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單例入門淺析

HeadFirst的原文是由一個巧克力鍋爐的例子引入了經典的單例模式,具體例子不贅述,直接進入經典單例模式的貼代碼環節(注意:以下所有代碼為了友善區分和源代碼稍有不同)

經典的單例模式(線程不安全):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public class Classic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icSingleton UNIQUE_INSTANCE;
 
    private Classic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Classic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UNIQUE_INSTANCE == null) {
            UNIQUE_INSTANCE = new ClassicSingleton();
        }
        return UNIQUE_INSTANCE;
    }
 
    public String getDescription() {
        return "I'm a classic ClassicSingleton!";
    }
}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首先來說,為什麼它是一個非常适合入門的單例?

因為它确實很簡單,這段代碼用一段話來描述就是:保證需要使用的對象在記憶體中的唯一性

個人覺得,這個就是單例的核心思想,後面各種單例模式都是為了這個操作在做各種各樣的努力,隻是實作的優劣之分而已。

再來聊聊為什麼不推薦使用?

因為這個寫法是一個線程不安全的,多線程下會有問題。是以這裡用詞是不推薦,萬一你的用法就是單線程呢?這樣寫也沒問題,so,隻要能符合業務,通俗易懂,那麼它就沒有問題。老生常談的問題,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适合的,簡單高效才是硬道理,個人認為設計模式也隻是為了輔助達成這個目标吧

記得我剛實習的時候,看網上的單例要用volatile, 要用synchronized,看得我那真是一愣一愣的,當時我synchronized,知道是幹啥的,但是用得上,volatile,還要靠百度才知道是個啥。本着追求牛X技術的心情,直接就拷了一個個人感覺最牛X的volatile雙重判斷的寫法上去。其實當時并不明白其中原理,隻是覺得很牛X而已,幸好沒出什麼生産環境的bug,也是萬幸。

不知道原理的代碼是很恐怖的,因為這個東西有些可能是沒有通過時間,業務檢驗的,即便是通過了測試,隻要生産環境出問題,那就是毀滅性的(别問我怎麼知道的)。技術是為了支撐業務,而不是為了炫技,寫出簡單,易用,高效的代碼才是技術應該做的事情(當然并非是不鼓勵嘗試新技術,隻是需要控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内)

打個比方,我寫了一個處理權限的功能,其他人需要接進來的時候,我告訴他們,你們要去配一個xml檔案,properties檔案裡面加兩個參數,最後使用的時候,要調用xx方法,他們第一感覺就是,你寫的這個太難用了。如果你告訴他們,把這個包引進去加個注解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管呢?是不是感覺完全不一樣?

我擦,扯遠了,總的來說就是它适合用于學習,不适合用于商業,那麼有沒有适合用于商業的呢?當然有,網上文章一大堆

第一種,簡單粗暴的線程安全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public class ThreadSafe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ThreadSafeSingleton UNIQUE_INSTANCE;

    private ThreadSafe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ThreadSafe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UNIQUE_INSTANCE == null) {
            UNIQUE_INSTANCE = new ThreadSafeSingleton();
        }
        return UNIQUE_INSTANCE;
    }

    public String getDescription() {
        return "I'm a thread safe singleton!";
    }

}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效率很低,但是能用,依然是不推薦的類型,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了,那不推薦你寫出來幹啥?

它還是有優勢的,它了解起來真的很簡單,同時程式設計也不複雜,這個不就是我們一直追尋的東西嗎?如果一個問題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那麼了解簡單,程式設計簡單的方案也不失為一個方案吧?至少能看懂啊

當然單例模式這裡确實是不推薦的,因為我知道的還有至少3種比它好,是以不推薦

第二種,使用靜态初始化變量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public class StaticallyInitialized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taticallyInitializedSingleton UNIQUE_INSTANCE = new StaticallyInitializedSingleton();
 
    private StaticallyInitialized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taticallyInitialized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UNIQUE_INSTANCE;
    }
    
    public String getDescription() {
        return "I'm a statically initialized ClassicSingleton!";
    }
}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這種算是最推薦的寫法了,首先它寫法簡單,其次線程安全問題可以通過jvm去保證(每個類的靜态變量在jvm中隻會被初始化一次),最後,擷取單例類的操作沒有加鎖處理,性能很高

但是,它也不是沒有問題,一般來說,需要單例的類都比較耗性能,建立了不用還是比較傷的(當然,有的時候,有錢能解決很多這樣的問題),還有一種可能是如果在初始化類的時候,建立單例類失敗了,那這個類裡面所有的方法都沒法用了,如果在spring的環境下,再有一個@Component之類的注解,或者能夠被spring掃描到的其他操作那就更好玩了,可能項目都啟動不起來。

這個東西就要看這個單例對于項目是不是強依賴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此處就不贅述,不然又要跑偏了

第三種,雙重加鎖檢查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public class DoubleCheck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DoubleCheckSingleton UNIQUE_INSTANCE;
 
    private DoubleCheck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DoubleCheck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UNIQUE_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DoubleCheckSingleton.class) {
                if (UNIQUE_INSTANCE == null) {
                    UNIQUE_INSTANCE = new DoubleCheckSingleton();
                }
            }
        }
        return UNIQUE_INSTANCE;
    }
    public String getDescription() {
        return "I'm a double check singleton!";
    }
}      
headfirst設計模式(6)—單例模式

這個就是個人覺得一看就是很牛X的那種寫法,當然,它的各方面也都是相當優秀的,線程安全,容錯,性能都不錯

但是,如果對它的了解比較模糊的話,那麼寫的時候是很容易寫掉一些重點的東西的,舉兩個點:

1,靜态變量裡面的volatile容易寫掉吧?

2,synchronized裡面那個判空容易寫掉吧?

對于2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如果A,B線程同時調用getInstance()方法,假設UNIQUE_INSTANCE還沒有初始化,同時A線程先進入synchronized塊,沒有if null判斷,那麼它就new了一個對象出來吧,當A執行完了以後釋放了鎖,這個時候B就會進入,沒有if null判斷,B也new一個對象出來,這就有問題了啊。

對于1這點,如果不了解volatile,是很容易寫掉的,畢竟,如果能很好的了解第2點的話,就會感覺,不加這啥volatile感覺也沒啥問題啊,雙重鎖穩的不行啊。但是不加還真有可能有問題

繼續閱讀