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作者:讀創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耿光

國内AI語音獨角獸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知聲),在近日上海舉辦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簡稱2023 WAIC)上,攜其大語言模型——山海大模型首次公開展示,并受邀出席和參與大模型生态合作共同體啟動儀式與《2023年通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案例集》釋出儀式。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 雲知聲參與共同體發起儀式。圖檔來源:雲知聲微信公号

值得關注的是,資本市場上,雲知聲時隔兩年多後,再次謀求IPO上市。

據港交所檔案披露,近日雲知聲向港交所主機闆送出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來源:港交所網站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雲知聲招股書

此前,在2020年11月雲知聲曾沖刺科創闆AI語音第一股,但僅隔3個月就以“出于戰略發展考慮”為由撤回上市申請。

▎國内第四大AI方案供貨商,11輪融資超3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雲知聲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人工智能企業,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目前主要基于雲知大腦技術平台,專注于深耕智慧生活和智慧醫療兩大關鍵應用場景,并向客戶提供極具競争優勢的産品及解決方案。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雲知聲招股書

雲知聲曾入選2022年中國大資料獨角獸企業榜單。2022年底,雲知聲推出山海大模型(UniGPT),通過AGI技術架構更新,打造MaaS模式,加速U+X戰略落地。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推出語音雲平台,是最早将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商業語音識别的公司之一;于2014年搭建“雲端芯”技術架構方案,完成智能語音解決方案的商業化落地;2016年開始建立Atlas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并據此開發了擁有600億個參數的專有大模型“山海大模型”;2023年正式釋出自有大語言模型“山海大模型”,成為公司技術平台雲知大腦(UniBrain)的新核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收入計,雲知聲是2022年中國第四大AI解決方案提供商,且在年度收入超過5億元人民币的企業中增長最快。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雲知聲招股書

記者梳理天眼查資料發現,自創立至今,雲知聲已累計獲得11輪融資,融資金額總計超過30億元,包括啟明創投、摯信資本、中網投、京東、中金、高通等知名機構皆在其列。

其中,雲知聲在2012年成立當年便獲得了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2013-2014年,在A輪、B輪融資中,啟明創投的投資頗受關注。啟明創投A輪融資中聯手磐谷創投,投資1億元。B輪融資中,啟明創投又聯手高通,投資5000萬美元。

2018年5月,雲知聲獲C輪融資1億美元。由中電健康基金領投,360、前海梧桐并購基金、漢富資本等跟投。據悉,這是當時智能語音技術領域最大單筆融資額。

2018年7月,雲知聲又獲得國家隊的加持,完成6億元人民币C+輪融資。由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領投,中金公司旗下中金佳成、建投華科旗下中建投資本跟投,漢能投資擔任獨家财務顧問。

2019年4月D輪融資,中金公司再度作為投資方對公司進行了投資,此外投資方還包括東方證券及清和泉資本,不過次輪融資金額未披露。

2021年6月,雲知聲獲得了D+輪融資,融資金額近1億美元。

2023年6月,雲知聲剛剛完成最新一輪D++輪的7億元人民币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彙融、磐谷創投、華創深大、摯信資本等。其中,磐谷創投參與多輪投資。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天眼查

▎營收、毛利潤雙雙高增長,但3年累計虧損超11億元

雲知聲的主要收入構成來源于智慧生活與智慧醫療。按收入計,2022年公司在中國智慧生活及智慧醫院行業内均排名第三。

具體來看,以2022年的收入統計,公司作為智慧生活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市場佔有率為8.4%;與此同時,公司作為智慧醫院AI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市場佔有率為6.6%,兩者均位于行業前列,具備穩固領先優勢。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雲知聲招股書

在營收與盈利名額方面,雲知聲也交出了一份表現優異的“成績單”。

據招股書,2020年-2022年(以下稱報告期内),公司營收從2020年的2.61億元(機關為人民币,下同)增長至2022年的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1.7%;毛利潤由2020年的8925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2.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3.9%,雙雙呈現高速增長态勢。同時,作為重要盈利名額之一的毛利率穩步提升,報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為34.2%、31.8%及39.9%。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雲知聲招股書

與公司營收逐年增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雲知聲業績連年虧損,2022年虧損有所收窄,但始終未能實作扭虧為盈。

從财務資料來看,報告期内,雲知聲淨虧損分别為2.98億元、4.34億元和3.75億元,但3年累計虧損超11億元。同期,剔除股份支付開支、贖回負債利息的融資成本及開支,經調整淨虧損分别為2.1億元、1.72億元及1.83億元,公司的經調整虧損在持續收窄。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雲知聲招股書

對于虧損的原因,雲知聲在招股書中解釋,是由于業務快速增長而産生的大量研發費用。

▎山海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研發投入仍顯單薄

眼下,人工智能賽道火爆,AI解決方案市場正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國内AI解決方案市場預計将由2022年的937億元增至2028年的633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7.5%。雲知聲深耕的智慧物聯與智慧醫療,更将成為AI解決方案的主戰場。

IPO雷達|AI語音獨角獸二次沖擊IPO!大模型年内通用能力比肩ChatGPT,3年仍虧損超11億元

來源:雲知聲招股書

雲知聲如果上市,有望借助資本市場,抓住AI解決方案市場快速增長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雲知聲在今年5月正式釋出“山海大模型”,在釋出會上,雲知聲CEO黃偉稱,雲知聲還将持續提升“山海大模型”的能力,目标是在今年内達到ChatGPT的通用能力水準,并在醫療、物聯、教育等多個垂直領域的能力上全面超越GPT-4。

與此同時,入局大模型也意味着更“燒錢”。

國盛證券釋出的研報顯示,GPT-3訓練一次的成本約為140萬美元,對于一些更大的LLM模型,訓練成本介于2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之間。這意味着,充足的資金将是跟上大模型疊代的必要條件。

毋庸置疑,持續的研發投入,對科技公司尤其是AI獨角獸企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公司的較大開支,特别是研發開支費用的增加,确實也抵消了一部分營收的增長。

據招股書,報告期内,雲知聲研發開支分别為1.89億元、1.88億元及2.87億元,分别占公司各年度總收入的72.6%、41.3%及47.8%;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研發團隊擁有281人,占員工總數超七成,且公司于中國擁有288項注冊專利及563項專利申請、235個商标及195項軟體著作權。

然而,對比國内人工智能公司的研發費用可以看出,在許多AI等科技公司動辄數十億、上百億的研發支出面前,雲知聲的研發支出仍顯得十分單薄。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百度在研發上豪擲233億元,科大訊飛花費超30億元,商湯科技将20.4億元用于研發。

雲知聲的研發開支從2021年1.88億元增長到了2022年的2.87億元,2022年研發費雖然同期增長50%,但僅為2.87億元。

此外,招股書中的研發開支明細顯示,2020至2022年,雲知聲在第三方服務費上花費逐年遞增,兩年漲幅21.3%。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第三方服務費主要由外包非必要研發工作而産生,外包給第三方能使研發人員專注于核心AI模型及技術。

同時,雲知聲在招股書中還提到,鑒于研發活動固有的不确定性,無法保證公司将繼續成功實作技術創新并有效将其商業化。是以,公司研發活動或商業化努力的任何失敗都可能對公司的業務、财務狀況、經營業績和前景産生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随着“山海大模型”2023年推出,以及後期持續研發投入,預期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提升研發效率。展望未來,公司預計收入增速将高于研發及其他費用整體增速,營運效率将持續提升,有望為公司業績貢獻新的增量。

審讀:孫世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