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如火如荼:阿根廷人民币使用量創曆史新高
剛剛,阿根廷用人民币支付了10億美元的國際債務。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6月30日,據當地媒體報道,阿根廷已經使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特别提款權和人民币結算的方式,向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償還了于當天到期的27億美元外債。這是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償還外債。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發言人科紮克當天宣布,27億美元到期債務中,17億美元以使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特别提款權的方式支付,其餘10億美元以使用人民币結算的方式支付。
與此同時,阿根廷的人民币使用量已經創紀錄。6月24日彭博報道稱,阿根廷最大的交易所之一Mercado Abierto Electrónico的資料顯示,人民币交易在阿根廷外彙市場的占比最近創下了28%的單日紀錄新高,而5月這一比例最高為5%。
日前,阿根廷經濟部貿易國務秘書馬蒂亞斯·通博利尼宣布,今年4月和5月,阿根廷使用人民币結算的進口額價值27.21億美元,達該國這兩月總進口額的19%。
阿根廷“去美元化”程序正在加速。
500多家阿根廷企業要求使用人民币支付進口貨款
據彭博社此前報道,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公司因在阿根廷很難獲得美元,加上近幾個月生産已短暫停頓,公司考慮用人民币支付新工廠進口零部件的費用,以確定關鍵電子零部件的穩定供應。
惠而浦公司并不是孤例。
阿根廷工業生産用的中間品和資本貨物嚴重依賴進口,眼前困境正促使相關企業将目光轉向人民币。
根據阿根廷海關機構資料,已有500多家阿根廷公司要求用人民币支付進口貨款,其中包括電子産品、汽車零部件和紡織品制造商,以及石油和礦業公司。
據阿根廷央行稱,官員們還準許了相當于29億美元的人民币進口付款額。6月份前10天,阿根廷外彙市場的人民币交易總額約為2.85億美元,是5月份的兩倍。
阿根廷的困境:物價飛漲、貨币急劇貶值
阿根廷企業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币來進行外貿結算,這一趨勢和阿根廷嚴峻的财政困境有分不開的關系。
去年8月,阿根廷就已經陷入“風暴”之中,面臨物價飛漲、貨币急劇貶值、社會動蕩加劇和政府内部政治危機。
由于通脹持續升溫,加上由于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元大幅升值,阿根廷比索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阿根廷央行一度每天抛售美元阻止比索貶值。
近一年,情況并沒有好很多。
路透社曾報道稱,今年以來,受嚴重幹旱打擊,阿根廷經濟作物玉米和大豆的出口受創,導緻該國外匯存底大幅下降、通脹率漲高至109%,繼而威脅到阿根廷的貿易支付和債務償還能力。
過去12個月,阿根廷貨币貶值了一半,在同期新興市場中表現最差。阿根廷央行的美元儲備處于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如果剔除掉貨币互換額度、黃金和多邊融資,其流動美元儲備實際上處于負值。

分析:人民币代表一種快速、短期的解決方案
困境之下,阿根廷咨詢公司C&T Asesores主管Maria Castiglioni表示,“唯一的選擇就是從中國的貨币互換額度中擷取人民币”。
自2009年以來,中國和阿根廷一直保持雙邊互換協定,這被認為是在流動性危機期間加強外匯存底的一種保險政策。
彭博報道稱,如今在阿根廷,人民币代表着一種快速、及時的解決方案,以保持裝配線的運轉,因為長期規劃受到通脹飙升和政策變動的挑戰。
正如惠而浦拉丁美洲總裁Juan Carlos Puente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我們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利用這一新的流動管道(即人民币),使我們能夠繼續進口原材料。”
但是對于企業而言,改變支付貨币“并不容易”,Puente也承認這一點。
根據阿根廷海關機構的資料,如果惠而浦推進該計劃,它将加入Miror和Newsan等阿根廷公司的行列,這些公司在5月至8月期間用人民币支付了價值6.3億美元的進口商品,目前正排隊購買人民币,因為阿根廷央行要求企業自己尋找融資管道。
“去美元化”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已經開始了“去美元化”程序。
據報道,今年3月底,巴西政府表示,巴西已與中國達成協定,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币,而是以本币進行貿易。
據環球時報報道,今年1月,阿根廷央行表示,阿根廷和中國已正式擴大貨币互換協定,此舉将強化阿根廷已有1300億元人民币的外匯存底,并激活350億元人民币可支配額度。
4月26日,阿根廷經濟部長馬薩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轉而使用人民币結算。
從“美國後院”拉美到“能源基地”非洲、中東,再到歐洲和亞太,越來越多的國家着手計劃或已經實施“去美元化”方案,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加強本币結算。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資料顯示,2022年人民币交易量占比由2019年的4%提升至7%,成為僅次于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币當局将人民币納入外匯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