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8點見丨體驗飯館裡的老年餐桌;網絡暴力資訊治理将有規可依

新聞8點見丨體驗飯館裡的老年餐桌;網絡暴力資訊治理将有規可依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居家養老的老年人自己下廚做飯太辛苦,點外賣又吃不慣。為了解決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這兩年,北京不少街道、社群紛紛開設了“老年餐桌”服務。

“爸媽食堂”是一個公益助餐項目,每周一至周五提供午餐服務,采取半自助的形式,讓老人們能吃飽吃好。每位老人可享受22元/餐的成本價就餐标準,符合一定條件的受助老人隻需支付10元/餐,其餘餐費将由公益基金支付。這些老年餐到底怎麼樣?“體驗官”和機關即将退休的編輯老李,第一站來到了位于東城區柏樹胡同30号的人民小酒文化館。聽住在這裡的老街坊們說,今年5月份,這裡開了家“爸媽食堂”,味道還可以,價格也挺實惠。

走進餐廳,就看到好幾位大爺大媽正在吃飯,體驗官和老李也花44元買了兩份嘗一嘗。“三菜一湯一主食”是這家老年餐桌的标配,每周的菜單都會貼在牆上,一目了然。整體感覺挺好的,價格合适,餐食還不限量。當然,還有一些地方可以改進。比如餐盤上有明顯水漬,雖然不一定是不幹淨,但仍建議商家未來可以更加注重細節。另外,部分菜品口味偏鹹,且有些油膩,可能對于有低油低鹽飲食需求的老人來說不太友好,建議清淡一些。目前這家老年餐桌還未開發送餐服務,這或許與其經營模式有關,可以與第三方合作,為老人提供更友善的就餐選擇。閱讀全文>>>

34名青少年球員從貴州黔西南來到北京,參加為期6天的足球夏令營,這些孩子來自一支由北京支教民警組建并執教的球隊,民警們帶着這些孩子認識足球,練習足球,組隊參加校園聯賽,讓孩子們走出大山,走到更大的城市,進入更好的學校。

新聞8點見丨體驗飯館裡的老年餐桌;網絡暴力資訊治理将有規可依

黔西南男足與對手拼搶激烈。 新京報記者王穎攝

7月7日上午9時,北京市大興區聚加足球場,由北京支教民警組建并執教的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U13男子和女子兩支隊伍,與北京市的兩支青少年隊伍進行第三場友誼賽。比賽結束後,京黔兩地青少年隊員合影留念,随後還互贈禮物和信件,“我會記住你的,以後有機會再見!”兩天前,黔西南州足球隊的隊員們驚喜地發現,大興區U13女子足球隊一名隊員來自貴州省銅仁市,“來北京偶遇老鄉了。”即将分别,他們争相與“小老鄉”合照,相約以後貴州見。為期三天的足球友誼賽落下帷幕,支教民警王鋼對隊員們的表現非常滿意,他不斷跟孩子們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希望他們在比賽之外,能拓寬視野,交到新的朋友。”王鋼說。

2021年3月、2022年9月,北京市警察局先後選派兩批40名有專業特長的民警赴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普安縣,開展為期三年的足球、英語支教工作。其中,兩批24名足球支教民警(留任4名)持續推廣普及校園足球文化,共組建22支校園足球隊,吸納隊員421人,組建足球興趣社團4個,吸納社團學生216人,每學期為7所支教學校提供足球訓練課程2784小時,幫助學生掌握足球知識,練好基本功,并多次帶領校園足球隊在全國、貴州省及學校所在縣市舉辦的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閱讀全文>>>

去年夏天,第一批支教民警離開貴州,他們和孩子約定,等到孩子考上大學北京見。時隔近一年,得知孩子們來北京參加夏令營,三名支教民警宋曉川、唐永鑫、張吉楠站在球場外,帶着禮物,準備給孩子們一個驚喜。唐永鑫回憶說,2021年剛到黔西南州的時候,他被配置設定到興仁市陸官國小,看到的孩子總是腼腆害羞的,和民警說話都低着頭,和如今球場上開朗飛揚的樣子判若兩人。這次來北京參加夏令營的學生裡,就有他帶過的孩子,隔着栅欄,唐永鑫眼睛盯着賽場上的孩子,嘴裡不住念叨着,“長大了,個頭明顯高了,腿也更結實了。”宋曉川發出同樣的感慨,盡管距離不近,但他很快從人群中捕捉到了自己帶過的孩子們,“一眼就看出來了,跑步姿勢沒有變。”

比賽結束後,唐永鑫、宋曉川、張吉楠拎着蛋糕、水果走進操場,沉浸在賽後歡樂中的孩子們發現了他們的教練。“你們什麼時候來的?”“看到我們比賽了嗎?”“明天還來嗎?”隊員們圍着三位探班教練叽叽喳喳聊個不停,小隊員楊盈直接沖進唐永鑫懷中哭了起來,這是他們闊别近一年後的首次相見。宋曉川還給帶過的6名隊員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國中英語詞彙書。他根據隊員們的特點,在扉頁留下用心的贈言。 “足球隻是生活的一部分,學習也很重要。如果他們将來走職業隊的路線,英語也是一項技能。”他解釋了送這份禮物的初衷。孩子們圍着宋曉川,讀着他寫下的贈言,開玩笑地說,“這份禮物太沉重了。”私底下,他們暗暗下定決心好好背單詞,讓宋教練看到自己的進步。閱讀全文>>>

7月7日,國家網信辦釋出《網絡暴力資訊治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有哪些重要内容?對網絡平台又有什麼要求和規定?一圖了解檔案幹貨>>>

新聞8點見丨體驗飯館裡的老年餐桌;網絡暴力資訊治理将有規可依

近幾年,随着影視行業風向标的轉變,很多出身古裝、偶像劇等“收割流量”類題材的青年演員不約而同渴求打破偶像和流量的刻闆标簽。

新聞8點見丨體驗飯館裡的老年餐桌;網絡暴力資訊治理将有規可依

李沁、肖戰主演《夢中的那片海》。

新京報記者粗略統計20位85後、90後、95後知名演員近五年參演的影視作品題材和主題。資料顯示,絕大多數青年演員都正在顯而易見地向現實主義尋求轉型。 隻是,在現實主義轉型之路上,不同演員的路徑不一,效果也“幾家歡喜幾家愁”。演員投身現實主義到底為何?想要“演員”身份可持續化,轉型現實主義是不是唯一路徑?

男演員中,張若昀“一枝獨秀”,在30歲後沒有再主演過以感情戲為主的作品,其選擇的劇本大多是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為基礎的武俠、刑偵、懸疑、勵志題材。女演員中,趙麗穎是轉型現實主義最為成功的代表。2019年後她主演了懸疑劇《誰是兇手》、農村劇《幸福到萬家》、年代劇《風吹半夏》、打拐題材電影《虎狼之路》等,讓觀衆看到了趙麗穎成熟演技的同時,也讓她在現實主義賽道徹底站穩腳跟。當然,不同演員的職業規劃不盡相同,現實主義也并非演員的唯一發展道路。

當現實主義成為主賽場,是否所有演員都應争相入局?現實主義又能否是演員發展的唯一正确道路?諸多業内人士均認為,轉型現實主義,确實是現實主義創作環境下的一種必然趨勢,但演員适合怎樣的職業規劃,在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甚至不同市場需求下,仍因人而異。制片人L先生表示,現實主義并非一種題材,而是一種态度。在古裝、情感類型當中,也可适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外界不應以題材、類型來簡單區分演員,最重要的還是創作者是否在角色中保持初心,在表演中以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方式進行創作。“而且,隻要是好的劇本,題材、角色、流量,都不應當是演員的發展桎梏,沒有好或不好之分。”閱讀全文>>>

備受關注的“男童被3名未成年人逼吃糞便”一事迎來新的官方通報。以種種細節回應輿論關切,才能打消公衆疑慮、契合公衆知情權。

新聞8點見丨體驗飯館裡的老年餐桌;網絡暴力資訊治理将有規可依

小男孩被逼吃糞便。圖/網絡視訊截圖

7月6日,山西省介休市委市政府工作專班針對“男童被3名未成年人逼吃糞便”一事釋出通報,雖然和解的處置結果并未改變,但相比此前的官方通報,這份回應要詳細得多,披露了更多的關鍵資訊。比如,三名霸淩者的具體年齡及其監護人資訊都有公布。同時,也還原了相關部門在介入調查、調解上的種種細節。很明顯,這更契合公衆對此事的知情權,也有助于打消輿論的疑慮。

事實上,社會上發生的熱點事件,輿論關注度高的争議話題,之于地方來說,的确承受着不小的壓力,尤其是處理事件的相關方面,在具體事件處理過程中,如何處理、處理方式乃至處理過程,都備受關注,也必定要經受各方打量。過去,慣常所見的百字通報,不僅難以起到答疑解惑、平息争議的目的,反而會被網民過度解讀、甚至腦補情節。回到此事中,發生在未成年人之間的欺淩現象,社會關注度始終非常高。權威回應滞後,就難免放大輿論猜疑,也容易造成更大的次生輿情,以至于當地為回應輿論關切,不得不再次釋出詳細通報。是以,與其被動回應,不如主動作為,讓詳細版通報成為資訊釋出的标配,進而真正起到預期效果。閱讀全文>>>

7月出現的“全球最熱一天”,似乎應驗了科學家們的警告,全球變暖正在将地球推向更炎熱的未來,“沒有最熱隻有更熱”,人類也是以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新聞8點見丨體驗飯館裡的老年餐桌;網絡暴力資訊治理将有規可依

當地時間6月27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郊,兒童在玩水。達拉斯近日的最高氣溫一度達到46攝氏度左右。圖/新華社

7月3日、4日、5日,全球平均氣溫的非正式紀錄被接連兩次打破、一次打平,震驚了大半個地球,自人類有此資料口徑以來從未觸及的“17攝氏度紅線”,剛剛進入7月就接連被破3次。此前的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紀錄,是2016年8月和2022年7月共同錄得的16.92攝氏度。不僅如此,今年的熱浪襲擊範圍還十分廣泛。中國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區持續高溫,許多大城市氣溫超過40攝氏度;北非最高氣溫更是逼近了令人恐怖的50攝氏度。歐洲也不例外。西班牙、法國、德國剛剛度過極為炎熱的6月,甚至發起了“預防熱浪緻死”運動。甚至,地表最寒冷的南極也未能幸免——南極大陸上,烏克蘭維爾納德斯基科考站剛剛錄得8.7攝氏度的氣溫,這是人類在南極洲陸地上所錄得的曆史最高氣溫。

氣溫的急劇上升,令一些長期跟蹤氣候變化的專家感到不安。美國邁阿密大學的麥克諾迪教授就驚呼,“比我們的推斷走得更遠,這簡直難以置信”。在“持續高溫所導緻後果”這個問題上,持各派觀點者意見都高度一緻:這将導緻更多冰川融化,海平面加速上升,并對健康、糧食安全、水管理和環境造成深遠影響,“最可怕的後果,例如嚴重幹旱、饑荒和傳染病的傳播”。高溫席卷全球,人類該怎麼辦?目前的緊迫情況下,加強氣象預警可能是減少極端天氣危害的少數可選重要手段。長遠而言,則亟待各國積極攜手行動起來,維護好地球這個全人類的共同家園。閱讀全文>>>

編輯 魏玥 設計 許骁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