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微網誌、騰訊三大巨頭入場,直播大戰提前進入淘汰賽

一個月前我提出視訊直播行業進入“百播大戰”,當時我統計到AppStore與直播相關的應用已經超過100款。移動網際網路瞬息萬變,我們上個月還在讨論這些平台中誰會成為“直播中的微網誌微信”時,這個月市場就出現了劇烈變化:三大巨頭入場直播市場。而這或許标志着,“百播大戰”提前進入淘汰賽。

小米、微網誌、騰訊三大巨頭入場,直播大戰提前進入淘汰賽

三大巨頭入場直播市場

與大多數市場格局不同,直播尚未落入BAT的懷抱。

1 、小米:基于 MIUI 的内容布局

第一個瞄準直播市場的巨頭,是做手機和系統的小米。在與樂視競争中體會到内容匮乏的短闆,小米這一次瞄準直播市場,早在3月就推出了“黑金直播”。一方面,基于MIUI超過1億的使用者大盤快速上量,另一方面,用小米新品釋出會雷軍親自上陣這樣的方式,快速吸引人氣。就在日前的小米MAX釋出會上,雷軍在小米黑金直播App與使用者互動,同時線上人數達到28萬人。

小米、微網誌、騰訊三大巨頭入場,直播大戰提前進入淘汰賽

保守來看,直播可成為MIUI體系變現的又一手段,長遠來看則是小米布局“内容”的一步棋,未來在小米手機、小米電視上米粉們将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小米直播内容,在内容制作端則可與小米攝像頭等産品打通。

直播這件事,小米能不能做好還有待觀望,畢竟内容上小米過去是以投資為主,拿出10億美金啟動内容戰略,投資了優酷洋芋、愛奇藝等視訊平台,而這些平台都在做直播,并且在内容營運上小米缺乏成功經驗。占據MIUI這一強勢分發管道将是小米最顯著的優勢。

确定能改變市場格局的玩家,将是騰訊和微網誌,這幾天,這兩家幾乎同時高調推出了直播服務。

2 、騰訊: QQ 空間投石問路

在許多人還在抑或為什麼騰訊尤其是微信遲遲不做直播時,騰訊已擇機入場。

QQ空間在小米MAX釋出期間,請來明星喬杉開啟直播,首戰告捷,同時觀看人數達到驚人的1140萬這表明,QQ空間具備做直播的基礎土壤。事實上,QQ空間一直以“中國的Facebook”自居。因為微信朋友圈分野導緻其以年輕化使用者為主,但騰訊最新财報顯示其MAU達到6.4億,使用者基數依然龐大,社交屬性依然強烈。

小米、微網誌、騰訊三大巨頭入場,直播大戰提前進入淘汰賽

大洋彼岸的Facebook,同樣在大力謀局直播Facebook Live,紮克伯格毫不掩飾對直播一事的興奮,說這是“目前為止做過最激動的事情”。這說明社交與直播可天然結合,換句話說直播正在成為下一代社交方式。直播是一種分享方式,一對一的直播就是視訊聊天,一對多和多對多的直播,就是Live。是以,絲毫不用懷疑,QQ空間之後,微信和QQ這兩個主力軍會入局直播市場——在微信公衆平台上馬獨立App時,就有消息稱這是在為微信直播做準備。

如果隻有騰訊和小米入局直播,市場震動或許并不會太大——按照過往行為來看,這兩家公司本來也是“什麼都要做”的,騰訊什麼軟體都做,小米什麼硬體都做。今天,另一玩家入場對直播市場的格局恐将帶來更加直接直接的改變,那就是微網誌。

3 、微網誌:明星資源成最大優勢

在微網誌釋出财報時,王高飛就已經給行業打了預防針,微網誌直播來了,其定位更具“新聞性”和“媒體性”,即直播“正在發生的事兒”,但是,微網誌直播同樣會有秀場模式。

相對于其他直播平台而言,微網誌直播有許多優勢:1、第一季度MAU為2.61億,與微信、QQ、QQ空間在一個量級,不缺觀衆;2、微網誌上有大量的媒體、自媒體和明星,不缺内容;3、過去微網誌已經培養了圖文直播的習慣,不缺乏場景。

相對于QQ空間以及未來可能會做直播的微信和QQ而言,微網誌直播最大的優勢則是“開放性”,在社交與媒體兩大屬性之間,微網誌選擇了“内容”,它更具開放性,是以一個直播到達的使用者将更多,而這是直播的核心價值之一(後文詳述)。是以,在社交性直播上微網誌優勢不明顯,在媒體性直播上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小米、微網誌、騰訊三大巨頭入場,直播大戰提前進入淘汰賽

微網誌最大的殺手锏是什麼?答案是明星和網紅。事實上,早在上半年,映客、美拍等平台便邀請範冰冰等明星做直播來聚集人氣,明星對于平台人氣的聚集作用大家都懂——新浪最先想明白,部落格時代憑此打赢其他門戶,微網誌時代甩開了騰訊。現在,微網誌坐擁最多的明星資源和明星的粉絲,自然會将其當做核心競争力。與文字等傳統内容形式可“一處水源供全球”不同,直播是互斥的,明星同時隻能在一個平台直播,這進一步讓其優勢形成了獨占性。最近其開展的宋仲基粉絲見面會直播,擁有1100萬人次觀看,這個數字在行業處于領先水準,與QQ空間的喬杉直播旗鼓相當,眼下,行業能夠做到千萬級觀看的直播内容并不算多,未來在大量明星加入時恐怕會比比皆是。

對于大多數直播平台而言,小米、騰訊和微網誌的入局将是壞消息——巨頭入局可以教育市場,但直播現在的問題不是教育市場與否,而是争奪使用者注意力和優質内容源,而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巨頭就像磁石一樣,對這兩種資源都有着更強的吸引力。這一次巨頭交戰恐怕會誤傷許多直播創業者。

直播市場并不會隻屬于這三家巨頭,至少百度貼吧做直播還有機會,新聞App、視訊網站都會将直播作為标配,而陌陌、鬥魚、美拍等直播平台則會走向更垂直的領域,比如專注于體育、專注于遊戲、專注于娛樂等。但要做“直播中的微網誌”應該是沒戲了,因為,微網誌自己做了。

直播為何一夜爆紅?

直播為什麼如此受巨頭親睐?從技術角度來看,直播這樣的内容形式早就存在了,9158是直播,YY教育有直播,視訊聊天是直播……為什麼最近一年爆發了呢?有人說這是中國科技巨頭概念炒作,但Facebook等平台同樣在大力發展直播,并且從内容形式和觀衆數量來看,直播确實很火。

在我看來,直播與非直播視訊,與圖文内容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性:

1 、實時性( Realtime ):

實時網際網路時代已然來臨。不論是内容生産還是消費,均因為網絡、終端、平台的更新變得更加容易,視訊流實時地反映着這個世界,每時每刻,實體世界都被“比特化”并備份到雲端,直播應用是實時網際網路最好的印證。往大了說,網絡直播不隻是彌補了電視台的缺陷,它正在徹底改變資訊生産、傳播和消費的方式,它首次實作了流媒體的去中心化的傳播,這就是直播讓紮克伯格着迷的原因。

2 、聚集性( Cluster ):

直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期望使用者在特定時間觀看,進而限制了使用者的内容消費場景,将一部分使用者拒之門外(事後可看錄播,但不是直播平台希望看到的);另一方面,通過前期造勢等方式,吸引觀衆在同一時刻聚集在裝置面前觀看,進而形成“注意力聚集效應”。後者才是直播的核心價值所在,它可以聚集大量的注意力,并基于此進行更多的産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探索。

在覆寫數量相同的情況下,直播的廣告一定比視訊貴,大家一起看和分開看有不同的廣告效應;

在隻有一個人觀看秀場表演時,送花的意願一定沒有被圍觀時的強,直播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

在觀看次數相同的情況下,電視台廣告比視訊網站貴,用分衆傳媒江南春的話說是廣告具有“強制性”特性時價值更高,而使用者在看直播時,理論上因為時間限制無法回避廣告;

……

這些都是注意力聚集形成的效應。

3 、陪伴感 Accompany ):

在優酷看高曉松的《曉說》,人們不會期待着高曉松老師會看留言,因為他們知道視訊的背後是機房,是伺服器。如果人們在直播平台看到高曉松,将更願意點贊,送花,評論,因為他們知道高曉松就在那裡,他可能看到我們的評論甚至還在語言中點評一下,他在陪我聊天的感覺,換句話說,這是更強的互動。當然,人們知道還有很多人陪着一起看,是以可以互動。

相對于評論使用者更喜歡彈幕,因為人們需要互動和陪伴的感覺,哪怕這是虛幻的。網際網路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社交網絡讓人與人相識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是,一個悲哀的事實是,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越來越孤獨。在家裡,在飯桌上,在車上,人們都盯着手機在玩兒,而不是在陪伴身邊人。人類是群居動物,是社會性動物,擁抱直播,或許本質上是因為人類需要彼此陪伴罷了,孤獨感更強烈的年輕人更需要彈幕,也更需要直播。

除了直播之外,最近一年還有許多概念很火爆:内容産業、網紅經濟、粉絲經濟、VR……有意思的是,你會發現,這些概念幾乎都是相同的。直播、内容、網紅、粉絲、VR可謂步步為營,都可被串在一起。這再次說明,不會有一個行業是孤立的,如果一個行業火了,它一定會帶動或受益于其他行業。

在直播為什麼會火這件事情上,人們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微網誌、騰訊、小米等巨頭入場,将會加速直播行業洗牌,讓直播大戰進入淘汰賽,相信會是許多人的共識。千團大戰、千P大戰經曆的時間都長達兩三年,直播平台混戰因為巨頭過早入場,剛剛開始,就要結束了。

微網誌@網際網路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