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作者:焦博士醫學科普

鼻息肉是一種非癌性的軟組織生長物,位于鼻腔或鼻窦内,形狀像淚珠或葡萄,通常成群出現。

鼻息肉與慢性鼻窦炎有密切的關系,是由于長期的發炎、過敏、感染等因素導緻的鼻黏膜水腫、增生和變性所緻。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鼻息肉會影響鼻子的通氣和排液功能,導緻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頭痛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引起呼吸困難、睡眠呼吸暫停、中耳炎等并發症。

一、臨床表現

鼻息肉本身是無感覺的,如果較小或較少,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不适。但如果較大或較多,就會阻塞鼻腔或鼻窦的通道,影響氣流和液體的流動,導緻以下一些臨床表現:

鼻塞:患者會感覺到鼻子不通氣,呼吸困難,需要張口呼吸。鼻塞會影響嗅覺和味覺,導緻食欲下降。

流鼻涕:患者會有持續或間歇性的流鼻涕,尤其是在早上起床時。鼻涕可能是清稀的、黏稠的或帶血絲的。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鼻後滴流:患者會感覺到後咽部有黏液滴流,引起咽部不适、咳嗽、惡心等。

嗅覺減退或缺失:患者會感覺到聞不到氣味或氣味變淡,進而影響味覺。

頭痛:患者會出現前額部或眶上部的鈍痛或壓迫感,這是由于鼻息肉壓迫鼻窦或鼻神經所緻。

打鼾:患者睡覺時由于鼻腔或鼻咽部氣道受阻,會發出較大的鼾聲。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表現為睡眠品質差、夜驚、盜汗、尿床等。

二、發病原理

鼻息肉的發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般來說,鼻息肉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鼻黏膜的長期水腫,二是鼻黏膜的增生和變性。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以下是一些可能導緻這兩個條件的因素:

發炎:發炎是導緻鼻黏膜水腫和增生的主要原因。發炎可以由于感染、過敏、創傷、藥物等因素引起,導緻鼻黏膜血管擴張、滲出、充血和水腫。

發炎還會刺激鼻黏膜分泌大量的黏液,增加鼻窦的壓力,進一步加重水腫。

發炎還會吸引大量的白細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在鼻黏膜上,釋放出各種炎性媒體,如白三烯、白介素、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等,

這些媒體會損傷鼻黏膜上皮細胞,促進纖維母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和分化,導緻鼻黏膜變性和息肉形成。

過敏:過敏是導緻鼻息肉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過敏可以引起鼻黏膜的超敏反應,導緻組胺、白三烯等媒體的釋放,

引起鼻黏膜的血管擴張、滲出、充血和水腫。過敏還會刺激嗜酸性粒細胞的活化和增殖,參與發炎反應,促進息肉形成。

常見的過敏原有花粉、灰塵、動物毛發、食物等。

感染:感染是導緻鼻息肉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感染可以由于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導緻鼻黏膜和鼻窦内的感染性發炎,引起鼻黏膜的水腫和分泌物增多。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感染還會刺激免疫系統産生抗體和免疫複合物,參與發炎反應,促進息肉形成。

常見的感染有急性或慢性鼻窦炎、過敏性真菌性鼻窦炎等。

遺傳:遺傳也可能是導緻鼻息肉發生的一個因素。有些人可能存在某些基因變異或缺陷,導緻他們對某些刺激物更敏感或易發生異常的免疫反應,進而增加了患上鼻息肉的風險。

例如,有些人存在對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耐受的基因變異,導緻他們服用阿司匹林後會出現哮喘、荨麻疹、鼻息肉等症狀,這被稱為阿司匹林過敏性呼吸道疾病(AERD)。

又如,有些人存在囊性纖維化的基因缺陷,導緻他們的體液異常黏稠,容易引起鼻窦和肺部的感染和發炎,進而增加了患上鼻息肉的風險。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三、治療手段

鼻息肉的治療手段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使用一些抗炎、抗過敏、抗感染等藥物,

來緩解鼻息肉的症狀,減少鼻息肉的體積,改善鼻窦的通氣和排液功能。

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使用一些微創或開放的手術方法,來切除鼻息肉,恢複鼻腔和鼻窦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治療鼻息肉的一線藥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嗜酸性粒細胞和其他白細胞的活化和釋放,

減少炎性媒體的産生,緩解鼻黏膜的水腫和增生,進而減小或消除鼻息肉。

糖皮質激素可以通過口服、噴霧、滴鼻等途徑給予,具體的劑量和用法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由醫生指導。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糖皮質激素雖然有效,但也有一些不良反應,如增加感染風險、導緻血壓升高、血糖升高、骨質疏松等,是以需要在醫生的監督下使用。

抗組胺藥:抗組胺藥是治療過敏性鼻息肉的常用藥物,可以有效地阻斷組胺受體,

抑制組胺介導的過敏反應,緩解鼻黏膜的水腫和分泌物增多,進而改善鼻息肉的症狀。抗組胺藥可以通過口服、噴霧、滴眼等途徑給予,具體的劑量和用法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由醫生指導。

抗組胺藥雖然安全性較高,但也有一些不良反應,如嗜睡、口幹、頭暈等,是以需要注意用藥時的安全。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療感染性鼻息肉的常用藥物,可以有效地殺滅或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消除感染性發炎,進而改善鼻息肉的症狀。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抗生素可以通過口服、注射、滴鼻等途徑給予,具體的種類、劑量和用法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由醫生指導。

抗生素雖然有效,但也有一些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消化不良、耐藥性等,是以需要在醫生的監督下使用。

手術治療:

内窺鏡下鼻窦手術(FESS):内窺鏡下鼻窦手術是目前治療鼻息肉最常用的手術方法,是一種微創的手術,

可以在不破壞正常的鼻腔和鼻窦結構的情況下,切除鼻息肉,恢複鼻窦的通氣和排液功能。

手術過程是在全麻或局麻下,通過鼻孔插入帶有攝像頭的内窺鏡,觀察鼻腔和鼻窦的情況,然後使用各種手術器械,

如剪刀、鉗子、吸引器等,将鼻息肉和其他阻塞物切除或吸出。手術的優點是創傷小、出血少、恢複快、并發症少,但缺點是不能完全切除所有的息肉,有一定的複發率。

開放式鼻窦手術(OSS):開放式鼻窦手術是一種傳統的手術方法,是在全麻下,通過在面部或口腔内切開皮膚或黏膜,直接暴露出鼻窦的方法,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切除鼻息肉和其他阻塞物,恢複鼻窦的通氣和排液功能。

手術過程是在全麻下,根據不同的鼻窦位置,選擇不同的切口方式,如額窦可通過眉間或眉上切口,上颌窦可通過上唇或牙龈切口,篩窦可通過眶内側切口等。

然後使用各種手術器械,如錘子、鑿子、鉗子等,将鼻窦壁打開或切除,将鼻息肉和其他阻塞物清除。

手術的優點是能夠徹底切除所有的息肉,複發率低,但缺點是創傷大、出血多、恢複慢、并發症多。

四、如何預防

鼻息肉雖然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但仍有可能複發。是以,預防鼻息肉的發生或複發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預防鼻息肉的措施: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控制發炎:發炎是導緻鼻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控制發炎是預防鼻息肉的關鍵。

如果有感染、過敏、創傷等導緻的發炎,應及時就醫治療,避免延誤或漏診。如果有慢性鼻窦炎或其他慢性發炎性疾病,應按醫囑規律用藥,定期複查,控制病情。

避免過敏:過敏是導緻鼻息肉形成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之一,是以避免過敏也是預防鼻息肉的重要措施。

如果已知自己對某些物質過敏,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過敏原,如花粉、灰塵、動物毛發、食物等。

如果不小心接觸到過敏原或出現過敏反應,應及時服用抗組胺藥或其他抗過敏藥物,并尋求醫生的幫助。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保持鼻腔清潔:保持鼻腔清潔是預防鼻息肉的基本措施。應經常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結痂、異物等,避免鼻腔内的細菌或真菌感染。

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或其他溫和的溶液,通過噴霧或滴鼻的方式,清洗鼻腔,保持鼻黏膜的濕潤和舒适。

也可以使用一些含有抗菌或抗真菌成分的溶液,如碘甘油、複方氯己定等,進行鼻腔消毒,預防感染。

改善生活習慣:改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鼻息肉的有效措施。

應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因為這些習慣會刺激或損傷鼻黏膜,增加發炎的風險。

應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應注意飲食的均衡和營養,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過敏性或感染性的食物。

鼻息肉是一種常見的鼻腔和鼻窦的疾病,會影響患者的呼吸、嗅覺、味覺等功能,甚至導緻一些嚴重的并發症。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

鼻息肉的發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與發炎、過敏、感染、遺傳等因素有關。鼻息肉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具體的方法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由醫生指導。

鼻息肉雖然可以治療,但仍有可能複發,是以預防鼻息肉的發生或複發是非常重要的。預防鼻息肉的措施主要有控制發炎、避免過敏、保持鼻腔清潔、改善生活習慣等。

希望能幫到您,感謝閱讀!

鼻息肉是什麼?如何區分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