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我想去die。
樓下的小孩放暑假了,遙遠的法國開始juilletites(七月度假者)了。
隻有我們東亞卷王,被創死在調休和連着上六天班的地獄模式裡。
人家英國,去年開始做「上四休三」的實驗——
61家企業,測試4天工作制模式,為期六個月。
實驗結束後,52家企業決定延長四天工作制,其中18家決定将其永久化。
“它确實證明,更廣泛推出一周四天工作制的時刻已經到來。”
我已經罵不動該死的調休發明者了。
隻想問一問:到底是誰偷走了我的上四休三啊!
Q1: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
上海某不知名外企,工齡三年,上四休三一年。
轉變發生在疫情期間,我們大leader發現,員工在家辦公效率出奇地高。
就是以前周一布置的任務,周五拖拖拉拉才能完成,結果疫情期間無意中發現,大家基本能在周三周四保質保量完成。
再加上外企的特殊性,和客戶常常有時差和空間差,其實很多時候大家就是在單純等待。
上海封控結束後,公司高層開了一周會議,最後宣布上四休三。
當然與此同時,相應的績效和獎金進行小幅度下調。
成都某小縣城體制内,嚴格來說不算上四休三,而是周三下午公休。
一般情況下就是團建,但是可以随便請假,上司不會逼着你參與的。
這好像是我們這邊很多體制内的傳統,我閨蜜上岸四大行,主要在周五下午公休。
但我不太确定其他城市的情況,畢竟不發達小縣城還算清閑。
陝西某煤炭能源公司,這邊機關的傳統就是上四休三,園區内還有上七休五的。
主要和我們這個行業有關,煤炭公司紅利大,基本不愁kpi。
我主要負責地面操控,上班時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Q2 : 心态有什麼不同?
我們現在效率奇高。
心态發生很大轉變,之前總覺得給公司賣命,帶薪拉屎帶薪摸魚是常态。
但是現在上四休三後,大家擔心工作時間完不成kpi,就得占用3天假期,那可虧大發了。
主打一個速戰速決、高效高質,leader連開會的時間都盡量壓縮到20分鐘。
大家都是有經驗的員工,領到任務just do it ,自己按照流程,對接部門,根本不需要誰攆屁股後邊催進度。
偶爾項目需要加班,同僚都很配合,擰成一股繩盡快解決,盡快休息。
我真的沒有任何怨言,甚至覺得适當加班是我欠公司的!
了解一下,從牛馬進化到人還需要一些過渡期。
周三公休最大的好處昂,就是每一天都有盼頭。
周一進制氣滿滿,周二就馬上要放假,周三上午摸摸魚,聊聊下午的計劃。
周四咱四舍五入一下,馬上就可以熬到周末,一整個熱情高漲。
不瞞你說我每天上班對接辦事群衆,笑得嘴巴咧到耳後根,就和複習申論看到那句話似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感謝家裡逼我考公,畢業就直達宇宙的盡頭!
emmm,沒經曆過上五休二,也沒經曆過上六休一,是以對于上四休三感覺還好。
我倒是羨慕我哥們兒,直接休五天假,在家裡整整打一星期遊戲,爽飛。
Q3 : 休息日都在幹嘛?
買了随心飛,上海最大的好處就是國際大都市,交通超友善。
每個月都能短途旅遊一次,心态從之前的打卡轉變到現在的享受當地生活。
一般周四傍晚到嘛,吃個宵夜看看夜景,第二天早起逛早市。
吃了廣州超道地的早茶,東北半夜十二點的烤豬腳兒,還有天津一大早的大糖果子,一定要出剛出鍋的!
不出去玩的周末,在家慢悠悠曬太陽,上海本身晴天沒那麼富裕。
以前總覺得沒時間培養愛好,上五天班人整個是電量耗盡的狀态,今年春天我還把單車提上日程,經常和騎友長途。
明明玩了兩天,睜眼發現還能浪一天,每個星期天早上,我都要抱着被子打滾尖叫的!
一半時間參與團建,我們上司年齡大,但很願意聽年輕同僚的。
經常會組織露營、徒步、農家樂,我戶外裝備都買了好幾套。
當然還有成都人必備的麻将和喝茶咯,這個不細說啦,反正以玩為主,不賭錢,不然要被通報的。
另外一半時間逛商場,周三商場幾乎空空蕩蕩,電影随便包場,還會借我妹的大學生會員,在海底撈一個人吃火鍋。
不過我們成都自己的火鍋更好吃,主要這不是趁打折和吃豬肚雞鍋底嘛。
第一天喝酒,打撞球到深夜兩點。
第二天睡覺,睡到中午十二點,再叫朋友出來喝酒,網吧打遊戲。
第三天睡覺,等上班。
最近開始學調酒,有時候要占用半天周末。
再就是等五一,湊個八天假期,今年去泰國玩耍了,時間剛剛夠。
Q4 : 對工資滿意嗎?
本來因為上四休三,績效獎金下調了。
但是我們連着兩個季度kpi超額完成,總部那邊又重新調高了獎金。
當初那些拿着n➕1走了的前同僚,好像還挺懊惱的。
不過有了生活之後,我對于工資好像沒那麼在意了。
物欲一直在下降,開始反思消費主義,生活中不花錢就能獲得的快樂越來越豐富了。
看着我的綠植開花,騎車穿過上海的婆娑樹影,内心有一種非常充沛的能量。
我好像了解法國人,為什麼會永遠在太陽底下,閱讀一本書了。
體制工資是死的,不會有任何變化的。
不過我們成都人都樂天知命,賺多少花多少,豐儉由人嘛。
而且我也不愛旅遊,成都舒服得很,不喜歡當特種兵,擠人山人海。
錢基本隻用來喝茶、吃火鍋、給小姐妹輸麻将錢。
年薪比較高,但是我們這一行,沒有最高隻有更高。
看多了同僚年終獎比我年薪還高,現在心态相對而言比較平和。
還有同僚和我一年入職,結果今年老家底下挖出煤礦了。
害!
Q5 : 想對上五休二的讀者說點什麼
把我的好運傳遞給你們!上四休三拯救人類!再堅持一下!
實在不行考個公吧,賺得不多,但幸福指數高哇。
祝你家挖出礦。
中國每周平均工作時長48.7小時,而1970年,僅需要工作38.8小時。
南韓每周工作時長,在法律上,可延長至69小時。
而日本,用NHK的說法就是,每一年,日本人要比歐洲人多工作十三個月。
紀錄片《日本的即抛型勞工》,展示了過勞死大國裡,碼農中原翔太的日常: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精神瀕臨崩潰,無暇顧及周圍的風景,四季不辨,晝夜不分。每天耷拉着頭,拖着沉重的步伐去上班、一坐上辦公室的椅子,眼前就隻有電腦,也聽不見周圍的聲音……」。
我們還可以再複習一遍,8小時工作日和周末的曆史:
1877年,美國勞工開展全國性的罷工活動,提出“8小時工作日”和“設定周末”兩大訴求。
同年,資本家同意了設定周末。
1886年,芝加哥勞工聯合起來,再次提出“8小時工作日”。
1888年初,迫于壓力,最終通過并在全國推行。
不說了。
願955和996的你我都有,後人乘涼的好運。
實在太累的話,沒關系,今天周五,下班喝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