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作者:MAN談

(首先要聲明一點,我不是贊成罵街,更反對所有暴力行為。但球場裡的罵街不能一言蔽之。)

足球比賽到底應該怎麼看?

是應該正襟危坐微笑着鼓掌,還是應該盡情揮灑熱情狂熱呐喊?懂球的球迷一定在心裡有着統一的答案——吃灌腸肯定得蘸着蒜汁啊,難道還能蘸着咖啡吃不成?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既然已經吃蒜了,那說話的時候帶點不那麼舒服的口氣雖然令人不快,但總還能夠了解一二。

可最近國安和海港兩隊的比賽又被熱炒了起來,熱炒的不是精妙的進球、默契的配合,而是各種對國安球迷整齊劃一的罵街的抨擊和嘲諷。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必須承認,球迷對武磊母親的侮辱非常過分。我認為SB和“國罵三字經”有很大差別,攻擊球員本身和攻擊球員家人是原則上的不同。就像當年郜林聽到遼甯球迷剛說出“王晨”兩個字的時候就暴怒而起,把手中的球鞋當成刺秦的匕首一樣扔了出去。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有些事是可忍熟不可忍,有些話不該說真不要說。

足球是什麼?

國際足壇有句名言:足球是和平時期的戰争。這樣一項本身就腎上腺素爆炸的運動,非要控制球迷溫文爾雅的觀賽,非讓球迷齊聲呼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不是略微有些可笑?

而職業聯賽以城市為基礎,一支球隊代表一個城市的臉面和榮譽。NBA球員已經多次告誡我們“我們代表這個城市,三秒區就是我的家,你不能讓對手在你的家裡肆意妄為”,這個道理放在足球裡也一樣。比賽前大家還是兄弟朋友,但比賽哨響後的90分鐘裡大家各為其主拼的你死我活,這才是職業精神。這一點放在球迷身上也一樣,國安球迷以往也曾和客隊球迷把酒言歡,工體看台上給鄰居的鼓勵橫幅也成為經典。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足球是圓的,不是非此即彼那麼絕對。

足球可能文明嗎?

别逗了,不要給足球強加上那麼沉重的枷鎖。為什麼宣傳了那麼多年的“文明觀賽”永遠行不通?足球不是文明,足球最多算是一種文化,是以它才會具有多種多樣的可能。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即便如受教育程度、文明程度遠高于我們的西方,足球也不可能成為高爾夫球那樣的存在。雖然也有着曼聯列隊歡迎切爾西、皇馬球迷為小羅起立鼓掌的美談,但也不能對菲戈重回諾坎普時球場上那個醒目的豬頭視而不見,更不要提歐洲各國足球流氓的經典戰例了。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更有甚者,據說當年塞爾維亞的極端球迷組織後來成了巴爾幹半島一系列戰事中臭名卓著的民兵隊伍,你就可以知道文明這兩個字在絕大多數時間裡和足球都扯不上關系。

是以,為什麼要給這項平民的運動提出貴族的要求呢?吃窩頭就臭豆腐,您還嫌臭嗎?

球場罵街罪不可赦嗎?

球場裡,其實有一些自己的潛規則。

比如有些事情隻能在球場裡幹。這一點很好了解——你光着屁股泡在溫泉裡沒人管你,甚至會有服務員上來問你是不是需要搓個背,但如果你在街上一絲不挂就會非常突兀,等待你的隻能是冰冷的手铐和看守所的窩頭。

在球場裡也是一樣。如果你是客隊球迷,那麼不要穿着客隊隊服坐到主隊看台就是對主隊球迷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基本的底線。是以那位穿着上港隊服的女士就有點不值得同情。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而且,“SB”這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下表達的情緒程度也不一樣。當對象是一支球隊的時候,他更多的是一種調侃和宣洩。而當你面對一個真實的個體時,脫口而出的髒話就是對他人身的直接攻擊。國安球迷在整齊劃一的高呼“SB”無疑應該屬于前者。

國安球迷算是中超文化中最有創意的一撥人,助威歌曲好聽上口,助威口号極具特色——那句“你們在我們主場逼逼什麼”就是代表。罵人不但不是國安球迷最擅長的東西,也不是隻在新工體裡才會出現。套用《平原遊擊隊》裡李向陽著名的台詞“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各地球迷的罵人招數都很出色,甚至武功也更勝一籌。

國安球迷暴怒狂罵,事實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當然,不罵最好,但球場裡最該禁止的是可能會引發危險的舉動,比如暴力行為,比如球迷混坐。

是以,國安球迷此次的行為,無疑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給放大了。畢竟這是一個流量熱點,無論有良無良,部落客們看到熱點就像看到肉的狼,眼睛都會變紅(我也不能例外)。

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球場上的事就讓它留在球場裡,當馬甯吹響終場哨聲的時候,那些宣洩出來的情緒就應該像那個被吹掉的進球一樣,留在過去的那100多分鐘裡,不再被人們記起。

而真正能被人記住的,是勝利的狂喜和失敗的悲傷。是以還是把力氣留在戰勝對手上吧,畢竟那才是真正能讓人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