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作者:筆下農村

1995年,我從大專衛校畢業了,學了三年的醫,原本躊躇滿志的我卻很郁悶。

熟悉那段曆史的人都知道,70一代可以說是最悲催的一代人,好不容易考上個大學,等到畢業卻又不配置設定工作了。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我們那一年還稍微好點,學校給了兩條路讓大家選,要不就是配置設定一份工作,可機關一般都是鄉鎮醫院,大多數連工資都發不出。

不願意包配置設定的就自己找接收機關,隻要有人接收,學校一路綠燈給你辦好所有手續。

知道最終的消息後,我心裡才稍微松了口氣,因為我叔叔在老家的鎮上當書記。而那一年,剛好每個鄉鎮都要新增一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雖然還是鄉鎮的下屬機構,可卻是幹部編制,工資福利肯定更有保障。

為了穩妥起見,大概是畢業前一個月左右,我特意回了一趟家,目的隻有一個,要和叔叔确定好這個事情。

在我心裡認為,隻要我開了口,叔叔肯定不會推脫。

也怪不得我這麼自信,我父親四兄弟裡,父親是老大,當書記的叔叔排行第二。因為爺爺去世早,叔叔從參軍到複員回家結婚,都是我父親一手操辦好的。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而叔叔從大隊長到鄉長,再到現在的書記,我懂事的這十幾二十年來,在我父親面前,雖然是當官的弟弟,對我父親這個大哥那是真正做到了“長兄當父”。

如今大哥最小的兒子要畢業了,剛好有個現成的新設機構,需要新增人員,專業又對口,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可能不答應我的請求。

回到家天色已經黑了,農村嘛,家家戶戶都在吃飯,二叔的家就在我家旁邊,隻是比我們矮那麼一米左右,反正是坐在家裡也能聊天的那種。

我在門口喊了嬸娘一聲,得知叔叔還沒回家,便進了自己家,心想着吃了飯洗了澡慢慢再說也不遲。

吃晚飯的時候,我也和父親說了畢業配置設定的事。

其實三年前我上學的時候,父親就是沖着畢業有機關配置設定去的。如今政策變了,也出乎他意料,反而對我這個兒子也有點愧疚的感覺,也一口答應和二叔說一下這個事。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可那天不知道怎麼回事,直到十一點也不見叔叔回來,我也隻好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門口刷牙,嬸娘就在她自家門口叫我,告訴我說二叔昨天在鄰村處理糾紛,昨晚到下半夜才回來,今天還要去,這不剛出門大概兩三分鐘,我忘了和他說你回來了的事。

确實,我每次回家了,叔叔都會特意找我聊一聊的,因為他當兵前就學了三年中醫,在部隊又當過衛生員,對上衛校的我就比較關注。

得知他剛出門,我趕緊三下五下刷完牙,然後就一溜小跑朝鄰村的方向跑去。

那時候我們村裡還是那種砂石路不說,還崎岖不平高低起伏。叔叔身體開始發胖了,步行的速度當然比不過我這個學生,我跑了一公裡左右終于在村口趕上了他。

見我跑得氣喘籲籲地追上來,叔叔還笑呵呵地問我怎麼回來了,得知我昨晚回家的,他還對我解釋了一下,說這幾天處理那個大麻紗,連縣裡也來了人,如果你沒有什麼大事,他還得盡快去。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我沒有什麼值得隐瞞的,三言兩語就把這次回家的目的說了出來,還有理有據地引用了知道的一些政策。

首先就是計生技術肯定和臨床醫學密切相關,專業對口就不用懷疑了。其次是衛生系統早就下了檔案,說新增人員一定要以今年的大中專衛校畢業生優先。

叔叔見我說得很隆重,便也停了下來,幹脆在路旁的一塊石頭上坐下,點上一支煙,然後笑眯眯地問我說:

你知道我們鎮今年有多少個你這樣的衛校畢業生嗎?确實,你的條件完全符合上面的規定,要是隻有你一個人,那就不需要多想了。

叔叔吸了口煙又歎了口氣,說我們鎮今年有三個你這樣的人,另外兩個一個是中專生,一個也是大專生,就是以文憑高低來選擇,你們也是二選一啊。

其次,另外一個男孩子是李家山的,我們鎮最偏遠的一個村子,家裡父親是癱瘓的殘障人士,全靠母親一個人把他送出來。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雖然他還沒有來過鎮政府,但我們前幾天開會讨論過,我也說出了你們兩個學生的情況,還提議安排李家山那個孩子了,大家已經一緻同意了我的建議。

我原本聽得津津有味的,突然聽到這個“決定”,就像一桶冷水從頭淋下來一樣。

到底是年少氣盛,也加上是和叔叔一直就親近的緣故,硬着脖子大聲喊了一句,别人家的叔叔,就是侄兒不提出來,也會主動給他安排,你倒好,竟然還主動把侄兒的機會剝奪,真有你的。

嚷嚷完,我頭也不回地跑回了家,氣呼呼地把這情況告訴了父親。

父親也是陪着我感歎了一陣,最後也隻好安慰我說,雖然你叔叔這麼說,但畢竟還沒有最終定下來,你還是先回學校吧,今晚我再找你叔叔談談。

我氣鼓鼓地回了學校,父親和叔叔怎麼說的,我不得而知,反正第三天就收到了父親的電話,讓我接受學校的配置設定去鄉衛生院上班。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畢業後,我不出意料地被配置設定在鄉衛生院,當時甚至連一張再用的病床都沒有,幾個老醫生都是熟人,見我進來也是唏噓不已,說你這個編制不知道還能混多久。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對叔叔有很大意見,雖然不至于就成了仇人,但心裡以前對他的那份尊重就去掉一大半了,頂多就是還剩下一個叔侄的關系在那裡。

自從我在鄉衛生院上班後,叔叔其實也經常問起我的情況,得知上班幾個月都沒發過工資,也隻是歎氣,還讓我暫時沉下心來靜觀其變。

但我正是躁動不安的年齡,哪裡能忍受那種無聊又沒錢的日子?不到一年我就停薪留職去了廣東,再後來幹脆就徹底離開了編制,在廣東改行連醫生都不做了。

得知我改行的消息後,叔叔也是非常的不安,很多次和我父親說起這個事來,父親倒沒有怪他當年沒有幫我,隻是說這都是命。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再後來,我在廣東發展還算不錯,叔叔也年齡到點退休了。但我在老家的日子非常少,除了春節期間住幾天之外,叔侄之間的交流也不多。

但每次回家,叔叔都會做一桌子我最喜歡吃的菜叫我吃一頓,兩叔侄天南地北地随意聊聊,慢慢地,我似乎也徹底忘記了當年的不愉快。

2018年元旦,76歲的叔叔去世了。得知消息後我連夜回老家奔喪,處理完叔叔的後事,嬸娘把叔叔生前的藏書都交給了我,說這是叔叔在生時交代的。

叔叔的書都是他早年學中醫的時候一些手抄本,算起來也有一定的紀念價值吧,雖然我改行多年,已經興趣不大了,但還是很感激他能留給我一些念想。

帶着叔叔的書籍回到廣東,好好檢點一番再收藏到書櫃時,發現裡面有一個小本子,封面上還有95年的日期,正是叔叔的筆迹。

打開一看,原來還是叔叔那年的日記本,雖然不是每天都寫,但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都會簡明扼要地記錄一下。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翻到7月15日的那一天日記,我看到了叔叔的内心自白,刹時徹底真正明白了叔叔當年的苦衷。

原來,當年和我同一年畢業的那個衛校生,家裡确實是非常困難的,出于照顧,叔叔在收到增設機構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同時也料到我這個侄子必定會對他不滿。

叔叔那一天寫了很多,說自己作為一個鎮的書記,注定隻能舍小家顧大家,如果我不是他侄子,反倒能輕易安排下去,正是因為我們是叔侄,才應該避嫌發揚風格。

或許,叔叔當時就想到了,很多年後我會有看到這篇日記的一天,用一種和我當面說話的語氣寫下這些話,希望我能原諒他,也相信我即使沒有那個編制,也照樣活得潇灑。

也許是時隔多年,我早已放下當時的不開心,也許是這些年來,我看到甚至遇到了太多的以權謀私的例子。

那年我大專畢業,當書記的叔叔拒絕給我安排工作,他去世後才明白

現在再去對照23年前叔叔對我的做法,已經能非常了解他的苦衷,就連隐藏在心底深處、連自己都幾乎認為已經忘記的恨意,啥事就煙消雲散。

确實,時至今日,我們的身邊,如果更多一些那樣大公無私的人,我們的社會,不就會更加和諧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