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易方達、廣發、華夏、南方等頭部基金公司釋出降低旗下公募基金産品管理費及托管費的公告,主動權益類産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分别降至1.2%、0.2%,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正式拉開序幕。
順應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趨勢
為何要在目前時點推出費率改革?主要考慮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費率改革是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基金公司經營成本相對固定,2019年以來,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由13萬億元增至27萬億元,規模效應促使基金營運的邊際成本不斷下降,為降低基金費率、改革完善收費機制提供了條件。
其次,費率改革展現了公募基金行業堅守普惠初心、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目标。投資者追求更豐富的産品體系、更低廉的投資成本,促使基金公司不斷創新産品類型、積極調降基金費率,積極讓利于投資者,推動公募基金行業在提升财富管理效應等方面發揮更大功能效用,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惠及投資者。
最後,費率改革有助于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走深走實。通過降低權益類基金費率,養老金、銀行理财、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投資成本也将下降,有利于吸引各類中長期資金通過公募基金加大權益類資産配置,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提供穩定的流動性,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下調
近10年來,大陸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整體已經呈現持續下降的态勢,平均管理費率由2013年的0.93%降至2022年的0.56%。
但不同類型基金費率差異較大,權益類基金高于債券型基金,而權益類基金中,主動權益類基金更高,平均管理費率達1.6%。
除主動權益類基金外,大陸其他主要類型基金管理費率均與境外市場持平。2022年,大陸債券型基金、被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率分别為0.34%、0.48%,美國共同基金相關費率分别為0.44%、0.39%。
正是基于大陸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準相對較高、個人投資者持有規模又較大的現實背景,是以考慮行業發展階段特征和投資者需求,費率改革應聲推出。
調整幅度合理
由于大陸公募基金行業主要依托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代銷管道拓展客戶,基金公司從管理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尾随傭金支付給銷售機構,作為銷售機構招攬、服務投資者的對價,是以1.6%隻是大陸主動權益類基金名義上的平均管理費率。
剔除支付給銷售機構的尾随傭金後,實際管理費率平均為1.1%,相比境外其他市場的公募基金仍偏高。
此次調整後,大陸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管理費率将由1.6%降至1.2%,這意味着剔除支付給銷售機構的尾随傭金後,實際管理費率将由1.1%降至0.8%,接近美國主動股票型基金平均管理費率0.7%的水準。
而且,考慮到部分國際同類市場普遍在管理費的基礎上額外還會收取0.6%-1.2%的投顧費,大陸主動權益類基金改革後的實際綜合費率将低于全球可比市場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