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在全球掀起AI大模型的浪潮。在美國,以OpenAI、Anthropic等初創企業和以微軟、Google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帶領着美國在AI大模型的道路上蒙眼狂奔,最大參數已卷到5620億。在中國,美團王慧文、阿裡賈揚清、前搜狗CEO王小川、前京東AI掌門人周伯文等衆多早已功成名就的科技大佬再次披挂。
新計算時代呼之欲出,儲備算力成為必選項
随着數字技術全面融入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算力早已無處不在。今年以來, ChatGPT火爆全球,其幕後的核心引擎——算力更是走到了聚光燈下,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也是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題之一。
報告指出,目前,算力正由終端計算等需求驅動的“被動式”發展,轉向促進AI大模型訓練、實作通用人工智能、超越經典計算等代表的“主動式”發展。新硬體、新架構競相湧現,現有晶片、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等都可能被推翻重來,新計算時代呼之欲出。
深度學習出現之前,用于AI訓練的算力增長大約每20個月翻一番,基本符合摩爾定律;之後,用于AI訓練的算力大約每6個月翻一番;2012年後,全球頭部AI模型訓練算力需求更是加速到每3-4個月翻一番,即平均每年算力增長幅度達到驚人的10倍。
目前大模型發展如火如荼,訓練算力需求有望擴張到原來的10到100倍,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曲線将更加陡峭。正如此前“ChatGPT之父”、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在社交媒體稱,一個全新的摩爾定律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發展熱潮,從百模大戰到萬模群舞
2023年以來,最熱門的話題當屬人工智能大模型。随着ChatGPT掀起大模型的發展熱潮,現在已有80餘個大模型公開釋出。在日前召開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祎甚至預測,未來可能不是百模大戰,而是萬模群舞。
大陸在大模型産業領域,百度、阿裡、華為等公司均有較早的布局。2023年ChatGPT掀起浪潮時,百度3月份釋出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成為大陸首個類ChatGPT産品。之後,多家企業釋出的大模型争相亮相。
截至7月3日,大陸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已超80個。這其中既有網際網路巨頭釋出的産品,也有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公司,還有光年之外、百川智能等初創企業,以及中科院自動化所、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科研院。
随着越來越多大模型産品問世,商業化落地問題也被随之提出。事實上,也隻有實作了商業化落地,才能確定大模型産品的持續發展。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就指出:“中國企業尚未普遍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作大規模營收增長和利潤貢獻,我們應該面對這個現實。”
“大模型最好的應用場景就是幫助企業去做多環節、多部門、多流程的知識管理,把财務、差旅和職級體系全部打通,完成各種資質管理、市場洞察和客戶互動,更多的是售前跟客戶的互動,為員工提供生産力工具。”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人開始讨論“百模大戰”是否存在重複建設的問題了,并預測未來隻有少數強者能夠勝出,并生存下來。但是,無論未來有多少家企業能夠生存,隻有能夠真正實作應用,為社會帶來價值的企業,才能在競争中獲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