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安大視野解讀子女教育:讓孩子長出内驅力,以教育權益培育面向AI時代的人才

作者:封面新聞

“很多家長傾向于為孩子鋪路,但現在社會變化非常快,很難為孩子鋪好所有的路。是以,我們更希望是給孩子所有的裝備,讓他帶足了自己的工具,能夠獨立。”7月7日,在平安私人銀行舉辦的“平安大視野”活動上,斯坦福大學博士、誇克星辰 AI 創始人、家庭教育與人工智能專家諸葛越表示。此次活動以“積極心理與AI時代的學業規劃”為主題,在成都舉行,邀請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著名心理學家陳海賢及諸葛越就親子關系、自驅力培養,以及人工智能時代學業、職業規劃進行深度解讀。來自平安銀行成都分行的200餘位私行客戶參加了活動,現場互動交流熱烈。

平安大視野解讀子女教育:讓孩子長出内驅力,以教育權益培育面向AI時代的人才

(平安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莊複興緻辭)

平安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莊複興在緻辭中表示,子女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也是家族興旺、國家繁榮的保障;通過本次活動,平安私人銀行希望用前沿的教育理念、領先的教育解決方案為客戶子女教育帶來新的視野和思路。平安大視野是平安私人銀行為客戶量身打造頂級交流盛會,邀請名家大咖分享投資理财、家族傳承、健康養老、教育公益、人文哲科等前沿話題。

打造教育王牌權益,聚焦能力、視野、理念三重塑造

會上,平安私人銀行教育權益暑期系列服務“盛夏成長季”重磅啟幕,分享嘉賓及多位客戶共同參與啟動儀式,通過甄選、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從能力儲備、格局視野、理念精神三大層面為孩子們打開新視野。“盛夏成長季”包括學業規劃咨詢、留學沙龍、全球青少年上司力夏令營、名校科學公益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平安大視野解讀子女教育:讓孩子長出内驅力,以教育權益培育面向AI時代的人才

(啟動儀式)

作為平安集團服務高淨值客戶的重要平台,平安私人銀行在中國平安“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One Ping An”生态版圖下,依托智能化銀行3.0新模式,持續進行客群細分經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綜合化的解決方案。

除了金融闆塊,平安私人銀行還重視非金融生活闆塊的建設,搭建了齊全的權益服務體系,并重點打造“健康、教育、慈善規劃”等王牌權益,建構權益服務生态圈,切實解決客戶及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與難題。

平安私人銀行子女教育權益以“為家國育英才”為頂層立足點,提供包括“升學規劃、留學金融、海外生活、就業指導”四大類服務;通過整合内外部優質教育資源,為父母和孩子提供省時、省心的陪伴式教育服務體系,助力培養有能力、有格局視野、有理念精神的家國棟梁。

教育是百年大計,決定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十四五”規劃提出,把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建構高品質的教育體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體系。每一個家族基業長青的密碼,藏身于教育傳承中。伴随人工智能時代浪潮的崛起,平安私人銀行将持續關注新時代下的教育發展趨勢,探索家族傳承的新内涵,以完善豐富的教育權益為客戶子女教育指引方向,助力家業長青和教育強國的建設。

陳海賢:給孩子歸屬感、自主性和成就感,讓内驅力慢慢長出來

很多家長特别希望孩子有自主性和内驅力,具體該如何培養?陳海賢給出的答案是讓孩子的内驅力慢慢長出來。在主題為《讓孩子找到有意義的“自我”》的分享中,陳海賢提出,要讓孩子有歸屬感、自主性、成就感。

陳海賢表示,孩子的自主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歸屬感,讓孩子在家庭關系中有安全感,這也是父母對子女表揚的核心意義。第二個方面是自主性,在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基礎上去自由地探索世界。第三個方面是成就感,讓子女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哪怕這個進步隻是一點點。

平安大視野解讀子女教育:讓孩子長出内驅力,以教育權益培育面向AI時代的人才

(陳海賢分享)

陳海賢指出,培養孩子内驅力,不能總想去控制孩子,教導孩子,這樣的方式恰恰損害了孩子的内驅力。孩子的内驅力要在安全的空間下,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确認“我想要”的意志,才會慢慢長出來。“孩子内心聲音是很弱的,是以父母鼓勵孩子去認識自己,就是鼓勵孩子去發現什麼是他想要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幫助孩子接納現實,幫助孩子把“自我”長出來。當孩子擁有自我生長、自我更新的能力時,他們才能更好地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

平安大視野解讀子女教育:讓孩子長出内驅力,以教育權益培育面向AI時代的人才

(活動現場)

在互動交流環節中,多位客戶就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向陳海賢咨詢。很多家庭屬于“虎媽”、“貓爸”的組合,兩人想法沖突時該如何處理?陳海賢表示,兩個角色對孩子都需要,有沖突也正常。很重要的一點是,告訴孩子爸媽有分歧,但仍然能夠協調好,這種協調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我經常講父母的分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分歧上有一個共識,我們要維持和諧關系,比具體哪一個人的意見好更重要;如果沖突持續,協調不好,孩子就會無所适從。”陳海賢說。

諸葛越:給孩子配好裝備、帶足工具,為成為獨立的社會人做準備

以ChatGPT的釋出為标志,人工智能浪潮滾滾而來。孩子未來的學業規劃和職業發展将會受到哪些影響?父母又應如何應對?斯坦福大學博士、誇克星辰 AI 創始人、家庭教育與人工智能專家諸葛越在主題為《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規劃孩子的未來》的分享中提出,有些家長因為自己比較能幹,往往傾向于為孩子鋪路。現在社會變化非常快,家長很難為孩子鋪好所有的路,而且所有路鋪好的孩子也沒有自主能力。我們更希望給孩子配好裝備,讓他帶足了自己的工具,能夠獨立。等真正離開家的時候父母感覺到的不是焦慮,而是很欣喜,因為你為社會培養了一個獨立的人。

平安大視野解讀子女教育:讓孩子長出内驅力,以教育權益培育面向AI時代的人才

(諸葛越分享)

計算機專業出身的諸葛越對AI十分熟悉。她表示,AI将徹底改變教育:AI時代認知和創造的成本會大幅下降,知識不再是教育的全部;擷取知識的途徑發生了變化,傳統意義的教學方式會被更個性化、更互動式的 AI 所改變;AI還會創造,是以“會做”将不是教育的目标。

諸葛越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AI 帶來人才“分化”, 人才結構從“金字塔型”向“倒立的紅酒杯型”變化,社會更加需要能夠适應時代的、具備綜合技能的人才。她建議依據 “成長樹模型”培養孩子具備基礎技能、綜合技能、成長心态、身心健康等全面能力,進而全副武裝,能夠在不确定性的未來 “自動駕駛”的孩子,方能适應被AI重塑了的未來。對此,她進一步解釋稱,“全副武裝”指的是孩子成年以後的道路是她自己的旅程,家庭教育能做的是培養孩子自己備齊面臨世界的裝備,為未來做好準備;“自動駕駛”則指的是通過“連接配接和輕推”,在“對的軌道”成為自驅動、有興趣、有能力、有成果的人。

諸葛越還總結了家庭教育底層邏輯的三個原則,第一個是愛的原則,教育和陪伴孩子是我人生的重要部分,是我愛做的事。第二個是團隊原則,和孩子一個團隊一起去做一件事情,讓孩子成為這個團隊的上司者,家長是支援者、輔助者。第三個是成長原則,孩子每個階段的生理和心理是不一樣的,需要不斷用新的方法去告訴他、去跟他相處。

封面新聞記者 董天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