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談丨馬龍、陳夢落選亞運單打,陰謀論者請靠邊站
進入2023年,中國女乒出現了一些問題,除孫穎莎相對穩定之外,陳夢起起伏伏的狀态飽受争議,王曼昱受困于傷病、難有前兩年的發揮,相比之下,王藝迪抓住了這個“空窗期”,成功上位,這正是隊内良性競争的造血機制使然。人身攻擊和過度批評,隻會增加負面情緒,對國乒隊伍和球員的備戰沒有任何益處。對國乒而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撰文丨霍森
中國女乒最新公布的亞運會名單中,具備壓倒性優勢的孫穎莎鎖定單打席位自不必言,但另一個女單名額卻出人意料地放棄了東京奧運女單冠軍陳夢和這兩年來一直表現出色的王曼昱,轉而點将此前不太被看好的王藝迪,甚至讓她身兼四項。

這出人意料的選擇,引發了一些網友的質疑。
主要原因在于,今年的新加坡大滿貫賽中,王藝迪就曾意外輸給了平野美宇,此後又在德班世乒賽中輸給了早田希娜,而恰好,平野與早田正是本次亞運會裡中國隊奪金的最大對手——這麼一看,對王藝迪的外戰實力有所質疑,似乎也很合理?
但事實上,王藝迪的入選不僅沒有争議,更是有迹可循的。
01
首先,執着于陰謀論或者場外因素論的網友大可休矣。
隻要是對女乒有所關注的球迷朋友,就應該知道,早在去年的3月7日,乒協官網就已經在官網上公布了亞運會選手的選拔辦法(詳情見https://www.ctta.cn/xhgg/ssxg/2022/0307/402352.html),内容主要是兩點:第一,獲得距離亞運會舉辦時間最近的一次WTT大滿貫分站賽單打冠軍的選手可以直接獲得一個名額;第二,以名單公示截止日前國際乒聯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為準,由高到低依次選取。
盡管此後亞運會因為不可抗力而延期,這一選拔方法還是被被國乒沿用下來。
也就是說,根據以上規則,在距離亞運會最近的WTT大滿貫新加坡站中,男女單冠軍分别是樊振東(現世界排名第二)和孫穎莎(現世界排名第一),兩人自動獲得一個亞運會單打參賽席位,剩下席位歸屬則根據最新一期世界排名決定。上周排名分别迎來生涯新高的王楚欽(現世界排名第一)和王藝迪(現世界排名第二),顯然就順理成章地獲得了剩下的單打席位。
WTT最新女單世界排名
國家隊總教練李隼在亞運名單公示之後,也對此進行了說明:“全隊按照此前公布的巴黎奧運會參賽選拔辦法中規定的國際大賽報名規則,以杭州亞運會報名截止前最新一期世界排名為依據進行選拔。”選拔标準的制定,本身就是為了保證選手的公平競争,既然标準已經早早定下,那麼我們就應當尊重這個标準。
02
對王藝迪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她“外戰不穩”,此前曾經連續輸給了早田希娜和平野美宇。
這确實是無法回避的一點。
王藝迪(左)和孫穎莎
可不要忘記的是,雖然王藝迪确實是在德班世錦賽上被早田希娜給淘汰,但她同時也4-0橫掃淘汰了平野美宇。而後來在WTT新加坡賽上輸給了平野美宇固然值得诟病,可是孫穎莎也在克羅地亞賽上輸給了平野美宇……
進入2023年之後,中國女隊确實出現了一些問題,除了孫穎莎相對穩定之外,陳夢起起伏伏的狀态一直飽受争議,而王曼昱也受困于傷病折磨,難有前兩年的亮眼發揮,沒讓她們上女單,未嘗也不是一種保護。
相比之下,王藝迪抓住了這個“空窗期”,成功上位,這其實正是隊内良性競争的造血機制使然。
馬龍同樣缺席亞運單打,王楚欽(右)出戰
就算我們不談早已定下的選拔标準,轉頭看看男隊名單,同樣身為東京奧運會冠軍的馬龍不也一樣沒能入選男單嗎?新老更替、時代更疊,那是自然之理,國乒也需要進行換血,往屆亞運會裡,中國軍團就曾多次仰仗着強大的人才儲備,對國家隊的邊緣選手和年輕隊員進行考察。
2010年廣州,大師姐李曉霞保底,考察郭躍和郭焱,順便啟用了19歲的劉詩雯與20歲的丁甯。
2014年的仁川,丁甯和劉詩雯帶隊,考察的是武楊,順便啟用了20歲的陳夢和19歲的朱雨玲。
2018年的雅加達,陳夢和朱雨玲擔綱,考察的是陳幸同,順便啟用了19歲的王曼昱和18歲的孫穎莎。
可見,在國乒眼中,亞運會的定位就是試錯和練兵,一切都是為了來年的巴黎奧運會做準備。而屆時陳夢年歲已高,王曼昱能否擺脫傷病困擾亦是未知,不在這個時候嘗試啟用王藝迪,又更待何時?
03
每次大賽前,國乒公布參賽名單之後,總會面臨着網友的質疑和挑刺。然而,幾乎每一次,國乒的教練組總是能靠實打實的成績證明了自己決策的正确。
猶記得當年,國乒教練團隊也是在外界的一片質疑聲中,大膽破格啟用了丁甯和張繼科,而最終這兩人,一個開啟了時代的統治,一個用最快的速度拿到了三大賽的冠軍滿貫。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球員,也希望看到他們在重要比賽中出場。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份參賽名單的背後,都經過了國乒教練組的深思熟慮,他們不僅擁有着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知識,而且對球員的了解遠比普通網友要深入得多,包括狀态、傷病情況、實力等等。
國乒女隊主教練馬琳(左)和國乒總教練李隼
是以,應當相信教練組的決策,是為了國乒的整體利益而考慮。
球迷和網友們的質疑,固然可以圍繞着球員的實力和表現展開,更應避免人身攻擊和過度批評,因為這樣的行為隻會增加負面情緒,對國乒隊伍和球員的備戰沒有任何益處。保持理性和客觀的态度,尊重教練組的決策,相信球員的實力,更多通過支援和鼓勵的方式來表達對隊伍和球員的喜愛,這樣的做法才能真正幫助國乒隊伍取得更好的成績,為我們的國家争光。
對于國乒而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