中成為“第一個自己”,從對面的反應上看,被“制裁”是對某個企業實力的認可,但擁有被制裁,市場仍舊需要它才是真正的厲害。

美國沒有料到,中國出現了第二個華為,比爾蓋茨的“預言”成真了

當初華為被美國及其“好友”制裁之時,大家都說不用華為,可最後還是發現英國主流媒體在外使用了“華為5G”,這才是華為能被人稱贊的原因,大陸企業若是都能發展成這樣,那對面的制裁似乎也不足為懼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