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細思極恐!超百部“明星、網紅換臉”色情視訊僅售幾十元,揭秘幕後→

作者:海報新聞

7月3日,一名擁有670餘萬粉絲的網紅女主播陳岚釋出視訊稱,她遭遇了惡意Ps和AI換臉,照片被人做成了色情照片和視訊,并在網上公開出售。

陳岚說,她本想搜集相關證據,找出根源,又不想太聲張,但随着評論區越來越多人“造謠”,她打算報警。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賬号在社交平台出售明星、網紅換臉的色情照片和視訊, 超百部視訊售價僅幾十元。

賣家出售換臉的色情素材主要分為兩種模式, 一種是利用明星的公開照片“去衣”;另一種是把明星的臉換到色情圖檔和視訊中。

在多個電商平台,不少商家線上出售AI繪圖軟體,并号稱此類軟體可以提供“去衣”功能,該軟體售價僅十幾元。

實際上,“AI換臉”不僅能制作色情照片和視訊,可能還被人用來詐騙。6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舉行記者會,發言人臧鐵偉表示,利用“AI換臉”技術實施詐騙是一種新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需要廣大群衆提高識騙防騙意識,也需要有關部門依法加強治理和執法,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

換臉的色情視訊

被公開叫賣

除女主播陳岚外,擁有400多萬粉絲的網紅女主播杜悅也遇到類似情況。

據杜悅介紹,半年前,很多粉絲在她短視訊的評論區留言,說他們都看過杜悅的“色情視訊”。

“當時沒多想,我認為清者自清,畢竟這個‘謠言’總會過去。”杜悅說,直到有天她的一位朋友轉來一段色情視訊,女主角正是自己的模樣,她才意識到遭遇了惡意“換臉”。

杜悅說,為證明自己清白,她開始搜集相關證據,想找到根源。“最後我發現有人在境外社交平台上冒用身份注冊了賬号,然後‘搬運’到國内視訊平台上釋出,等到賬号有一定粉絲後,就開始售賣換臉後的色情視訊。”

杜悅提供的一張價格表顯示,裡面涉及數百名網紅,還按照粉絲量級做了區分, 從50萬粉絲以下到1000萬粉絲以上,對應的換臉色情視訊售價在30元到50元不等。

此外,表格中還有衆多女明星。該表格的釋出者稱, “200元可以進群,進群後私人定制,永久半價。”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很多賬号宣稱自己可出售網紅和明星的換

臉色情素材,通過這種方式引流到QQ上進行交易。

按照杜悅提供的線索,記者添加了一名賣家的QQ好友,對方直接發來一張截圖,圖檔上貼有幾十位女明星色情圖檔。

該賣家稱,自己擁有80多位明星、一萬五千餘張圖檔。如果全部購買,僅售價60元,還贈送23部視訊,此後還能享受一次免費更新。賣家還稱,如果購買單個明星的換臉圖檔,則根據照片的數量收費,5元錢能購買300張照片。

細思極恐!超百部“明星、網紅換臉”色情視訊僅售幾十元,揭秘幕後→

有賣家稱60元可購買多位明星的換臉色情素材(記者截圖)

此外,還有賣家表示,根據買家需求,他可以專門制作指定某位明星和網紅的色情素材。

支付60元後,一名賣家發來數十個壓縮包,均以明星姓名命名。記者發現,該賣家出售的變臉色情素材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利用明星的公開照片“去衣”,另一種則是将這些明星的臉換到色情圖檔和視訊中。

北京藍鵬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起淮曾代理多起“AI換臉”相關案件。在他看來, “AI換臉”本應是幫助廣告、電影、藝術等方面進行适當修複,這本是一項很好的技術,但現在很多人開始利用這一技術進行非法牟利。

張起淮表示, 利用他人的肖像進行換臉,涉嫌侵犯當事人的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人格權。如果将當事人的臉制作成色情視訊并出售,這種情況下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AI繪圖軟體”

僅需16.66元

月銷量超200

近日,記者在多個電商平台上搜尋“AI換臉”關鍵詞,均已無法顯示。但是,記者搜尋“智能合成、明星”“真人臉部模型訓練”“去衣AI”等關鍵詞,仍舊可以搜到在售商品。

一款“AI繪圖軟體”的産品頁明确标注,“該軟體可實作真人轉卡通功能、換頭和換衣功能”。這款軟體售價僅需16.66元,月銷量達到200以上。

“可以真實‘去衣’?”有人在該店鋪評論區提出疑問,多人回複稱可以。此外,有人還詢問是否能生産色情圖檔,有人回複稱,“隻要購買軟體進入買家交流群即可,什麼功能都有。”

細思極恐!超百部“明星、網紅換臉”色情視訊僅售幾十元,揭秘幕後→

在某AI繪圖軟體的問答區,有人回複稱該軟體确有“去衣”功能。(記者截圖)

記者進入“買家交流群”後,僅兩天時間,群成員便從40人迅速增長至150人,大多成員在群内交流該軟體如何使用,還不時分享自己的“作品”。

有成員在群裡詢問,是否有人願意接單,制作“定制圖”。 “這玩意不是犯法嗎?”有人在群裡反問,對方則表示“富貴險中求”。

除了出售繪圖軟體,還有商家提供“真人模型代訓練”,這是利用真人的照片或視訊生産,訓練結束後,便可以直接利用該模型生成對應的照片和視訊,達到換臉效果。

一名提供代訓練服務的商家告訴記者,隻需提供20至30張照片,盡量以臉部特寫為主,2個多小時便可完成訓練。然後,買家将資料導入某軟體内,便可以生成想要的素材。

該商家向記者發來一張效果圖,這是利用國内一名模特真實照片生産的效果圖,經過換臉後,臉部和國内某明星相似度極高。

上述商家表示,在模型訓練完成後,買家可以根據自己訴求生成各種照片,包括“去衣”素材,但雲端禁止“去衣”操作,需要自己在電腦上操作才行。

揭秘“AI換臉”騙局

商家售賣“作案工具”的背後,還有人利用“AI換臉”技術進行詐騙。

張起淮告訴記者,他曾經代理過多起發生在緬北的跨國敲詐勒索案。這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便是利用“AI換臉”技術,僞裝成女性,誘導受害人與其“裸聊”。随後便以雙方的視訊錄屏内容為證據,對受害人進行敲詐勒索。

近日,中國銀河證券釋出公告稱: 利用“AI合成技術”的詐騙手段或将逐漸影響至證券行業。

公告顯示,某知名經濟學家稱,自己被人利用“AI換臉”等技術,通過視訊、語音等方式聯系投資者,騙取投資者信任,開展薦股活動。

此前,多地警方通報有關“AI換臉”的詐騙案件。5月20日,標頭市警方釋出了一則使用AI換臉的電信詐騙案例。當事人郭先生此前突然接到好友的微信視訊,好友告訴郭先生,他有個朋友在外地投标需要430萬元保證金,想借用郭先生的公司賬戶過賬。郭先生覺得自己和好友開過視訊,确認了是本人,便沒有多想,直接向對應賬戶轉賬過去了。十分鐘之内,因為一段視訊通話,郭先生便被騙走了430萬元。

2022年2月,陳先生報案稱,自己被“好友”詐騙了近5萬元。經警方核實,詐騙分子利用陳先生好友“阿誠”在社交平台釋出的視訊,截取其面部視訊畫面後再利用“AI換臉”技術合成,制造陳先生與“好友”視訊聊天的假象騙取其信任,進而實施詐騙。

立法機關正建立健全

相關法律制度

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AI換臉”技術門檻逐漸降低,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在滿足人們獵奇、美顔、社交等需求的同時,為了牟利,一些不法分子突破道德底線和法治紅線。

為遏制“AI換臉”亂象,2022年11月25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聯合釋出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第十七條要求,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提供智能對話、合成人聲、人臉生成、人臉替換等深度合成服務,可能導緻公衆混淆或者誤認的,應當在生成或者編輯的資訊内容的合理位置、區域進行顯著辨別,向公衆提示深度合成情況。

張起淮表示,現在很多犯罪分子開始使用“AI換臉”技術進行犯罪,由于立法總是滞後于社會現象,此類案件的司法實踐中大家很難掌握法律标準,是以盡快完善相關立法非常有必要。

張起淮稱,針對“AI換臉”技術要加強技術上的監管和鑒别,加強對相關技術的普及。如果遭遇了類似情況的侵權,要在可能的情況下,及時報案或起訴,不能因為怕麻煩,縱容此類現象發生。

臧鐵偉表示,目前,中央宣傳部、公安部正在全國開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将進一步貫徹落實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不斷提升群衆防騙意識,切實營造全社會反詐濃厚氛圍。立法機關也在加強對人工智能等領域法律問題的研究,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 對AI技術的監管重點,

首先, 内容的生産者要為結果負責。

其次, 在使用AI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告知使用者。

如果有人遭遇他人的惡意換臉行為,即使尚未找到這個惡意換臉的人,但提供了換臉這項技術的平台也需要擔責, 因為平台本身也有監管使用者使用何種素材的責任和義務。

(文中陳岚、杜悅均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