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關村攢機的沒落

原文連結:http://www.zhaoniupai.com/blog/archives/634.html

  吳修顯

  2000年,來到中關村在海龍大廈開始做攢機。

  2003年,在鼎好電子大廈租12平米櫃台做攢機。

  2004年,開始把耗材作為主銷産品,利潤率大約5%到10%,同時将企業客戶作為發展重點。

  2005年,增加了路由器銷售。

  闫骅

  1994年,來到中關村。

  1995年,開始做分銷電腦配件的生意,後來成為華碩北京總代理。

  2006年,進入攢機行業,在海龍拿下三個店面,想做行業标杆。

  2007年,組建DIY攢機聯盟,維持半年即解散。

  2009年7月,在鼎好電子商城開設北京第一家高端DIY店“至尊地帶”。

  2010年,可能會關掉一些店面,專注做高端DIY。

  趙文龍

  2004年,來到中關村做銷售。

  2005年,開始租櫃台攢機,但利潤隻有4%到5%。

  2005年底,在淘寶網開了網店。

  2007年,涉足PC配件代理,并開始在中關村線上打廣告。

  2008年,砍掉在海龍的櫃台,建立了面向中小企業的淘寶店鋪。

  “不知道他們還能扛多久。”闫骅歎了一口氣。在海龍大廈四層,這個中關村最大的攢機商,掐指算着攢機商們最後的日子。從1994年創業到現在,闫骅已經在中關村待了近16年。從去年開始,他已經成了一個悲觀主義者—越來越多的同行正在離開中關村。攢機的利潤越來越低,市場也在急劇萎縮。筆記本、品牌機、上網本都在蠶食DIY市場。闫骅有三家攢機店時,到了周末每家店都會有100多台的裝機量,現在他在各大賣場有五家店,裝機量加起來還不到100台。而每攢一台機器現在隻能賺到幾十元,論斤算起來,還不如賣菜。

  “今年上半年很多攢機商開始虧錢,下半年可能虧得更多。”闫骅預計,整個攢機行業進行大洗牌的時間已經到了—就在2010年。

  2004年闫海波來到中關村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繁榮,攢一台電腦賺500元的生意吸引了無數像他一樣的淘金客。這年3月,科貿大廈剛剛竣工招商,這個學建築的大學生就以每月4000元的價格盤下一個鋪子,從配件到做攢機,開始了自己的創富夢。他盤算着,隻要平均一天裝一台機器,加上賣配件的利 潤,他每個月的收入就可以達到5位數。

  在大學讀書時,闫海波就在網上做起了電腦配件的生意,那時他覺得這真是個賺錢的黃金行當,到了大四,當很多同學開始辛苦找工作時,他已經為自己掙了一輛捷達車。一畢業,闫海波毫不猶豫來到中關村繼續自己的事業。

  沒想到的是,他隻趕上了一個時代的尾聲。2006年,攢機生意開始急轉直下。闫海波明顯感覺“一年比一年難做”,盡管他手裡開始積累一些企業客戶,但這抵消不了個人客戶的大量流失。

  科貿大廈的櫃台顯得越來越沒有意義。2010年4月,闫海波離開了他奮鬥6年的中關村。

  闫骅這樣的老中關村人經曆過真正的好光景。1994年,雖然多數使用者面對高昂的價格隻能望機興歎,但一批喜歡嘗新的使用者已經開始把個人電腦放入家庭采購名單。這一年,闫骅在一棟三層小樓裡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這棟小樓就在如今科貿大廈的原址。

  1995年被稱為中國個人電腦元年(www.zhaoniupai.com),這一年,品牌電腦開始進行價格大戰,以聯想為代表的本土品牌價格不斷挑戰外國品牌的價格底線,把近3萬元的 電腦價格降到1萬元。中國人已經意識到個人電腦意味着什麼,但是以大城市職工年平均不到4000元的收入,還是沒有消費一台電腦的能力。被稱為相容機的攢 機業務開始出現—裝上一塊“386”的CPU,一個8MB的記憶體,一塊200MB的硬碟,加上SVGA彩色顯示器,足夠一個家庭使用,最關鍵的是,價格隻 有一台相同配置的品牌機的1/3。

  在這個每年以50%速度增長的領域,DIY逐漸占據了10%的份額。價格從一開始就成了推動中關村崛起的主要力量。全北京甚至更遠地方的人都會跑到中關村來買電腦。

  最早的一批攢機商紮堆的地方就在現在太平洋數位大廈的對面,那是一排小平房。當時闫骅還不是一名攢機商,而是做電腦配件的分銷,他先後代理過不同品牌的主機闆、顯示卡和CPU,直到後來成為華碩的北京地區總代理。

  那個時候裝一台主流機型的機器價格都過萬元,一台機器能掙2000到4000元。“我們曾經賣過一個網卡,500塊錢成本,零售賣2000多塊 錢,利潤百分之三百。”闫骅說。而且那時中關村人并不多,競争遠不如現在激烈。1999年,華碩的主機闆、顯示卡、光驅在北京市場上的占有率都是第一,闫骅的 公司“思創未來”也達到了一個營運的高峰。

  此時市場上配件商的競争已經開始,每一個細配置設定件領域,都開始湧現大量的品牌,這些公司認為擷取知名度的最有效方式是去報紙打廣告。結果,《中國計算機報》把自己的版面從32塊增加到64塊,《計算機世界》每期128版,幾乎每一家都市報都開辟了PC專版。這些專版的内容從攢機價格到硬體評測, 應有盡有。

  媒體報價也使得電腦配件的價格透明化,攢機商的利潤一下子從100%降到了10%。不過,沒有人在意這些,那是中關村貨真價實的黃金時代。

  2000年,吳修顯拿着5000塊錢與人合租了一個海龍的小攤位,開始攢機。中關村進入了一個建設高潮,道路兩旁的楊樹不見了,白頤路(現為中 關村大街)第一次拓寬。1999年5月矽谷電腦城開業,中關村進入了大賣場時代。比起過去的小平房,這裡有明亮的購物環境,有冷暖空調,有幹淨的衛生間, 也提供了更多的創業機會。随後,太平洋、海龍也加入了新興賣場的行列,海龍很快成了其中生意最好的地方。

  這個時候裝機的利潤已經不像前幾年那麼豐厚,但是市場處于增長期,可以通過擴大銷量去賺錢,而那時每攢一台機器還有100元到200元的服務費。吳修顯的生意還不錯,2003年他離開了海龍的小攤位,在鼎好電子商城三層租下了一個12平方米的櫃台。

  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中關村,他們大多來自河南、山東或東北,沒怎麼上過學,通過親戚介紹來到了這裡。攢機不需要高深的計算機知識,也沒有任何門 檻,在中關村租一個櫃台就算開始了創業。這對于那些缺乏專業技能、卻想在城市生存下來的人來說,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中關村變得車水馬龍,白頤路和北四環 的交叉口變成一個常年擁堵的地點。

  進入鼎好不到一年,吳修顯就發現競争者越來越多。攢機的利潤雖然還依然能保持在一台400元左右,但裝機服務費已經取消,利潤開始明顯下降。

  在生意最好的時候,闫海波曾經每月花1000塊錢雇過一個銷售,後來這個銷售回家結婚生子,他索性就一個人單幹。他發現房租在下降,但仍然無法 阻止收入的下滑。2004年剛去科貿的時候租金是一個月4000元,第二年3800元,到了2009年已經變為一年3.3萬元,相當于一個月2750元, 加上每年固定不變的物業費4750元,加上工商管理費、稅務、電費,這些費用加起來每個月按4000塊錢算,每天隻需要掙150元,就能保證不虧。如果換 算成裝機量,每天裝一台機器就可以保本。可是,曾經他一天能裝3台機器,但現在每天裝一台機器也已經變得困難。

  越來越低的房租不是好事情。攢機商們甯可要越來越高的房租和越來越多的顧客,而不是現在這樣的尴尬。

  倒是越來越多的人懂電腦,配件利潤越來越透明。而媒體報價從報紙延伸到了網絡,中關村線上等網站上的報價甚至比成本還低,不斷有消費者拿着網上 的配置和報價找闫海波配機器。他需要不斷地向客戶解釋媒體報價和市場報價之間的差別,攢機的錢掙得越來越辛苦。即使如此,“大家看着客戶就像貓看見魚似 的”。

  吳修顯暫時還扛得住顧客減少的沖擊,同時他也發現了另外一條路。從2000年就開始建立合作關系的中國科學院給他下了訂單,要求配送一大批包括 硒鼓、墨盒在内的電腦耗材。之前耗材的銷售隻作為攢機的輔助業務,吳修顯不僅按照接近成本的價格提供給客戶,甚至為客戶免掉了所有的送貨費。而現在,他需 要用耗材來彌補攢機利潤下滑帶來的總利潤縮水。

  吳修顯開始适當提高耗材價格,并加收送貨費。2004年,耗材作為主銷産品,利潤率已經達到了5%到10%。吳修顯意識到,企業客戶将是以後發 展的重點。2005年,他又增加了網絡路由器銷售,并為客戶配套提供網絡産品更新服務。這個舉動不僅鞏固了老客戶群體,也吸引了包括網吧和企業在内的大批 客戶群體。“一般家用路由器可以掙到幾十元,網吧這類對網絡有較高要求的機構使用的路由器,利潤能達到幾百元。”至此,圍繞攢機業務發展開來的耗材和網絡 産品業務已經撐起了半邊天。相比前些年,大客戶的利潤也算不上高—但總算比攢機利潤高多了。

  2003年,吳修顯在學院路北面一個叫城華園的小區以每平米6000多元的價格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雖然還要還貸款,但那是屬于他自己的 家,證明他從此在這個城市紮下了根。而跟他同一撥在中關村打拼的大小經銷商們,也在那個時間前後把财富兌換成房子這樣的實物資産。離中關村不遠的上地和海 澱區政府周邊是他們最中意的兩個區域。

  2004年,趙文龍來中關村尋找機會。他從銷售開始做起,2005年投資了自己的攢機小店。他發現,2004年攢機還有6%到8%的利潤率,到2005年隻剩了4%到5%。DIY市場在逐漸萎縮,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再做傳統的攢機商了。

  小攢機商們開始了艱難的轉型,他們大都會選擇做企業客戶,但是很多人并沒有像吳修顯那樣有長期積累起的資源,于是就在給采購人員的回扣上展開了 價格戰。這是一片灰色地帶,一個3萬塊錢的單子如果掙5000塊錢,可以給采購7000塊錢的回扣。闫海波就試過這樣的方法。有個朋友介紹來的客戶在他那 裡買了3000多塊錢的東西,他就送人1000塊錢的東西。後來,那個人就成了闫海波的長期客戶。

  但闫海波的客戶資源不足以撐起他的生意,他想過去做水貨手機,但是發現風險太大,沒有過硬的管道,無法做售後。即使在中關村,商戶與商戶之間也存在着欺詐。而且賣水貨還随時可能遭遇工商局的查封。

  他也考慮過去做七彩虹顯示卡的二級代理商,但是這一年要10萬塊錢押金,而且要現款現貨,每個月有一個固定的量後才能返點。如果押10萬塊,手裡至少還要有10萬塊才能進貨。他沒有那麼多錢。

  闫海波也看到了一些成功的轉型。有的公司專門做售後,他們一般會雇幾個小女孩兒,拿着黃頁打電話,看哪裡有維修電腦(深圳布吉電腦維修)的需求,然後低價雇一些維修勞工上門做免費服務。這樣如果需要更換配件的話,一個在中關村賣100元的配件可以翻倍。還有的公司專門做二手,一個17寸的顯示器,20塊錢一個收購過 來,簡單翻新一下,倒手賣給那些小公司,收120到180元。

  趙文龍則想到了開網店的辦法。2005年底,趙文龍的淘寶店開張了,這在當時網絡營銷還不發達的時代顯得非 常具有眼光。淘寶店(zhaoniupai.taobao.com)給他帶來了更多網絡營銷上的思考。這和1990年代依靠報紙廣告做銷售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誰在網絡營銷上占得了先機,誰就擁有了競争 的優勢。

  2007年涉足PC配件代理後,他又花了幾千元在中關村線上投放了公司代理的七個品牌配件廣告。這種隻有文字連結的廣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許多客戶誤以為他的公司是配件廠家,幾乎每個月他都能收到來自網吧或者大型公司的采購訂單。

  2008年,已經有三年經驗的趙文龍感到電子商務是行業未來的趨勢,他毅然砍掉了經營三年的海龍櫃台,隻在國際動漫城租下了一間不大的寫字間。與此同時,他在中關村線上的廣告投入增加到了20萬元,并在同一個網站建立起了隻面向中小企業的網絡店鋪。

  不到一年的時間,趙文龍的固定客源中就多出了大中、蘇甯這樣的大企業,公司規模也迅速由6名員工發展到了20人左右。這個來自縣城、教育程度不高的小夥子,也在北京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車子。

  随着鼎好(2004年)和e世界(2006年)開張,中關村終于徹底告别了那種髒亂差的購物環境,這兩個新型賣場似乎刻意從環境上讓人們認識到 與之前大賣場的不同。新賣場的高樓層裡出現了很多像趙文龍這樣沒有櫃台的小公司,繁忙程度不亞于樓下的賣場,而在老賣場的高樓層很多公司隻有一間空蕩蕩的 辦公室。

  電腦硬體的變革确實在沿着摩爾指明的方向前進—電腦晶片每隔18個月就把自己性能提高一倍,價格下降一半。而在真實世界裡這種變革還包含了商業模式。

  筆記本電腦一直被認為是桌上型電腦的終結者。2005年,這個“終結者”的價格終于下降到了能和桌上型電腦競争的區間,DIY市場的萎縮開始加速。像神 州筆記本這樣的低端筆記本企業将價格降到4000元以内,構成了對攢機業的第一波沖擊。2007年湧現的上網本又構成第二波沖擊。上網本的出現也把筆記本 電腦的市場價格拉到5000元左右,進一步消減了DIY桌上型電腦的價格優勢。

  惠普、戴爾、聯想等品牌桌上型電腦的價格也在不斷探底,形成了對攢機業的第三波沖擊。而且這些品牌機往往通過國美蘇甯等大賣場銷售,價格、便利性、 購物舒适性及售後服務方面都勝出中關村等傳統賣場。除此之外,京東商城、淘寶網等電子商務模式也在挑戰着傳統的攢機業。“在整個市場容量萎縮的情況下,如 果一個單子走别的管道,就意味着攢機商丢了至少一單生意。”闫骅說。

  2008年被認為是DIY市場的分水嶺。在一直被視為全球市場風向标的美國PC市場,筆記本電腦首次奪下半壁江山。而同屬成熟市場的西歐和日本,這一比例也都超過了50%。

  在廣東東莞,從1993年就從事機箱生産的金河田明顯感到了這種變化。“奧運前兩個月的供貨量忽然出現大量下滑,在此之後就基本保持在低量。” 金河田市場策劃部經理陳雲柏說。這家公司曾伴随DIY市場的繁榮,迎來了自己發展的黃金十年。而随着市場的成長,大量的筆記本、MP3、DVD等小廠也加 入到競争者的行列,從事電腦機箱生産的廠家從50家擴充到現在近200家,這導緻整個行業利潤率暴降。而到了2008年,這種競争就成了一場災難,一些出 口不暢的外單廠商也開始在國内搶單。

  “在低端市場上,就是賺兩三塊錢,也有大量的廠商敢接單。”陳雲柏說。

  “我從來都沒有在中關村買過東西,”闫骅說,“因為缺少對這裡人的信任。”

  中關村從來就不是一個以規範著稱的市場,但市場環境的惡化仍可以被視作催化劑,生存壓力讓一些小的攢機商走上了另一條路。

  “黑導購”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他們往往會在電梯口堵住顧客,先虛報低價拉走客戶,然後在顧客有意願購買的時候推說沒貨,趁機推銷其他高利潤産品。顧客對導購新推薦的産品價格沒有概念,很容易花很高的價格買到不合适的東西,而銷售人員則可拿到此單利潤的50%。

  還有一種是“展銷會”。這種銷售手段和“黑導購”類似,隻不過以“展銷會特價”作為誘餌,拉着顧客去寫字間,然後實施欺詐。

  惡化的市場環境也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中關村的每一個賣場都會有“紮貨”,就是小攢機商賒代理的貨,然後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賬期。這種熟人 經濟在年景好的時候似乎沒什麼問題,可一到年景不好的時候,就有人賣了貨攜款跑掉了。闫海波就經曆過這樣的事,他發現自己旁邊 一個攤位的哥們兒突然消失了,櫃台外面站一圈人,都是等着結賬的。“後來一問才知道好多家都被騙了。這種事情派出所也沒法去查。”

  闫骅正式進入攢機行業是在2006年。當時他已經是中關村實力最強的代理商之一,而小攢機商們的好日子已經看到了盡頭。按照闫骅的判斷—在市場 環境不好的時候,代理商的利潤壓力最大,既有上遊廠商的任務量壓力,又要應對攢機商的賬期風險。一旦市場下滑,資金鍊很容易斷裂。而中關村魚龍混雜的攢機 業務正需要一個行業标杆。

  他決定逐漸退出代理市場。2006年,海龍改造,讓品牌代理優先挑選店面。闫骅看準了攢機市場,一下就拿下了三個店面。同時,闫骅已經确定要重 點做高端機。他從賣配件開始就是以中高端為主,幾乎壟斷了中關村的顯示卡和主機闆中高端配件市場。他認為這一塊利潤高,而且有成長的潛力。

  為了阻止整個行業的利潤下滑趨勢,2007年闫骅組織了一個DIY攢機聯盟,他找到規模較大的幾家商戶,讨論形成一個連鎖店,互相提供維修售後 服務,這樣品牌形象好,吸引客戶,而且,聯盟的市場佔有率是20%,跟上遊配件廠商進行價格談判時有議價能力。不過沒到半年聯盟就分崩離析。“表面上談都很 順利,但實際上想的不是互相依存,而是你壯大之後會不會把我甩了。”

  聯盟組織的失敗也讓闫骅對中關村徹底失望。他抱怨中關村整個管理體系太差,不适合大公司出現,而且管理人才缺乏。他做高端機店面時招聘來的大學生一周不到全走光了。他悲觀的真正原因也在于此—中關村已經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

  很多人會拿馮軍的愛國者公司來證明中關村模式的成功,但馮軍隻是靠攢機和搬箱子起家,他真正做大恰好是因為很早就抛棄了攢機模式,開始做自己的配件生産和品牌。

  既然做不了聯盟,闫骅就想自己發展壯大。去年底他本打算擴張,但後來因資金問題沒有執行,現在他慶幸沒有那樣做。今年上半年的形勢讓人難以樂觀,到了年底,他可能會選擇收縮戰略,關掉一些店面,專注做高端DIY。

  “最先死掉的就是那些大代理商,然後是一些小攢機商。”闫骅說。現在海龍賣場裡已經出現沒人接手的空置櫃台,闫骅預計,過不了多久,中關村的大賣場就會隻剩下一個。“如果有一天我的公司也倒了,我就提前退休。”

  2009年,英特爾公司找到了闫骅。作為一個跨國公司,他們更早在成熟市場看到了行業的變化趨勢。發達國家的DIY市場雖然日漸萎縮,但隻是退 出低端領域,進而轉向高端,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硬體發燒友及遊戲玩家等細分客戶群。而在中國的電腦賣場,幾乎所有的銷售人員都認為隻有價格戰才能搶奪客 戶。處理器是個很好的例子,歐美市場酷睿處理器已經占到70%到80%的比例,而中國80%的處理器仍然是奔騰。按照英特爾中國區品牌與政策經理呂冬的說 法,“當所有的人都跟消費者讨論價格的時候,那就是一個價格銷售,而非價值銷售。”

  按照英特爾2010年的調查,在成熟市場,80%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被筆記本占據,剩餘20%是桌上型電腦。但桌上型電腦平均單價比筆記本還要高30%。在中國市場,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各占一半的份額,而在桌上型電腦裡,品牌機和DIY也各占據一半的份額。

  “DIY在二三線城市和農村還有市場,在大城市裡基本是負增長了。”呂東說。幸好成熟市場的經驗也表明,消費者對電腦的需求仍是多樣化的。

  英特爾拿出了一整套計劃,這個被稱為“至尊地帶”的計劃是在中國各大PC賣場建一個類似專賣店的高端DIY店。英特爾出一半的裝修費用,并投入大量的廣告費用用于品牌宣傳。2009年7月,闫骅在中關村的鼎好電子商城開了北京第一家“至尊地帶”。

  不少上遊廠商都認為高端機将是對DIY市場最後的拯救。金河田為了滿足高端發燒友的需求,已經開始生産0.8至1毫米厚度的特種機箱,而一般機箱的厚度是0.35毫米。高端市場無疑意味着高利潤,唯一的問題是:這究竟會是一個多大的市場?

  離開中關村後,闫海波回到了位于通州的家裡,他本來還想在通州複制一個小的中關村,但做了一番調查後發現兩地的價格基本持平,差的隻是五元十元 的運費。而且,這個行業已經帶給他太多的動蕩感,在中關村的6年時間,他看到幾百個新賣家誕生,也有幾百個賣家死亡,身邊櫃台80%的人都換了一遍。“我 是不想再做這一行了。”

  2009年10月,中關村南大街上的環形天橋落成。北京西北的這片區域依舊車水馬龍,熙來攘往。地鐵4号線和10号線更是拉近了中關村和北京各 個區域的距離,随着新中關購物中心的建成和家樂福的入駐,越來越多的人來中關村購物、吃飯、看電影或者隻是去新東方學習外語。在中關村西區,新浪、騰訊等 網際網路企業紮堆,它們和PC有着緊密聯系,但已經屬于一個叫做網際網路的行業。

  那個作為PC産業和中小攢機商象征的中關村,即将消失了。

  CB評論精選:

  js都去吃sh1t吧!

  沒人會同情騙子奸商,自找的。

  他們的退出,是DIY的一大進步。

  難道你還想一台電腦賺1000? 你這種人就該關門。沒人同情你。 

  奸商來訴苦?

  期待有像國外一樣的硬體超市。

  中關村是北京最大的水貨假貨聚集地。

  店租成本的昂貴,加上都是撈一把的坑蒙拐騙的心态 , 你們把自己玩垮了就不要怪時代在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