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EMORY系列之“eMMC”

本文主要介紹eMMC的引腳定義、操作模式、資料包等。

簡介

eMMC(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采用統一的MMC标準接口,把高密度NAND Flash以及MMC Controller封裝在一顆BGA晶片中。

針對Flash的特性,産品内部已經包含了Flash管理技術,包括錯誤探測和糾正,Flash平均擦寫,壞塊管理,掉電保護等技術。使用者無需擔心産品内部Flash晶圓制程和工藝的變化。同時eMMC單顆晶片為主機闆内部節省更多的空間。

MEMORY系列之“eMMC”

1、MMC卡引腳定義

MMC卡分共有7個觸點(引腳),分為兩種操作模式,分别為MMC模式和SPI模式(SD卡相容MMC接口的MMC模式和SPI模式),兩種模式對引腳的定義是不同的。

MEMORY系列之“eMMC”

MMC卡外觀和SD卡一樣,SD卡多了寫保護開關,MMC卡的厚度為1.4mm(SD卡為2.1mm)。MMC卡的時鐘頻率為20MHz,隻有一位資料帶寬,是以最大傳輸速率為20Mbps。

2、eMMC引腳定義

MEMORY系列之“eMMC”

eMMC晶片有四種機械尺寸規格,詳細如下:

  • 11.5mm×13mm×1.3mm
  • 12mm×16mm×1.4mm
  • 12mm×18mm×1.4mm
  • 14mm×18mm×1.4mm
MEMORY系列之“eMMC”

eMMC的電源電壓範圍如下:

MEMORY系列之“eMMC”

eMMC還定義了四種速度模式,如下表所示:

MEMORY系列之“eMMC”

V4.4增加dual datarate interface with maximum 104MB/s

V4.5增加HS200 mode

V5.0增加HS400 mode

3、eMMC操作模式

eMMC的操作模式如下表所示:

MEMORY系列之“eMMC”

裝置不同狀态對應的操作模式及總線模式如下:

MEMORY系列之“eMMC”

4、eMMC寄存器

eMMC的寄存器見下表所示:

MEMORY系列之“eMMC”

5、資料封包及傳輸模式

資料封包有五種:Command、Response、Block、CRC Status和Busy,如下:

  • Command:一律由Host下達,并可帶參數的指令。
  • Response:Device對Host發出Command所做的響應,内部參數表示該Device現階段的狀态為何。
  • Block:eMMC的傳輸協定中的基本機關,所有資料資料都會封裝在Block裡傳輸。
  • CRC Status:此資料封包通常在寫入Block後出現,用來通知Host寫入Block的結果。
  • Busy:此資料資料通常在寫入Block後出現,用來通知Host該Device目前處于忙碌狀态,無法寫入下一個Block。

傳輸模式有5種:

分别是1位Bus上升沿取樣(1 bitSDR)、4位Bus上升沿取樣(4 bits SDR)、8位Bus上升沿取樣(8 bits SDR)、4位Bus DDR與8位Bus DDR

,這五種都以Block為機關作資料傳輸。

MEMORY系列之“eMMC”
MEMORY系列之“eMMC”

以上就是針對eMMC的一個簡單的介紹,詳細可參看最新的标準JESD84-B51A(V5.1版本)。

本文轉自-------硬體助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