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文 | 米粒媽

每年聯考季,報考都是熱門話題,跟聯考作文的熱度不相上下,畢竟參與感極強,誰還沒點“報考踩坑”的慘痛史呢?

今年,因為某些大V關于“新聞學”的論戰,更熱鬧了。

起因是“考研名師”張雪峰在一次直播中,被問到,理科考590分的孩子,想報考新聞專業,家長想征求張雪峰的意見。

張雪峰情緒激動地說:你閉着眼睛摸一個專業都比新聞好,如果我是家長,我會第一時間把孩子打暈,給他換個專業。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他可能自己也沒想到,這句話能一石激起千層浪,重慶大學新聞系的張小強教授,直接炮轟張雪峰,呼籲大家“千萬别被張雪峰這樣的網紅忽悠,他害人不淺,誤導公衆”。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張雪峰的理由是,新聞專業就業難,80%新聞系的畢業生後來都改行了。一個理科590分的孩子,有那麼多專業可選,幹嘛非要盯着一個“天坑專業”報?

而張小強教授自然也要為自己的專業打call,以自己的研究所學生為例,告訴大家,新聞專業就業範圍很廣,除了主流媒體,還可以自主創業,可以到網際網路大廠,可以考公務員,可以進國企……

倆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立場和角度不同,我覺得即便大戰300回合,也難分勝負。張雪峰老師“抱恙”入院,也許單純隻是“三十六計,躲為上計”。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其實不隻新聞學,大家随便去網上搜搜,什麼“畢業就失業的天坑專業盤點”“傳說中的十大天坑專業,分高還難就業”“八大坑人專業,誰報誰後悔”……

我們辦公室就有兩個同僚是新聞專業畢業的,我特地采訪了她倆

确實,她們說,大學同學中,現在仍然奮戰在媒體行業的并不多,十根手指都數得出來,其他人,有考公的、去咨詢公司的,有當老師的、做翻譯的,還有各大國企、外企、私企的,就像張小強教授說的,就業範圍很廣

而大家之是以不做媒體,原因也很複雜,有些人是上大學之前對新聞專業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想當“戰地記者”;有些人是學了新聞或者從事了新聞工作之後,發現跟自己向往的工作不一樣;也有些媒體人是接觸了不同行業,對某些特定領域産生了興趣,直接轉行了……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同僚說,當年去報社、雜志社實習,發現很多财經記者是學經濟出身的,醫療記者是有醫學背景的,也有不少記者是中文系畢業的,真正新聞科班的人很少。

其實,很多專業都存在這樣的現實問題,畢業之後的就業方向跟自己所學專業并不相同,甚至八竿子打不着。

比如,學實體的去銀行工作,學化學的去了金融公司……

張雪峰老師在很多家長眼中是“神一樣”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資訊差。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他其實是給了那些資訊不暢的家長,一些選擇專業的方向。

之前米粒媽就在《聯考高分段家長都提到的這句話,讓我下決心一定要重視這件事……》裡寫過,咱們中國家長,專注聯考18年,研究報考18天(這都算多的)。

而不隻是底層,我覺得絕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怎麼報考。

張雪峰的建議,看似句句大實話,但他看重的,第一是就業,第二是孩子擅長什麼,包括地域選擇、專業方向、未來考研他也都會衡量,唯獨沒有考慮孩子的理想和喜好。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就業導向沒有錯,尤其是苦孩子,家裡沒有資源、無法托舉,隻能靠孩子自己去打拼,是以家長考慮這個專業的未來就業前景、能賺多少錢,能不能一畢業就養活自己,這無可厚非。

但是啊,今天米粒媽想說的是另外兩件事——

一、理想,對于一個18歲的年輕人,有多重要。

這幾年米粒媽面試過N多人,看着他們大學讀的專業,跟應聘崗位完全不對口,有學數學應聘編輯的,有學人工智能應聘選品的……仔細一問,都是被父母填報志願“耽誤”了,畢業幾年後,兜兜轉轉,還是想嘗試把夢想照進現實

-報師範,當老師穩定,還有寒暑假;

-學會計,不用風吹日曬,而且越老越吃香;

-學醫,家裡有個醫生,以後看病友善;

-學金融,以後當個白領,賺錢多又體面;

-學計算機,這專業多熱啊,以後不愁找工作;

-一個女孩學什麼土木?整天灰頭土臉跑工地?

……

熟悉嗎?

多少18歲孩子的夢想,被家長一句“沒經過社會毒打”,澆滅了。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為什麼那個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少年,讓無數成年人感動,因為他做了隻有這個年紀才有勇氣做的事。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18歲孩子的理想,在成年人看來,可能稚嫩、可能不切實際,但這就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如果孩子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去選擇、去生活,那他們過的就是一眼望到頭的“父母的人生”啊!

米粒媽記得,前幾年,一個聯考676分的湖南“留守女孩”,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

網上整個炸開了鍋!

不少人冷嘲熱諷:窮人家的孩子就是沒見識,學這麼冷門的專業,以後找工作的時候有你哭的!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但這個女孩并不是頭腦一熱,報了北大考古,而是從小就喜歡曆史和文物,更是受到了樊錦詩先生的影響。

今年,一個山東00後女孩因為熱愛小衆梵語巴利語,被保送去了北大。人家也不是跟風,或者一時興起,這孩子從小就視季羨林先生為偶像。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如果咱們按照成人的眼光去考慮就業、考慮薪資,那這兩個女孩都應該“被家長打暈,強制改專業”吧。

其實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的孩子,都特别了不起。

但前提是,孩子對這個專業有起碼的了解,而不是無腦跟風,看同學報什麼專業,自己就要去學什麼。

是以啊,家長們任重道遠,雞娃不是一門心思拼語數外,還要有更長遠的規劃和格局,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愛。

現在聯考已經改革成3+3或者3+1+2了,之前我在《中考已經卷成這樣了?海澱國小生家長慌得一批……》中寫過,新聯考這種不分文理的形式,看似是給了孩子更多選擇、更多機會,其實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難度更大了,因為它其實是把聯考選擇權前置了。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也就是說,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必須在孩子上高中之前,也就是國中階段,就已經跟孩子探讨好了,未來要報什麼專業、聯考要選什麼科目。

雖然最後選考什麼科目是聯考前才定,但其實大部分學校在高一就開始讓孩子們選科了。

二、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什麼選擇可以一勞永逸。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考的時候,都會優先選擇一些熱門專業,比如金融熱,就學金融,計算機熱,就學計算機,但别忘了,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

考大學,專業固然重要,但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一種随時擁抱變化的心态。

米粒媽之前在《和朋友互換人生後,我對選雞頭還是鳳尾有了新的感悟……》裡曾經寫過,美國大學基本都有榮譽學院(Honors College),成績不錯的學生都可以加入榮譽學院,但你得主動申請。

我是那種凡事都想嘗試一下的人,當年在美國讀大學,我的想法就是:反正申請不上也沒啥損失,但萬一申請上了,不就賺大了嗎?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美國校園,景色還是很美哒,米粒媽從小就喜歡拍照,學校每個角落我幾乎都拍遍了

事實證明,我試一試的想法有多英明!加入榮譽學院好處實在太多了。首先,它可以“全套定制”自己四年想學的課程。

米粒媽當時就把所有課程更新成了高階版,把商學院的大學生課程,都統統換成了MBA課程,和實踐經驗豐富的500強高管們一起上(大學生學費比MBA便宜多了,我感覺賺大了哈哈哈)。

“報考名師”張雪峰被強制住院,他得罪了誰?

其它我感興趣的課程,比如人類學、社會學、藝術學、文學、曆史學、營養學、傳媒學……我都選了他們各個專業大三大四的專業課來修。

我發現,很多課程,你覺得無趣,是因為你沒有接觸到高階版

後來學分修滿了,我就直接去旁聽蹭課,不要學分,反正也不花錢,這一聽不要緊,我還徹徹底底愛上了人類學。

其實每個人當下的想法或者對于未來的規劃,都是基于現在的認知,當你走進更大的世界,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千萬不要對自己設限。

現在國内的大學修雙學位都很友善,或者你對哪個專業特别感興趣,也可以去蹭課,當你的認知擴大了,你的選擇就更多了。

當年在美國修那麼多課程的我,怎麼也沒想到,現在有個行業叫“自媒體”,而我從小想當作家的夢想,居然随着公号裡一個字一個字的累積,真的實作了,還真真實實地出版了兩本書哈哈哈~

其實咱們這一代養娃真的不易,既想給孩子鋪路,讓他們走得坦然順遂些,又害怕以我們當下的眼光,照不到孩子未來的路。

我們要跟孩子一起成長,擁抱時代變化,迎接各種可能。

告訴孩子,考上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人生新一段旅程的起點,隻有終身學習,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