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玩具”走紅市場 安全關怎能“屢屢破防”?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天津7月8日電題:“科學玩具”應科學對待

新華社記者郭方達

“激發創造”“玩轉科學”“讓孩子從小就對化學感興趣”……一連串對于家長而言極其“吸睛”的廣告詞,對應的正是目前新興的“科學玩具”。

然而,五顔六色的“瓶瓶罐罐”背後,兒童接觸後受傷、中毒等各類安全風險隐患頻現。業内人士及相關專家表示,應完善标準建設、加強源頭管理,讓孩子們的科學啟蒙教育安全放心。

“科學玩具”走紅市場

暑期已至,既想給孩子的假日生活增添一份歡樂,又希望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瞄準了家長的期待,一些“科學玩具”悄然走紅。

在網購平台搜尋“科學玩具”關鍵詞,大量頂着科學教育名義的玩具産品就會出現。它們大多模仿學校、科研機構的各類教具或器材,用各色玻璃制品裝着化學原料進行售賣,常見的包括明礬、小蘇打、醋酸鈉,甚至還有硼砂等,有的還配有一些實驗器具,價格通常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科學建構創造力”“玩轉牛頓力學”,商家産品廣告詞将此類玩具與科學教育綁定。随手點進一款商品,其顯示月銷量大多接近四位數,消費者評價也不在少數。

“科學玩具”走紅市場 安全關怎能“屢屢破防”?

号稱包含常見化學實驗絕大部分試劑的一款商品,其中就包含強酸堿性原料。(網絡截圖)

記者向一位商家詢問産品的安全性,商家保證,所有的原料均經過了國家标準檢測,保證無毒無害。但當記者追問是否可以出示檢測報告時,商家卻沒有跟進回複。

另外一家網店羅列了各類實驗用金屬單質,其中包括燃燒反應較為劇烈的鈉、锂等。某化工原料公司總經理夏陽告訴記者,鈉等活潑金屬極易自燃,儲存使用不當很容易産生失火風險。

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在部分線下玩具店甚至書店,都專門開辟了“科學玩具”的販售區域,銷售人員介紹說,“暑假到了,這些産品賣得很好。”

事實上,此類玩具不少都是“三無”産品,部分化學原料的安全性也難以保障,兒童接觸或誤服後極有可能導緻中毒等情況。在黑貓投訴平台,就有消費者投訴稱,孩子因誤食不明成分的實驗材料而極度不适。此前各地也曾出現數起兒童因誤服玩具中有硼砂等成分的化學原料而緻急性中毒的案例。近期,市場監管總局釋出消費提醒,其中特别提及兒童化學實驗玩具等産品,提醒消費者避開“三無”産品,并嚴格按照安全說明進行使用。

玩具安全關怎能“屢屢破防”

記者采訪發現,“科學玩具”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部分産品原料管道不明,可能含有有害成分。夏陽告訴記者,一般而言,用于高校、科研機構的産品原料,其成分相對更有保障。用于兒童玩具的,一方面其整體用量較少,市場體量不大,很多正規商家沒有類似業務;另一方面,很多原料是經由多個環節倒手,最終流入玩具廠,中間就可能存在“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兒童玩具一般不涉及毒性原料,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吞食後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的實驗材料。”夏陽表示,一些小作坊生産的部分原料中還可能有未經處理完全的其他雜質,在玩具的制造及使用過程中,不規範的儲存運輸也可能使部分化學原料性質改變,進而産生危害。

“科學玩具”走紅市場 安全關怎能“屢屢破防”?

一款用于展示“焰色反應”的商品,因其高溫可能潛藏火災風險。(網絡截圖)

——專門品類尚缺乏統一的安全标準。上海錦天城(天津)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玉華表示,大陸現行的玩具安全标準對于兒童玩具的化學、實體安全性能均有一定要求,如GB6675《玩具安全》國家标準中明确提及,通常6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用品,其可觸及的材料和部件中,可遷移元素如鉛、汞的最大遷移量不能超過90mg/kg、60mg/kg等。

但對于科學類玩具,目前并沒有專項的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僅做出了宏觀責任上的規定,沒有具體标準。是以在實際執行中,不少中小廠商可能就會以其他品類商品的名目規避審查,或者使用不符合标準的原材料以降低成本,尤其是線下門店,更是監管的真空地帶。

——玩具安全保障不足,增加了使用過程中的風險。業内人士表示,一般的化學實驗場所,應具備場地通風良好、遠離食品貯存處、實驗桌面穩固耐熱等條件,但家庭場景往往難以滿足。同時,部分化學反應較為劇烈,可能伴随液體飛濺、燃燒放熱等現象,在沒有防護裝置的前提下,也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科學玩具”更應科學對待

近幾年來,針對科學類玩具存在的安全問題,相關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通知,部署在全國範圍内開展2023年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重點關注玩具化學實體危害等。河北、江西等省份也陸續推出針對性監管舉措,聚焦與兒童身體健康緊密相關的實體機械安全、化學安全等安全性名額,整治清理了一批違法違規生産銷售産品。

當一次“化學家”,做一次實體實驗,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無疑是良好的期望。讓“科學玩具”更科學、更安全,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還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

張玉華建議,有關部門可針對科學類玩具加強專項管理力度,加大抽查檢測頻次,建立“黑名單”制度。可探索相關品類商品的細化标準,為未來執法及行業生産提供法律依據。天津财經大學教授高楠認為,網絡購物平台有義務督促平台商家,加強對于此類化學品商品的特殊标記,就産品的規格、劑量等進行詳細說明。如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因産品不合格導緻兒童受傷等情況,電商平台也應承擔相應連帶責任。

夏陽認為,有效的實驗防護,能夠大大降低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他建議,應強制玩具生産廠商以操作手冊、商品包裝辨別等形式對消費者進行提示,如在實驗過程中需佩戴手套、護目鏡等防護裝置。“對于常見小實驗的安全規範,也可融入面向公衆的科普教育當中。”夏陽說。

此外,業内人士還建議,家長在選購此類玩具時,應選擇正規廠商生産的印有“3C認證”的産品,同時在陪伴孩子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操作手冊和相關安全規範進行操作,以規避各類風險。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