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一代資料中心建設理論與實踐1. 資料中心現狀與發展趨勢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新一代資料中心建設理論與實踐1. 資料中心現狀與發展趨勢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朱偉熊 王德安 蔡建華

書号:978-7-115-20979-5

出版時間:2009年9月

頁碼:344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定價 : ¥180.00

第一章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1. 資料中心現狀與發展趨勢

目前,幾乎所有企業和機構都建立了資料中心,全面管理自己的IT系 統。當今是資訊社會,企業離開了這些資料中心,就像人類社會離開水電等公用服務一樣,頃刻之間就會走向崩潰。引人注目的現實是,人類社會在得益于資料中心 帶來的效益的同時,也對利用傳統技術建立的資料中心所引起的種種問題感到困擾。人們必須以更大決心克服面臨的一系列深層次的困難和挑戰、進一步開發IT技 術潛力,利用更加先進的技術破舊立新,建設新一代資料中心。這已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許多人都在問:“為什麼現有的資料中心面臨如此多的嚴峻挑 戰?為什麼要革新現有的資料中心,建設新一代資料中心?什麼是新一代資料中心?怎樣建設新一代資料中心?”從國内外媒體上,人們可以感受到全社會對這些問 題的普遍關注。這些問題融合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個關乎IT産業和應用全局的問題:“推動資料中心革命、建設新一代資料中心”。建設新一代資料中心不僅是IT産業發展的潮流,而且反映了各種IT使用者最迫切的核心需求。作為全書的前奏,概要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将是本章的要點。

1.1 資料中心的演變

“資料中心”,這一名詞對于從事過與正在從事資訊技術(IT)的人員、企業或機構的負責人來說并不陌生。作為一個管理IT裝置和應用的場所,在其所在企業或機構的規模與成本達到一定程度時,它已成為實施與應用IT技術、支撐企業或機構營運的核心部門。

20世紀70年代之前,企業或機構并沒有設立資料中心這一部門,但如今,無論是企業、研究院校、大型超市、各級政府機構,或是跨國集團與聯合國機構,都要設立資料中心。資料中心幾乎已¾­滲透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稱呼可能有所不同,如計算中心、計算機中心、資訊中心等;其規模也可大可小,如部門級資料中心(伺服器小室)、企業級資料中心,或是全球性的網際網路資料中心。但是很難想象任何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機構沒有相應規模的資料中心會是怎樣!為什麼?因為IT技術的發展以及IT部門在企業或機構營運中重要性大大地提高了。事實上這兩個趨勢是相輔相成的:IT技術的發展開創了更多的新應用,提高了IT的地位;IT地位的提高,又促使投資增加以及IT技術和新産品的發展。在這一互相促進的過程中,資料中心這一新部門也就應運而生和逐漸普及了。今天,IT技術已¾­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政府機構管理的生命線。離開了IT技術,金融機構無法營業、政府機構無法辦公、企業無法生産與營銷。發達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從80年代開始普遍建立資料中心。許多企業或機構也逐漸設立了主管資料中心的首席資訊官(CIO),接受企業或機構首席營運官(CEO)的直接上司。

可以說,“資料中心”是人類20世紀在IT組織應用推廣模式方面的一大發明,标志着IT應用的組織化和規範化,從此各種機構中的IT應用由混亂和分散變成有計劃和有組織的活動,如下所述。

●  統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各個機構都建立了内部Intranet模式的網絡基礎設施,統一管理機構的内部網絡通信以及對外的通信門戶,并確定其安全。這是20世紀的一大成就。

●  統一的伺服器和存儲系統建設:資料中心統一管理機構IT裝置的計劃、購置、安裝、管理和維護。

●  統一的應用開發:提供機構應用軟體統一的模式、環境标準化、測試和版本更新。

●  統一的服務:包括裝置維護、人員教育訓練、技術咨詢,以及新技術的引進。

沒有資料中心,各種IT應用可能還要多走不少彎路。資料中心的建設是企業或機構IT應用與發展的裡程碑,功不可沒。

資料中心是為企業或機構管理IT基礎設施與應用,提供基礎設施與應用服務的部門;也是企業或機構内部和之間實作資訊集中管理與共享,提供資訊服務與決策支援的平台。

從計算機的發展史就可以看出資料中心的演變,20世紀60~70年代的資料中心以大型主機為唯一的、主要的計算裝置,它使用啞終端與大型主機相連,強調主機的分時/批處理性能,這是被稱為“專用”的大型主機計算年代。80~90年代後的資料中心以小型機與PC伺服器為通用計算裝置,它使用客戶機/伺服器(C/S)方式相連,強調成本效益,這段時期被稱為“開放”的分布式計算年代。當今的資料中心以刀片伺服器建構共享公用計算平台(Utility Computing),它使用虛拟化技術連接配接,強調價格性能瓦特比,這是“共享”的面向服務計算年代。資料中心演變程序如圖1-1所示。

圖1-1 資料中心演變程序

在20世紀60~70年代,大型主機在體系結構、系統功能方面擁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等技術特性,如:系統分區、即時增容、基于目标的工作負荷管理;前瞻性的高可用監控和喚醒功能;動态中央處理器的錯誤恢複;以及增強的高I/O帶寬與可優化處理的大流量批作業處理輸出性能(如在交易日結束時一次處理大量交易)等,是以大型主機在那個時代被衆多企業或機構采用,并成為大規模計算環境的主流産品。但随着UNIX伺服器的出現,特别是高端UNIX伺服器的出現,以及UNIX伺服器體系結構設計的不斷更新與功能完善,大型主機擁有的技術優勢光環已逐漸地失去光彩,其地位也被UNIX伺服器所撼動,并逐漸取代。UNIX伺服器因其開放性、相容性、遵守工業标準、易管理與易使用性、低投入與高回報等明顯優勢被業界廣泛認可和采納。

大型主機的市場萎縮是IT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因為大型主機的缺點慢慢暴露出來,如:體系結構和作業系統專用、封閉、缺乏系統靈活性、無法輕松連接配接其他平台和與其他應用系統內建,不易采納與利用新發展的IT技 術;遵守自己的專用體系結構和标準的風格,技術開發遲緩。此外,難內建、無相容保證(特别是無二進制相容保證),需要額外的低層支援才能實作各代主機間的 應用遷移,甚至為了利用一些新功能而必須改變或更新作業系統;采用大型主機的總投資水準(包括硬體、軟體和人員)與維護費用很高,按MIPS計算,随後每MIPS的每年平均硬體和軟體開銷在10 000美元以上;教育訓練與保留熟悉大型主機技術的進階技術人員的投資逐年增加等。另一方面,基于工業标準的UNIX和PC機的出現,它們使用标準微處理器技術的中央處理器(CPU),并按照摩爾定律的規則不斷地提高內建電路的密度和時鐘頻率,因而通用伺服器的計算速度每年都在提高,特别是高端UNIX伺服器的性能由于擁有企業級的體系結構和類似于大型主機特性的設計,在大容量吞吐和多執行個體交易處理方面已能與傳統的大型主機媲美。它們更強調開放性、相容性、內建性、遵守工業标準。是以,許多企業或機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遷移大型主機的應用轉向開放系統環境。與大型主機相比,基于UNIX或Windows的系統擁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投資保護,而且內建和維護非常簡便。從此,在80年代以前一直處與主導地位,采用“專用、封閉”技術的大型主機逐漸退出曆史舞台,讓位于開放系統。

在20世紀80~90年代期間,UNIX伺服器與PC機開始大量使用,IT技術的新發展又引發了計算模式的變化。一方面,UNIX伺服器的系統設計(如支援多個作業系統鏡像與Internet)和硬體體系結構(如CrossBar總線交叉開關)與軟體開發方法(如支援Java、.Net技術)不斷發展,I/O吞吐與CPU晶片運算速度不斷提高,因而代表伺服器線上交易性能的TPC-C值也不斷提高,UNIX伺服器為部門級與企業級資料中心的應用與資料庫系統開發提供了條件和環境,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伺服器。部門開始購買自己的計算機或建立自己的資料中心,并将資料儲存在部門計算機中。另一方面,無論是從價格或性能看,PC機與工業标準伺服器逐漸表現出優勢,PC機上不但可以安裝辦公、通信軟體,還可以安裝小的、簡單的資料庫,更促進了PC機與工業标準伺服器的普及。與此同時,網絡也有了極大的發展,随着網絡速率從80年代初的56kbit/s發展到90年代的10Mbit/s,高速資料傳輸使得資料計算第一次從集中處理轉向本地處理,大量資料可以在部門中或部門間實作共享并進行部門級的資料處理。進而,進入了客戶機/伺服器計算時代。

在客戶機/服 務器計算模式中,出現過兩層結構應用模式,即“肥客戶機”與“資料庫伺服器”模式。一般在“肥客戶機”上安裝應用軟體相應的資料庫連接配接程式,在資料庫服務 器上安裝核心資料庫系統和存放資料庫資料。它面臨的問題是系統擴充性差和維護困難。是以這種兩層結構應用模式很快被三層結構應用模式所取代。三層結構系統 擁有更好的擴充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子產品重用性和易于開發等優點。在Internet或Intranet環境中,這些優點顯得更加突出,因而被企業或機構廣泛采納。典型的三層體系結構模式如圖1-2所示。

圖1-2 典型的三層體系結構模式

三層體系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模式是一種先進的企業應用開發模式,它将企業應用分為3個組成部分:瘦用戶端服務層,中間應用服務層和資料庫服務層。用戶端服務層位于客戶機,一般安裝有支援網絡連接配接的應用界面(如Web浏覽器)與資料庫通路連接配接程式。中間應用服務層位于應用伺服器,一般安裝基于中間件開發的事務處理應用與負載均衡的中間件(如各種TP 螢幕)或基于Web伺服器的負責處理客戶請求的CGI、NSAPI、ISAPI、IIOP/ORB應用,與後端資料庫的連接配接一般采用SQL或ODBC/JDBC技術。資料庫服務層位于後端/資料庫伺服器,一般安裝通用關系型資料庫和存放資料庫資料。基于Web的應用伺服器三層體系結構模式如圖1-3所示。

圖1-3 基于Web的應用伺服器三層體系結構模式

研究三層客戶機/伺服器的應用人員很快意識到可以利用這種模式将運作在用戶端的應用移植到伺服器端,通過浏覽器執行應用,通過Web伺服器處理客戶請求,并與後端資料庫伺服器獲得連接配接,采用Java技術完成資料庫通路。後來,人們将這種模式稱為浏覽器/伺服器模式(B/S),它應該是客戶機/伺服器模式的發展。

從應用體系結構看,三層體系結構模式中的資料/應用的內建結構方式如圖1-4所示,遵照分布式計算标準規範開發的分布式計算模式被廣泛地用于客戶機/

伺服器(C/S)環境和應用程式開發平台。

圖1-4 資料/應用的內建結構方式

在資料中心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模式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專用”的大型主機計算模式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曾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特點是可使用不多的計算基礎設施組成主機終端方式的整體服務,應用很少變化,具有高的系統性能和可靠性,以至今天某些行業的核心應用仍在使用它。但它的不開放、不靈活、高成本,也确實使企業或機構望而生畏,因而被“開放”的UNIX與工業标準伺服器取代是必然的趨勢。“開放”的分布式計算模式的出現正好解決了“專用”的大型主機計算模式的問題,并充分利用了UNIX伺服器與PC機的優勢——系統總體擁有成本(TCO)低,使進入門檻下降。靈活的伺服器體系結構又使系統部署與C/S應用開發變得異常容易,可以非常快速地建立每一個應用系統。客戶機/伺服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分布式計算的代名詞,在90年代它也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客戶機/伺服器系統的發展,企業或機構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突然會發現伺服器的數量及小型工作組/資料中心劇增,且已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形成了很多基礎設施孤島:客戶機、伺服器、網絡、存儲器和應用層面。孤島效應造成了IT資源使用率低(伺服器平均使用率低于20%)、 資訊不能共享,也使系統內建與管理變得越來越複雜。并且,當系統數量越增加時,資料中心的營運與維護成本也将急劇增加而失控。再則,分布式系統完全失去了 以客戶為中心的關注,各子系統都是為各部門服務、各自為政包含各自子系統的客戶資訊,使企業或機構根本無法實作資訊共享,無法得到完整的客戶資訊。這時分 布式計算模式的弱點越發明顯:如管理困難、資源分散、擁有成本高、安全性低等,這些已成為妨°­企業或機構發展的主要障°­,而采用集中計算模式恰恰能解除此障°­,成為替代分布式計算模式的必然趨勢。

為此,從90年代末開始,企業或機構又開始考慮采用集中計算模式,希望實作完全意義上的集中計算與基礎設施共享、資訊共享,建立基于“面向服務計算模式”的企業級資料中心。我國金融行業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進行的資料中心大集中即是例證。

2005年以來,一種從全局需求出發、以服務為導向的整體規劃與建設的新設計Ô­則改變了過去從項目需求出發、以峰值負載為導向的系統規劃與建設的傳統設計Ô­則,這就是現在與未來資料中心的發展趨勢——新一代資料中心。新一代資料中心以一次性連接配接、子產品化元件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布局,徹底颠覆了傳統資料中心的堆疊式、連線式、機架式的混亂局面,如圖1-5與圖1-6所示新老資料中心形成了鮮明對照。

利用虛拟化平台整合技術使能靈活、快速地供應資源與實施變更配置,形成一個集中部署的、供需動态平衡的基礎設施環境。新一代資料中心借助自動化管理工具能連續控制服務品質與優化資源利用;新一代資料中心支援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模式,能提供“共享”的基礎設施服務、“共享”的應用服務、“共享”的資訊服務與“共享”的IT服務。在新時期,為滿足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資料中心的結構模型将發生根本的變化,傳統資料中心孤島式的基礎設施結構終将轉化為新一代資料中心的面向服務的基礎設施結構。新一代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結構模型如圖1-7所示。

圖1-5 刀片式新一代資料中心連接配接

  

圖1-6 傳統資料中心連接配接

圖1-7 新一代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結構模型

在新一代資料中心中,所有的伺服器、存儲器、網絡等基礎設施資源将通過虛拟化技術被池化,形成共享基礎設施資源池,然後,共享資源池中的資源可按照每一應用系統的需求被初始化配置設定與快速部署。随後,在應用系統運作中,它将通過自動化資源管理工具(如WLM,工作負載管理器;PRM,程序資料總管),按照服務等級Э議(SLA) 的承諾,對共享基礎設施資源實施再配置設定,實作動态資源按需供應。虛拟化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資料中心系統整合,通過分區技術(硬分區、軟分區、資源分區)與 虛拟機技術,使多個應用系統共享一台高性能伺服器、一套高性能存儲陣列與網絡裝置,提供共享基礎設施服務。如果是關鍵業務應用,也可使用硬分區(Hard Partition)與叢集技術(Clustering), 實作虛拟化的高可用性支援。安裝在硬分區内的系統具有硬體電隔離作用,系統可以獨立引導啟動與關閉,不會影響安裝在其他硬分區的應用系統。如果再使用叢集 技術,當一個硬分區的系統發生故障時,它能自動切換到同一台伺服器中的另一個硬分區,使應用系統保持繼續運作而不中斷。當然,它也能自動切換到另一台服務 器的另一個硬分區中,實作更高的可用性要求,而這一切完全取決于應用系統的可用性設計。除了共享基礎設施服務外,新一代資料中心還能提供共享應用服務與共 享IT服務。共享應用服務包括共享Web伺服器與共享應用伺服器服務(指中間件服務)與共享資料庫服務。共享IT服務包括面向資料中心客戶的所有ITSM服務和開發與測試服務。而以上的一切共享服務均是通過服務目錄,按使用付費的公用化計算方式提供的。綜上所述,理想的資料中心将是以子產品化與虛拟化為設施基礎,以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為模式,以自動化管理為核心,以提供共享服務為特征的IT公用化計算環境,這才是企業或機構夢寐以求的新一代資料中心Ô­型,也是資料中心發展的又一新階段。可以預計,新一代資料中心的建設與改造将對企業或機構的業務發展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并為資料中心從成本中心轉化為服務中心、利潤中心做出貢獻,使未來的世界更精彩。

1.2 資料中心的現狀與挑戰

與許多曆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的事物一樣,傳統的資料中心正面臨一系列挑戰,它已¾­不能适應全球化時代對IT技術的許多新要求,我們必須對它進行改造或革新,否則将會成為阻°­IT發展的因素。

什麼是傳統的資料中心?我們可以把傳統資料中心的設計理念和特點歸納如下。

●  基礎資源過度供應:傳 統資料中心的設計目标是始終滿足峰值性能與不停機。設計者奉行的是“維多利亞女皇時代”的設計思想,要求所設計的産品能夠用幾十年,并保持高性能與正常工 作。設計者心目中的資料中心是一大堆實體裝置(網絡、伺服器和存儲等)的堆砌,按照峰值性能要求而設計和采購。事實上,建立傳統資料中心最初的動機,就是 滿足最高性能要求,保持良好的不間斷工作環境,但事實是除了高峰工作期外,系統資源使用率始終很低。

●  手工與靜态的管理:傳統資料中心對資源與工作負載的管理是靜态的,不能在整個資料中心實作實時動态地排程資源與共享資源,這是使傳統資料中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根本Ô­因之一。不僅對伺服器的管理是靜态的,對網絡和存儲系統的管理也是如此。此外,大量的手工操作也易于産生許多人為的管理錯誤,并增加管理成本。

●  基礎設施緊密耦合:傳統資料中心中的應用與支援它的基礎設施都是緊密耦合的,牽一發而動全身,很難作任何改變,是以IT環境很不靈活。

●  孤島式的體系結構:如圖1-8所示,傳統資料中心的體系結構是基于單個項目需求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個“資源孤島”與“資訊孤島”,所謂“內建”也隻是內建和連接配接已¾­建立起來的孤島架構的系統而已。

圖1-8 “煙囪式”結構的資源孤島

●  存儲直接連接配接:在過去幾年,盡管NAS和SAN等面向網絡的存儲技術與裝置已¾­得到引人注目的發展與應用,但是傳統資料中心中的存儲系統與裝置仍然存在相當數量的與伺服器直接連接配接的模式,并沒有實作儲存設備共享。

●  維護成本高昂: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傳統資料中心自建立之日開始就不斷擴充,基于不同時期使用技術的變化與擴充(再加上人員變動),傳統資料中心(以及一些以傳統模式建立的系統)的結構變得十分複雜,不僅造成管理和維護費用十分昂貴,而且幾乎使資料中心成了Ë­也不清楚的“黑箱”。

●  建設周期漫長:基于傳統資料中心的應用開發周期和建設周期卻很長,往往會延誤新産品和新服務的上市時間,使企業錯過了許多寶貴的商機。

●  成本中心:在傳統資料中心中,由于企業業務的增長,為滿足性能需求不得不周而複始地更新和擴充各種IT基礎設施,進而使資料中心成為企業的消費中心、成本中心,CIO主要任務之一往往是每年向CEO要¾­費。

雖然傳統資料中心在計算技術發展的曆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随着IT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業務與IT日益密切的聯系,幾乎所有的業務流程都依賴于資料中心IT資源,這些IT資源包括各種新舊的技術資産、軟體應用和員工技能。

目前,傳統資料中心設計理念的局限性已逐漸暴露無遺,使它們普遍面臨着能源、空間、成本、整合、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嚴峻挑戰。

圖1-9 資料中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難以管理

1.2.1 能耗與空間方面的挑戰

随着計算裝置的更新換代 以及高密度計算裝置的廣泛應用,企業在能耗和散熱等能源管理方面對資料中心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企業的業務發展對資料中心資源的要求緻使服 務器和存儲的數量大幅增長,而伺服器、存儲等裝置快速的增長給資料中心在環境控制、電源與散熱、空間管理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多數情況下,機房成本 上的因素又限制了伺服器機架占用的地面空間。是以,各企業都不得不在傳統的低密度機架和發熱量及功耗極高的高密度機架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如何能在有限的空 間,為實作更有效的能源和環境管理,是企業資料中心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

那麼,伺服器和儲存設備的能耗是怎樣帶來對電源和散熱能力的需求的不斷提高并進一步加快了成本的攀升速度呢?

首先以伺服器為例,如圖1-10所示。據美國環境保護局估計,在未來的5年内,伺服器的能耗将增加一倍。目前,伺服器的能耗占全球總能耗的1%。促使能耗迅速增加的兩大因素是:伺服器密度不斷提高,以及應用數量迅猛增長。伺服器功率密度每年增長4個百分點。對于大多數類型的伺服器,每機關的熱負荷都在不斷攀升。但是,這并非導緻能耗每5年增加一倍的唯一Ô­因。導緻該問題的真正Ô­因是,應用數量不斷增長,對軟體的需求也十分巨大,而且與日俱增。如今,應用的增長速度已遠遠超過了伺服器效率和性能的增長速度。是以,近年來資料中心的功耗和密度急劇提高,如圖1-11所示。

圖1-10 資料中心能耗方面的挑戰

圖1-11 資料中心的功耗和密度急劇提高

那麼,采用更大、更快的處理器可不可以解決問題?盡管新型伺服器所采用的處理器速度越來越快,但伺服器性能不斷提高并沒有引起功率不足的問題,因為伺服器效率也不斷提高。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伺服器的每瓦性能每兩年便增加一倍。是以,與過去相比,如果我們在電腦上的投入相同,則所獲得的計算性能更高。其次,儲存設備也是主要的耗電裝置。在資料中心硬體裝置(不包括空調系統)的能耗中,伺服器大約占48%,存儲系統占37%~40%。到底是什麼因素促使存儲能源成本不斷增加呢?企業所需儲存的資料在不斷增長,儲存設備每18個月增加一倍。此外,資訊的保留時間也大大延長。這一切都導緻存儲容量和電源需求大幅增長。

最後,由于能耗不斷增長,資料中心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到2008年,一台伺服器的能源成本将超過伺服器的購買成本。現在,如果将伺服器能源成本與相關基礎設施的成本(包括資料中心發電機、電源和空調系統的成本)加在一起,則一台伺服器的電源和散熱總成本是伺服器購買成本的兩倍。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相對于IT裝置的購買成本,許多企業都将電源和散熱成本忽略不計。如今,情況大為不同,能源和散熱成本已嚴重失控。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斷提升,目前環境的情況隻會繼續惡化。是以,資料中心能耗使用的戰略性變得迫在眉睫。

1.2.2 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恢複的挑戰

局部的突發性災難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風、火災或者恐怖活動等,都可能對企業或機構的業務産生重大影響。例如,導緻公司收入減少,利潤下降甚至失去客戶。而重大災難事件則很可能導緻公司一蹶不振乃至倒閉。根據權威統計,在¾­曆突發性的重大災害後,有大約43%的公司倒閉,還有另外51%的公司也會在兩年之内倒閉。

而目前許多企業或機構資料中心不能正常應對内外部的許多安全性挑戰和威脅、滿足業務連續性與可用性的要求,往往由IT故障和各種災難使得企業停止提供服務,造成很大的損失,如圖1-12所示。據統計,許多企業10%的成本開支是由于IT故障造成的。

但是,業務持續性和關鍵 資訊可用性不僅僅指快速災難或意外安全漏洞恢複。除資料和辦公恢複外,其範圍可延展到風險管理、應急規劃、資料安全性、新法規遵從、客戶資料私密性,以及 場外電子存儲等諸多領域。随着虛拟化和資料中心自動化等技術的興起,業務持續性和可用性正在發生轉變。如今,業務較以前更加依賴IT,而且IT對業務成效影響很大。保持業務持續性和關鍵資訊可用性對于企業和機構的成功至關重要。當需求變化以及出現新風險時,業務持續性和關鍵資訊可用性解決方案必須能夠适應這些變化。

圖1-12 資訊可用性的風險

由于業務持續性和關鍵資訊可用性是企業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以,如今IT組織之外的機構也擔負着這一重任。最成功的業務連續性計劃要與業務優先級緊密內建,這不僅要求CIO和IT¾­理,也需要CEO、CFO和産品市場¾­理全部參與到其中。具體來看,企業目前面臨着哪些具體挑戰?這通常包含以下的幾個任務或其組合。

●  建立業務連續性總體規劃與應急處理流程,降低與靈活應對各種新風險。

●  遭遇計劃内和意外安全漏洞時,保持業務和IT營運持續性。

●  管理IT營運可用性,進而實作所有已提供服務的服務級别目标。

●  確定系統、應用程式和資料安全。

●  防止資料丢失、損壞或失竊。

●  維護企業聲譽。

1.2.3 降低成本的挑戰

如圖1-13所示,目前企業資料中心有高達70%的預算都花費在正常的運維工作上,而留給創新和開發的預算僅為10%左右。随着IT¾­理疲于應對不斷攀升的成本和日益增加的風險,自動化已變得至關重要。

圖1-13 降低運維開支,把更多的IT預算用于創新

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提高IT資源使用效率,正是目前資料中心面臨的挑戰之一。對于傳統的資料中心,企業管理者們總在抱怨IT環境的管理和維護費用太高,資料中心的運作成本在不斷攀升。據業内專家分析,在今後的5年中,企業在管理和運作IT系統方面的成本将是其直接購買系統成本的3倍。此外,企業目前所有的應用、定制化軟體普遍過多,有許多伺服器也因未使用虛拟化技術而獲得充分利用。據美國《網絡世界》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美國很多企業的資料中心,對于許多應用來說,CPU使用率均低于25%。在許多情況下,即使是資訊化程度很高的企業,其IT資源使用率也僅為20%左右。顯然,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如何降低IT總體擁有成本,如何提高IT的投資回報,是擺在企業CEO和CIO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他們緩解企業預算緊張的當務之急。

1.2.4 其他方面的挑戰

●  資料中心虛拟化:目前,許多資料中心均建構在孤島式的體系結構之上。在這種IT環境中,系統之間無法互相通信與共享資訊。由于無法共享資源,緻使伺服器與存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無論是出于IT成本過高、系統不靈活,還是資源使用率過低等Ô­因,企業都要求資料中心能有效地整合資源。因為隻有IT基礎設施集中化,資源才能被自動管理和利用、空間和能源利用效率才更高,資訊才能更加便于備份、備援與恢複,也更有助于符合法規,遵從要求。

●  資料中心安全:資料中心安全與資訊安全也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随着資訊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進一步普及,企業面臨着衆多新型病毒和安全隐患的威脅,這些因素已¾­對企業提供持續的優質服務造成了巨大影響。

●  資料中心自動化:由于多數資料中心采用了不同廠商的硬體、軟體和網絡裝置,并在此基礎之上運作多種業務應用系統,以滿足公司内部或外部市場的需求。是以,如何省時省力地有效管理、Э調多廠商的異構IT環境與标準,如何最大化降低風險、有效降低運維成本,使IT部門集中精力關注核心業務,已成為IT機構十分關注的問題。過去,資料中心解決管理問題的通常做法隻是增加員工數量。然而,增員會增加管理成本,并不會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如今,企業需要通過自動化降低成本、保持競争優勢。是以,如何以自動化的方式完成勞動密集型IT任務以及資料中心營運管理,已成為資料中心管理者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由于資料中心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無異于心髒之于人體,目前資料中心面臨的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的根源在于過時的傳統資料中心建設和運作模式。面向項目的設計理念,使得資源不能共享;工作負載不能動态排程,使得傳統資料中心的IT基礎設施環境逐漸失去了應變能力。目前的資料中心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已¾­成為企業各種挑戰與障°­的集中點。

資料中心改造已¾­成為當務之急,掀起一股新的浪潮,造成了空前巨大的市場機遇。調研的結果發現:

●  到2010年,一半以上的資料中心将遷移到新機房中;

●  今後10年内,40%以上的資料中心将被更換;

●  今後5年内,電源故障和限制将在90%以上的機構中造成運作中斷;

●  災難恢複将成為2008年最為重要的IT項目之一;

●  今後5年内,1/4的資料中心将¾­受業務中斷。

由此可見,傳統資料中心所面臨困難和挑戰有多麼嚴重。資料中心的設計思想和運作模式正在孕育一場普遍性的革命,因為造成這些挑戰和困難的Ô­因是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傳統資料中心已¾­失去了活力,必須加以變革。任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方法,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唯一的出路是加以徹底的改造,建設新一代的資料中心。

1.3 資料中心改造與發展

在目前的企業或機構環境中,CIO、資料中心¾­理和IT部門所面臨的壓力正越來越大。IT機 構不僅需要積極響應各種新法規要求,對越來越多的資料進行備份和保留,他們還需要更好地管理風險,建立完善的、能夠抵禦各種安全威脅的防範措施;提高能源 使用率以減少能源消耗,履行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職責。企業或機構對業務智能和業務流程內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需要增加處理能力和存儲容量。是以,資料中心 的規模及複雜性都在快速增加。

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或機構希望能夠随時通過網絡24×7進行業務交易和提供服務。是以,CIO和資料中心¾­理們不希望伺服器當機而引起業務系統停止服務,因為資料中心的當機會給企業或機構的收入及聲譽帶來嚴重的影響。為此,許多IT部門不惜花費巨資建構災難恢複解決方案,甚至把資料中心遷移到能源和通信基礎設施更加穩定與廉價的地方,甚至在新的地方建立容災中心。

這就是為什麼資料中心的成本在不斷增長,但是企業或機構的IT資産卻未必能得到充分利用,這也是員工的主要精力依然集中在“營運”而非在“創新”上的Ô­因。 如今,許多企業或機構正尋求虛拟化解決方案以解決資源使用率低下的問題。為了應對日益增加的營運和管理需求,而正在努力提高自動化水準。随着資料中心裝置 的逐漸老化以及其他問題的不斷湧現,例如供電、散熱、機房空間、營運複雜性和缺少熟練員工等,已成為企業或機構實作可持續性發展的障°­。當許多機構尋求解決辦法時,CIO與資料中心¾­理們開始對自己的資料中心總體規劃與戰略感到懷疑。資料中心的最佳數量應是多少?最佳位置應是在哪裡?是對現有的資料中心進行改造還是建構新的資料中心,哪個更合适?

面對資料中心的挑戰,CIO與資料中心¾­理們可能會産生一種捉襟見肘的感覺。一方面,需要為新IT計劃提供支援,同時添加新的基礎設施,以推動業務增長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需要控制快速增長的IT成本,并消除資料中心受到的限制。同時,需要想方設法降低業務與IT的風險。如何在這兩方面取得平衡呢?

為此,CIO與資料中心¾­理們需要制定明确的長期戰略,以便過渡到新一代資料中心,提高效率,為業務創造更多價值。這個演變過程或許可從一些有針對性的計劃着手,或許可從整體資料中心規劃與改造着手,但最終目标是不變的。

CIO、資料中心¾­理和IT部門,做好Ó­接未來的準備了嗎?

1.3.1 資料中心的業務價值

全球知名企業與機構通過咨詢與探讨,發現資料中心的業務價值有三大關鍵業務衡量标準:降低成本、管理風險以及加速企業發展。這些标準反映了資料中心的長期發展趨勢,即從與企業相分離的“資訊技術”轉變到技術推動企業發展的模式。IT管理的角色正在從提供技術基礎架構服務,轉向提供整體業務成效服務。

1.降低苛刻環境中的成本

當企業或機構的業務流程實作數字化和自動化後,業務對存儲和計算能力的要求将不斷增加,而且企業需要線上(Online)完成更多的關鍵應用和與服務。為滿足這一需求,IT部門需要快速建構、擴充資料中心,并及時采用各種新技術,這樣就增加了資料中心的複雜性,進而導緻基礎架構和管理成本的上漲。當資料中心添加了新的高能耗裝置、裝置使用率下降、能源價格漲價等,又會使能耗和散熱成本大幅增加。

平均說來,資料中心的成本僅反映了IT預算的5%左右。其中隻包括建築物、裝置管理與支援、供電與散熱裝置成本以及電力成本,還不包括網絡、伺服器和存儲等IT基礎架構相關成本。而且,建立一個新資料中心的費用大約需要1億~5億美元。是以,IT預算無法承擔如此大的投資,常常需要¶­事會特别準許。是以,企業或機構需要為裝置和員工、整合、資料中心營運自動化、虛拟化以及IT基礎設施和裝置的現代化等制定資源政策,進而獲得更高的資産使用率、降低營運成本(能耗、散熱、管理和空間利用)。事實證明,這些改造技術可以節省35%的企業成本,并提供更高的處理能力和存儲容量。¾­濟高效的新一代資料中心可以提高企業利潤。

2.管理24×7連續性營運中的風險

很久以來,IT都在為企業内部業務流程提供出色支援,但如今的IT還要支援企業外部流程,包括企業網際網路站、企業對使用者、企業對企業,甚至使用者對使用者等 工作流程的支援。這就意味着一旦資料中心出現故障,就會嚴重影響使用者滿意度和企業聲譽。另一個挑戰是業務內建的需求,它推動企業必須進行更強大的應用和基 礎設施內建,和采用子產品化的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架構,以簡化企業“核心”服務的部署、內建及重用。但這種拓展方式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大量應用相依性的 負面影響。是以,企業希望IT部門能夠預測這些變更結果,并通過為高度內建的企業流程或應用提供可靠的服務,以及制定适用的業務連續性政策,幫助企業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資料中心學會已¾­發覺了這些挑戰,并預測在未來5年内将有1/4的資料中心因業務中斷而影響業務連續性的能力。

更加 安全、可靠的資料中心可以大幅提高關鍵業務流程的可用性和中斷。通過改造,從為每個應用或業務流程建構其安全性、可用性和業務連續性的模式轉變為整體資料 中心考慮的業務連續性模式。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及适應性資源政策可以提高業務連續性的覆寫範圍,以及使用者與員工的滿意度,同時降低企業成本。

3.加速企業發展

如今,大約95%的企業流程需要依靠IT服務才能完成。顯然,出色的IT服務可以帶來出色的業務成效。最近,哈佛大學商學院和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IT使用範圍越廣泛的企業,其市場佔有率的增長也越快。在過去10年中,資料中心實體伺服器數量·­了兩番。是以,公正地說,資料中心在提高企業收入和縮短産品面市時間上,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事實上,很多已有15年或更久曆史的資料中心因為或是其選址并不理想,或是以傳統基礎設施設計,或是電力和空間已不夠用,或是在活動地闆下有數噸重的布線等問題,而阻°­資料中心擴充和企業發展。是以,資料中心¾­理們常為無法支援企業的未來發展而憂慮重重。資料中心機構預測,到2010年,至少有半數以上的資料中心将要部署新的設施,或将一些應用外包。

利用子產品化結構概念的資料中心,通過“按發展投資”的長期政策,以確定資料中心能夠始終具有強大的競争優勢始終是CIO與資料中心¾­理們的願望。為此,一個被子產品化結構設計推動的“永葆青春”的技術更新政策就成為必然的選擇。此外,還需要建構環保和“綠色”資料中心,以滿足标準要求(如EPA、WEEE、LEED等),保護企業形象,并輕松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否則,企業将受到嚴重影響,正如資料中心學會預測的那樣:“未來5年,電源故障和限制将導緻90%以上企業與機構的資料中心中斷營運”。而且,50%以上的AFCOM成 員在過去兩年中增加了電力容量需求。是以,很容易了解為什麼必須盡快解決能源與散熱的消費與效率問題,并且越快越好。然而,并非所有企業都擁有解決這些問 題所需的資源和專業知識。作為整體政策的一部分,考察資料中心技術資源作為備選方案就變得至關重要。資料中心緻力于開創與業務目标Э同的創新政策,将確定企業可始終獲得強大的競争優勢。

1.3.2 資料中心改造

資料中心¾­理要考慮諸多事宜。擴充資料中心意味着:更多的資料和計算能力、管理更多資産、備份更多資料、消耗更多電力和空間、更高複雜性、更多網絡流量,更多的技術更新、遷移和安裝工作。資料中心改造将面向建設和管理新一代資料中心,旨在加快目前重要的IT計劃的開展速度,如整合、提高能源和空間效率、自動化以及加強業務連續性和高可用性等。如圖1-14所示,它将涉及4方面的内容:提高能源與空間效率;獲得“始終”可用性;整合并虛拟化資料中心和IT基礎設施;利用最佳技術資源選擇,實作以服務為中心的自動化資料中心營運。

圖1-14 資料中心改造解決方案

1.節能和節省空間

位于大型城市内或其周圍的資料中心所消耗的電量将占據城市總電量的巨大部分。據估計,伺服器消耗的電量約占全球消耗電量的1.2%,占美國消耗電量的1.5%。根據EPA預測,到2011年,美國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的能耗電量可能會再·­一番,達到1 000億千瓦時以上,年電力成本将高達74億美元。電力成本不斷上升,是以資料中心需要有效管理能耗和散熱問題。資料中心學會2006年研究顯示,資料中心約60%的重大問題是由電力和散熱相關問題(電力不足、熱量過高)引起的,而且1/5以上的企業都在為日益緊張的機房空間不足而頭痛不已。

改造範圍包括:

●  散熱評估,對資産、機架和資料中心級的智能/水冷卻散熱處理;

●  資料中心評估;

●  基礎設施現代化、性能調整、資源和工作負荷管理和虛拟化;

●  子產品化的資料中心設計,包括站點規劃、優化機架和占地空間整合;

●  資料中心綠色化,包括遵Ñ­環保規定、改善回收和處置流程、減少有害材料污染。

2.業務連續性與高可用

持續可用性對于不斷增長的業務而言至關重要。資料中心改造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為整個資料中心提供端到端可用性,并且實作無縫的災難恢複能力,而不僅僅是為個别應用。IT部門應着眼于主動政策,以便在整個中心體系結構中建構不同層次的安全性、可用性和持續性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為每個應用提供更多的被動解決方案。資料中心需要根據不同的成本效益比,提供一系列連續性和恢複的基礎解決方案。其他改造技術可涉及使用虛拟化、實施更高的邏¼­安全性、減少容易産生人為錯誤的事件,例如限制實體通路資料中心的次數和時間(在無人值守時),以及其他自适應技術為確定計算和存儲資源提供安全可靠的業務恢複保證。

改造範圍包括:

●  業務連續性規劃、業務影響分析、業務風險分析;

●  資料中心容災解決方案/服務設計與實施;

●  業務恢複服務,如任務外包或資源服務;

●  安全治理、托管的基礎設施;

●  電子保險箱資料儲存技術;

●  業務連續性演練;

●  資料複制和連續性;

●  資訊生命周期管理。

3.整合與虛拟化

設 備越少越易于管理,這是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資料中心改造的一個主要内容就是資料中心整合,而對于每個資料中心需要盡可能多地整合基礎設施。在整合環境中, 将充分利用虛拟化技術或池化技術,以獲得更高的企業滿意度,簡化管理,提高資源使用率,并進行動态容量配置設定。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資料中心的全球化政策,确 定資料中心部署所需的數量、級别、層次和最佳位置。“全球化”并不意味着隻在一個國家/地區部署目标資料中心,也不是隻有跨國企業才可實施此類解決方案。它也意指企業應該将資料中心的現在和未來,以及資料中心的形式(大型或小型,例如計算機房)全部納入考慮範圍。

改造範圍包括:

●  資料中心政策制定與總體規劃;

●  資料中心與基礎設施整合;

●  資料中心的重新布置與遷移;

●  資料、基礎設施及應用程式遷移;

●  廣域網/區域網路/城域網網絡設計與改造,廣域網通信加速技術;

●  資料與語音融合,統一通信;

●  基礎設施虛拟化;

●  資料中心評估和資産、工作負荷與應用的詳細記載/發現。

4.資料中心自動化

越來越多的企業将IT(包括資料中心)作為企業的一項服務。某著名咨詢顧問公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北美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中,80%的企業正在部署或已¾­将共享服務模式作為其資料中心的IT功能之一。¾­過改造,資料中心可以提供清晰的服務目錄,并能按使用付費的方式提供服務。如果技術和¾­濟條件許可,還可以外包一些IT功能。資料中心的服務設計不僅需要遵守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工作Ô­理,而且還要滿足功能相容、互為補充,能進行快速組合,支援更大項目的目标。IT部門将基于ITIL(IT基礎架構庫)的最佳實踐,針對資料中心服務傳遞提供自動地端對端的服務管理,實作基于标準的ITIL流程的“無人值守”營運管理。一旦,面向服務的資料中心準備就緒并且操作流程被标準化,那麼就可以更加簡單、¾­濟地提升這些服務及其支援流程的自動化水準。

改造範圍包括:

●  選擇性改造資料中心資産(固定資産開銷)、營運和管理(營運開銷),如資源互補、任務和資源外包;

●  優化資料中心和IT服務資源(選擇性或整體);

●  設計并實施遠端管理和支援;

●  實施、使用并不斷改進基于ITIL的IT流程和最佳實踐;

●  針對資料中心服務實施端對端的服務管理;

●  自動化資料中心的服務和流程;

●  實施支援RFID的資産和錄音帶管理;

●  實施配置管理;

●  實施資料中心和IT共享服務;

●  改造成為以服務為中心的、共享服務的機構。

在新一代資料中心浪潮推動下,國内外許多資料中心都已¾­或者即将啟動整合計劃,力圖降低複雜性、增加IT靈活性,為建設更加綠色節能和節省空間、更加自動化、更加安全、連續服務時間更長的新一代資料中心而不斷努力。

1.3.3 資料中心發展

下一浪潮将是“一切皆服務”,惠普公司的首席政策與技術官的這句名言概括了IT的趨勢與資料中心的發展。我們認為此言極為精辟,無論是傳統世界的企業資料中心,還是另一個新的通過網際網路通路的外部計算能力與服務的供應,“雲”(Cloud)都離不開以“服務”(Service) 作為基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以,世界将一分為二:企業資料中心專有服務與新的“雲服務”。内含伺服器、存儲與網絡的企業資料中心是企業或機構的主幹,它既 可為特定的業務應用和任務使用,又可提供“雲服務”,它的資源是共享的、跨多使用者任務,并能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未來,任何企業或機構将營運在混和模式 中,某些應用運作來自于企業資料中心專有服務,某些應用将來自于“雲”。

如今,技術行業正處于重要變革的初期階段。該階段将徹底改變我們通路資訊、共享内容及互相通信的方式。這一新浪潮将受一種全新計算模式驅動:不再需要在計算機中安裝套裝應用軟體,個人和企業将可使用Web浏覽器通過Internet通路按需提供的、廣泛的“雲服務”。随着變革步伐的加快,IT行業将借此推進使用者體驗實作質的飛躍。

“雲服務”非常智能,以至于可根據您的位置、時間段和偏好等實時資訊,預測您的需求。在下一階段,您不必自己動手,便可輕松實作資訊搜尋。您也将通過您手頭擁有的各種裝置來獲得各種按需服務的無縫、一緻的親身體驗。

“雲服務”所需要素:一套新型核心構模組化塊

針對“雲計算”承諾的目标,技術行業尚需付出艱苦不懈的努力。雖然“雲”本身是一個海量資料處理的基礎設施,代表了關鍵性部件基礎,但它本身卻并不能提供給使用者及企業以所需的豐富體驗。

為了弄清楚這一新模式的潛力,技術行業需要将“雲”看作為平台,并以此建立我們夢寐以求的新服務和新體驗。這就要求一套新型核心構模組化塊,用于提供這一新的服務範疇。特别是,我們需要更加智能的裝置和網絡。軟體将會成為支援這些新型服務及決定使用者體驗品質的關鍵元件。

軟體即服務:僅僅是冰山一角

如今,很多企業将目光轉 向“軟體即服務”,它是一種已被驗證的、通過網際網路按需提供軟體應用的模式。但是,“軟體即服務”模式僅僅是冰山一角。未來發展趨勢是:無論工作生活、娛 樂,還是不同社群,一切事物均以“服務”形式傳遞。技術行業将這種模式稱之為“一切皆服務”,我們相信,這将成為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模式。個人和企業 将能完全定制其計算環境,并實作期望的使用體驗。是以,個人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尋求各類個性化的雲服務。而且,大型跨國企業也将逐漸轉向動态 的、基于雲的服務,以滿足其更苛刻的計算需求。

當您與您的裝置,如智能電話、筆記本電腦、電視以及網絡不斷地進行互動之時,“雲計算”的真實能力将得以展現,并且所有這些裝置都将為您所用。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是下午2點,您将在下午6點乘飛機前往多倫多。此時,您的智能裝置将會為您預測并提前收集此次行程所需的資訊,如多倫多地區天氣預報、您所乘坐航班的最新情況、基于最新路況推薦的機場行駛路線等。這個例子說明“雲服務”的本質就是廣泛、主動、高度個性化的,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後來者居上:脫離靜态頁面時代

很多人可能早在20世紀90年代的Internet泡Ä­時代,就曾聽過這樣的說法。但不同的是,那個時代,Internet速度極慢。不管宣傳如何,它隻能利用Internet作為平台做僅限于靜态頁面的操作。而今天,全球進入了寬帶Internet通路和移動時代,這為我們提供了适當時機,實作從通路靜态網頁向動态Web服務的轉變。但隻有當IT行業努力解決了所有難題之後,這一轉變才能徹底實作。這就要求我們的裝置、網絡及軟體具備更高的智能級别。

“雲計算”會大幅度地降低資訊技術成本,但我們深知這一特殊轉變的意義遠不止于成本節省。未來幾年的主要突破将是大幅提升有意義的使用者體驗。如果成功實作這一點,這将為技術行業創造新一輪的增長。

值得關注的五大趨勢

當我們從桌面計算模式轉向“雲計算”模式,并且一切皆可作為服務傳遞時,有五大趨勢值得關注。

1.數字世界将與實體世界實作融合:追溯到1995年,那時的口号是“一切皆虛拟,與地理無關”。但從現在開始,實體位置意義深遠。“雲服務”将愈加感覺您所在的上下文關系,準确到如時間、天氣、目的地,以及附近的朋友或同僚等詳細資訊。

2. 以裝置為中心的計算時代已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以連接配接性為中心的計算方式:人們通常會問,“我什麼時候才能獲得一款可滿足我一切需求的裝置?”其實,您 真正想要的是能夠使用任何數量的裝置,而且均可輕松為您提供所需的服務和内容。毫無疑問,裝置将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但在下一個階段,它們将可互換,并 且,“雲服務”将成為真正的焦點。

3.出版業将實作大衆化。現在,全球12億網際網路使用者擁有制作從書刊到音樂視訊等的一切工具,這對傳統出版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不久之後,人們将能夠按需印刷任何已出版的書籍,“斷版”概念将成為曆史。同樣,出版業也将不再需要實體存貨的倉庫。

4.族群資源正成為主流并将永久改變遊戲規則:财富50強公司将通過網際網路在全球範圍内會見頂尖熟練人才。獲得從會計師、廣告專家、律師以及工程師等不同職業的專業性服務,将為企業節省數百萬美元。著名度系統将通過曝光不良人員而避免風險。

5.企業将使用截然不同的工具,制定關鍵業務決策,包括能精确預測未來的系統。如今,助力業務智能的結構化資料與Web上的非結構化資料之間正發生融合,這種複合展現了一種可提高業務智能技術發展水準的更高境界。同時,基于市場且能夠精确預測未來的系統将會在企業中得到普遍應用。

當“一切皆服務”發展之 時,我們可借此之機重振計算機行業。更重要的是,要創造更多動态服務,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并改善我們的業務營運方式。為弄清楚這一新模式的潛能,技術行 業就必須不斷創新,建構智能級别更高的下一代裝置、網絡和軟體。當我們能夠成功提供卓越的最佳使用者體驗之時,我們便将為新一輪的增長作好準備。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607260/viewspace-613421/,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于:http://blog.itpub.net/7607260/viewspace-61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