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eview裝置管理1、裝置管理基礎知識(1)、外部裝置分類2、I/O硬體原理3、I/O軟體原理4、緩沖技術5、驅動排程技術6、裝置配置設定7、虛拟裝置

1、裝置管理基礎知識

(1)、外部裝置分類

  • 存儲型裝置:錄音帶機、磁盤機等,以存儲大量資訊為主和快速檢索為目标,在系統中存儲持久性資訊,它是作為記憶體的擴充,是以叫外存
  • I/O裝置:顯示器、列印機、通信裝置等,他們把外界資訊輸入到計算機中,把計算結果從計算機輸出,完成計算機之間的互動或者人機互動

(2)、注意事項

  • 裝置管理系統是計算機中最為複雜的一部分,通常使用I/O中斷、緩沖區管理等多種技術,這些措施能夠很好地克服由于I/O裝置和CPU速度不比對的問題,使主機和裝置能夠并行工作,提高裝置使用效率
  • 另一方面,作業系統将所有裝置抽象為檔案,将其統一在檔案系統之下,賦予檔案屬性,對裝置的操作就類似于對檔案的操作,其優點是:盡可能統一檔案和裝置的I/O處理;盡可能把裝置檔案和普通檔案納入同一保護機制下

2、I/O硬體原理

(1)、不同方式對I/O裝置分類

  • 按照I/O操作特性可以分為:輸入型裝置、輸出裝置、存儲型裝置
  • 按照I/O資訊交換為機關分為:字元裝置、塊裝置
  • 其中輸入型和輸出型裝置通常是字元裝置,它與記憶體進行交換的機關是位元組,即一次交換1個或者多個位元組,存儲型裝置通常是塊裝置
  • 存儲型裝置又可以分為順序儲存設備和直接儲存設備

(2)、I/O查詢方式

  • 輪詢查找:又稱程式直接控制方式,使用查詢指令測試裝置控制器的忙閑狀态位,确定記憶體和裝置是否能交換資料
  1. 輪詢方式使用三條指令:查詢指令,查詢裝置是否就緒;讀寫指令,當裝置就緒時執行資料交換;轉移指令:當裝置未就緒時執行轉移指令轉向查詢指令繼續查詢
  • 中斷方式
  • DMA方式
  • 通信方式

(3)、裝置控制器

  • 接受或者識别 CPU 或通道發來的消息。例如,磁盤控制器能接受讀、寫、查找等各種指令
  • 實作資料交換。包括裝置和控制器之間的資料傳輸,且通過資料總線或通道,控制器和記憶體之間資料傳輸
  • 發現或和記錄裝置及自身的狀态資訊,供CPU 處理使用
  • 裝置位址識别

3、I/O軟體原理

(1)、I/O軟體設計目标和原則

  • I/O軟體設計的總體目标是高效性和通用性

(2)、裝置驅動程式的

  • 裝置驅動程式主要包含三部分功能
  • 裝置驅動程式的功能是從獨立于裝置的軟體中接受并且執行I/O請求
  1. 裝置初始化。在系統初次啟動的時候或者進行資料傳輸時,預置裝置和控制器以及通道的狀态
  2. 執行裝置驅動例程。負責啟動裝置,進行資料傳輸,對于具有通道的I/O設系統,此例程還負責生成通道指令和通道程式,啟動通道工作
  3. 調用和執行中斷處理程式。負責處理裝置和控制器以及通道所發出的各種中斷

(3)、使用者空間的I/O軟體

  • SPOOLing軟體
  1. SPOOLing就是在核心外運作的系統I/O軟體,它采用預輸入、預輸出、和井管理技術,是多道程式設計系統中處理獨占資型裝置的一種方法,建立守護程序和特殊目錄解決獨占型裝置額空占問題

4、緩沖技術

5、驅動排程技術

6、裝置配置設定

7、虛拟裝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