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文雨
集服務、辦公、展示、休閑等多元功能于一體的磁器口服務中心,屹立于依山傍水之間,紛繁市井之中,娓娓到來其對公共價值回歸的探索——傾注對社會基層的人文關懷、融入多元綜合的服務功能、實作多方主題的共享訴求——從公共到公衆。
感謝 悅集建築設計事務所 對gooood的分享
前言
在倡導建構服務型政府的背景之下,伴随公衆需求的變化與政府角色的轉變,諸如市民中心、便民服務中心、行政文化中心等建築類型紛紛湧現。政務服務類建築作為一種開放式的行政管理服務設施,不僅是政府開展相關業務的對外視窗,亦應是聯結公共生活的空間紐帶,它集服務、辦公、展示、休閑等多元功能于一體,同時隐含着激發城市内生動力的可能性。紮根在起伏山地中的磁器口服務中心,從它平靜地屹立于紛繁市井之時,就娓娓道來其對公共價值回歸的探索——傾注對社會基層的人文關懷、融入多元綜合的服務功能、實作多方主體的共享訴求。
▲立于山水、古鎮與市井之間的磁器口服務中心© 常文雨
場地:城市、社群與自然的交彙
磁器口服務中心是磁器口管委會(街道)對内辦公、對外服務的重要場所,其整合了服務、辦公、展示、交流等功能,也将在未來成為面向市民開放的“城市客廳”。場地位于沙坪壩區的核心地帶,是磁器口古鎮東側重要的交通節點,向北青山掩映,為鳳凰山和絲紡廠倉庫舊址;向南依水為鄰,是正在建設中的清水溪公園。
▲場地周邊複雜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田琦
磁器口服務中心是磁器口管委會(街道)對内辦公、對外服務的重要場所,其整合了服務、辦公、展示、交流等功能,也将在未來成為面向市民開放的“城市客廳”。場地位于沙坪壩區的核心地帶,是磁器口古鎮東側重要的交通節點,向北青山掩映,為鳳凰山和絲紡廠倉庫舊址;向南依水為鄰,是正在建設中的清水溪公園。
▲場地周邊的市井煙火氣© 田琦
一邊是綠意與溪畔籠罩的山地空間,一邊是凝聚着過往生活的時代印迹。如何在限定的場地條件下,刻畫恰當得體的建築形象;如何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塑造自在閑适的室内外空間;如何在适應周邊環境的前提下,激發建築的多元體驗和開放精神,是貫穿項目始終的議題。
▲與環境對話的建築© PrismImage
入題:複雜環境中的顯隐交織
作為曾經的制瓷重鎮和工業發源地,人工痕迹和自然風景在這裡留存至今,互相纏繞成記錄場地興衰轉折的物質載體。場地原生的特征既是需要回應的問題,往往也蘊含諸多可供參考的答案,進而成為設計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依山就勢的分層平台及多入口© 悅集建築
▲融入山體的五層建築體量© 常文雨
面對用地與功能的限制,相較于完整的巨大體量,我們更希望建築以舒展的姿态立于山地之上并與之展開對話。由此,服務中心在垂直方向上被分為三部分,以應對多方面的環境訴求:下部融入山體的階梯式基座配合厚重的毛石牆面解構了部分體量,隔清水溪遙望五層高的建築,絲毫不覺高大突兀,這是隐;上部由玻璃體承托的雙層幾何體量如雕塑般靜立,吸引着教院路往來人群的視線,則為顯;中間内收的單層玻璃體和結構柱作為載體,将上下兩部分緊密拉結,從遠處看,建築形體好似依山就勢的吊腳樓,暗示着與傳統原型的關聯。顯隐之間,建築與山體互相交織,成就了更為簡潔适宜的體量,使建築得被錨固在環境中。
▲各層功能示意圖© 悅集建築
▲遠處是磁器口古鎮與歌樂山© PrismImage
▲從教院路看向建築© PrismImage
界面:突破束縛的多重回應
傳統政服類建築常以軸線對稱、方正穩定和巨構尺度的“原型”強調其在城市中扮演的莊重角色,而磁器口服務中心則嘗試突破,它并不拘泥于既有的“标志性”形象,也不盲目追求莊嚴宏大的“正面性、對稱性”構圖。北側承接教院路的界面與城市無縫銜接,伴随位置和方向的轉換,樸素的灰色牆面和适當出挑的檐口,與延展的折形雨棚、镂空的青磚花牆、深灰色金屬格栅共同呈現凹凸有緻的視覺效果。透過首層大面積的落地玻璃,能看到遠處的歌樂山及城市景觀如畫卷般在建築内部徐徐展開。同時,局部内凹的窗扇避免了開啟時對外觀産生的擾亂,展現着設計從整體到細節的層層思考。
▲北側入口的折形雨棚與金屬隔栅© PrismImage
▲辦公室外的镂空青磚欄闆與内凹窗扇© PrismImage
▲北側入口立面細節© PrismImage
建築的另一面則截然不同,由國盛大橋旁的折形樓梯蜿蜒向下,一側覆寫着密實壘砌的毛石牆,另一側提供了與自然深度對話的機會。與山勢一同扭轉的底層基座和簡練的體量被焊接在一起,嵌套着斜向出挑的白色盒子,配合着輕盈的玻璃幕牆。虛與實、粗與細、輕與重,如同文學中的對仗關系,不是互相對立,而是形成更渾然有機的整體。
▲毛石牆體© PrismImage
▲南向界面© PrismImage
▲南側斜向出挑的盒子© PrismImage
遊走:山水觀覽的路徑編織
倘若山地環境是設計演進的主要線索,那與之适宜的體量空間則是我們要找尋的答案。建築順山勢鋪陳展開,自然形成逐級跌落的體量,标高為-0.15m、-5.55m、-10.05m的三層退台讓原本均質單一的空間在豎向次元上層層遞進,與東西兩側的階梯、平台一同串聯起立體連續的外部觀遊路徑。
▲疊台與退台© 常文雨
身處其間,人們得以感覺與捕捉周邊的風景,或漫步,穿梭于随山體轉折變化的階梯之間,激發出有關過往爬坡上坎的空間聯想;或駐足,在二層的屋頂平台向南憑欄遠眺,恣意感受微風拂過,如同被自然包裹;或凝望,置身于夕陽籠罩下的架空平台,古鎮以舒展的姿态躍然眼前。多層次的路徑體系和充滿變化的景緻不僅塑造出耐人尋味的空間意境,更為身居鬧市中的人們提供了遠離喧嚣、甯靜閑适的别樣觀遊體驗。
▲蜿蜒而下的折形樓梯© 常文雨
這一有機的路徑體系在建構步移景異的空間感受之外,也将動線的合理性納入考慮之中。人群通過室外平台能抵達四個不同的标高層次:開敞的入口廣場為教院路的人流提供清晰指引;折梯銜接着經由國盛大橋而來的人群,借退台将訪客分流到一至負二層;西側的架空體量既是辦公區域的入口,也為過路行人提供一處可停留休憩的庇護場所。
▲沿勞動路入口© 常文雨
▲西側的架空體量與出挑陽台© PrismImage
位于起伏環境中的磁器口服務中心不僅呈現出栖身山地的自然之勢,更有意引入遠近的景觀與光線,塑造流動貫通的室内外公共空間,這既是設計對山地處理手法的尊重續寫,也是建築深度回應場地的真實表達。
▲觀遊路徑與交通流線有機融合© PrismImage
立意:屬于市民的開放平台
近些年,各類綜合性、“一站式”的行政服務機構應運而生,其着力點逐漸由對形象的過度關照轉向對多元功能需求的考量,磁器口服務中心的設計便是對這一理念的實踐。相較于刻意布置的宏大廣場,人們自發的行為與市井生活更顯動人,是以,我們希望建築能作為喚醒公共生活開啟的新篇章,讓多樣的市民活動在此被書寫。
▲退台間漫步駐足的市民© PrismImage
▲景觀台階上晨練的市民© PrismImage
▲融入市井生活的服務中心© PrismImage
多重的室外公共空間清晰地表明了磁器口服務中心向公衆開放的主旨,以更親切平和的姿态鼓勵着周邊市民的探索:東端的台階空間和屋頂平台連綿交織,可供市民在閑暇之餘晨練、聚會,也作為觀影和展示的舞台;層疊的退台吸引夏日傍晚沿水岸散步的居民,在漫遊中為他們帶來不期而遇的邂逅和交談;下學的孩童在屋頂平台的樓梯旁躲藏追逐……對于生活在此的市民而言,磁器口服務中心本質上更像是一處日常性的活動場所、一處開放性的服務平台,它承載着公共生活的願景,訴說着融入日常的際遇,内化成包容、多元的精神錨點,進而改變着人們對政務建築的了解。
▲從附近街道看向建築© PrismImage
疊置:立體複合的空間營造
回顧設計,外在的形體與空間關系早已為内部的功能布局埋下伏筆,服務中心的主要功能依照公共屬性的強弱分層排布,以最大程度提高空間效率。一至負二層的公共服務大廳、黨群服務中心等空間皆面向水岸布置,明亮敞闊的大廳使辦事人員不必被限制于封閉的辦事隔間中。東側夾層的獨立報告廳為消解外部場地的高差變化做了下沉處理(-1.50m),通過東北角平緩的折形樓梯完成一至負一層間的空間轉換,既打破水準分層的限制,又産生如戲劇般轉折變化的空間效果。
▲剖視圖© 悅集建築
▲連接配接一層與負一層的錯層平台© PrismImage
▲報告廳内景© PrismImage
近7m高的梯形中庭統領着二、三層的辦公空間,連綿的玻璃界面宛如面向天空敞開的景框,将光線和景觀毫無保留的捕捉到室内,結合窗扇的開啟,營造舒适健康的節能型室内環境。三層的回廊環繞中庭串聯各功能區域,形成張弛有序的内部交通體系;局部懸挑的會議室在平面上将走道打斷,進一步帶來曲徑通幽的空間感受;西側的大台階則是交流放松的最佳場所。在這裡人們可穿越、可停留、可互動,這些未加定義的複合空間以應對與管理辦公相關的空間訴求,進而鼓勵着人們去探索空間的更多可能性。
▲屋頂天窗的設計營造節能室内環境© PrismImage
▲兼具多重功能的内庭空間© PrismImage
破題:突破“原型”的空間實踐
在接到設計委托之時,我們既感歎于場地中互相制約的沖突之複雜,又期待着能真正為市民創造一處充滿包容性與人文關懷的服務場所。幾次現場踏勘,置身山地水岸,感受春夏變化,記錄市井日常。磁器口服務中心是我們突破傳統政務類建築“原型”的一次嘗試,它并非一處高聳突出的地标式建築,相反,它是真實的、鼓勵市民參與的、最為普通的基層政務服務綜合體,在不超過同類建築單方土建造價的前提下,綜合性、便利性、日常性等特點在這座面向所有市民開放的建築中被展現的淋漓盡緻。
▲栖身山地間的磁器口服務中心© PrismImage
▲夜景鳥瞰 © PrismImage
曆經兩年設計建造的磁器口服務中心在投入使用後,既配合街道開展日常辦公治理工作,也持續性地為公共生活的開展貢獻力量,環境與建築、服務與生活、公共與公衆等多重意義在這裡彙聚并疊合成豐富的圖景。恰如現象學創始者胡塞爾所提出的“回歸事物本身”——回歸服務中心自身的功能與屬性,“服務”與“公共”二字如其所是。
項目圖紙
▲總平面圖© 悅集建築
▲負二層平面圖© 悅集建築
▲負一層平面圖© 悅集建築
▲首層平面圖© 悅集建築
▲二層平面圖© 悅集建築
▲三層平面圖© 悅集建築
項目名稱:磁器口服務中心設計機關:重慶悅集建築設計事務所、重慶何方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項目設計:2020.03—2020.08完成年份:2022.03主持建築師:田琦、何飙、李駿設計團隊:宛良清、李濤、但承虎、謝成平、胥向東、袁文光、吳猛、王月東、陳衛、翁钰展(實習)施工總承包機關:重慶市建工第七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項目位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教院路建築面積:10393.20㎡攝影版權:PrismImage、常文雨、田琦項目業主:重慶旭辰産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