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采樣率,比特率,幀率,碼率

簡單來講,采樣率和比特率就像是坐标軸上的橫縱坐标。 

橫坐标的采樣率表示了每秒鐘的采樣次數。 

縱坐标的比特率表示了用數字量來量化模拟量的時候的精度。

采樣率類似于動态影像的幀數,比如電影的采樣率是24赫茲,PAL制式的采樣率是25赫茲,NTSC制式的采樣率是30赫茲。當我們把采樣到的一個個靜止畫面再以采樣率同樣的速度回放時,看到的就是連續的畫面。

同樣的道理,把以44.1kHZ采樣率記錄的CD以同樣的速率播放時,就能聽到連續的聲音。顯然,這個采樣率越高,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圖像就越連貫。當然,人的聽覺和視覺器官能分辨的采樣率是有限的,基本上高于44.1kHZ采樣的聲音,絕大部分人已經覺察不到其中的分别了。

而聲音的位數就相當于畫面的顔色數,表示每個取樣的資料量,當然資料量越大,回放的聲音越準确,不至于把開水壺的叫聲和火車的鳴笛混淆。同樣的道理,對于畫面來說就是更清晰和準确,不至于把血和蕃茄醬混淆。不過受人的器官的機能限制,16位的聲音和24位的畫面基本已經是普通人類的極限了,更高位數就隻能靠儀器才能分辨出來了。比如電話就是3kHZ取樣的7位聲音,而CD是44.1kHZ取樣的16位聲音,是以CD就比電話更清楚。原本44.1K×16×2 =1411.2 Kbps

但是壓擴技術在低位的時候,非線形特性近似于線形,故折線斜率可以認為不變,16段可以用13段折線來代替.是以可以認為隻有13個量化機關,13段折線相當于A=87.6的A律壓擴特性.具體的計算可以修改如下:

以電話為例,每秒3000次取樣,每個取樣是7比特,那麼電話的比特率是21000。而CD是每秒44100次取樣,兩個聲道,每個取樣是13位PCM編碼,是以CD的比特率是44100*2*13=1146600,這個參數也被稱為資料帶寬,它和ADSL中的帶寬是一個概念。将碼率除以8,就可以得到這個它的資料速率,1146600/8=143325,也就是說CD每秒的資料量大約是144KB,而一張CD的容量是74分等于4440秒,就是639360KB=640MB。即剛好為一張cd的容量。

碼率就是資料傳輸時機關時間傳送的資料位數,一般我們用的機關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點的了解就是取樣率,機關時間内取樣率越大,精度就越高,處理出來的檔案就越接近原始檔案,但是檔案體積與取樣率是成正比的,即碼率高,視訊檔案的何種就大,反之則小. 

幀率即每秒顯示幀數,幀率表示圖形處理器處理場時每秒鐘能夠更新的次數。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一般來說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性能提升至60fps則可以明顯提升互動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來說超過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覺到有明顯的流暢度提升了。 

碼率和幀率不代表視訊的播放速度,幀率的提高可使視訊畫面顯得流暢,碼率的提高可使畫面更清晰,

以上是摘自網絡上一些文章,個人感覺是比特率(碼率)=采樣率(幀率)×采樣位寬×聲道數

是以,比特率決定檔案大小,即總資訊量;而采樣率決定檔案播放流暢程度;位寬決定檔案清晰程度。許多格式轉換軟體都可以設定比特率和采樣率,在比特率一定的情況下,采樣率越高,越流暢但越不清晰。

22050Hz,44100Hz 都指采樣率。因為聲音是波,在一秒鐘内采樣次數越多聲音還原的就越好,聲波的一次振動需要2個采樣點,人耳能聽到的最高頻率是20000Hz,是以要滿足人耳的聽覺要求,則需要至少每秒進行40k次采樣,用40kHz表達,這個40kHz就是采樣率。 

Kbps是Kbit/s(千比特每秒),bit是采樣大小,因為光有頻率資訊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獲得該頻率的能量值并量化,用于表示信号強度。采樣率和采樣大小的值越大,音質越好。 

一般來說,128Kbps的MP3是公認最佳碼率,對于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失真是最低限度,再小聲音失真就很明顯了,同時也兼顧了檔案的大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