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場中期的挑戰:重新發現自我,激活動力

作者:景紅Joyce
職場中期的挑戰:重新發現自我,激活動力

Y是我在十年前推薦到一家外企的候選人,當時他剛過30歲,意氣風發。最近他找我說,一不注意,十多年了,在這家公司發展還不錯,他做到中國區高層。這幾年,企業所在行業平淡,公司近年在中國的狀況其實是每況愈下,總部不再向中國投放新品,更不要說加大投資了,自己向上的機會就比較少。但是企業是跨國公司,福利不錯,似乎這樣也不錯,不過Y也知道,如果一直這樣,未來如此不可知,以前經常有獵頭來撩,現在偶爾有獵頭打電話來問幾句就沒下文了,有點覺得可怕。

Y感到了一種深深的迷茫和無力,跳槽嘛,十年不跳,對外面的世界有恐懼,而且同行業市場狀況普遍不好,不走嘛,感覺現在才40多,就在等退休,還不知道能不能順利退休。而且慢慢同僚朋友都人到中年了,講養生,講孩子,似乎自己沒什麼追求了。

Y已經無法像年輕時那樣輕易改變職業道路,但又不甘于平庸,不想像身邊一些混吃等死的朋友一樣等退休。

進很難,退不甘。

Y說最要命的是缺乏動力,缺乏方向,間歇性憂慮,間歇性放逐。Y孩子今年聯考,Y感覺孩子上大學後,自己應該有些改變,想找我談談,看有什麼方法保持活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多數人都會經曆這樣一個階段:職場中期(35歲或40歲的職業人士尤其多,但不限于年齡,更多是心态)。

此時,我們已經走過了初入職場的新鮮和挑戰,努力過可能也輝煌過,我們可能發現自己仿佛陷入了“溫水煮青蛙”的狀态。

雖然工作環境尚可,也并不是高枕無憂,卻缺乏挑戰和進步的動力;到了職場熟手階段,工作沒有新挑戰,看上去努力的回報也越來越不明顯了;既不能逆襲,又不能奮力跳出原來熟悉的環境;自己不夠老到退休,也不年輕了可以換賽道;感覺自己工作生活平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同僚還算過得去,有一些朋友可以陪伴打發時間,但又覺得不滿,因為這些朋友不能激發你的鬥志,不會鞭策你成長,有時候又會不甘心:我就這樣過這一生嗎?

_ Part 01.

自我内省,了解自身,發現改變的信号

改變的第一步其實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最困難的事。

人有虛榮心,有惰性,很多時候明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到頭了,但因為面子,因為頭銜,因為懶…...我們會為自己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為我們的不作為找借口。

是以,在覺得有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自我内省,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情緒、欲望和動機,

有一定閱曆的成熟職場人,迷茫和剛入職場的新人不同,我們對工作和生活都不再一無所知,我們已經有了多年工作經驗,這是我們檢討的素材,隻是要重新進行内省。思考工作這麼多年,你真正喜歡的事情是什麼,你的長期目标是什麼,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與現在的工作并不相符,或者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不同的期待。

我長年觀察職場,發現:如果為自己工作的人,大多是樂此不疲,越晚退休越好,很多企業家都會終生工作,死在工作中是最幸福的事;如果是為他人工作的,大多避之不及,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越早退休越好,很多打勞工能申請提前拿終身俸就是最幸福的事。

如果你想繼續在職業上獲得更高成就,想要有工作激情,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都要找到能自己掌控/為自己幹的事業。

Y這樣的進階經理人要想清楚,自己缺乏活力不僅是因為工作做久了,而是這份工有點打到頭了,作為外企進階經理人,無法左右公司停止發展的政策,自己對工作失去掌控力了, 工作不再為自己(除了拿薪水)。當我們對于手頭做的工作,隻關心薪水,舍不得離開手頭這份工作,隻因為薪水時,這份工作就到頭了。

進行自我内省是要誠實面對自己,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01. 寫日記:寫日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自我反思工具。通過記錄你的想法、感受和經曆,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你的内心世界。

02. 靜心冥想:冥想可以幫助你放下外界的幹擾,專注于你的内心世界。你可以通過冥想來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了解它們是如何影響你的行為和決策的。

03. 自我提問:對自己提出深入的問題,例如:“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策?”、“我在這個情況下的感受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深入了解自己的動機和欲望。

04. 尋求回報:别人的觀點和回報可以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找一個你信任的人,分享你的想法和感覺,聽聽他們的回報。

05. 創造反思空間:給自己一個單獨的空間,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忽視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嘗試創造一些時間和空間,讓自己有機會停下來思考。有些中年人喜歡在車裡獨自待一會兒,其實也是對獨立空間的渴望。

通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更好地進行内省,了解自己的狀态,認識到自己的狀态是否需要改變。記住,内省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一次性的事件。你需要定期進行内省,随着時間的推移,你會更好地了解自己。

這些發現就是改變的信号,提示你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道路。

許多人在中年時期,無意識地陷入了危機。真正可怕的中年危機經常是無意識地被動發現的,主動去思考往往就有改變的契機。

Y其實也是個不甘平庸,善于思考的人,有危機感總是好事,但光是沉浸在憂慮之中,還是被動等待的人并不少。

誠實面對自己,主動進行思考,我們就有可能找到改變的契機,或者與生活達成和解。

_ Part 02.

制定實際可行的改變計劃

01. 目标,以終為始,做下一個階段的規劃:

确定你的價值觀和目标之後,下一步就是制定人生規劃。這個規劃不僅是職業,還應包括你希望在未來幾年内實作的生活上的具體目标,你希望在哪個領域深造,你希望在哪個行業發展,你希望家庭的樣子。這個規劃将是你在職場中期重新激活動力的關鍵。也就是找到你自己真正想為自己幹的事業,這很難,但如果想有活力,想延長自己的職業生命,這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通常認為的職場壽命是30年左右,可是現在随着我們壽命的增長,50歲後你可能還能工作30年左右,職場中年真的隻是中年的話,什麼“已經晚了”,“來不及”了都是上一年代的語言。

02. 學習:終身學習,保持對世界的敏感

職場中期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在不斷的變化和更新中逐漸過時。這時候,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你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保持自己的競争力。這可能意味着你需要回到學校深造,或者參加一些職業教育訓練。無論你選擇何種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有持續學習和進步的決心。

03. 網絡:人脈關系是積累的展現

職場中期的你可能已經建立了一定的人脈,但是你是否有效地利用了這些人脈資源?有效的人脈關系可以幫助你獲得新的機會,擴大你的視野,甚至幫助你實作職業轉變。現在是時候重新審視你的人脈,看看有哪些人可以為你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同時也要看看你能為别人提供什麼幫助。記住,人脈關系是雙向的,你也需要給予他人支援。

04. 冒險:不怕失敗,積極嘗試

職場中期的我們可能已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份工作讓我們積累或者依附了很多資源和感情。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嘗試新的事物,因為任何一份工作都會有潛在的危機。是以,在職業上可能出現停滞前就要思考你的新領域可能在哪裡。

是否有一個你一直想嘗試的新業務?或者一個你一直想學習的新技能?不要怕失敗,積極嘗試。隻有通過不斷的嘗試,你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職業道路,才能實作自我價值。

05. 健康:身心健康是職場活力的基本

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職場中期的人可能會面臨各種健康問題,這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長時間的工作壓力,可能會導緻自己身心健康問題,家人的身心健康也會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是以,我們需要定期檢查自己的身心健康,尋求必要的醫療幫助,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定期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人到中年,你會發現,心力失去之前你先失去的是體力和精力。如果體力精力充沛,心力也容易恢複。

這個階段可能會有一些挑戰,例如你可能會面臨家庭和工作之間的平衡問題,或者你可能會面臨職業生涯的轉變,但很難找到機會。

你可能埋怨市場不給中年人機會,有可能抱怨現在的行業機關走下坡路,可能哀怨自己經濟不夠自由,不敢輕易冒險….

但做為職場中期的人,應該足夠成熟,能了解建立自己的事業是自己的工作,而且是終生的工作,不斷建立有挑戰的階段性目标,長期看你才能擁有自我能掌控的人生。

你需要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并做出積極的改變。否則,想改變隻是我們腦中無數次的空想。

記住,改變可能會帶來短暫的不适,但是長遠來看,它可能是你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生活就是這麼殘酷,人到中年就發現,哪怕自己再努力,成功也很難。對于職場中年來說,時間過得很快,資源總是不夠。

但好在,我們已經平穩過到中年,已經有所積累,要相信機遇總會不負過去那麼多年的努力。

_ Part 03.

創造環境,重塑自我

想要改變自我,不如先改變環境。當你發現目前的環境無助于你的成長,就真的要考慮換個環境了。

對于職業中期的人來說,由于被深度嵌入工作生活環境,想要改變環境更難一些,但這正是我們改變自我的最有效方式。

裡奇·卡爾加德在《大器晚成》中認為讓我們獲得适宜發展環境的最佳方法就是自己創造環境。想要重塑自我,就要移植環境。

這個政策,無論是職場何種階段都适用。職場中期的人更要注意:

01. 構想自己未來的新形象

在你決定遷移到一個更合适的環境後,下一步就是設想一下自己的未來。能夠清晰構想自己未來的人往往能夠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決策。将一個身份目标同實作一個重要的目标(例如追求一條新的職業路徑)聯系起來,更有助于實作目标。

你應該去想象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未來的你要有什麼樣的衣品,吃什麼檔次的東西,有什麼樣的言談舉止?未來的你将如何與他人打交道?在我們轉換環境時,我們的行為也可能發生變化,應該利用自己的性情,讓它變成你的優勢。

02. 小範圍的嘗試,小規模試錯

無論創業還是換賽道,或換個工作,都不要先急于改變整個系統。

先從自己改變起,比如想換賽道,可以先做個免費的兼職,做個副業,比如Y一直想跳槽到高科技行業,但同等職位跳槽幾乎不現實,他思考後準備到一家高科技公司做兼職海外銷售,試水他海外的能力和網絡。

03. 如果要跳槽,不要選擇對你來說完全陌生的崗位或職業

對于處于職業中期來說,如果真的要換個環境,應該優先考慮那種有某方面相似的工作,可以嫁接自己的成功經驗和職業人脈的時候,适時地完成了職場上的轉身,才能實作持續成長,免于陷入停滞狀态。

職場中年的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中間人際網絡固定,技能固定。騰挪難度大。但不要過于悲觀,我們也有優勢,比如Y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就不再有教育幼兒的煩惱,感覺自己有了轉換城市和換工作的自由。

04. 換個環境,換一批朋友

人到中年,你發現換工作難,交新朋友也難。但在你懷疑自己的同僚老友會阻礙你成長時,就要移植到新的朋友和同僚圈。換環境并不是一下子換工作,也不是一下子放棄舊朋友,比較保險的方法是先加入一些新的同輩群組。

尤其是和你年齡經曆相似,目标相近的群體,小群組是你在探索移植出路時的一種安全低風險的選擇。中年以後想改變朋友圈可以選擇背景相似的學習班、組織或加入同行同好群等。

向同輩坦白自己的問題,這不光獲得一點安全感,還可能得到可靠建議和實際的經驗。

最後的話:

總的來說,職場中期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重要階段,想要延長職業生命,過更精彩的人生,都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标,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保持終身學習的态度,建立有效的人脈關系,不怕失敗,積極嘗試新的事物,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隻有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期重新激活自我動力,達成下一個職業目标。

中年人與自己目前的生活告别的确很困難,但是隻有做出改變,去尋找合适自己的人際圈,才能找到有助于自己成長的環境。

人到職場中期,應該清楚了自己的能力和體力邊界,逐漸清晰自己的價值觀。我研究職場,觀察各類職場人,發現并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在職場上有所成就,不斷勇攀高峰,大多數人的幸福是多樣的,幸福的人未必是職場有高成就的人,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