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1954年的秋天,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陶勇,突然收到毛主席發來的電報。
這封電報,讓陶勇感到很是不甘,和萬分的内疚。
陶勇自從北韓戰場回來以後,擔任海軍司令員,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
但是,陶勇自己覺得,并沒有取得顯著的戰績,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實力。
陶勇也從這份電報中,隐隐地讀出了責備的意味。
但此時,我們的海軍雖然有所發展,但是由于基礎太差,底子很薄。
隻能利用有限的海上力量,對國民黨的騷擾和進犯,給予回擊。
但我軍并沒有,擊沉或重創過他們的大型艦隻,更不要提主動出擊了。
是以,國民黨的軍艦也就十分猖獗,連續進犯我們的沿海諸島。
而且,他們出動的,都是排水量千噸以上,配備兇猛火力的大中型戰艦。
像陶勇這樣的猛将,時時刻刻,都渴望打一場大仗。
陶勇也動過不少腦筋,使用過很多的計謀。
但海上作戰,與陸地作戰,畢竟不是一回事。
多少次,陶勇眼看着戰機消逝,功敗垂成。
陶勇是一位骁勇善戰的虎将,原名叫張道庸。
後來,由于作戰需要,由陳毅給他改名為“陶勇”。
改名之後,陶勇也覺得自己現在這個名字,确實要比“張道庸”要好的多,也就一直叫了下來。
陶勇在作戰時,也絕對配得上一個“勇”字。
1940年,在黃橋決戰時,陶勇揮舞着大刀就沖進敵群。
此時陶勇的職務是,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派三縱隊司令員。
事後,粟裕稱贊他,“好一個拼命三郎”。
不久之後,陶勇單人騎着機車,獨闖國民黨某軍駐地——馬塘。
陶勇對敵軍旅長說,“聽說你要打我們,我這就送上門來了。”
望着吊橋前威風凜凜的陶勇,敵軍驚呆了,“真的有這種虎膽英雄。”
陶勇在抗日戰争時期,親手組建了新四軍的海上武裝——蘇州軍區海防團。
陶勇兼任首任團長。
當時,陶勇手下隻有12艘黃花船(清政府時期的舊炮艇)和舢闆船。
但他在蘇北沿海與日僞作戰,打出了“土海軍”的威風。
1952年11月,陶勇從北韓戰場回來,接任了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一職。
從此,陶勇便叱咤東海,成為名冠中外的“東海一隻虎”。
陶勇收到毛主席的電報後,心裡很是着急。
陶勇心裡很清楚,以目前我們的實力,還不足以和國民黨的海軍硬碰硬。
但怎樣才能完成主席下達的作戰目标呢?
陶勇考慮再三。把負責作戰的副司令彭德清,叫了過來、
陶勇把電報往彭德清眼前一推,
彭德清是陶勇的老部下,于1954年9月8日,由陸軍27軍軍長,調任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
彭德清聽完陶勇的話後,盯着海圖,看了良久。
最後,彭德清說,
陶勇把眼睛一瞪,
彭德清見狀,也就不吭聲了。
可陶勇在一旁,卻自言自語起來。
突然,陶勇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把彭德清吓了一跳。
直見陶勇興奮的站起來,
想到這,兩人就趴在海圖之上,想找出個伏擊區。
可怎麼才能讓魚雷快艇,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伏擊區域呢?
這又讓兩人犯了難。
這時,陶勇對彭德清說,
彭德清點了點頭,“你這傻勁又犯了,我聽你的,不過有言在先,你不準灌我。”
兩人就在海圖前,合計來合計去,終于想出一條妙計。
1954年10月31日深夜,華東軍區海軍的一支護衛艦編隊,大搖大擺的出現在東海海面,直接駛向舟山海域。
很快,國民黨的雷達,就發現了這支編隊。
國民黨通過雷達顯示,這支編隊在舟山海域繞了一圈,然後于夜間傳回。
國民黨雷達兵又觀察了幾個小時,沒有發現異常,就向上級彙報,然後就去休息了。
但國民黨怎麼也沒想到,我軍的六艘魚雷快艇,也在護衛艦的拖拽之下,進入了舟山海域。
原來,護衛艦體積龐大,由它側舷拖帶的魚雷快艇,在雷達上根本顯示不出來。
這就是陶勇和彭德清兩人,想出來的妙計。
陶勇特别喜歡魚雷快艇,當時剛組建魚雷快艇部隊時,快艇還是從蘇聯引進的。
但從1951年開始,我軍就已經可以自行設計制造魚雷快艇了。
這次出擊的6艘快艇,為同一型号,排水量僅為22噸。
主要的武器是兩座4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和兩挺12.7毫米的高射機槍。
以及4個大功率推進器,可以使快艇的航速達到52節。
但快艇弱點也是很顯見的,就是沒有什麼防衛能力。
隻要中上一發中等威力的炮彈,就會被炸的粉身碎骨。
快艇上的戰士們也很清楚,但他們隻有一個念頭,就是發現目标,擊沉目标。
11月3日,陶勇得到情報,一艘國民黨的大型軍艦,正在前往預定的伏擊海域。
陶勇立刻發出指令,魚雷快艇立即出擊。
接到指令之後,6艘魚雷快艇,立刻駛向目标區域。
但是,海上的天氣變幻莫測,瞬間就風雲突變,巨浪滔天。
魚雷快艇随時都有翻船的危險,根本就沒法實施作戰任務。
讨厭隻好下指令,讓快艇回到隐藏地點,繼續待命。
這一等又是10天。
魚雷快艇在海上的最長待命,隻有15天。
如果到時候還沒有戰機,那就必須撤離,回到後方休整。
10月13日,也就是待命時間結束的前一天晚上。
魚雷艦隊接到指令,敵艦已經從大陳島出發,立即做好戰鬥準備。
10月14日,淩晨1點,魚雷艦隊接到指令,其中四艘快艇進入一級戰備狀态。
頓時,四艘快艇排成一排,首尾相随,等速前進。
很快,快艇就來到作戰區域。
淩晨1點25分,敵艦進入雷達盲區。
由于快艇沒有雷達裝置,他們接到指令,自行搜尋目标。
快艇上的戰士們,隻能憑借肉眼去搜尋。
三分鐘之後,站在艇首的槍炮手王景春報告,”
幾乎在同時,海圖室工作的戰士葛綿綿,也報告,
敵情情很快被報到華東軍區海軍作戰部。
陶勇一把抓起話筒,直接指令,
接到指令以後,4艘魚雷快艇,其中兩艘擔任助攻,另外兩艘擔任阻擊。
接近敵艦之後,發現這是國民黨的“太平号”軍艦。
它是一艘美制護衛艦,排水量1520噸,航速21.5節,配備官兵220名。
各種火炮、高射機關炮20門,還有兩組48發的火箭炮。
“太平号”軍艦,是國民黨手中的一張王牌,十分兇悍。
陶勇很早就想幹掉他,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機會。
沒想到,這一次“太平号”自己送上門來了。
此時,快艇距離“太平号”隻有六七海裡。
就連敵艦的艦橋、炮位、雷達,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敵人對這一場滅頂之災,卻毫無察覺,依然在不緊不慢地向東航行。
此時,擔任主攻的其中一艘快艇,為了占據有力的攻擊位置,開始向右轉向。
而另一艘主攻的快艇,卻誤以為,已經到了适合攻擊的區域。
這艘快艇繼續按照預定的方向行駛,這也就造成了,主攻的兩艘快艇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後面兩艘擔任阻擊的快艇,也從中間插了上來。
這就打亂了原本計劃的隊形,也導緻無法按照預定方案進行攻擊。
就在這時,敵艦“太平号”,也發現了我軍的快艇。
敵艦一面拉響警告,一面開足馬力,向東北方向的漁山列島逃竄。
這肯定不能放它,四艘快艇顧不上保持陣型,立刻高速追擊。
四艘快艇以雷霆之勢,從左右兩面猛撲上去。
到1點35分,四艘快艇,追擊到距離敵艦隻有1海裡時,就開始釋放魚雷。
四艘快艇同時發射八條魚雷,在海面上畫出8道清晰的軌道,向“太平号”圍了過去。
這種魚雷長三米,重達1000公斤,發射後全靠慣性制導尋找目标。
魚雷内部裝有500多公斤的高爆炸藥,即便是大型軍艦,隻要被一枚擊中要害,也會葬身大海。
就在4艘快艇回撤之時,身後傳來一聲巨響。
艦隊戰士們回頭去看,隻見“太平号”左舷,湧起一個巨大的水柱。
駕駛台前面,也冒起了一股濃濃的黑煙。
随後,敵艦開始向左傾斜。
“太平号”上的敵人,盲目的向四周射擊,胡亂放着槍炮。
快艇立刻向華東軍區海軍作戰指揮室報告,
這一捷報傳到作戰室的時候,陶勇心中的壓力,立刻一掃而空。
他手握着話筒,對着快艇上的人員喊話,
陶勇挂上電話,扭頭對彭德清說,
彭德清臉上也笑開了一朵花,連忙答應,
經過幾個小時的垂死掙紮,11月14日上午7點左右,“太平号”沉沒了。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陶勇開心的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