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作者:紅網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19國華媒代表來到鳳凰縣竹山村。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譚蘇昕 湘西報道

“湖南苗族的山鄉在鄉村振興助力下展現嶄新面貌,我很激動。看見還原過去的農耕場景,我也很懷念。”6月28日,“鄉村振興看湖南”——2023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活動的19國華媒代表來到鳳凰縣竹山村,日本《留學生新聞》副總編輯龍麗華感慨道。

這是龍麗華第一次來到竹山村,很受震撼。她還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發現龍姓是苗族的大姓,自己姓龍,讓我有一種尋根之旅的感覺。”

獨特的苗寨風景、傳統的非遺文化、濃厚的曆史底蘊,竹山村通過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将綠水青山變成了真正的金山銀山,為老百姓鑄造出了幸福飯碗。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海外華媒代表拍攝竹山村村民紡織。

苗村實作“三變”,村民有了“三金”

竹山村是一個純苗族村寨,也是中國傳統古村落和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500多年的曆史,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294戶1178人。苗寨依山而建,從山腳到寨子的最高處有867級台階,是名副其實的“半山部落”。

“竹山竹山山連山,走東跑西上下山。出門沒有十米平,其餘不凹就是坎。六月用水貴如油,溪裡無水幹死牛。犁耙跟着雷公跑,三年難逢兩年收。”這首打油詩是過去竹山村的真實寫照。由于自然條件差,村裡的苗族百姓過着“靠天吃飯”的日子。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海外華媒代表們和村民交流。

如今的竹山村實作了“三變”:山區變景區、資源變資産、村民變股民。黃牛拿“年薪”、八旬老人領工資、所有村民有分紅,在竹山村成為現實。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長到2022年的19800元,增長10倍,并實作村集體經濟收入235萬元。

竹山村民收入有“三金”。這“三金”不是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鍊,而是“薪金、租金、股金”——村民不僅上班領工資,也能把閑置房、閑置地出租給旅遊公司收入租金,還有旅遊資源入股分紅。

為什麼竹山村能成為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以及鄉村振興示範村?

“鄉村振興就是一個門檻的距離。”鳳凰旅投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順心向代表團介紹,一方面,當地把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通過保護、挖掘、展示、利用,實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發展文旅、賦能鄉村”的目标。另一方面,他們積極吸納村民參與文化旅遊産業,為村民提供了文化展示、服務員、保安、演員等就業崗位。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體驗傳統文化。

打工不出門,緻富在家門

“真的有牛!好壯的一頭老黃牛!”在竹山村農耕文化展示區,來自馬來西亞的《亞洲時報》媒體顧問江雪鴻激動地拍照記錄。

“這牛可有故事,可以講也是全國最‘牛’的牛。”張順心笑言,眼前犁田的這頭牛,都是拿“年薪”牛,每年4000元。

幾十年來,吳國安老人做着同一樣的事,如今卻有着不一樣的含義。以前趕着牛去田裡是犁田,現在趕着牛去田裡是去景區上班,每月工資2200元;以前犁田是為了生活,現在犁田是展示文化。

南非《非洲時報》副總編輯孫想錄走進非遺展示工坊,“我小時候見過這些紡織工具,左邊這個可以将田裡種的棉花搓成條,再用到右邊織布,滿滿都是童年回憶。”

正在織布的叫麻玉姐,今年77歲;紡線的叫唐小荀,今年71歲。這兩位老人既是非遺文化傳承人,也是景區的員工。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編織草鞋的村民。

“編草鞋,走新路。”編草鞋的一位老人吸引了代表團的注意。今年83歲的吳信胖,既是草編非遺文化傳承人,也是竹編非遺文化傳承人。年輕時,吳信胖老人靠編草鞋、編背簍來養家糊口。現在,他每天坐在家門口編草鞋,既展示了文化,也增加了收入。

通過打造系列非遺文化體驗區,竹山村實作了文化展示有場地、文化傳承有收入、遊客體驗有文化,做到了“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目前,竹山村有76人在景區上班,平均年齡55歲,人均月工資2000元,真正實作“打工不出門、緻富在家門”。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竹山村一景。

海外華媒代表紛紛點贊

海外華媒代表團先後參觀了苗族織布、苗族草編、苗族花帶編織,體驗了抖簸箕、舂碓、磨豆漿,感受到獨具特色的苗族農耕文化、非遺文化、民宿文化,領略了鄉村振興戰略在湘楚大地上深入實踐的竹山大愛。

海外華媒看三湘丨耕牛拿“年薪” 緻富在家門

體驗傳統文化。

“這一趟走訪湖南不虛此行。”來自埃及的《中國周報》副社長朱新娥表示,聽說竹山村之前經濟方面比較落後,因地制宜把苗寨特色利用起來,包括耕牛、紡織、編草鞋和扇子,發揮自己的技能,變成帶來經濟收入的門道,讓當地百姓更加熱愛家鄉,不用出去打工遠離家人,這樣也有益于當地經濟,百姓心也踏實,幸福指數很高。

“鄉村振興就得是這樣紮紮實實地幹。”《愛爾蘭華人報》副社長周瑞琮說,文旅産業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是一個充滿未來的方向。

“我會通過我們各種媒介平台向讀者介紹湖南的鄉村振興新進展,希望更多人來到竹山村觀光旅遊,來感受苗族人民的新生活和新變化。”周瑞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