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作者:MED24

自2023年4月下旬開始,新冠病毒來了一個回馬槍,國内感染病例數不斷上升,到6月初上升趨勢減緩。期間,“新冠”、“二陽”反複多次登上微網誌熱搜,新冠二次感染成為公衆聚焦的話題。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二陽微網誌話題截圖

随着身邊“二陽”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對于新冠的恐懼再次被喚醒,甚至有傳聞稱“陽了超過8次就會死”。這個網絡傳言是根據“美國複陽次數最高記錄好像是8次”的消息改編而來,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事實上,新冠感染最高紀錄是8次,并不代表感染8次以後就會死亡。“陽 8 次會死”是假,但确實有研究[1]表明,多次感染新冠病毒會導緻死亡、住院和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明顯增加。

不僅如此,權威醫學期刊今年5月下旬最新發表的一項關于新冠後遺症的大型研究[2]也發現,與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二陽”甚至多次感染者發展為“長新冠”的可能性更大。

新冠感染後,建議及時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幹預。早期應用抗病毒藥物,可減少身體多個組織器官因感染産生的損傷,這目前正成為專家和醫生新的共識。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感染次數越多,住院和死亡風險越高

一項發表在全球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1]使用了2020年3月到2022年4月期間美國榮民事務部的國家醫療保健資料,共納入研究對象580萬餘人,包括超44萬名僅感染一次的新冠病毒者、4萬名多次(兩次及兩次以上)感染者以及作為對照人群的530萬名未感染者,分析了感染病毒後6個月内死亡、住院的風險。

研究結果表明,多次感染新冠病毒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是僅感染一次者的2.17倍。除了死亡風險翻倍,與僅感染一次者相比,多次感染者的住院風險增加了3.32倍。而且在未接種和已接種疫苗或加強針的人群中,都觀察到了這種情況。分析結果還顯示,發生重症住院的風險随着感染次數的增加而增加。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感染次數越多,長新冠風險越高

關于“長新冠”,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将其定義為新冠病毒長期影響,是指發生在具有可能或确診新冠感染史的人群中的疾病;通常在新冠感染發病後三個月内發生,症狀和影響持續至少兩個月。這些症狀和影響無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也常被稱為新冠急性感染期後遺症 [3]。

“長新冠”最突出的12項症狀包括嗅覺和味覺喪失、勞累後不适、慢性咳嗽、腦霧、口渴、心悸、胸痛、疲勞、性欲改變、頭暈、胃腸道問題、異常的動作和脫發,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3]。

除了住院與死亡風險外,上述《Nature Medicine》上發表的研究[1]還表明,多次感染新冠病毒還會顯著增加多個器官系統健康風險。與僅感染一次的人相比,多次感染的人患肺部疾病的風險高3.54倍,患肺外器官系統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3.02倍,患凝血和血液系統疾病的風險高3.10倍;除此之外,患胃腸道疾病、疲勞、腎髒疾病、糖尿病、心理健康障礙、肌肉骨骼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也高于僅感染一次者1.60-3.55倍(見下圖)。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多次感染者與僅感染一次者 全因死亡、住院和“長新冠”的風險和負擔[1]

更重要的是,研究還發現上述不良健康結果的風險随着感染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與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對照組相比,僅感染一次的人發生至少一種“長新冠”風險增加1.37倍,感染兩次的人風險增加2.07倍,而感染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人風險增加2.35倍。同時,分析結果也顯示,發生肺、腎髒、胃腸道、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同樣随着感染次數的增加而增加。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感染1次、2次和3次或以上的“長新冠”累積風險和負擔[1]

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在今年5月25日最新發表的一項關于新冠後遺症的大型研究[2]也發現,與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二陽”甚至多次感染者發展為“長新冠”的可能性更大:重複感染患者發生“長新冠”的比例在20%以上。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脆弱人群,“長新冠”可能性更高

對于普通人群來說,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後,因為體内已經有了抗體,再次感染的症狀通常較輕。而對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和基礎性疾病較重等脆弱人群,每感染一次,就會對免疫系統造成一次重大的打擊,重複感染後發生重症、合并症、“長新冠”等的可能性會高于普通人群。是以此類脆弱人群應該盡量避免再次感染。

如果不幸确診“二陽”、“三陽”(自測抗原陽性或核酸檢測陽性)了,無論是身體健康的青壯年還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都應盡早服用抗新冠病毒藥物。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盡早用藥有兩大方面的好處:

(1)能阻斷病毒複制,降低體内病毒載量,降低感染者的傳染性,對周圍人群特别是脆弱人群起到保護作用;

(2)可以通過減少傳染,降低病毒變異幾率,避免新的變異毒株出現。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後,72小時内服用抗新冠藥物效果最佳 來源:新京報

對于脆弱人群,更應當第一時間使用新冠特效抗病毒藥物,以及時阻止體内病毒的複制,減少重症和“長新冠”發生風險。

2023年1月,由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組織編寫并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就指出:抑制病毒複制對控制新冠病毒感染進展至關重要,抗病毒治療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口服新冠感染抗病毒藥原則上應盡早使用,尤其建議在出現症狀後24至48小時内使用。

《共識》特别強調了65歲以下,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礎疾病的感染者在出現症狀後,盡快使用抗病毒藥物;65歲及以上感染者,不論有無基礎疾病,在出現症狀後,盡快使用抗病毒藥物以減少重症的發生 [4]。

《柳葉刀(Lancet)》2022年釋出的一項納入100萬人的真實世界研究[5]也證明,對于60歲以上高危人群,口服新冠抗病毒特效藥可以顯著降低住院風險和死亡風險。是以,對于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用藥切勿觀望等待,更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覺得“二陽”、“三陽”熬一熬就能再次過去,一定要在出現症狀後盡早用藥。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3CL小分子藥物,為抗新冠病毒藥物首選

目前,已有多款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物在國内上市,如3CL靶點抑制劑Paxlovid、先諾欣等。關于各類藥物的選擇,感染性疾病專家、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曾指出:3CL蛋白酶在新冠病毒複制過程中發揮最主要的作用,抑制該位點效果最好,是以建議以這類藥物為首選。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介紹,新冠病毒3CL靶點具有高度保守的特點,3CL靶點新冠藥對目前“二陽”流行株XBB依然有效。同時,由于人體内沒有同源蛋白,3CL蛋白酶抑制劑安全性高,無生殖毒性和遺傳毒性。

大陸著名的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表示:有效的抗新冠藥物,預期可對防止重症起到關鍵作用。在抗新冠藥物中,3CL藥物是主流,聯用利托那韋療法的國際同靶點藥物Paxlovid已從“緊急使用授權”正式獲得美國FDA準許,證明了該療法的有效和安全性。根據FDA對Paxlovid臨床試驗資料的審查,在首次出現新冠症狀後5天内接受藥物治療的成年人中,住院或死亡風險被降低了86%;在出現症狀3天内接受治療的成年人中,同等風險降低了89%。

總而言之,在未來與新冠病毒持續的鬥争中,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個體角度,要做好防禦措施,避免“二陽”、“三陽”重複感染對機體的健康危害。同時,也要認識到第一時間使用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物的重要性,如果确診感染,要盡早用藥,阻止體内病毒的複制。這不僅是對個人健康負責,也是對社會公衆健康負責。

參考文獻:

[1] Bowe B, Xie Y, Al-Aly Z. 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Nat Med. 2022 Nov; 28(11):2398-2405.

[2] Thaweethai T, Jolley SE, Karlson EW, et al. Development of a Definition of 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JAMA. Published online May 25, 2023.

[3] WHO website.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COVID-19長期影響https://www.who.int/zh/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post-covid-19-condition

[4] 張福傑,王卓,王全紅,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23, 16(1):11.

[5] Wong CKH, Au ICH, Lau KTK, et al.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molnupiravir and nirmatrelvir plus ritonavir against mortality, hospitalisation,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ambulatory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SARS-CoV-2 infection during the omicron wave in Hong Kong: an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2022 Dec; 22(12):1681-1693.

本文稽核專家: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劉巧

580萬大樣本資料表明:感染新冠次數越多越危險!

撰稿 | 易自

編輯 | 邢亞琳

審校 | 張聰 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