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元、明三個朝代的三位“武宗”,備受争議但理由各不相同

作者:鄧海春

以唐朝為分界線,對大陸古代帝王的稱呼從原本的谥号變為了廟号。相比于更具評價性質的谥号,用于祭祀的廟号往往存在許多重複,如曆朝曆代幾乎都有太祖、太宗、高宗等等。此外,相比于漢武帝、魏武帝等谥号為“武”的皇帝,廟号為“武”的唐武宗、元武宗和明武宗都可謂備受争議,而且理由還各不相同。那麼,如果硬要說的話,他們三個當中誰最有作為呢?

唐、元、明三個朝代的三位“武宗”,備受争議但理由各不相同

唐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是父親唐穆宗的第五個兒子。唐穆宗去世後,先是其長子唐敬宗繼位,唐敬宗在位即兩年就被宦官弑殺,因去世時年僅十八歲,皇位便由他的二弟唐文宗繼承。唐文宗在位十四年,後期因試圖鏟除宦官勢力失敗反遭到軟禁,最後郁郁而終。就這樣,原本和皇位幾乎沒有交集的唐武宗成為了大唐王朝的新君。

即位之初,擺在唐武宗面前的是兩大難題:一是從唐憲宗時代就開始顯露端倪,随後愈演愈烈,以至于令唐武宗的前任唐文宗感慨“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的“牛李黨争”;二是随着佛教大肆擴張,許多平民為了躲避賦稅徭役而出家為僧,大量人力物力也被消耗在修建佛寺、塑造佛像上,對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

唐、元、明三個朝代的三位“武宗”,備受争議但理由各不相同

對于問題一,唐武宗的選擇是将此前因黨派鬥争而被迫外任淮南的“李黨”領袖李德裕召回朝廷并委以重任。事實證明,李德裕确實可堪大用,他與唐武宗君臣相得,共同緻力于改革弊政、推動發展,被大詩人李商隐稱贊道:“成萬古之良相,為一代之高士。”至于問題二,唐武宗則在全國範圍内開展了浩浩蕩蕩的“滅佛”運動。

大陸古代共有四次大規模打擊佛教運動,史稱“三武一宗滅佛”,而唐武宗便是“三武”之一。唐武宗本就崇信道教,再加上佛教興盛确實導緻國家損失大量财政收入和人力。于是,從會昌二年(842)開始,唐武宗便勒令僧人當中有過犯罪、違戒記錄者還俗,并沒收全部财産。兩年後,唐武宗又下诏拆毀全國所有沒有敕額的寺廟、佛堂。

唐、元、明三個朝代的三位“武宗”,備受争議但理由各不相同

會昌五年(845),唐武宗派人核查所有剩餘寺院中僧人的财産數量。同年四月,唐武宗徹底開展滅佛運動,強迫所有僧尼還俗,摧毀一切佛寺,熔鑄全部佛像。《武宗本紀》記載滅佛的成果道:“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唐武宗時期全國人口不足五百萬戶,而全國僧人及其奴仆就超過了四十萬人,可見滅佛運動前佛教的巨大影響力。強制的滅佛運動客觀上有助于提高财政收入,但諷刺的是唐武宗最終卻是因為服用自己崇信的道家的丹藥導緻年僅三十三歲就英年早逝。最後,唐武宗之是以得到“武”的廟号,還在于他在位期間打壓宦官、削弱藩鎮、平定北疆、圖謀失地,維護了朝廷的權威,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唐、元、明三個朝代的三位“武宗”,備受争議但理由各不相同

再說說元武宗,他生于至元十八年(1281),名字“海山”乃是曾祖父忽必烈請道教領袖張留孫所取。元武宗自幼接受儒學教育,又在鎮守漠北的過程中積累了軍事方面的經驗,并被叔叔元成宗封為懷甯王。元成宗去世後沒有子嗣,元武宗在弟弟的幫助下登上皇位,開始了自己不足四年的統治。

盡管在位時間極短,但元武宗也算頗有作為:他重設尚書省,發行“大元通寶”、“至大通寶”試圖緩解國内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又鼓勵海運、控制糧價,提高對富商的稅收,種種舉措對改善财政起到了積極作用。文化上,元武宗盡管信仰藏傳佛教,但同時也優待道教、追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展現了其“三教合一”的思想。

唐、元、明三個朝代的三位“武宗”,備受争議但理由各不相同

而在對外事務上,元武宗在位時期窩闊台汗察八兒入朝歸降,元朝成功吞并了部分窩闊台汗國的領土。對待高麗、安南這些藩屬國,元武宗也進行安撫,維持了友善的關系。不過,曆代史家也對元武宗在位期間大肆封賞、朝令夕改、沉迷酒色等缺點進行了批判。

最後說明武宗,明武宗或許是三位武宗當中知名度最高、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提到他時,有人會想到他寵信宦官,沉迷于在“豹房”中嬉戲玩樂;有人會想到他以“大将軍朱壽”的身份禦駕親征,取得了“應州大捷”;也有人會想到他因為自己屬豬而打算禁止全天下人養豬,所幸在楊廷和的勸阻下沒有真正施行。

唐、元、明三個朝代的三位“武宗”,備受争議但理由各不相同

對于明武宗的争議一直以來也是持續不斷,不認可他的人認為他作為君主輕佻無度,因為貪圖享樂而導緻朝政混亂,而且重用劉瑾等“八虎”,實在可謂無道昏君。然而,也有認可明武宗者認為他隻是有些貪玩,在國家大事上并不昏聩,也算不得殘暴。另外,他寵信劉瑾等宦官,但也重用李東陽、楊廷和等名臣,這說明他并非完全不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