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期項目|以Vercel為标杆,服務部署PaaS平台「Zeabur」瞄準大模型時代開發者工具新機會

作者:36氪

文|沈筱

編輯|王與桐

“AI意味着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程式員”,如英偉達CEO黃仁勳所言,大模型時代,程式設計的門檻正在降低,未來人人都可能成為開發者。

這也是36氪近期接觸到的項目「Zeabur」的觀點。Evans Data Corporation 2022年底釋出的資料顯示,全球(軟體)開發者數量已超2560萬人。在Zeabur看來,這一數字将在未來五年内呈十倍增長。

Zeabur成立于2022年,此前已獲得來自奇績創壇的天使輪融資。公司定位于為獨立開發者和企業客戶提供大模型時代一鍵部署服務的PaaS平台,主要旨在幫助開發者解決兩方面的需求痛點:

一是,通過将伺服器租用、配置環境、配置路由、配置域名、TLS證書申請等系列部署流程進行封裝,統一向開發者提供,以實作應用部署上線過程的自動化,簡化服務部署工作流;二是,通過采用「會員訂閱+按量付費」的模式,幫助開發者解決伺服器租賃和硬體資源浪費的問題。

據Zeabur創始人兼CEO林沅霖介紹,目前,Zeabur的服務部署PaaS平台已完成了技術驗證和内部測試工作。平台能夠分析使用者送出的代碼,自動生成建構計劃,同時具備涵蓋靜态部署、雲函數部署、容器部署、私有網絡部署的一站式整合的服務部署能力,并支援自動傳遞和多環境隔離及管理。

另外,Zeabur針對Langchain架構進行了優化,面向開發者提供用于大模型應用開發的資料清洗和插件調用服務。開發者可以從控制台上傳任意格式的資料集,在平台自動完成資料清洗;同時,能夠⼀鍵選擇ChatGPT等大模型插件接⼊到自己的大模型應用中,或者将自己開發的服務直接轉換為插件形式。

市場方面,林沅霖表示,Zeabur在沒有進行正式推廣的情況下,注冊使用者數已達4500餘人,其中付費訂閱的人數約120個,并與4個海内外企業客戶達成了合作。公司接下來的計劃是重點拓展海外B端客戶,和國内獨立開發者使用者。

服務部署PaaS平台是伴随雲計算興起而誕生的時代産物,并不新奇。但林沅霖認為,現在創辦Zeabur并不晚,反而恰到好處。在他看來,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帶來的開發和服務部署環境、流程等方面的變化是驅動開發者群體演變,以及開發者服務生态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如十年前,React等前端架構的開源,掀起了前後端分離開發的模式,降低了開發者的工作量和學習成本。而雲計算的發展又催生了雲原生這一創新的軟體架構,要求開發者學習新的架構知識和開發、部署流程。林沅霖告訴36氪:“正是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誕生了各類緻力于提供面向新型軟體架構,為迅速增長的開發者群體提供簡化開發、部署工作流的開發架構和工具軟體平台。”

成立于2015年的前端部署平台「Vercel」就是其中之一。開發者可以在無需了解各類雲服務底層邏輯,或不具備豐富雲端部署經驗的情況下,使用Vercel建構、預覽和部署面向使用者的動态網站應用。同時,Vercel創始團隊還在React架構之上,搭建了開源開發架構Next.js,以解決新開發架構下,開發者面臨的新問題,例如服務端渲染、編譯時渲染等。據悉,Vercel完成D輪融資後的估值已達25億美元。

反觀當下,随着生成式AI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林沅霖認為,新一輪變化正在發生。一方面,Codex等代碼生成模型及GitHub Copilot等AI代碼生成工具進一步降低了開發門檻,而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也能以對話方式教授使用者程式設計。這不僅将加速開發者數量增長,還将呼喚全棧式開發模式的回歸;另一方面,大模型相關的全新應用開發和部署場景的出現,意味着開發者也将面臨新的挑戰,比如資料集清洗、向量化、提示詞調試、配置借口調用、用量監控、會話管理等。

基于對上述趨勢的洞察,林沅霖和其他創始團隊成員看到了屬于大模型時代開發者工具的新機會,Zeabur由此創立。林沅霖告訴36氪:“Vercel是Zeabur學習的标杆,我們希望在未來大模型主導的開發時代,Zeabur也能帶來Vercel在傳統開發時代為使用者創造出的卓越體驗。”

而Zeabur的判斷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與Vercel不謀而合。據悉,Vercel于5月初宣布推出與Upstash、Neon、Cloudflare R2三個合作夥伴共同建構的多項後端服務,為開發者提供包括Redis和SQL資料庫在内的系列Serverless存儲解決方案。6月,Vercel又推出了專為使用React 和Svelte建構的AI應用搭建的軟體開發套件「Vercel AI SDK」,支援傳輸來自AI模型的API響應。

顯然,Vercel的野心并不止于前端部署和傳統的開發時代。Zeabur要想成為和Vercel一樣矚目的獨角獸公司,甚至在未來與之開展競争,并不容易。同時,在幾乎所有人都笃定大模型發展是大勢所趨時,沒有誰甘心錯過時代的機遇。Zeabur要在風口上飛起來,挑戰不僅來自與Vercel、Netlify等在位者和其他新進入者的交鋒,還包括如何在确定時代擁抱尚未定性的機會。畢竟,誕生于大模型時代的開發者工具,勢必要伴随大模型的發展不斷演化。

而作為服務部署平台賽道的後來者,Zeabur的特征一是試錯成本更低,能夠更快速、靈活的響應新技術變化,同時可以借鑒Vercel先前成功的經驗。

林沅霖介紹,除了現階段針對Langchain架構的優化,Zeabur将緊盯開源社群大模型開發架構的發展,盡早與有潛力的架構開展戰略合作,并針對性地為架構提供支援,以功能和産品的形式落地。同時,他告訴36氪:“重視開放生态的建設也是Vercel成功的關鍵之一。”

二是,Zeabur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前後端開發邊界逐漸模糊的趨勢,從0到1搭建了能提供更完整架構的部署平台。據介紹,Zeabur已經在服務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操作流暢度方面達到了較好效果,未來将重點優化平台效能,如縮短應用在系統中完成部署建構的時間,使服務更高效、便宜。

另外,林沅霖表示,參照Vercel成功的經驗,提升産品的易用性和應用性将是Zeabur持續努力的方向。尤其是,相較Vercel,Zeabur服務覆寫面更廣,需要平衡功能複雜性和設計極簡性之間的關系。為此,Zeabur正在招募兼具産品設計和程式開發背景的志同道合者。

在Zeabur看來,基于上述特征,做好産品和服務的差異化是Zeabur參與競争的砝碼。

關于市場拓展,林沅霖認為,現階段采取積極的推廣政策是必要的。和服務衆多大客戶的Vercel不同,Zeabur目前瞄準的B端目标客戶主要是新創公司、專注全鍊路的乙方外包公司等。但林沅霖也表示,未來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态調整。

團隊方面,Zeabur創始⼈兼CEO林沅霖,畢業于浙江⼤學計算機專業,有螞蟻集團體驗技術部⼯作經驗,是連續創業者,累計有10年的程式設計經驗,以及30餘個項⽬開發經驗;聯合創始⼈兼前端開發總監夏宇航,畢業于浙江⼤學資訊⼯程專業,有Zoom、⽹易、有贊等科技企業前端⼯作經驗,累計有10餘個項⽬開發經驗;聯合創始⼈兼後端開發總監李品桦研究所學生就讀于UC Berkeley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于台灣⼤學,有微軟Azure研發中⼼、台灣中研院科技創新研究所⼯作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