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雞毛蒜皮”屢上熱搜的背後

作者:青島城陽融媒

先來看最近的幾個熱搜——

“某某人早餐吃了四個韭菜盒子”“抓到植物偷偷喝水”“懶羊羊的爸爸媽媽都愛睡覺”“挖呀挖呀挖”……

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眼下,不少網絡熱點很“無厘頭”,讓人摸不着頭腦,卻總能占據流量高地、抓人眼球。

“雞毛蒜皮”屢上熱搜的背後

其中隐含着一個悖論。一方面,注意力極其稀缺,很多意義重大、事關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内容,少有人問津,流量匮乏;另一方面,一些雞毛蒜皮、雞零狗碎大行其道,吸引大量注意力,流量洶湧,常年盤踞熱搜榜。

這很不正常,需要引起重視。我們要搞清楚,雞毛蒜皮頻上熱搜,其内在邏輯是什麼?又該怎麼破?

梳理發現,雞毛蒜皮、營養欠奉類熱搜有以下特點:

看不懂。目前,各社交媒體熱搜榜單充斥着“某某瘦了”“某某幹嘛了”“某某劇爆了”等内容。不少人看熱搜榜時會疑問:這人是誰,那人又是誰?這事怎麼也能上熱搜?比如最近熱搜上的“林蕭,你現在罵的可真進階”“男子開賓利加油遭搭讪搶表”“陳醋可樂”“500元鞭炮3秒放完”,讓很多網友摸不着頭腦。原本一兩句話就能講完的事情,竟然成了熱新聞,看了等于白看。

“雞毛蒜皮”屢上熱搜的背後

挺八卦。拿7月10日某平台熱搜來說,熱搜榜前15名,有1/3和明星八卦有關。比如誰的造型美、誰的顔值高、誰去了哪座城市、誰學會騎自行車等等,還有各類明星绯聞一會兒周一見、一會兒周三約,熱搜猶如一場不間斷的“明星排位賽”,滿屏盡是狗血八卦、影視劇營銷之類,時事新聞、嚴肅話題被擠到了犄角旮旯,隐形于公衆視線。

流量大。一些本身不具備熱度的話題不僅登上熱搜且關注度極大。比如,一隻狗因得到一位流量明星的親吻而登上微網誌熱搜榜首,在月活躍使用者近6億人的平台上,收獲了7.1億閱讀量。在抖音,“某明星自嘲沒腦子”成了熱搜第一,某劇營銷成熱搜第二,拉開其他社會類話題近百萬的閱讀差距。有資料顯示,2022年累計超11萬個話題登上熱搜榜,榜單前五盡是電視劇類、體育類、綜藝類、搞笑類等熱搜話題。

“雞毛蒜皮”為何能屢登熱搜?

流量至上。究其原因,流量指揮棒是繞不開的一環。流量的本質就是人的注意力。在人們每天滑動螢幕時,各平台希冀通過抓人眼球的畫面、愛憎分明的觀點、刺激感官的内容,迎合閱聽人需求,獲得關注。和嚴肅内容相比,雞毛蒜皮輕松、有趣、易消化,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平台有動力推流。很多時候,自媒體、大V乃至機構媒體在流量驅使下,扮演了推手的角色。

獵奇之心。有人說,雞毛蒜皮都與你無關,卻最能引發你的好奇心。通過在熱搜下讨論别人的事情、各類八卦,交換彼此的看法,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獵奇心。通過掌握、讨論他人的八卦趣事,享受到被關注、被看重的感覺,也是對自己追求關注的心理補償。是以,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明星瑣事、奇聞轶事,隻要我們不是網際網路“絕緣體”,注意力始終會被這些薄物細故所吸引。

“雞毛蒜皮”屢上熱搜的背後

算法依賴。算法是熱搜進行議程設定的基本前提。以微網誌熱度計算公式為例,熱度=(搜尋熱度+讨論熱度+傳播熱度)x互動率。微網誌平台每分鐘計算一次話題及熱度,取前50名話題進行展示,可見熱搜榜設定并不看資訊是否有價值,隻看資訊是否有熱度。

商業綁架。熱搜未必都是搜出來的,話題可以營銷、熱搜可以買賣。據媒體調查,有的熱搜話題,從公關公司策劃主題,到拉攏大V推波助瀾,再到吸引網民圍觀讨論,圍繞熱搜已經形成了一條分工有序的産業鍊。花錢買熱搜、水軍刷熱點,流于無聊、庸俗的話題也能占據流量高地,“以銀子換熱度,以熱度掙銀子”,讓熱搜也能成私貨“大賣場”。

熱搜榜上,網友們一條條轉發、評論、點贊背後,相當程度上反映着螢幕背後大家每天最關心什麼。熱搜,被很多人當成新聞價值的遊标卡尺,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輿論的風向。但若熱搜榜被狗血八卦透支,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有銳度的聲音就會被淹沒。

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輕松娛樂當然要有,但時時娛樂、事事娛樂,就會像《娛樂至死》中所警示的那樣,當一切公衆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将是社會發展的危機。

熱搜榜單何以真的熱?内容如何更真實?

平台不能隻計利益,忽視責任。熱搜作為商業媒體的産品,雖然存在門檻低、信源多、弱把關等特點,但卻是大部分人篩選新聞和資訊的重要管道,一定程度上具有明顯的公共媒體屬性。熱搜中的經濟利益會影響社會資訊的健康有序傳播,甚至對輿論環境産生重要影響。各網絡平台應擔起“話題設定”的把關責任,把握正确導向,采取切實措施,還熱搜榜真實面貌,避免真正有價值的新聞、聲音被湮沒。

“雞毛蒜皮”屢上熱搜的背後

網友不能忙着吃瓜,盲目跟風。有時,我們看到的熱點,往往是由算法推薦的,比如微網誌的評論展示算法,點贊數最高的評論會置頂,但熱度不代表價值度。是以,面對一個個熱點的狂轟濫炸,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其甄選、辨識,每次點贊、轉發、評論前,不妨在心裡先打個問号,不盲目輕信熱搜内容,減少對熱搜榜單的依賴。

媒體要占位卡位,加強引導。有價值的内容能不能上熱搜,檢驗着機構媒體是否具備強大的議程設定能力。在熱點讨論中,主流媒體不能以熱搜為标尺,來者不拒,讓熱搜綁架輿論場。對于網絡中熱傳的說法,要求證核實,不能人雲亦雲。通過深入還原報道,為熱搜注入權威和價值,引導公衆用理性和全面的視角看待問題,把真問題送上熱搜。

有人說,“我們總是對熱搜了解太多,對自己和萬物了解太少。”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生活免不了與各類“熱搜”“頭條”深度綁定,要用好這個工具,但不要被其裹挾,把自己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來源:青島宣傳

作者:張芝萌

編輯:邱潔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