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遺傳密碼(之五)中國版守财奴(上篇)維财家族很有特色,人老幾輩都是守财奴。村裡人挂在口邊的評價是:小氣鬼一家子。祖輩就是

遺傳密碼(之五)

中國版守财奴(上篇)

維财家族很有特色,人老幾輩都是守财奴。村裡人挂在口邊的評價是:小氣鬼一家子。

祖輩就是一位中國版守财奴,那時沒有文化的人多,沒有這樣文雅的詞贈他。綽号叫小爐匠。同輩叫小爐匠哥,小爐匠弟。晚輩稱小爐匠大或小爐匠叔。孫輩稱小爐匠爺。真名如何早弄丢了。

(這裡懷舊普及一下,在傳統的農村交通不便,交通工具不發達。人們習慣肩扛手提,挑擔物品。幾乎每天都有遊走的生意人:小爐匠,剃頭匠,石匠,木匠,鐵匠,毯匠等。有買油郎,貨郎,豆腐郎,釘鍋,釘碗,釘稱的……

小爐匠的擔子裡有個小火爐,小風箱,小鉗鍋,生着火就可以做屬于自己的生意,現場打造金銀首飾,維修旱煙鍋,水煙袋,眼鏡腿……他們小心翼翼的工作,收入微薄,锱铢必較這個成語從這個行業來源的。是以把小氣鬼稱小爐匠。)

這是上世紀初那個兵慌馬亂,民不聊生的現實造成的。那時小氣人多,他最典型。辦任何事摳摳搜搜,斤斤計較。這個舍不得,那個舍不得;這個買不起,那個買不起;這個吃不得,那個吃不得。總之惜财,惜糧,惜水,惜油,惜衣,惜一切物品。就在那個環境下磨耗出了一家人守财奴做品性,把這個遺傳密碼毫無保留傳承到下一輩。

維财的上輩,就是父親,是單子。有三位姑姑先後出嫁。留父親理所應當的繼承了三孔煙熏火燎烏漆麻黑的土窯洞,一頭牛,一條狗,幾個用棘條編織的裝糧的圓囤,一合黑櫃。廚房裡一口大鐵鍋,一口小鐵鍋,一合木風箱,一台裂開長口的案闆,幾口甕,罐,幾隻碗,幾雙筷如此而已。

村裡人又給他起了個名字,鐵公雞。

在上一輩的基礎上,他守财,聚财,終于在院子空地上蓋了五間土木結構瓦房。他也參與到全縣,全鎮,全村人種植蘋果的大潮流中,經濟收入明顯提高。他亦是四女一子(這個強大的遺傳基因繼續保留),幾個女兒出嫁,他讨收彩禮絕不手下留情,都為他創收不少。村裡人評價“隻進不出,一毛不拔”。他把老婆納的一雙布鞋,穿成3像現在的拖鞋一樣。衣服上的更新檔一塊又一塊疊加,洗的不見了原來的藍色,變成了白色。女兒過年過節,總不能空手回來吧。茶葉,罐頭,餅幹,蛋糕還是要有的。鐵公雞收到後,第一時間先想着收到黑色的大木闆櫃子裡面存着,以備後用。而不是吃掉,用掉。有一次開櫃子見裡面存有保存期限短的蛋糕,發黴變裡,還是舍不得扔掉,想着人不能吃,豬吃總行吧,結果豬也不吃。這件事以後成了村裡流傳的段子,豬不吃蛋糕。他平時喝茶很普通的一種。每斤隻有八毛錢。話說七幾年的某一天,鐵公雞到村裡利用老爺廟改作的代銷點買茶葉。我印象那裡常年隻有兩種茶葉賣,一種叫茉莉花茶,比較貴,一斤一進制五角錢,通常是村幹部招待上級幹部消費的。另一種像芝麻大小的沫沫茶,每斤八角錢。他稱了一斤在路上掂了又掂,憑斤斤計較的靈敏度極高的手感,感覺不對勁,進門就找自己的稱去複查,果然少了一兩半。一般人粗心大意不會去稱,即使發現問題也會收斂一下,過去算了。而他二返代銷點,補齊才休。有一次來了客人,才萬分不舍的開櫃鎖,找女兒送的好茶葉,看茶色由綠變黑了,聞茶味變陳腐了,泡成水品不出香了。隻好倒掉喝沫沫茶了。平時飲食就是面條,饅頭,涼菜。不見炒菜,不見肉腥,時年時稱兩三斤肉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冬季腌制一缸甕鹹菜,一缸甕酸菜,要吃到第二年春天地裡長出菜為止。

(未完待續)

遺傳密碼(之五)中國版守财奴(上篇)維财家族很有特色,人老幾輩都是守财奴。村裡人挂在口邊的評價是:小氣鬼一家子。祖輩就是
遺傳密碼(之五)中國版守财奴(上篇)維财家族很有特色,人老幾輩都是守财奴。村裡人挂在口邊的評價是:小氣鬼一家子。祖輩就是
遺傳密碼(之五)中國版守财奴(上篇)維财家族很有特色,人老幾輩都是守财奴。村裡人挂在口邊的評價是:小氣鬼一家子。祖輩就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