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作者:看曆史浮沉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下“關注”,既友善您讨論分享,又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援,非常感謝!

伴君如伴虎,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可能無法想象這種感覺。

但是在古代君主專制的情況下,陪伴在皇上身側,雖然升遷快,但是因為做錯一件事或一句話就被殺頭的風險也很大。

是以在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一種叫做“免死金牌”的東西,很神奇的樣子,它的官方名字叫做丹書鐵券,在鐵上用朱砂寫字。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契約精神,即把皇帝的承諾寫下來給大臣,限制皇帝不能随意殺害大臣,而有功的大臣也可以憑借這塊金牌,關鍵時刻保自己一命。

免死金牌并非是長期有效的,早在給大臣時,皇帝就已經規定好使用的時間和使用的次數了,這個大部分按照功績的大小來定。

有的大臣可能會允許犯幾次錯也會被赦免,或者這個福利也會留給下一代,都是根據皇帝的規定來。

那麼問題來了,免死金牌真的能夠免死嗎?有了它,是不是就萬無一失了?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免死金牌真的“免死”嗎

朱元璋登基初始,共命人制作了35塊金牌,随後全部發了下去,給那些有着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們。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這其中有一位叫做李善長的人物,十分受到朱元璋的寵信,朱元璋認為他可以與大丞相蕭何相比拟。

他當時也是擁有35塊金牌中的一員,可是有什麼用呢?他最終還是以一種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方法被賜死。

備受老朱寵愛的大臣是如何被賜死的呢?一起來走近李善長的故事,看看他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李善長在跟随朱元璋攻占滁州時,他的第一個職務是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以及人員配置設定。

除此之外,還負責日常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亂世出英雄,當時很多人都在擇主,出于對李善長的信任,朱元璋又将“人事部經理”這個職務也交給了李善長。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當時的一些來“應聘者”都由他來面試,最終朱元璋隻負責接收結果就行。

也是因為李善長從中的斡旋,使得“應聘者”也能感受到來自老朱集團的誠意,朱元璋對此人更加重視,隻要有需要起草文書的工作,朱元璋也都會交給他來做。

後朱元璋經常率軍征戰,李善長便是他最堅實的後盾。前線将士的糧饷從來沒有耽誤過,李善長經常會幫助朱元璋分析形勢。

摒除專賣鹽的弊端,設立茶法,研究開礦冶鐵之法,百姓的生活得到日益的提高。

朱元璋即位後,封李善長擔任大禮使,并令他兼任太子少師,參與決定軍國大事。

朱元璋巡視汴梁時,依然由李善長留守後方,他下令一切事情李善長都可以不經請示靈活處理。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也就是說他可以先斬後奏,這個權利可不小,簡單來了解,都能趕上太子監國的意思了,可以看出此時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信任度。

在後來的封賞功臣上,朱元璋認為雖然李善長沒有行軍打仗,但是多年來始終跟随,而且辦的每一件事都沒有差錯,于是應該狠狠的封賞。

于是授予他“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的稱号,這一屆文臣能夠得到這樣的封賞非常難得。要知道,他要比徐達、常遇春等武将還要更勝一籌。

同時朱元璋授予免死金牌,此金牌可以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

也就是相當于送出了兩塊金牌,不僅如此,子孫能夠世襲他年祿四千石的權利,即使後世不做官,也能吃穿不愁了,等于是一張長期不過期的飯票。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後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娶得臨安公主,與朱元璋的關系更加親上加親,地位也随之升高。

花無百日紅

建國初,朱元璋對李善長确實是很器重,但是後來就能夠發現,朱元璋對他的信任似乎有所減少,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事,讓他改變了想法呢?

可能因為長期的這種寵愛,難免讓李善長有些恃寵而驕,他表面看起來溫和,但内心卻為人很苛刻。

在官場中遇到與他意見不一緻的情況,便會将此事奏報給朱元璋,再加上自己的陳述理由,中丞劉基就是因為與李善長有争論後,後辭官回家。

這個時候李善長的權利應該是達到了頂峰時期,他心性上的變化讓朱元璋有些不悅。胡惟庸的謀反是李善長地位發生改變的起因。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胡惟庸何許人也,他與李善長是兒女親家,胡惟庸官位的提升最初就是受到了李善長的舉薦。最終官至丞相。

可以說是李善長最中意的門生,在他退休之後,朝堂上的動靜都由胡惟庸傳達。

但胡惟庸有了權勢之後,也越發變得目中無人,甚至連朱元璋都不放在眼裡,很多應該向朱元璋彙報的事情他都會先斬後奏。

有一次,有藩國前來觐見朱元璋,胡惟庸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竟然沒有告訴朱元璋,一直等到使臣到了皇宮門口,朱元璋方才得知,這樣就有些尴尬了。

朱元璋大怒,這是真的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了,那你是想當皇帝嗎?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後來,胡惟庸以5條大罪被處死,其中有一條就是謀反罪,對于胡惟庸到底有沒有反應後世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可以确認的是,朱元璋殺心已起。

至于有沒有反心,都逃不過這一死,正好胡惟庸的這種連續作死的行為給了朱元璋機會。

在胡惟庸死後,據不完全統計,與胡惟庸有關系的人很多都被處死,數量可達幾萬人。而且朱元璋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

有任何事情直接向皇帝彙報,規定以後都不允許再設立丞相這一職位,至此,皇帝可以

更好的掌握朝政。

此一事,李善長并沒有受到任何牽連,一切如故,如是這樣,他不僅沒有對朱元璋表示出任何的感謝,反而非常的木讷,像是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這一舉動讓朱元璋大失所望,往深層說一點,朱元璋已經開始對這個人有意見了。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大禍臨頭

胡惟庸案波及深遠,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已經是七十七歲的高齡了,這一年,正是他壽終正寝的年齡。

他本來已經準備安度晚年了,不曾想聽到其親戚丁斌要被發配,心急如焚之下,來不及多想,于是立即向朱元璋求情,他不出面還好,一出面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

朱元璋本來就已經有了意見,如今又因為胡惟庸案來求情,這豈不是讓讓朱元璋更加不悅。見朱元璋态度不明朗,又沒有給他這個老臣面子。

李善長多次上書請求赦免,終于激怒了朱元璋,下令将丁斌治罪。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正是這個人加速了李善長的覆滅,在審問中他提起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在将李存義父子逮捕詢問的時候,又提到了李善長。

供詞上說當年胡惟庸的确企圖謀反,但是他一個人的力量不夠,是以便想拉更多的人下水,李善長便是他認為的最佳人選。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當時曾經派李存義暗地裡去勸說李善長,也就是說,李善長一直都知道這個事情。那麼李善長到底有沒有參與謀反呢?

他的原話是: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從這裡就能看出,此人很聰明。

為什麼這麼說呢?李善長聽到他們要謀反的這個消息非常驚愕,在聽到封他為淮西之地的王後,雖然不同意,但也心動了。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可最終胡惟庸也沒有等到他點頭,而是隻等到了這一句話,意思就是他如今已經老了,沒有什麼發揮的餘地了,等他死了之後,讓他們自己看着辦。

就說這個态度有多暧昧,他明明早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卻沒有阻止,任由其發展。不僅如此,還采取觀望的狀态。

戰火起,如果朱元璋勝,他可以安然無恙的繼續做朝廷的臣子,如果胡惟庸勝,自然也少不了好處。

這種不忠不義的行為朱元璋怎麼可能不殺他?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結語:

天要亡他,正好古人都相信占蔔,有人說災禍的點應當在大臣身上,這也給了朱元璋機會,于是下令連同其妻女等全家七十餘人一并處死。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噩耗傳來,李善長差點吓得暈過去,他不甘心,想起了此前老朱曾經給的免死金牌,想着或許能夠救命。

當他拿出金牌的時候,老朱冷笑,讓他看看背面寫的什麼,這一看,李善長心如死灰,上面赫然寫着:謀逆者不免死。

而他犯的正是謀逆。

李善長是朱元璋朝的最後一個丞相,也一命嗚呼。

是以說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嗎,不盡然,其實死不死都是皇帝的一句話而已。

臨死前,李善長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看看背面寫了什麼

但是就算有了免死金牌也應該低調做人,皇帝既然能給你現在的地位,也能讓你一朝回到解放前。

畢竟,皇帝最大,要挑戰皇權不現實,更别說因為自己有點功績就耀武揚威,那麼,迎來的結果一定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