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作者:齊魯壹點

連日來,大陸北方大範圍地區進入高溫炙烤模式,已出現多例中暑或者熱射病傷亡事件,明日酷熱難熬的三伏大幕将正式開啟,如何安全防治中暑?幾個雷區要注意。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中暑頻發,北京一導遊帶團時中暑去世

近日,持續高溫天氣導緻多地中暑患者增多。

7月2日,北京一名地接導遊在頤和園帶團遊覽時因中暑送醫,經搶救無效而離世。這名導遊姓龔,今年49歲,從事導遊工作已有20多年,因為資曆較老,同僚和朋友們都喊他“龔哥”。

出事當天,“龔哥”所接待的研學團早上8點鐘從酒店出發,去往頤和園。他選擇了一條約有1.5公裡的步行路線,遊覽時長約兩個小時。結束遊覽後,大巴車司機發現“龔哥”狀态非常不好,已經昏迷,便撥打120急救電話。經搶救無效,“龔哥”不幸去世,死亡原因為“熱射病”。

不久前,杭州臨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也接診了今年第一位熱痙攣患者:120急救人員把79歲的張奶奶送到醫院搶救。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當時,張奶奶意識不清,渾身時不時地抽搐,全身大量出汗,體溫高達40.2℃。結合其它名額考慮是熱痙攣,醫護随即開通兩路靜脈通路快速補液,采取了降溫、護腦、抗驚厥等救治措施,但情況不容樂觀,經一番診治後,送ICU進一步對症治療。

醫院了解到,張奶奶是一位獨居老人,在家坐着未開空調和風扇,由于室内過于悶熱導緻昏迷,後被子女發現後得以搶救。

7月6日中午,一群人急匆匆地帶着一個孩子沖進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求助。

醫生發現孩子體溫為39.1℃,同時精神疲軟、兩眼發紅、皮膚發燙、四肢發冷,家屬自述就診前,孩子已吐過一次,根據症狀初步考慮孩子為中暑,并有熱射病風險。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據了解,原來這一家子最近是特意從福建泉州到杭州旅遊的,最近戶外高溫,孩子本身就有點不舒服,結果他又不愛喝水,結果當天在西湖邊遊玩時,忽然暈倒了。

如何識别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和水鹽代謝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高溫作業和夏季高發。根據中暑的症狀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 和重症中暑 三類。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等症狀。

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呼吸循環衰竭的早期症狀,如大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率增快、皮膚濕冷等。

重度中暑按發病症狀與程度,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 和熱射病。

熱痙攣:由于大量出汗,體内鈉、鉀過量丢失所緻。表現為肌肉痙攣伴收縮痛,通常發生在四肢和腹部,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病人神志清醒,體溫多正常。

熱衰竭:由于高熱引起的皮膚、内髒血流量增加,導緻腦部暫時供血減少而昏厥。起病迅速,先有眩暈、頭痛、心悸、出汗、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繼而昏厥。病人體溫正常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

熱射病:由于高溫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表現為突然發病,體溫迅速升高可達40℃以上,皮膚紅熱且幹燥無汗,怕冷及意識模糊,口齒不清,不省人事。症狀最為嚴重,若救治不及時,可導緻死亡或殘疾。

中暑最容易盯上這7類人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急救“五招”對付中暑

遇到中暑情況,如何正确治療?一般情況下,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的病人經過現場救護可以恢複正常,是以遇到中暑不要過于慌張,先掌握一下急救方法。

一移:迅速脫離高溫環境,将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呼吸和散熱。

二敷:頭部先用溫水敷,後改為用冷水、冰水敷,幫助患者冷卻體溫。

三飲:飲用含鹽飲料,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補充部分無機鹽。

四擦:因高溫、高濕、無風,身體散熱困難時,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膚發紅。

五降:當體溫高達40℃以上,中暑者出現昏迷、抽搐等症狀時,尤其是面對熱射病患者,救治要遵循3個原則:

1、快速、有效、持續降溫。

2、迅速補液擴容。如果難以口服補充液體時,要靜脈補液。

3、控制躁動和抽搐。同時撥打120,盡快把病人送到醫院急診科就診。

切記!千萬不要給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

因為病人在大量出汗的時候,汗液會帶走很多鹽分,造成人體内部電解質的失衡,如果這時候你再給他喝大量的水,就會進一步降低電解質的有效濃度,使病情加重。

再介紹幾種降溫方法:

1、蒸發降溫:用涼水噴灑或向皮膚噴灑水霧,同時配合持續扇風,可以實作有效降溫。

2、冰敷降溫,冰袋實體降溫,要注意防凍傷。

3、在醫療許可的情況下,也可使用體内降溫、藥物降溫的方法。

藿香正氣水是治暑神藥?這些誤區要注意

很多人認為在室外才會中暑,或者天熱才會中暑,其實這些認知是存在一些誤區的,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誤區1:夏季的一切不适都是中暑?

夏季很多人會出現發熱、頭暈頭痛、胸悶氣短、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不适症狀,有些人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中暑了,不用去醫院,喝點藿香正氣水就行。切記不能把一些不适症狀(頭痛、發熱、乏力、胸悶甚至暈厥等)都歸結于中暑,以免耽誤就醫,延誤病情。

誤區2:白天室外才會中暑?

不少人會認為,隻有太陽下面暴曬才會中暑,其實高溫高濕的環境才是中暑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高濕度的環境中,即使溫度不到30度,也容易引起中暑。尤其是有些老人居住在擁擠、通風不良的悶熱場所,或者擔心空調浪費電或沒有安裝空調,也同樣會導緻中暑。

誤區3:高熱天氣才會中暑?

在封閉環境或者穿衣服過厚時,也可以出現中暑。比如認為坐月子怕風,夏天仍穿厚衣服,或者感冒發熱用被子捂汗等錯誤方法,都會影響機體散熱,導緻體内熱量短時間急劇增加,誘發中暑。有些孩子被遺忘在封閉汽車内,即使外界是二十多度,日曬時車内的氣溫可以迅速升高到四五十度,如果不及時發現仍然會中暑。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誤區4:藿香正氣水是治中暑神藥?

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是因為長期待在高溫天氣或暴曬導緻,陰暑是由于暑熱天氣裡突然遇冷受涼導緻。藿香正氣水主要治療陰暑,比如熱天吹空調着涼、大汗淋漓時沖冷水澡、從炎熱戶外突然進入冷氣十足的室内受涼等引起的惡心、納差腹脹、胸悶。但“陽暑”(在烈日下暴曬過久引起的高熱、意識模糊等)患者應盡快采取陰涼通風、實體降溫、補充電解質飲料等措施,此時用藿香正氣不能緩解,反而可能延誤治療。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中暑後,這些治療雷區要警惕

雷區一:痛飲冰鎮“快樂水”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試想一下,在炎熱的午後,你剛剛運動完,滿頭大汗,而在此時此刻,手裡恰巧有一瓶剛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冰冰涼涼的碳酸飲料的話……

如果你真的是這麼想的話,那就隻能恭喜你……成功踩到避暑雷區。

在大量的出汗之後,我們确實需要補水,可選擇冰鎮飲料并非是上上策。冰鎮飲料中不僅含有大量的糖,而且溫度過低,這些都會對胃腸道産生刺激,對我們身體造成傷害。

正确的補水方式應該是喝涼白開或者淡鹽水,并且少量多次飲用。

雷區二:飲食過于清淡

有人說,夏天是西瓜的季節。更有甚者,将西瓜當做正餐。

還有一些人說,夏天實在是太熱啦,隻想吃一些瓜果蔬菜,這樣既健康又可以減肥。

以上觀點是不是讓人聽起來無比心動,讓手機螢幕前的你簡直不能更同意,對不對?那就隻能再一次遺憾地告訴你,成功踩雷……

蔬果确實能提供我們所需要的維生素,但是無法提供必需的脂肪酸與蛋白質。隻吃蔬果的話輕則會導緻皮膚粗糙無彈性,重則四肢酸軟,面色蒼白。

而雞肉、魚肉、瘦肉、雞蛋等富含蛋白質、脂質的食物可以提供營養與能量,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

清涼成可貴,減肥價亦高,若為健康故,二者皆可抛。

雷區三:“快速冷卻”自己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太陽炎熱地“炙烤”着皮膚,正午的陽光讓人無法直視,夏天的風悄悄吹過,留下的卻隻有心煩的燥熱。

每當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特别想趕緊回到那個有空調、有小床、陽光無法侵襲你、酷熱不能壓迫你的宿舍呢?

或者,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思考“把自己放進冰箱需要幾步”這個問題了?

答案是一步,即放棄這個想法。外出歸來之後立即吹空調、洗冷水澡容易導緻全身毛孔迅速閉合,體内熱量難以散發,使人頭暈目眩。同時,夏季空調的溫度不宜過低,使屋内屋外的溫差低于五度即可。

雷區四:中暑發熱,吃退熱藥降溫?

中暑在大量出汗之後,會出現體溫調節失衡及電解質紊亂。而退熱藥會進一步造成多汗,加劇水電解質丢失,進而加重病情。中暑發熱時,應以采用實體降溫手段為主。

雷區五:中暑,用擦酒精、清涼油來降溫?

中暑最重要的措施是把體溫降下來,那用酒精或者擦清涼油可以嗎?清涼油隻是讓我們感覺清涼而已,不能降溫。在皮膚上擦酒精,酒精會通過皮膚來吸收,造成進一步的脫水或者加重中暑。是以不能用擦酒精和清涼油來降溫。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雷區六:中暑昏厥,可以掐人中?

人中穴具有醒神開竅之效,主要針對低血糖、腦血管病引起的淺昏迷。中暑高熱暈厥時,掐人中沒有急救作用,并且可能導緻失去意識的傷者氣道更加不通暢,有一定危險。此時需要撥打120,緊急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熱聞丨明日入伏!高溫天氣這7類人最易中暑,這些治療雷區要注意

最後,壹點提醒大家,一旦出現體溫升高達 38°C 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溫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建議立即就醫。

如果出現高熱、暈厥、休克、昏迷、驚厥等表現,需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往醫院救治。

綜合生命時報、科普中國、各大醫院微信公号等

編輯:孫遠明

壹點内容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