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文明新形态的理論超越與價值意蘊

作者:光明網

作者:趙輝輝(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公德心、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強調指出:“黨上司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時,再次強調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中國共産黨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态”這一重大論斷,标示着中國共産黨一百多年的奮鬥曆程和光輝業績對于世界文明的偉大曆史意義。在人類文明演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文明的全新道路,為人類文明進步帶來了新希望。這種文明新形态符合社會形态演進的基本規律,代表着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底蘊。

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曆史坐标與理論超越

人類文明形态是映照曆史、連接配接未來、貫通中西的宏大新概念,是對人類物質生産活動及其交往關系、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等的總體表達。依據不同的尺度和标準,可以将人類文明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既有以工具變革為标志,以鐵器、蒸汽、電器、人工智能為表征的“技術文明”;也有以制度變革為标志,以奴隸制、農奴制、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為表征的“制度文明”;更有以地域屬性為标志的“西方文明”或以時空方位為标志的“現代文明”等。在諸多文明形态中,居于中心地位且具有普遍意義的是“制度文明形态”,它歸根結底是人類“社會形态”的表現形式。

從世界曆史演進看,人類文明新形态内嵌于“社會形态”,是對資本主義開創的“現代文明”的超越。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主要以社會形态的更替來實作。馬克思認為,“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産階級的生産方式可以看做是經濟的社會形态演進的幾個時代”。這裡,馬克思揭示了人類文明形态演進的幾個典型形式。其中,資本主義開創的現代文明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推動傳統社會向工業化、民主化、法治化和都市化轉型,開創了“世界曆史”,是一種現代工業文明形态,馬克思稱之為“現代社會”或“現代生産方式”。但是,現代工業文明并不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形态和最理想模式,它與生俱來攜帶着資本與勞動的對抗性沖突,這種沖突是“現代私有制”和“現代災難”的根源,是人的異化、階級對抗、社會分裂和自然退化的罪魁禍首,已經引發了普遍的“現代貧困和衰頹”,造成了“現代危機”。由此,馬克思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設想了一條超越資本主義文明的新道路,即通過颠覆資本邏輯,最終建構社會主義文明。這條道路是人類文明新形态的理論底色和曆史坐标。

從理論性質看,科學社會主義打破了“西方中心論”和“工業文明”獨霸天下的局面,開創了人類走向“自由人聯合體”的文明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态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樣态,是對傳統社會主義文明的超越。在人類文明圖譜中,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正在走向衰微。社會主義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共産主義是指向未來具有“終極意義”的文明形态。這兩種文明是接續存在、由低到高不斷發展的,它們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的嶄新樣态和最高形态,是代表現實又預指未來的最先進文明。在世界曆史場域中,社會主義跌宕起伏、波瀾壯闊,開創了人類文明的非凡程序,産生了人類解放的積極效應,中國将這種文明植入現實并形成開創性、世界性示範效應。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也沒有可供複制的“模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歸根結底是代表人類未來文明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也就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事實上,人類文明新形态超越了傳統社會主義形态,在理論性質上屬于科學社會主義,在空間坐标上強調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文明,在時代标志上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旗幟。是以,人類文明新形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文明底本。

人類文明新形态的理論特質與價值意蘊

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已經成為表征美好生活、曆史進步、世界大同的“文明符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不僅打破了資本主義文明一統天下的局面,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國大地并結出了文明之果,成為獨樹一幟的人類文明新形态,具有十分鮮明的理論特質和價值意蘊。

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統一。人類文明演進并不是雜亂無章、任意而為的,而是由其自身規律決定的。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躍升無不以生産方式的變革為前提,這種變革既有量的積累,也有質的飛躍。人類文明新形态毫不排斥曆史發展的規律性,它“新”就“新”在契合社會形态演進的最新階段,代表未來發展方向,即出現的曆史階段新、時間序列新、發展前景新。但是,并不是在曆史時序中最新出現的文明都可以稱作新形态的文明,還要看這種文明是否契合人民的主體選擇性,即合目的性。人類文明新形态與其他文明形态不同,它突破了“以資本為中心”的文明邏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超越資本邏輯、彰顯了人的價值的新文明。

既定性與過程性統一。在人類文明演進邏輯中,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文明必然戰勝資本主義文明,未來社會文明具有曆史必然性,這是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既定性。但是,從現實來看,中國的社會主義文明并沒有完全“定型”,而是正在生成中的文明,具有過程性。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出場得益于社會主義中國發生的曆史性巨變,得益于中國共産黨一百多年奮鬥取得的曆史性成就,這種巨變和成就把社會主義文明推向了曆史的前台,成為人類可供借鑒和選擇的文明新形式。由此,人類文明新形态既具有既成性,也具有過程性,是一種以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為指引并朝着這個既定目标不斷發展的文明新形态。

普遍性與特殊性統一。人類文明新形态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的“中國的文明形态”,而且是具有普遍示範效應的面向“世界的文明形态”。面對全球治理難題和“世界之問”,中國送出的“世界答卷”是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人類進步潮流,促進人類和平發展。這是人類文明新形态内蘊的普遍性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即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的文明之果,這與西方式現代化有着本質差別。中國式現代化把“人的現代化”與“各個領域的現代化”統籌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優勢明顯的“疊加式”“複合式”和“并聯式”現代化方案,為人類文明增添了新色彩,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态的獨特性價值。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