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文 | 王若晔

《長月燼明》收官月餘,劇中男女主戲服的拍賣會盛況卻再次登上微網誌熱搜。

5月30日下午3點,南派悠選直播間進行了一場《長月燼明》戲服拍賣公益捐贈活動,表示拍賣所得将以“《長月燼明》粉絲”的名義捐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最終,男主澹台燼質子時期戲服以170001元價格拍下并成交。女主葉夕霧換魔骨時期戲服則是被拍出了100001的價格,但因競拍人未在規定時間内付款,造成流拍。

高昂的成交價格、劇集的熱度加持和狂熱的演員粉絲都在為《長月燼明》戲服拍賣會造勢,戲服拍賣一詞也再次引發全網熱議。

在歐美國家,戲服拍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内的戲服拍賣最早也可以追溯至16年前,周傑倫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所穿的兩套戲服以高達26萬的價格拍出。其後,《古劍奇譚》《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琉璃》等新老古裝劇都曾先後拍賣過劇中戲服,成交價在一萬至二十萬元不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劇戲服通過拍賣的方式流入二級市場,“花費上萬元買一件衣服值嗎”“誰這麼有錢在為舊衣服買單”等問題持續萦繞大衆心間。

而骨朵在分别與戲服設計師、戲服拍賣公司以及戲服愛好者讨論後發現,明星戲服炒熱背後,更是一條完整的文化産業鍊漸漸浮現。

01

 戲服該不該賣?

“誰出錢,戲服就歸誰。”

曾為《周六夜現場》《音浪合夥人》等綜藝、《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打麻将》等話劇設計過戲服的設計師韓晶晶介紹,設計師對自己設計的戲服僅有署名權,而非所屬權。

無論影視劇、綜藝還是舞台劇、話劇、戲曲,演員所使用的戲服都歸制作方所有。

“如果是網綜,戲服就歸制作公司。如果是台綜,戲服就歸電視台的服裝組。”劇集同樣如此。即使一部劇的服裝統一外包給其他團隊,但如果甲方要求回收,那麼這些服裝也都會交還給甲方,也就是劇集制作公司。

南派悠選也是在量子泛娛和獺獺文化授權之下,才得以成為《長月燼明》戲服的拍賣方。

2000年左右,中國影視業仍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很多劇組資金有限,戲服都是從戲服租賃公司租賃而來。劇組使用完這些戲服後會歸還租賃公司,以供下個劇組繼續租借和使用。是以,細心的觀衆常常能看到不同劇中演員穿着同一件衣服,使用同一個頭飾。

後來,影視劇投資動辄過億,斥巨資打造專屬服化道成為劇集高質的一種表現。大制作劇集都會根據角色、劇情和場景為演員量體裁衣、私人訂制。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武媚娘傳奇》《甄嬛傳》《大唐榮耀》等大型古裝劇中,單單為女演員設計的戲服就超過300套,款式多樣令人目不暇接。《如懿傳》的主演服飾更是多達四五千套,造價不菲;《延禧攻略》3個億的制作費用,除去2400萬的演員片酬,幾乎都用在了服飾上。

一段時間内,古裝劇的内卷無一不展現在其服裝造型上。戲服是否貼合人物性格,戲服質感是否進階、戲服設計是否千篇一律等,都是觀衆判斷一部劇集制作是否優良的依據。

這些戲服的專屬性和獨特性,也決定了戲服不适合再被多個劇組重複使用。“即使要二次使用,也需要設計師在原有設計上進行二次創造。”韓晶晶說。如今,絕大多數戲服的最終歸宿,都是堆放在劇組的倉庫壓箱底。

對于戲服設計師來說,能夠看到自己設計的戲服被拍賣,其實是一件何樂而不為的事情。

韓晶晶最近嘗試過在二手平台出售自己的戲服,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最初設計戲服時,韓晶晶并不會過多在意戲服的使用率。“以前首要考慮戲服的呈現效果,現在我也會開始注重面料的工藝材料,以及更多地更新改造二手戲服。”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與韓晶晶一樣,戲服設計師@SEYSEY假裝在現場 也告訴骨朵,相比于收官後就被棄用,她更希望看到自己設計的戲服能一直被使用。“雖然我現在設計的戲服被拍賣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我也願意有其他設計師對我設計的戲服做出更新,發揮它的剩餘價值。”

一件戲服的價值,與戲服設計師的名氣大小不無關系。如和田惠美、葉錦添、張叔平等業界大拿的作品,往往更具有收藏價值,劇組也會更加妥善處理和保管他們經手設計的戲服。@SEYSEY假裝在現場 說,這些設計師的戲服可能會有額外的版權說明,拍賣情況要比普通設計師設計的戲服複雜。

盡管戲服設計是影視劇創作的重要一環,但觀衆對這一行業卻知之甚少。尤其是不知名的戲服設計師,一部戲拍攝結束後,他們設計的戲服甚至會慘遭丢棄。如果那些原本隻能在倉庫角落當作“垃圾”的戲服,因拍賣被大衆注意到,同時獲得新“生命”,其實也是對戲服設計師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02

 戲服拍賣是必然?

在《長月燼明》戲服拍賣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南派悠選,先前更多地是在自己的直播間售賣《盜墓筆記》的相關周邊。不過,雖然是首次承接戲服拍賣業務,但南派悠選的拍賣流程、賬目公示等環節都已經相對完善。

因為随着劇組對戲服的處理由積壓倉庫、廢品回收轉向公開拍賣,戲服拍賣也開始趨于專業。影視制作公司在一部戲收官後,将棄用的戲服委托給戲服拍賣公司,拍賣公司負責保管和拍賣戲服,從中賺取委托費或戲服的升值差價。

國内首批打通戲服拍賣管道的公司雙魚館藏負責人告訴骨朵,國内影視劇收藏品行業正處于勃興階段。

“我和我的合夥人本身都是影視行業的從業者,一個編劇一個導演。十幾年從業經曆讓我們對影視行業全産業鍊非常熟悉,我們清楚影視道具的藝術性及價值,也清楚他們在拍攝之後的命運。本身訂制而成的戲服就很難回收再利用,影迷又對戲服收藏無門。于是,我們決定讓雙魚館藏做這二者之間的橋梁。”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點進雙魚館藏的閑魚賬号,最近一筆關于戲服的交易記錄是《星落凝成糖》中紫蕪嬌卿常服,在6月25日以4200元的價格被拍出。除此之外,還有《星落凝成糖》中玄商隐月常服、《星落凝成糖》沈宴刺墨常服、《雲襄傳》群雜服裝等戲服均以千元左右價格售出。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天盛長歌》《九州缥缈錄》《鶴唳華亭》等20多個影視劇項目也都曾授權雙魚館藏對劇中戲服進行拍賣。有些劇組拍賣戲服是為了回饋劇粉,有些劇組則是為了宣傳、展示戲服。而且,許多劇組都會選擇将拍賣所得捐贈給公益組織。

“戲服從制片方到我們這裡後,我們會盡力保持戲服原貌,盡量儲存使用痕迹。除人台拍攝外不允許任何試穿及真人展示。更重要的是,在劇集播放期間,必須避免服裝造型的提前曝光,這是我們作為委托代理方的專業操守。”

雙魚館藏負責人說,戲服與其他收藏品一樣具有工藝、藝術、質地等方面的價值,更具有影片影人賦予的獨一無二的附加價值。在雙魚館藏購買過戲服的消費者也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沖着戲服的藝術性而來的收藏愛好者;一類是影視劇的影迷,沖着對演員的喜愛而來。

當真正接觸到戲服拍賣行業并且實際營運後,雙魚館藏負責人才察覺,這一市場無法用年齡職業來給使用者畫像。既有年紀較輕的粉絲願意一擲千金,也有上了歲數的收藏家在拓寬藏品品類。閱聽人的需求不同,也就導緻了戲服的成交價高低不等。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另一方面,古裝戲服的價格也普遍高于現代戲服。古裝戲服通常都是為劇集專門設計,為演員量身制作,有其唯一性與稀缺性,現代裝不具備這些特性。除非IP非常強大,演員影史留名,比如《流浪地球》的太空服、《007》邦女郎的泳衣,但這些例子顯然不具普遍性。

截止目前,雙魚館藏的閑魚賬号顯示,其在售的商品24件,已售出的商品達98件。除閑魚二手平台外,雙魚館藏還營運有微信小程式平台,“我們會根據項目特點選擇拍賣地點。拍賣平台被選擇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具有拍賣、加價、繳納保證金的背景功能。”

作為已營運7年的一家成熟的戲服拍賣公司,雙魚館藏同時設有市場、庫管、客服和宣傳幾個小團隊,分别負責對接版權方授權、貨物管理、客戶維護和外宣業務。可以說,雙魚館藏、Ali文娛、朱氏兄弟等近些年崛起的專業戲服拍賣公司,也是成就戲服拍賣行業的必要條件之一。

本質上,戲服拍賣仍屬于影視售後的一種,是影視劇對IP自身價值的進一步開發,也能延續IP生命周期和持續擴散IP影響力。戲服拍賣的産業化、規範化、流程化實則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03

粉絲就是“冤大頭”?

正如《長月燼明》戲服拍賣會上,澹台燼質子時期戲服競拍者都是羅雲熙粉絲,《古劍奇譚》《山河令》《琉璃》等劇中戲服,也都是被演員粉絲以天價拍走。

一件普通戲服能被拍出超出制作成本的高價,在不少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也不乏關于“粉絲人傻錢多”的嘲諷。

2017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白淺的白色薄紗仙服競标價超5000元,夜華戲服經過23次出價,以1萬元拍出。同年,《機器之血》中主演歐陽娜娜的戲服也被粉絲以18萬競标買下。2020年,《琉璃》中男主禹司鳳的白色漢服以10萬塊的價格成交,另一套藍色戲服以3萬元的價格成交,女主璇玑的綠色戲服也拍出了3萬多元。

在戲服拍賣發展程序中,還曾出現過不被粉絲接受的拍賣方式。2022年10月電視劇《冰雨火》播出,官微發帖稱要給劇粉送大福利。而所謂福利卻是這部電視劇中兩位男演員的戲服。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劇組将演員王一博和陳曉穿過的戲服拆成塊,再給每一塊打上編碼,包括褲子、外套、T恤等。以王一博在劇中穿過的牛仔外套為例,被分割成了100多片碎片,穿過的T恤被分割成大約30片,每一片起售價格超200元。

這一拍賣模式官宣後,立即遭到王一博粉絲的抵制。在粉絲眼中,戲服拍賣無可厚非,如果拍賣所得能以公益捐贈形式回饋社會,更是喜聞樂見,但“原味”切片後售賣,顯然是劇方的割韭菜行為,粉絲自發抵制也情有可原。

不過,爆劇粉絲或流量演員粉絲僅為戲服拍賣閱聽人中占比較多的一部分。購買過十多套原版戲服的陳晨,就并非任何一部劇或任何一位演員的粉絲,而是一名純粹的戲服愛好者。

和粉絲心理不同,陳晨這類戲服拍賣的閱聽人更關心戲服本身的價值。她告訴骨朵,“戲服成交價格很不固定。材質越優良、制作工藝越精美的戲服,一定會越貴。”她最貴的一件戲服,是在2022年競拍所得,成交價7891元。

陳晨會因為喜愛某一角色,是以格外關注該劇的動态。“要多看看劇集制作公司的微網誌賬号和平台在閑魚的官方賬号,拍賣活動基本都在這些地方釋出。”

看劇的時候,陳晨看到自己喜歡的戲服就會截圖下來,等待劇組的戲服拍賣會。以往,不太有劇組公開拍賣戲服,陳晨都是在閑魚找尋戲服的複刻版。“後來閑魚上賣原版戲服的多了起來,如優酷的很多劇中戲服都會在@Ali文娛 拍賣。其他有些售賣戲服的賬号,看起來是劇組從業人員,還有些則是中間商、二手商。”

除了粉絲和服裝愛好者,也常出現藝人出于對角色的喜愛,自掏腰包買下戲服留作紀念;服裝設計院校購買戲服,輔助設計課程的開展;影樓、婚慶公司購買戲服進行二次利用;品牌、藏館購買戲服,用于收藏或展覽等多種情況。

天價戲服瞄準“富婆粉絲”,絕非壞事一件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周傑倫所穿戲服就是由其當時代言的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拍走,至今保留在上海美特斯邦威博物館珍藏。拍賣、收藏戲服的情況在歐美國家更為常見,瑪麗蓮夢露的經典地鐵裙在2011年舉行的黛比雷諾茲收藏品拍賣會上,拍出了3000萬人民币的成交價。

雖然目前來看,國内戲服拍賣隻是起步階段,戲服的收藏價值仍不夠明确。但通過以上情況可以觀察到,影視收藏品的二級市場已經逐漸成型。閑魚、小紅書等平台上,戲服、道具等影視文化圈的交流和交易日益頻繁。

粉絲經濟下的戲服拍賣,僅是影視劇文化産業全民化、年輕化和開放化的一大縮影,包括戲服拍賣在内的多個行業,其間蘊藏的升值空間非常值得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