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開生生冷鍊60億估值背後,神秘的物流巨頭戰投部

來源 | 運聯智庫(ID:tucmedia)

作者 | 曹莉

編輯 | 小L

随着上海生生醫藥冷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生冷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闆送出招股書,其背後的“投資人天團”也随之曝光。

據招股書,生生冷鍊本次拟募資9億元,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5%。按此計算發行估值約60億元。

這次融資的背後,一家有着物流背景的投資機構不僅是生生物流股東,而且投資了兩輪,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扒一扒這家有着“物流背景”的投資機構。

1、德邦基業:低調的德邦投資

縱觀生生冷鍊的“投資人天團”,除了一直聚焦“物流供應鍊+生态圈”,被視作國内“物流投資之王”的鐘鼎資本外,和物流行業關系最為緊密的就是“德邦基業”。

根據招股書,德邦基業全稱為甯波德邦基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企查查資料顯示,德邦基業成立于2014年12月02日,為德邦物流全資設立的投資與資産管理子公司。

成立至今,德邦基業已投資入股的企業,除了生生冷鍊外,還包括上海能運物流、明通裝備科技、成都縱連展會物流、山東中一樂邦物流、上海木蟻機器人、上海貝殼供應鍊、易代儲等。

揭開生生冷鍊60億估值背後,神秘的物流巨頭戰投部

從德邦基業對外投資的項目來看,其投資過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圍繞物流展開的。

比如成立早期,2015年上半年,德邦基業即投資了東北亞煤炭交易有限公司——中國第一家煤炭供應鍊服務平台;2018年,與鐘鼎資本聯合戰略投資汽車物流企業能運物流,資金規模過億元;2020年-2021年期間,參與國内知名無人駕駛叉車機器人企業木蟻機器人的兩次戰略融資……

生生冷鍊系由其前身、成立于 2017 年 8 月 7 日的“生生有限”( 生生供應鍊管理(甯波)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期間,德邦基業參與了“生生有限”的兩次股權變動。

2020年6月,德邦基業以665萬元的價格受讓劉思琴(生生有限創始股東之一)所持生生有限1%股權;同時期,德邦基業以2800萬元認購生生有限新增注冊資本28.6664萬元。第一次股權轉讓及增資完成後,德邦基業持有生生有限的8.76%股權。

彼時,生生有限公司估值約為7億元。

2020年11月,生生有限進行了第二次增資及第二次股權轉讓。其間,德邦基業将所持生生有限2%股權作價3200萬元轉讓給高瓴閏恒。第二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完成後,德邦基業持有生生有限的5.8465%股權。

此後,直至生生有限整體變更設立股份公司,伴随幾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德邦基業最終持有股權也發生了變動。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德邦基業共持有生生冷鍊1915.9576萬股,持股比例為5.6352%。

從第一股權轉讓及增資到現在,生生冷鍊估值3年翻了近7.57倍。這對德邦基業來說,可謂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投資收益。

揭開生生冷鍊60億估值背後,神秘的物流巨頭戰投部

而德邦卻因生生冷鍊這筆“投資生意”,受到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通報批評,相關責任人一并受到紀律處分。

消息顯示,今年5月9日,德邦股份因财務資料不準确收到上交所釋出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公告顯示,德邦股份2019年、2020年、2021年年報及2022年三季報定期報告披露的财務資料不準确。

上交所認為,德邦股份未能進行審慎合理預計,在會計政策和客觀情況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調整相關定期報告的财務資料,導緻連續多期定期報告的主要财務名額發生較大變化,違規事實清楚。

其中列明,德邦投資企業福佑卡車、嬴徹科技、生生冷鍊、東方航空物流等的公允價值出現較大變動,需調整相關報表項目金額;公司應以淨額列示遞延所得稅資産、遞延所得稅負債,相關報表項目存在差錯。

大意就是,德邦投資的一些企業出現投資溢價。正常來說,德邦作為股東,應該會有賬面負盈;但德邦方面沒有及時做調整,有虛減或者虛報投資利潤的嫌疑。

而在業内專業人士看來,德邦的這波操作可以解釋為其堅持的财務保守政策。例如,投資生生冷鍊這種類型的企業,逢其估值暴漲,而德邦沒有在其财報中及時展現出來。

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以德邦基業等組成的德邦投資主體,所表現出來的投資能力。

2、戰投部:企業的“鈔”能力機構

對于國内已經完成早期資本積累的頭部物流企業而言,為了拓展業務版圖,也為了利益最大化,成長到一定階段的物流企業都會成立戰投部門。

一般來說,企業的戰投部主要負責外部投資。戰略投資通常資金需求量較大,回報周期較長,并伴随較大的投資風險。資金一般來源于企業内部,投資占比沒有要求,從100%(并購)到一般财務性投資比例都可以。

戰投部一般會劃分以下幾方面職責:戰略研究、戰略規劃、戰略實施與跟蹤,以及戰略投資。除此之外,也會根據公司戰略導向去主導、協調開展一些重要項目,或者拓展一些和公司發展緊密關聯的創新業務。

1)戰略研究

戰投部通常會做一些與公司所在行業相關的政策、市場動态與對标企業的分析。時刻關注時事,參考學習同行經驗,關注市場最新模式、技術、上市動态及龍頭企業發展動作等,為自己企業的發展把舵定向,支援定期的戰略規劃工作。

2)戰略規劃

基于戰略研究的基礎,結合公司上司層的決策與各業務部門的需求與現狀回報,通過開展大量的訪談,調研,或者引入外部第三方戰略咨詢公司,上下協同,共同梳理公司的整體戰略發展規劃,包括戰略發展目标、業務規劃、職能規劃。

基于戰略規劃确定的方向和總體目标,進一步拆解為年度幾大業務/管理重點,明确所參與的業務和職能部門,推動各部門從自身出發需要承接的重點工作、所需達到的部門級目标以及具體實施路徑,進而整理彙總成年度的經營計劃和各部門KPI名額。

揭開生生冷鍊60億估值背後,神秘的物流巨頭戰投部

3)戰略實施

以戰略解碼所确定的實施路徑和經營計劃、重點任務為基礎,推動各部門實施完成,并進行定期的進度跟蹤和監督評價。針對實施過程中,各部門可能碰到的問題,進行溝通協調解決。很多時候,在具體任務實施的過程中,戰略管理部更多充當的是方向引導群組織協調的作用。一般在每季度/半年度/年度,戰略部會組織個戰略分析會,針對執行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做彙報,并針對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問題進行專項分析。

4)戰略投資

一般來說,戰略投資相對比較獨立,是更加專業的工作分工。往往是基于公司戰略規劃的整體方向,聚焦公司需要投資布局的方向,進行相關行業研究與市場調研,并借助各種合作管道進行投資項目尋源,然後推動項目落地,定期進行項目投後跟蹤管理。

除此之外,具體到公司重要項目的開展以及一些創新業務的發展層面,一般會在公司整體經營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市場和業務的發展變化和上司層的關注重點,由戰略部去推動此類項目的開展落地,同樣的,更多也是起到方向指引群組織協調的作用。

總的來說,戰投部就是公司的戰略驅動者和智囊團,公司高層的“軍師”,幫助上司把關公司未來走向。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企業經營其實是把資金變為生産資料,再由生産資料轉化為更多資金的過程。以往大部分企業更重視後半段,但随着企業規模增長、市場競争加劇,如何讓企業的現金流優勢有效發揮,即成為企業上司重視戰投部的原因。

基本上國内所有的網際網路大廠都有戰投部門,從BAT(百度、阿裡、騰訊)到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等。而物流賽道的代表企業,除了德邦之外,還有順豐控股、京東集團、阿裡系基金、滿幫集團、傳化、G7易流、中通快遞、韻達控股等。

其中,順豐的代表性投資項目包括順豐同城、豐巢、豐翼科技、順豐敦豪供應鍊中國、新夏晖、嘉裡物流、新邦物流、極兔速遞、餐北鬥、正大富通、物聯億達、千挂科技等。

京東代表性投資項目包括易車、易鑫、途牛、永輝超市、福佑卡車、達達集團、愛回收、中國聯通、中鐵特貨、萬達商業、唯品會等。

阿裡代表性投資項目有菜鳥網絡、餓了麼、點我達、“三通一達”、百世集團、58到家、彙通達、速遞易、快狗打車等。

3、物流戰投新風向:聚焦主營業務的同時探索新業務

縱觀這些頭部物流企業戰投部的投資趨勢,其特征也十分明顯,即圍繞自己的主業去做布局,與其經營業務的經營狀況高度相關。

如堅持自建物流領域的京東集團,會圍繞物流地産進行大量投資和收購的操作。

2018年5月,京東斥資9億港元入股中國物流資産;同時期又向物流地産營運商ESR投資3.06億美元。其龐大的地産布局中,前段時間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京東産發,就是京東在地産領域的核心角色。

順豐緻力于建構數字時代的智慧供應鍊生态,成為智慧供應鍊的上司者,積極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鍊服務。其投資版圖涵蓋物流運輸、電子商務、網絡科技、企業管理等。如2015年投資豐巢科技、2018年收購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100%股權、投資冷鍊物流領域的新夏晖、2022年收購嘉裡物流加持跨境物流等。

滿幫緻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智慧物流生态平台,其核心業務包括車後、智能駕駛、物流資訊化等方面,是以投資的企業包括車後服務網絡體系,比如于2018年投資了車後市場零配件供應鍊平台甲乙丙;同年還投資了自動駕駛領域的智加科技;車貨比對平台TruckPad;2021年投資了重型裝置運輸服務平台特運通。

從各頭部物流企業的投資趨向來看,運聯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忠心表示,過去這些頭部物流企業的戰投部門投的領域比較散且開放,這幾年比較聚焦,而且投的比以前更謹慎了,更偏向和自己主業相關。

前幾年,這些頭部物流企業除在完成基礎布局的連接配接以後,同時憑借資本的力量,不斷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擴張,進一步鞏固城池。

而近三年,市場資金短缺成為共識的背景下,物流領域的投資熱度雖呈現頹勢,但他們更是把錢都花在了“刀尖”上,除了更加聚焦自身業務外,還集中在多方面進行對外投資以探索新的業務方向,來識别市場競争的新變化。

這些動作,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去了解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整體投資趨勢看,即便處在當下經濟下行、資本寒冬之際,物流行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價值仍被資本長期所看重。而最終誰能笑傲江湖,誰又能折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