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作者:雲山文史v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文|木木

編輯|觀星

奴隸制作為一種制度,在歐洲随着羅馬帝國的滅亡一度陷入沉寂。中世紀末期,“基督徒不能奴役基督徒”已經成為西歐各國公認的原則。

在西班牙,盡管存在大量的奴隸,但他們主要是基督教聖戰中俘虜的異教徒。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農民則在15世紀就開始組織起來要求結束奴役的“惡劣習俗”,并且迫使地主們接受了基督教農民并非奴隸的觀念。同樣,在英國也存在類似的觀點。

西摩·德雷舍斷言:“中世紀晚期英國的仆人和他或她的雇主之間的關系是以契約為核心的。”

這種觀點僅僅限于同為基督徒的本地居民之間,當他們與信仰不同的異族人接觸時,通過戰争将異族人俘虜變成奴隸就是合法的舉動。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一、奴隸制的起源與發展

西班牙人對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以及十字軍期間的英國人對阿拉伯人都表現出這種态度。西班牙與異教文化接觸的時間與深度、廣度都要遠遠超過英國。

是以與英國相比,15世紀的西班牙不僅明顯存在奴隸制,而且也有正式實行的奴隸制法律。但此時西班牙的奴隸主要為國家所有。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從事建造和劃槳等苦役,并不構成經濟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大航海時代的開始,歐洲人開始接觸到非洲奴隸制中一個重要特征,即奴隸是重要的、可供買賣的财産形式。

最早接受這個特征的是葡萄牙人,他們成為歐洲參與非洲奴隸貿易的先驅。很快,與葡萄牙毗鄰的西班牙也參與進來。

西班牙和葡萄牙不僅買賣黑人奴隸,而且還在它們控制的大西洋東部島嶼。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馬德拉、聖多美和加納利群島上,使用黑奴在甘蔗種植園生産,這樣就使奴隸制具有了經濟生活的内容。這種使用奴隸生産的模式則被西班牙人搬到了他們征服的美洲地區。

由于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殖民地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那裡是美洲僅有的印第安人處于農業社會狀态之下且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

是以在早期他們可以從印第安人中間獲得充足的勞動力供應,印第安人成為奴隸的主體,隻有少數黑人作為貼身仆人跟随西班牙殖民者來到美洲。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有兩件事情推動了西屬美洲殖民地從使用印第安奴隸向使用黑人奴隸的轉變。第一是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疾病在印第安人中造成的瘟疫大流行。

16世紀40年代和60年代發生的兩次大瘟疫使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據統計,1519—1600年西屬美洲的印第安人口減少了75%以上。

人口的銳減使西班牙殖民者越來越難以從印第安人中獲得足夠的勞動力。第二是西班牙王室為了加強對美洲殖民地的統治,很快就采取措施削弱在美洲的大地主的權力。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1542年,查理五世頒布了《印度群島的新法律》,規定:“從今以後,總督、統治者、地方法官、新土地的發現者或其他人都不得根據法律或通過讓渡所有權、出售、或其他任何方式或手段将印第安人置于托管之下”。

進而确定了印第安人作為“自由的王室臣仆”的地位。在這雙重打擊下,西班牙殖民者不得不轉而尋求新的勞動力來源彌補印第安勞工減少造成的缺口。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推動了黑奴制在西屬美洲的出現。實際上,早在16世紀初,西班牙就已經小規模地将黑奴運入美洲。

1510年,西班牙國王費迪南就曾授權将50名黑奴運到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的金礦工作。

1550年以前,運往西屬西印度群島的黑人數字為1.5萬人,此後由于印第安人口的銳減和西班牙王室對大授地制的限制,導緻輸入西屬美洲殖民地的黑人人數迅速增長。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1550—1595年間,輸入西屬美洲的黑人為3.63萬人。1595—1600年間,更是增加到8.05萬人,使整個16世紀進入西屬美洲的黑人總數達到16萬人。

17世紀,在像利馬、墨西哥城、基多、卡塔赫納那樣的大城市中,黑人已經構成了人口總數的15%—20%。1640年,在西屬美洲的兩個主要總督轄區———新西班牙和秘魯。

黑人數量分别達到15萬和30萬人。這些黑人大多是在甘蔗種植園或礦山中工作的奴隸。這說明到17世紀,黑奴制已經成為西屬美洲經濟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在英屬大西洋地區,由于沒有密集的印第安人口,使得以印第安人為主要勞動力來源的想法從一開始就不能實作。

在建立之初,英屬美洲殖民地主要是以另一種強制勞動力———契約奴———來滿足其勞動力需求的。

1650—1699年,共有75680名移民來到弗吉尼亞,其中四分之三都是契約奴。但是英屬美洲大陸殖民地始終僅限于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狹長沿海地帶。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與西屬美洲相比面積狹窄,英屬西印度群島可耕地更少,不可能無限制滿足契約奴在契約期滿後獲得土地的需求。

是以,英國很快就轉向将囚犯、流浪漢、無家可歸者以強制手段送往英屬美洲作為契約奴。

1664年,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理事會向議會提出報告,建議向英屬美洲出售“鄉村中的窮人和懶漢”。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所有強壯的乞丐,以及其他屢教不改的流氓和遊手好閑者”,并且将“所有的重罪犯和應判死刑的囚徒”判處在英屬美洲殖民地服五年、七年或更久的苦役。

這就是所謂的強制契約奴。很快他們就取代了以前自願簽訂合同的契約奴成為英屬大西洋地區,尤其是英屬西印度群島的主要勞動力。

巴貝多作為17世紀中期英屬大西洋地區種植園經濟的代表,就由于大量地接受這種強制契約奴而被時人諷刺地稱為“全英國抛棄其強盜、無賴和罪犯的垃圾堆”。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然而,契約奴的契約期始終是有限的。這就使英國的公司、業主和殖民者們不得不時常面對如何擷取新勞動力的問題。在這方面,可以終身奴役的黑奴顯然比契約奴更有吸引力。

據記載,英屬大西洋的第一個黑奴于1616年出現在百慕大。此後不久,弗吉尼亞也開始輸入黑奴。1619年,約翰·羅爾夫彙報說,他從一艘荷蘭戰艦上購買了20個黑人。

此時,英國社會的主流人口觀點也在逐漸發生變化。17世紀初,英國社會的主流觀點認為窮人和無業遊民是社會的包袱,将他們作為契約奴運往殖民地有利于英國社會的穩定。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在英國資産階級革命之後,由于戰争、瘟疫和向美洲移民造成英國國内人口銳減,1656—1671年間英國總人口大約減少了40萬人。

在此背景下,英國的重商主義經濟學家們開始強調人口是潛在的勞動力和财富來源,而把殖民地視為與母國争奪勞動力的潛在對手。

1670年,英國的經濟理論家羅傑·庫克警告說:“我們人民的利益,要求我們減少向殖民地的移民定居,并且限制在愛爾蘭的重新移民。”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這種種因素使得17世紀中期之後英屬大西洋地區輸入的契約奴和強制勞工數量逐漸減少,價格也越來越貴,進而推動了當地的主要勞動力從契約奴向黑奴轉變。

最早做出這個轉變的是巴貝多。1643年,當地隻有不到3000名黑人奴隸,但是到1646年,就有近2.5萬名黑人奴隸被輸入該島。

1660年,島上的黑奴人數已經超過了白人的數量。1680年的人口普查表明,白人契約奴和強制勞工的數量已經減少到2314人,在近9萬英畝可耕地上工作的主要是38782名奴隸。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175個最大的種植園主每人擁有的奴隸人數都在60個以上。狹小的巴貝多不能滿足種植園主對财富的渴望,于是他們前往其它英國殖民地尋求更多的土地和财富。

這樣,黑奴制也随着他們的遷移而傳播到牙買加、背風群島、切薩皮克灣地區和卡羅來納。

牙買加的黑奴人數從1660年的500人增加到1720年的8萬人,背風群島的黑奴人數從1660年的2000人增加到1720年的4.17萬人。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根據最新的統計,1700—1775年間進入英屬北美大陸殖民地的黑人數量為27.84萬人,占同期移民總數的47.5%。這些黑人絕大多數都是以奴隸身份來到這裡的。

是以從17世紀末開始,黑奴制已經在英屬大西洋地區牢固地确立起來。

從上述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奴隸制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商人和種植園主階層在英屬和西屬大西洋地區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相形之下,西班牙王室在這個過程中施加了更大的影響,而英國王室的作用相對較弱。這和當時英國正處于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王室力量受到巨大削弱有關。

另外,兩國殖民地不同的人口和自然條件也使它們的奴隸制采取了各自不同的發展途徑。這樣,母國和殖民地之間的互動影響從一開始就在奴隸制身上展現得十分明顯。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二、英洋奴隸制的種族關系

近代奴隸制從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對異教徒和異民族歧視的色彩,這在英國和西班牙都是如此。

自從8世紀白衣大食征服伊比利亞半島以來,西班牙就一直處于和伊斯蘭教徒的戰争之中。對摩爾人的懷疑和不信任根深蒂固,二者之間的通婚是受到嚴格禁止的行為。

英國和異教徒與異民族的接觸較少,但在歧視程度上絲毫不遜于西班牙人。這種态度最初集中展現在愛爾蘭人身上。

比如為了防止英國人被愛爾蘭人引誘“堕落”,1366年的基爾肯尼法案禁止英國人與愛爾蘭人通婚或同居。

盡管它們在和異民族打交道時都表現出深深的歧視和排斥,但是二者還是存在着某些細微的差别。當伊斯蘭教徒入侵伊比利亞半島時,阿拉伯文化在許多方面比西班牙文化更加先進。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不管如何排斥,西班牙人始終不能忽視和抹殺阿拉伯文化的存在,也不能完全斷絕與它的交流。

而英國人在愛爾蘭遇到的則是一種相對落後的文化,這加強了他們的優越感,并且可以使他們盡力減少與當地文化的接觸,通過隔離以防止自己的“堕落”。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相對來說,在處理和異民族的關系時,西班牙人表現得比英國人更加寬容。當他們首次來到美洲時,這種差别也影響了他們對于美洲土著居民的态度。

哥倫布這樣描寫他在加勒比海遇到的第一批印第安人:“他們都是身材很好,非常英俊的人。他們的頭發并不卷曲而是像馬鬃一樣長長地飄拂着。他們都有寬闊的前額和雙手,他們的眼睛又大又漂亮。”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相比之下,英國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描述則強調他們的落後。1641年從馬薩諸塞回到英國的休·皮特聲稱:“野蠻的印第安人和愛爾蘭人并無太大差別。”

是以,西班牙人并不反對與他們征服的印第安土著通婚。1503年,西班牙國王費迪南和王後伊莎貝拉在給伊斯帕尼奧拉島總督的指令中,指令他嘗試讓一些基督徒男子娶印第安女子。

并讓基督徒女子嫁給印第安男子,這樣他們就能彼此交流和教育。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印第安人可以接受我們神聖天主教信仰的教導,并學會如何在他們的土地上工作和管理他們的财産,進而變成理性的男女。1514年,西班牙王室正式準許種族間通婚。

由此則導緻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的孩子大量出生,對這些混血兒西班牙人也并不排斥。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三、種族界限

1531年,查理五世指令墨西哥總督将“所有印第安女子所生,并且和印第安人居住在一起的西班牙孩子”集中起來,并給予他們西班牙的教育。

那些婚生的混血兒被自然地認為是克裡奧爾人。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這種融合為西班牙王室将印第安人定義為“王室的臣仆”并力圖削弱大授地制對他們的奴役提供了條件。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相比之下,英屬大西洋地區的種族界限則要嚴格得多。就像在愛爾蘭一樣,來到美洲的英國殖民者時刻擔心他們會被印第安人引誘“堕落”。

威廉·西蒙茲在1609年一篇祈禱文中,警告說:“亞伯拉罕的子孫們必須保守住這片土地,他們不能與未行割禮的異教徒通婚,違反這一規定就毀掉了這次航行獲得成功的所有希望。”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弗吉尼亞殖民者生活在用栅欄圍起的“派爾”之内,盡量不和印第安人接觸。在清教徒占主導地位的新英格蘭殖民地,這種種族隔絕更為明顯。

1676年以前,新英格蘭沒有出現過英國移民與印第安女性之間的通婚事件。1691年,弗吉尼亞也通過了法案,明文禁止英國移民和印第安人通婚。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當然,諸如同居和強奸之類的性關系還是存在的,但是由此産下的混血兒為數甚少而且很快就在曆史記錄中消失了。

這樣,至少在殖民時代早期,英屬大西洋地區并沒有出現一個像西屬大西洋地區那樣明顯的混血兒階層。

随着黑奴制在西屬大西洋和英屬大西洋的建立,西班牙人和英國人對異族的歧視中又增加了膚色歧視的内容。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不論是在天主教還是在新教中,都出現了黑皮膚就是上帝詛咒的标志的說法。

西班牙耶稣會士阿朗索·德桑瓦多爾聲稱:埃塞俄比亞人的黑皮膚不僅來自諾亞對他的兒子含的詛咒,而且也是上帝賦予他們的天生的和内在的特征。

在這種極熱的氣候下,孩子們遺傳了這種膚色,作為他們遺傳自那個膽大妄為地譏笑其父親而受到懲罰的祖先的标記。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是以,埃塞俄比亞人是含的後代,含是世界上第一個仆人和奴隸,他所受到的懲罰令他的兒子和後代們的皮膚變黑。這種觀點在新教的英國也同樣甚為流行。

1615年,傳教士托馬斯·庫珀在對弗吉尼亞移民的演講中将非洲的黑人稱為“被詛咒的含族”。

直到18世紀,它還成為英屬大西洋地區的種植園奴隸主們在日益高漲的廢奴主張面前為奴隸制辯護的主要論據之一。這種觀點無疑使奴役黑人的行為具有宗教上的正當性和必然性。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即使如此,西屬大西洋地區和英屬大西洋地區對黑奴的态度仍然存在差異。在西屬大西洋地區,天主教會并不排斥甚至積極主張讓黑奴皈依基督教。

在宣揚黑奴應該服從其主人的時候,天主教的傳教士們更多強調的是他應該順從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強調他的劣等種族地位。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你不是作為奴隸而是作為孩子服從的。你不是作為奴隸而是作為自由人工作,因為上帝會因你的工作付給你報酬。”

同樣,在西屬大西洋地區,西班牙人與黑人通婚的現象也和他們與印第安人通婚的現象一樣普遍。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雖然西班牙人和克裡奧爾人力圖以膚色為基礎建立起嚴格的社會等級,但是一個龐大的混血兒階層卻使他們的企圖瀕于破産。

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通婚生下的麥斯蒂索人、西班牙人與黑人通婚生下的穆拉托人,印第安人與黑人通婚生下的桑博人,構成了這個混血兒階層的主要成員。

15-18世紀,英屬與西屬大西洋奴隸制的差别,展現在哪些方面?

18世紀藝術家們所創作的“混血人畫”有100多套,充分反應了西屬大西洋地區種族情況之複雜。在這種情況下,種族障礙往往很容易突破。

在新西班牙,一個混血兒隻要在此後三代中與上一等級的種族通婚,就可以被視為純種的西班牙人。

17世紀末以後,由于王室金庫的匮乏,甚至規定隻要出錢購買身份證書就可以将一個穆拉托人變成白人。而這種做法在英屬大西洋地區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