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看我就知道了

作者:洞見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劉備: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看我就知道了

作者:洞見·瑾山月

結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劉備可謂條件最差的一個。

論家世,他比不過袁紹;論武功,遠不如呂布;論智謀,更是在曹操之下。

但他的追随者卻是最多的,文有卧龍鳳雛相佐,武有關羽趙子龍效力。

古語雲,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劉備之是以能得人心,不在能力卓越,而在人品超群。

01

  • 仁義:德盛之人,方可深交。

劉備在平原縣當國相時,曾碰上大災荒。他每天忙着施舍财物,安撫流民。

某天,一個衣衫褴褛的人闖進府衙。劉備一看,二話不說就把他拉進屋。

還親自端來酒菜,想讓這人先吃頓飽飯。

可剛吃了沒幾口,這人竟“撲通”一聲跪下。

聲淚俱下地說:“我原本是來殺您的刺客,可見您如此仁義,我不忍動手。”

陳壽在《三國志》中,就曾感慨劉備深得民心: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衆多歸焉。

一直以來,劉備都以仁義立身,深得百姓愛戴,賢者敬仰。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南下,欲取荊州。

此時,荊州牧劉表已死,次子劉琮不戰而降。

諸葛亮勸說劉備率先攻打劉琮,借機占據荊州。

誰想劉備望天長歎,隻說“吾不忍也”,便下令撤軍。

他不忍百姓受苦,更不忍與荊州的舊相識兵戎相見。

從樊城向南撤退時,數萬百姓緊随其後,還有不少士族子弟和劉表的舊臣前來追随。

其中,有馬良、伊籍這樣的謀士,也有霍峻這樣有自己武裝力量的名将。

大家如同東流的細水,順勢聚攏到劉備身邊。

曾國藩提出過一個“八交九不交”,其中“第一交”為,善交德盛者。

心懷慈悲之人,不會見死不救,更不會落井下石。

與這種人做朋友,我們在危難時有人搭把手,困境中有人會指引。

劉備: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看我就知道了

02

  • 謙遜: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赤壁之戰後,孫權曾替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

此時志得意滿的關羽傲慢地說:虎女豈能配犬子。

孫權聽後,勃然大怒,懷恨在心。

在荊州一役中,設計報複,關羽戰敗而亡。

可以說,關羽大意失荊州,與他開罪孫權不無關系。

勞謙虛己,附之者衆;驕慢倨傲,去之者多。

一個人張狂自大,很容易目空一切,盛氣淩人。謙和有禮才是頂級的交友之道。

建安十三年,益州牧劉璋派張松拜會曹操,希望與之聯盟。

誰知到達許昌後,張松卻被曹操狠狠地數落了一番。

他氣憤不已,果斷離開,轉而去荊州拜訪劉備。

當他到達荊州,劉備竟屈尊降貴,親自迎接。

還說:“以前隻恨路途遙遠,不得聆聽先生的教誨。”

見劉備如此謙遜,張松很快放下戒備,将聯盟之事娓娓道來。

整個過程,劉備聽得全神貫注,還将張松所言一一記下。

張松感慨:“曹操輕賢傲慢,劉皇叔謙恭下士,是難得的明主。”

之後,他改換門庭,開始追随劉備。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他們放得下身段,壓得住傲氣,不會踩人于腳下,更不會以優越感示人。

王陽明有言:處朋友,相下得益,相上則損。

謙遜的人,總能讓人如沐春風,感受到滿滿的尊重。

劉備: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看我就知道了

03

  • 寬容:恕人之過,寬則得衆。

宋朝林逋在《省心錄》有言: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待人嚴苛,必失道寡助;大肚能容,則令人親近。

龐統被魯肅引薦給劉備後,多有放蕩之舉。

還時常對人品頭論足,招緻不少怨恨。

張飛跑到劉備面前告狀:“再不嚴懲龐統,衆怒難平。”

劉備竟裝起了糊塗,支支吾吾地将張飛敷衍走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不久後他還将龐統提拔為府中軍師。

衆人不忿,前去質問,劉備這下才說:

龐統有經世治國之才,一點小錯根本不足挂齒。

而龐統也十分感念劉備的氣量,下定決心誓死追随。

劉備不僅對“自己人”大度,對“叛将”也有着人之不及的寬容。

武章二年,吳蜀兩軍交戰。

寡不敵衆的蜀國将領黃權,在逃亡中投奔了魏國。

按當時的律法,将領叛逃,劉備完全可以拿其家人問罪。

但劉備卻沒有苛待黃家,反而像往常一樣對待。

經此一事,衆人深感劉備氣量之大,對他更加信服。

古人雲:恭則不侮,寬則得衆。

心胸寬闊之人,遇事不指責,處事常體諒,待人多包容。

在他們面前,我們不必擔心言辭冒犯,也不會被記恨、被報複。

劉備: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看我就知道了

04

  • 信任:相處之道,要在不疑。

歐陽修曾說:任人之道,要在不疑。甯可艱于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

這世間,所有的關系都是雙向流動。

你不吝啬自己的信任,别人才願意捧出一顆真心。

公元208年,曹操與劉備,在當陽長坂坡發生激戰。

曹操來勢洶洶,指揮五千精兵,打得劉備潰不成軍。

劉備狼狽敗逃,可就在這時,虎威将軍趙子龍卻忽然調轉馬頭。

隻見他沖回曹營,不消片刻,便不見了身影。

糜芳見狀,慌忙喊道:“趙子龍投降曹操!”

劉備不信。

張飛又說:我們勢窮力盡,他去曹操那求富貴去了!

劉備仍不信。

兩天後,當遍體鱗傷的趙子龍抱着阿鬥回來,衆人才知道,他是回去救劉備的妻兒。

猜疑最讓人心寒,信任則使人心安。

謀士李恢被誣謀反,劉備相信他的為人,非但不派人調查,反而提拔李恢為都督。

白帝城托孤,劉備将軍政大權全部交給諸葛亮,而諸葛亮也不負所望,鞠躬盡瘁。

劉備用人不疑,而大家對他,也是忠心耿耿。

過多的猜忌隻會讓彼此漸行漸遠,彼此信賴才能穩固好一段關系。

程昱評價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衆心,終不為人下。

他的帝王之術,不在攻城掠地,不在陽謀陰謀,而在得人心,聚衆力。

值得深交的人,永遠是用品性與格局在打底。

點個贊吧 ,結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