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覺得我是神仙

作者:光影流年2880

墨子:我覺得我是神仙

我覺得我是神仙

墨子

墨子是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木石)人,生卒年不詳,約為前 479 年一前 381 年。他去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樂”“節葬””節用”“利等點,創立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

墨家在當時影響很大,《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于楊、即歸墨。”可知戰國之世,墨家屬顯學。《墨子》一書中展現的墨子的思想在後1仍具有一定影響,廣為流傳的《千字文》中便記載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絲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随着諸子學的興起。學者對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素材資料

最近,酒泉發射了一顆衛星,名字叫“墨子”。

百度一下可以知道,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而更重要的,大家都在說:他是一位科學家。

然而,天天研究神仙的貧道告訴您,您覺得他是一位科學家,我說他是一位神仙!

我覺得我是神仙

(以下故事據《神仙傳》)

寫書、教書、玩黑道、玩白道、做實體實驗、玩兵人手辦,這隻是他 82 歲之前的履曆。墨子 82 歲的時候,這些都玩膩了。

他的名聲已經和孔子齊名了,是以賈誼的《過秦論》就說“非有仲尼、墨翟之賢”,說明漢朝人是把孔子、墨子并稱的,而不是後來的孔孟并稱。

孟子小乖乖,該上哪兒玩上哪兒玩去。

他的門徒已經遍布天下了,而且紀律嚴明,“赴湯蹈火,死不旋踵”,以墨者的身份出現在天下諸侯面前。

他的著作也出版了,文科生看了一臉蒙圈,理科生看了一臉崇拜:哇塞,這人怎麼可以懂得這麼多!

于是墨子說:“人間這點破學問,太簡單了。”于是他遺散所有門人,隐居深山,專修仙道

麼,同手

不得不說,墨子真是個聰明人!沒多久,就聽到深山空谷讀書的聲音,這是即将得道的征兆

真有的晚上有一個人來,墨子一眼就認出了他的本相。他不是人,而是山嶽之靈氣所化的 據各種神仙。

那個神仙笑了,說:“我就是來教你道法的。我教你動之之道何如?”

墨子說:“不學不學。” 有以

神仙又說:“我教你靜字之道何如?”墨子說:“不學不學。”

神仙說:“你到底想學什麼?"

墨子說:“我隻想求長生不老,與天地共存。”

神仙就賜給墨子一部長生不老之術,名字叫《朱英丹方》。說:“親,這就是你要的貨了。”

墨子大喜,連忙拜受。神仙說:“親,等等,還有一個贈品,一起發貨。”于是,又拿出一部《五行變化之術》。(話說這段怎麼這麼像孫悟空啊!)神仙說:“你天分極高,一練就會,不用拜師了。我去也。”然後就不見了。

墨子先煉丹藥,吃了之後,就成了地仙,長生不老。但沒有升天,在名山大川之中到處遊玩。漢武帝聽說墨子還活着,就派人去請。見是見到了,墨子就像五六十歲的人一樣,隻是他不肯出山,說:“我不當大哥好多年了。”

墨子住在哪裡呢?據葛洪的《枕中書》記載,墨子為太極仙卿,治理馬迹山。馬進山,就是今天無錫的馬山。現在那裡有一座很有名的“靈山大佛”,還有許多别墅,成了一座旅遊島。隻是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經是墨子的地盤。

長生不老不算新鮮,這是神仙的标配,不能長生不老就算不上神仙了。然而神仙各自有各自的擅長。墨子最擅長的是什麼呢?就是變化!

墨子從神仙那兒得到的贈品,就是五行變化之術。墨子練成後,臉皮一被,就變成老 人;撒徽一笑,就變成少女;向地下一蹲,就變成小孩子。把手杜向空中一扔,就變成州林。種下一顆瓜子,立即就成熟結果,往地下一劃就變成河,搶一攝土就變成山,想吃什麼,用手一招就來了。

我覺得我是神仙

于是墨子寫了一部書,把他的法水都記在裡面,這部書叫《墨子五行記》。這部書是真有的,至少到唐朝的時候還有,不是什麼常人見不到的秘笈。但也不是什麼人都練得成。據各種古籍記載,練過的有這麼幾位:

一、西漢淮南王劉安,他把《墨子五行記》做了一個摘要,就練成了。

二、東漢封街,他隻學會了墨子的隐形術。

三、沛縣人劉政,他是專學墨子術,也是學得最精的一住,據《太平廣記》,他的本領有以下十種:

1.能變化隐形,和墨子一樣。

2.能一人變百人,百人變千人,類似孫悟空的分身術。

3.能把一支軍隊變成樹林或鳥獸。

4.能把别人的東西改換位置。

5.能吹氣成風,擡手起霧。

6.能用手一指房屋、家具甚至大山,就一下子崩塌了。

7.能步行水上,水裡的魚鼈蛟龍,一呼即來。

8.能躍上天空,離地數百丈,一日行數千裡。

9.能口吐五色氣,方圓十裡,直上連天。

10.能化生美女。(話說最後一項很誘人的說)

四、五代楊千郎,能用帽子招來食物,能逢賭必勝,能取人手握的東西。

五、南北朝陳方慶。他是詩人陳子昂(就是寫“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位)的五世祖,是南朝陳的大将。他就搞到一本《墨子五行記》,可惜沒有練成,被隋軍攻陳時喀旅 嚓掉了。

我覺得我是神仙

六、東漢周義山,有幸遇到了墨子,得到了《紫度炎光内視圖中經》,看來不是變化之術,隻是長生不老。

此外還有孫搏、孔元方、成武丁等,都學過墨子之術。但不知道練得如何。

以上這些,都是道教成筆記小說裡記載的和墨子有關的事迹,當然不是曆史上真正的墨子。但是有個問題就是:

墨子為什麼會成為神仙?

墨子被神化,其實還和曆史上真實的墨子有關系。

我們今天說墨子是位科學家,《墨子》裡面有很多科學技術的内容,其實是用現底人的眼光來看待的。然而我們看看這一段:

敵人如果從東方來,就在城東修一座壇。壇高8尺,用8個80歲的老頭守壇。壇上8座青神的神像,高8尺。壇上放8張弩,殺一隻大公雞祭壇。敵人從南方來,就修9隻壇9個90歲的老頭守壇。西方來,7尺壇,7個70歲的老頭。北方來,6隻壇,6個60歲。老頭。

估計敵人還沒來,老頭們已經累死了。就是現在的醫療條件,也不容易在大敵目前的時候,臨時找齊9個90歲的老頭啊!

這段出自哪裡呢?不是《封神演義》,而是《墨子》的《迎敵祠》開頭一段。而且,這并不是選擇性失明,這是《墨子》裡面講軍事的重要内容,比他後面講怎麼排兵布陣還要重要。我們都說《迎敵祠》是墨子重要的軍事學著作,那就叫《迎敵》好了,加個“祠”字做什麼?

裡面是有排兵布陣的技術,可在墨子看來,那是為了“祠”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

然而這些東西很好笑嗎?放在今天當然好笑,但那是 2000 多年前,當然可以了解墨子做的各項實驗。

此外,墨子還喜歡講五行,喜歡研究鬼神,喜歡搞幫派,當老大。這些,都被後代的

道教吸收,成為道教的理論内容和宗教組織的經驗。

甚至墨家的信徒:墨者,喜歡遊走江湖、行俠仗義,這也是後代道教劍仙們如呂洞寒扶危濟困的先聲!甚至在金庸的小說裡,仍然可以看到墨者的模糊背影。

墨子,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國民的精神,隻是潛伏在底層,很少人提,我們不覺得罷了!

而且,影響我們的絕不僅僅是他的“科學”精神!

四、可是今天我們講墨子的時候,不知為何很不願意講這些内容,換句話說,我們為了!合目前人的喜好,刻意地想把墨子包裝成一個“科學家”。這可真應了郭德綱那句“我是一個科學家”了!經典形象|

然而,墨子很稀罕當科學家麼?不是科學家又怎麼了!

因為“科學”這個概念,本來就是西方人定義的。中國古代并沒有純粹的“科學家”一旦想研究自然,研究技術,勢必要和神神怪怪的東西攪在一起。這不但不奇怪,而且是極其正常的事情。

因為研究“科學”,其實并不是大陸古代學者一以貫之的傳統。所有的學者,即便關注自然,實際上關注的也是自然和人的關系。這種關懷,于社會的凝聚,于文化的傳承,有巨大的作用。與隻研究自然的“純科學”,并不能強分高下。

是以,古代隻研究“科學”,不研究神怪的科學家,不是很少,而是一個都沒有!就是祖沖之,也寫過《述異記》。

先哲就是先哲,他們的學問,是一體的。我們其實不應該按照現代人的喜好,專門把我們喜歡的挑出來,不喜歡的扔掉,或者故意不和大衆講。

其實,我們喊墨子“科學家”,心态和奧運會吹噓拿多少獎牌是一樣的。這就是敲鑼打鼓地嚷:

喂!我們也拿獎牌啦!我們也有科學家啦!

嚷了幾十年,生怕西方人聽不見,生怕他們不認可這獎牌,不認可這“科學家”。這個榮譽稱号若是被墨子本人聽見了,他會老淚縱橫、欣喜若狂麼?“艾瑪,老孔,我終于成了科學家了!科學家會國術,誰也擋不住……"“老墨,其實我都思想家幾十年了!"

其實,我們有很多評價我們前輩的獨有的詞彙,今天很多人都忘記了。比如古聖、先賢、先師、前哲、高士、醇儒、高隐……

我覺得我是神仙

這些詞彙,沿用了兩千多年了,早就獲得了傳統文化的公認。光“聖”就有聖之清者、聖之時者、聖之任者、聖之和者好幾種分類。他們往往都是天人合一、知行一體的,很難用現在的語言,歸入什麼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

評價自己的祖宗,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思維?您放心,永遠跟在别人屁股後面,是不可能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